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14章 反燕復宋,我等義不容辭

  十一月十九,開封府試,祥符縣處,士子齊聚無數,送考之人也是絡繹不絕。

  一切從快,兩天考完,隨后接著閱卷發榜,便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等待,再過個閏十一月,到得十二月初,天下舉子就要齊聚汴京了。

  開封之府試,算是從容不迫的,許多偏遠之地,幾乎早就連連接著在考,就是為了把時間空出來讓舉子們早早出門趕到汴京來…

  許多地方的舉子都已然選出來了,走在了入京的路上。

  蘇武今日穿了便服,只帶了一個小廝,便是一個宦官,兩個軍漢,從通艮岳之門出了宮,再從艮岳而出,往開封府的考場去。

  今日還有一人陪同,便是武松,他早早把車子停在了艮岳大門之外,蘇武出來,便上了他的車。

  武二也是興致盎然,與蘇武在問:“陛下,治國難不難?”

  蘇武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也問武松一語:“那你覺得治軍難不難?”

  “治軍有何難?軍中萬事好說,只管是服了眾人,立了軍規,便把令來行就是…”武松在答。

  “倒是被你說得這么容易了…”蘇武笑著,便是又道:“你覺得治軍好似不難,那是因為你其實并不參與多少管理之事,都是旁人幫你把這些事做好了,也是軍中人心在,事事同奮進…一旦回到日常里,沒那么多戰事,沒那么多功勞可取,沒那么多封賞可掙的時候,還要保持軍隊戰斗力不衰弱,難如登天之事也!”

  “哦…”武松在點頭,卻說:“其實我也想過,若是無戰事,軍中無所事事,這么多漢子聚在一處,不得耍弄,不得飲酒,日日也是無趣,說不得真要生出一些亂事來…”

  “是啊,就是這個道理!”蘇武點頭。

  “如此想來,治軍倒也是麻煩事…”武松答著。

  “某是這么想的…你呢,聰慧得緊,也能識字,且你也擅長臨陣作戰,但是呢…往后之事,不全是臨陣之事,京中的講武學堂就要開起來了,你要不要到講武學堂里去坐一坐?”

  蘇武是商量的語氣,并不是命令。

  “我去教臨陣之法?”武松便問。

  “要說教人臨陣之法,你許還真教不了…”蘇武笑著,這話是有道理的。

  “啊?臨陣之法,我還教不了?哥哥小覷我也!”武松在蘇武面前,不比旁人,一會兒陛下,一會兒哥哥,一會兒我…

  武松是習慣了,蘇武也不會與他計較這些。

  蘇武在笑:“不是我小覷你,教人這件事啊,太厲害的人,就當不好教師,講武學堂里,教的都是來日的軍將,不是每個軍將都有你這般萬夫莫當之勇力,所以,你的經驗,并不適合太多人,咱們這些年打仗,每戰在前,這也不是為將帥之法,實乃人強我弱搏命之道,講武學堂里,不能這么教人的…”

  “那還能不教軍將勇武敢死?”武松問。

  “非也,勇武敢死自是要的,其中復雜得緊,此事先不談,來日慢慢說,你其實自己來日定也能明白其中復雜之理,某是說,讓你到講武學堂里當當學生,如何?”

  蘇武問。

  “讀書進學嘛,我行…”武松點著頭,卻也問:“誰教我?”

  “哈哈…我挑了許多人,有些你熟悉,有些你不熟悉,呼延灼,你是熟悉的…”蘇武笑著。

  “他啊…”

  “他不錯,他乃軍將世家,諸般兵法皆有涉獵,臨陣指揮,他也不差,勇武敢死自也不假,他做個主教習,合適的…取長補短之事也,他有長處,你學一學,自是無妨…”

  “行…”武松從來不是一個難搞之人,相反,武松此人,本就有一個純良之心。

  在沒經歷過本該有的那些為兄報仇之事,也沒經歷過被妹子感情欺騙,被人算計之事,武松自就越發純良。

  “某要你去呢,其實也是為了做個榜樣,你說你二郎都愿意去了,軍中那些驕兵悍將的,來日命令到了,他自也不能再出什么怨言了…”

  蘇武此舉,深意在此。

  軍隊建設很重要,這便是剛才說的治軍之難。

  也是蘇武麾下軍漢,作戰大多不必說,但整體素質,其實是很欠缺的,保持軍隊戰斗力,自就先要從上至下來做。

  這講武學堂,該上還是要上,甚至岳飛,他至少還要在京中待好幾個月,雖然他忙,但講武學堂也該去。

  總說治軍,其實是一門專業管理學,當然是要學的…

  聞煥章,必然也是京中講武學堂的主要教習之一。

  乃至許多人,雖然不會是教習身份,但也要備課,時不時要去做一些講座之類,比如吳用,比如許貫忠…

  甚至,蘇武自己。

  車駕慢慢到得考場之外,蘇武也并不下車,與武松就在車內,透過車窗往外看…

  送考的車駕無數,蘇武這一輛,在其中也并不顯眼。

  進考的多是青年人,卻也有不少白發者…

  科舉其實也是殘酷的…

  蘇武看的是國家未來的希望,開封府試的題目,蘇武親自擬的,題目很簡單,曰:何為盛世?

  花里胡哨的題目有的是,有哲學深度的題目也有的是。

  有時候,也要返璞歸真,接下來的國家,方向不一樣了,蘇武想看看到底什么樣的社會,會被人稱之為盛世。

  當然,也是看這些學子的思考。

  往后,民生就是第一位了…

  他要能安邦定國之才,幫著這個國家,不斷往前去…

  每個時代,對于人才的偏好是不同的,人才生不逢時,那也是任何時代常有之事。

  武松其實是第一次看這種趕考的場景,也有話語:“陛下,我想起中軍帳里那個辛文郁,他也是咱京東之人,這小子可真不錯,你不是也喜歡他嗎?他進考嗎?”

  “他不進考…”蘇武答道。

  “那可惜了…這小子,怎么也是個進士及第,他若不考,太可惜了…”武松答著。

  蘇武聞言,心中陡然也在想一個問題。

  制度重要與否?

  不只是辛文郁一個人,還有一批京東士子,如今都在軍中聽用,這些事按理說其實都是要考的…

  也想起以往朝堂的一些人來,比如有一個叫做梁適的宰相,此輩,恩蔭入仕,便是當到知州了,自己又去考了一個進士回來。

  蘇武一語:“來日,再教他去考就是。”

  “那再好不過…”武松當真欣喜,顯然他真喜歡辛文郁那小子。

  一來這小子性子也開朗,也有一種大開大合的男性氣息,平常話語之中,那也透露著一股子悍勇…

  二來,很重要一點,老鄉。

  蘇武陡然一語來:“要不這般,考不考進士,看他自己,先也讓他到講武學堂里讀讀書?”

  “這般好,哥哥,這般著實好!哥哥之意,那是要這小子往后進樞密院啊!再好不過了!”武松連連點頭。

  不外乎還是人才梯隊之事。

  蘇武還有這個先知先覺,那就要用,辛文郁,敢死之輩也!

  辛文郁的婚事也早已定下,辛文郁來日生的那個兒子,辛棄疾,更也如此!

  當然,時過境遷,來日辛棄疾許不一樣,但這個家庭底色只要不變,蘇武還是很大程度上相信辛棄疾來日必然成才。

  當然,十幾二十年后的事,只待再來考教。

  甚至蘇武一時也想,只要辛文郁這個兒子生了,長得半大的時候,讓這小子入宮來,陪皇子讀書習武,在蘇武身邊走動,蘇武親自也教一教。

  就好比漢武帝養霍去病。

  蘇武也看了看武松,這小子怎么還聽不到喜訊?怎么花小娘還沒個身孕?

  蘇武陡然一語:“沒事啊,少在樞密院里逛蕩,也少在軍中與軍漢戲耍,多回家,知道嗎?”

  “啊?”武松是愣的。

  “好不容易有幾天安生日子,讓你多在家中留一留…”

  “這不是又要出征了嗎?”武松也問。

  “出征之前,你就留在家中,不要出門了…”蘇武是真愿意操心,不是他有意,是下意識里就操了這個心,連武松生兒育女的事都要過問。

  “這是為何啊?”武松這方面,著實不在他腦子里,自就沒有會意到。

  “讓你如此,你就如此!”蘇武也不多言了。

  “行行行…”武松連連點頭,卻也撇嘴。

  “走吧,回…”蘇武放下車簾,心中也安心不少,只要士子們考他大燕的舉人進士,一切也就無妨…

  卻是蘇武心中,在謀劃一個大案。

  一直以來,蘇武下意識里都以為案件這種事,是事情發生了,才做出的應對。

  如今卻也莫名知曉,這事,也是可以提前先謀的。

  謀什么大案?

  想來想去,先從一個地方入手,戶部,關乎天下民生之計,得把這朝廷的戶部先捋一遍…

  要戶部發大案,就得從錢糧入手,這戶部,在宋朝也有獨特之處,他既是尚書省下的六部之一,也歸屬于三司衙門管轄,三司衙門,就是鹽鐵、度支、戶部這三司。

  鹽鐵是稅收的重中之重,這不用說,度支就是財政,戶部管得極多,天下人丁、田畝、賦稅…

  宋朝的三司,就是把來錢的地方,與用錢的地方,都放在一個衙門下統籌,所以有了三司這個真正的衙門。

  近來,是朝廷更易之節點,有舊朝之賬目來去,有新朝之賬目來去,特別是蘇武,今年都是大筆大筆的錢糧調入三司,把這個朝廷撐起來的…

  蘇武雖然給三司安排了官員,但可沒給戶部安排過自己的官員,所以,戶部這一攤子,都是沿用舊人,雖然梅展來殺了不少,但舊人依舊還有許多…

  這新朝,刑要上士大夫的事情,也要通過這件事與天下人真正知曉。

  當然,現在是謀,是讓燕青去弄。

  只待趙構之事一過,再來動手。

  先后順序也是重要的…要讓這些士大夫哭都沒地方去哭,不然說不定真有人往趙構那里去哭…

  十一月二十七,汴京的雪都來過一場了。

  廣州城,依舊氣候不冷,甚至只需要穿個單衣,真起風落雨,稍稍披一件也是足夠。

  王荀站在城頭之上,放眼望去,城外,北邊西邊,一眼望不到邊的賊寇。

  城內如今也在傳,說大宋勤王天軍,此番廣州城外,那是百萬之多,也傳什么蘇武篡逆,而今天下四處烽煙大起,勤王起義之兵,遍布州府…

  說什么西北種家,那是騎兵數十萬,就要打進京兆府。

  河北河南,早已是州府連綿在克,不日就要到汴京城。

  還有荊湖,河東,到處都是義軍…

  不免就是為了一句話,今日開城,皆是大宋好子民,功勞重賞,若是不開城,那自就是亂臣賊子,來日夷三族…

  真說起來,廣州當真是天高皇帝遠,這些假消息,豈能不是內應所為?消息在市井之間,已是甚囂塵上,止都止不住…

  王荀初到不過幾日,也是焦頭爛額,便是知道,這廣州城內,那是一個人都不可深信…

  好在,城內糧草倒是暫時不缺,只管加固城防,準備諸多檑木滾石火油之物…

  真說城外百萬賊,百萬定是沒有的,但十萬至少是有的…

  賊寇肆虐,從來如此,只要州府破得一個,劫掠得錢糧在手,從賊之輩,那就會成幾何倍數攀升…

  只看城外軍營,倒也談不上什么軍營,成片成片的,到處都是,唯有中軍附近,才建了一個不大的營壘…

  這種場景,對于王荀而言,那是一點都不陌生,賊寇自有賊寇的方式…

  所以,對于守住城池而言,王荀絲毫不擔憂,反而更擔憂城內之事,特別是那些內應,他也知道,能在這城中當內應的,必然也是那種所謂江湖好漢之輩…

  這些人在那街邊潑皮無賴之中,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往往真能做到一呼百應…

  所以,他入城之后第二天,就頒布的宵禁之令,夜晚不準任何人走動,便是白天,主要街道上,都派成隊的軍漢來去巡查。

  甚至王荀口頭的軍令上,也是嚴苛得緊,但凡城中看似游手好閑,查探起來多有遮掩之輩,特別是那種看起來體態壯碩、熟練拳腳、面帶桀驁之人…

  不論罪名,一應先捉拿起來。

  府衙之內的牢獄,自就開始人滿為患了…

  倒是這一兩天,就這一兩天,又起了一些謠傳,說城外之軍,乃大宋皇子之軍,乃昔日趙官家之九子趙構,倒也不知真假。

  但這個消息,真讓王荀皺眉不止…

  城外軍營之中,自也在商議大事。

  曹成,是一個三十五六歲的男子,那自是粗壯高大,倒是沒有那滿臉虬髯,卻也一臉方正,看起來是個堅毅之輩。

  但曹成不坐正中,只坐左手第一。

  正中坐的何人?

  趙構是也!

  左右皆是所謂軍將,倒也是人才濟濟一堂,一個個看起來既是壯碩,又有兇惡…

  曹成只管在言:“明日,明日大早,咱就攻城,廣州城里,有的是金錢之物,糧草更是堆滿倉房,只要打破了廣州城池,兩廣就可盡皆在手,幾十萬大軍也養得起了,再圖泉州,錢糧不缺,更圖水師,大事就成!”

  這個戰略,其實不錯。

  也說得滿場之人心潮澎湃。

  說完,曹成去看趙構,如今有了這滿座濟濟一堂,有了這所謂十萬大軍,趙構才慢慢敢往臺前來站一站。

  既然是站上來了,自就要開口說話:“呃…諸位忠義,勠力同心,定可復國,亦如昔日光武帝一般,到時候諸位,皆是功臣,畫像都要掛在昭勛閣中,后人定稱諸位皆是中興良將!”

  一個靠前的漢子忽然起身一語:“末將愿為先鋒,前去先登奪魁!”

  說話之人,楊再興!

  此人年輕非常,身材高大,卻并不顯得臃腫,面容發黑,顴骨微高,便是臉上左右兩頰也是肌肉鼓脹,手長腳長,手指粗大。

  此人,有苗族血統,腰間一柄長刀不似軍中常用樣式。

  此輩,歷史上宋金之戰里,威名赫赫之將也,幾層甲胄在身,萬千金軍,他也能沖殺來去,猶入無人之境。

  小商河一戰,他不過帶了一百五十騎,卻與金軍大部遭遇,一場遭遇戰,死戰之下,殺傷金軍二千余,打殺金軍萬戶將撒八勃堇,千戶一人。

  身上中箭滿身,最終力戰而亡,死了后,燒其尸首,燒出的箭頭就有二升。

  此輩,悍勇無當也!

  所謂義軍,這一路攻城拔寨,幾乎皆靠楊再興,如今,楊再興已然就是曹成座下第一猛將,明日攻城,豈能不是他先登?

  歷史上,曹成這一場賊寇之亂,是岳飛親自來才平定的,其中最難平定,就是楊再興,岳飛麾下猛將,被楊再興打死打傷者眾多,有被楊再興砍去胳膊的韓順夫,最后傷重而死,岳飛之弟岳翻也是直接就死在楊再興手下。

  后來被擒,招安了,為國作戰,那更是勇猛非常!

  看到楊再興,趙構滿臉是笑,一語就去:“楊將軍威武!”

  楊再興拱手一禮:“反燕復宋,我等義不容辭!”

  就說這些江湖好漢,便是造反,也反的不是趙官家,也還一心報君王,也是這個時代的奇景。

  更何況,今日君王就在眼前?

哎呦文學網    水滸開局在陽谷縣當都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