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三百四十八 視察南匈奴

  袁樹這一次來找呂布,是有一個任務想交給呂布。

  他想把組建屬于天雄軍的突騎這個任務交給呂布,在全軍精選一支最強最精銳的精銳騎兵組成一支突騎隊伍,作為可以沖陣廝殺的重點使用對象,讓呂布統領。

  他認為呂布這種世所罕見的騎兵將領如果不能統領一支突騎用他最擅長的方式作戰,實在是太浪費呂布的才能了。

  呂布如果能統領一支突騎,在焦灼的戰場上一旦投入進去,絕對可以成為改變戰局走向的關鍵先生。

  所以袁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呂布,表示了自己對呂布的深深期待。

  呂布聞言,激動得無以言表,只恨不能把自己的肚子剖開、把自己的心肝腸肺都放在袁樹面前,讓袁樹看到他的身體器官里都滿溢著對袁樹的感激和忠誠。

  當然,就算能這么做,袁樹也不會讓他這樣做的。

  這種世所罕見的猛男如果不能放到戰場上去禍害敵人,就讓他死在白門樓,未免太可惜了。

  此番視察西河牧馬場,袁樹除了來漸漸呂布之外,也特意去見了一下度遼將軍張泉。

  張泉是幽州人,早些年也是在涼州戰場上打拼出來的,很有些武略,統領度遼營駐守并州期間,對南匈奴的監管是比較到位的。

  這一點,連董卓也稱贊不已。

  不過袁樹對度遼營的看法始終不好,因為度遼營的主要兵源是犯罪的人。

  按照東漢朝廷的規定,那些犯罪的需要被流放的男性青壯會安排到度遼營充軍,成為度遼營最主要的士兵來源。

  這樣的人或許會為了贖罪而拼死戰斗,但是整支軍隊的軍風軍紀可想而知,這樣一來,度遼營可以打勝仗,但是一旦遇到挫折,也很難派得上用場。

  所以袁樹在招募新兵的時候,特意安排了一千名從并州招募來的新兵充入度遼營,同時把度遼營內罪責最重的一千人挑選出來置換掉,把這群人扔到了修路的工地上,責令他們做苦力贖罪。

  袁樹非常反感罪人充軍這一說,覺得這是大錯特錯的行為,這將嚴重削弱軍隊的榮譽感,加強軍風軍紀建設的難度,于是他還特別為此上表朝廷,建議朝廷停止把犯罪者充軍送往度遼營。

  他認為重刑犯不能安排到軍隊之中,軍隊的存在有保家衛國的性質,不能讓一群重刑犯來充當,并且還提出了花一點時間把度遼營的兵員置換一遍的想法。

  對于袁逢來說,這當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順手就批復同意了,朝廷隨即修改了策略。

  后面,袁樹還宣布給一些已經服役兩年以上有過斬獲的度遼營士兵解除罪犯的身份,允許他們恢復戶籍、回歸良民的身份,大大削減了度遼營的罪犯屬性。

  對于他的這一系列行動,張泉表示認可,張泉表示自己也并不喜歡帶領一群罪犯作戰。

  這對于度遼將軍來說,要求很高,風險也不小,一邊防備敵人,一邊還要防備這群罪犯搞東搞西,就沒有什么是可以信任的,兩邊防備,很是心累。

  不過張泉對袁樹這樣做的動機表示好奇,很想知道袁樹為什么要這樣做。

  他總覺得他所知道的上位者的目光一般都不會往下放,而袁樹卻總是把目光往下放,似乎能從中看出許許多多的不同尋常的東西。

  有問題是好事,至少在袁樹看來是好事,因為這就意味著袁樹有了可以宣揚自己的學說、展現自己演講能力的機會。

  于是趁此機會,袁樹拿出了自己的良知之學,從良知的角度闡述耕戰為良知的學派理念,講述了自己的善惡觀。

  然后又從現實角度出發,講述自己之前征戰的時候花錢向士兵買民眾的性命的事情,并且由此悟出了士兵最佳來源的法則。

  這一系列說法對張泉來說很有吸引力,他第一次聽說這種事情,感覺自己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在袁樹之前,兵家對兵源有一定的研究,并且得出了“良家子”這個最佳兵源的概念。

  但是這個概念比較狹窄,且在某些地區的應用范圍限制很大,更像是一種階層概念,有一種把軍隊單獨從社會階層當中拎出來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的感覺。

  這要是繼續發展下去,就是宋朝的軍戶,就是明朝的衛所,就是世代當兵的概念。

  袁樹則從后來的兵家角度出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了農家子弟和礦工、船工等職業體系屬于一等兵源的看法,并且表示自己對良家子這個概念的不滿。

  張泉對此感到非常的驚奇,細細想來,倒也覺得有些意思。

  袁樹趁機把一冊自己讓人謄抄的《知行論》送給了張泉,讓張泉自己去讀一讀,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問他。

  張泉很高興,接下了這本《知行論》,撫摸著它,似乎從中看到了光輝的前途。

  當然了,袁樹此來見張泉不單單是為了發展信徒,最主要的還是與他討論南匈奴的事情。

  南匈奴其實還是比較老實的一群人,相較于不斷搞事的北匈奴,南匈奴已經進入了半定居的狀態,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息了一百多年。

  在這段時間里,南匈奴大體上沒鬧出過什么事情,每年有錢拿,時不時的被漢帝國征發去打仗,偶有造反,但不是整體性質的,多由南匈奴內部對普遍親漢的南匈奴單于的不滿而導致。

  歸根結底,漢帝國的拉攏政策把南匈奴上層籠絡得很好,不過南匈奴上層吃飽穿暖驕奢淫逸,對南匈奴底層卻還是一樣的壓榨、剝削,打仗讓他們去,收獲卻沒有多少分給他們。

  南匈奴的上層和漢帝國上層打得火熱,穿一條褲子,一起把底層不當人,于是底層不滿,各種鬧事叛亂,最后往往還要漢帝國發兵來給他們擦屁股。

  后來并州的崩毀就是黃巾之亂以后南匈奴內部矛盾的爆發所致。

  不過近期有一些消息顯示,鮮卑人好像與南匈奴高層有一些接觸,張泉把這個事情告訴了袁樹,袁樹有些警惕,便決定來敲打一下南匈奴。

  在漢帝國和鮮卑人之間,你就算不站在漢帝國這邊,你也得老老實實的中立不鬧事,你要是敢站在鮮卑人這邊,那就別怪我收拾鮮卑人之前先把你給滅了。

  南匈奴的部眾數量不比鮮卑人少,人口更多、兵力更多,但是聚居地比較小,比較集中,不像鮮卑人那么分散,所以真要打起來,袁樹完全有把握將其合圍,一口吞掉。

  但是不到那個時候,袁樹也不想與南匈奴見真章,他覺得南匈奴高層多少還是比較理智的,也被漢帝國喂的很飽,沒什么理由與鮮卑人站在一起。

  所以在四月二十三日的時候,袁樹便帶著張泉一起去美稷縣拜訪南匈奴王庭,去面見南匈奴現任單于——屠特若尸逐就單于。

  因為懷著震懾南匈奴的想法,所以袁樹不僅帶上了許崇,還帶上了呂布,準備讓呂布好好地展現一下自己的勇武。

  屠特單于從正始元年登位開始就一直對漢朝廷比較恭敬,一直以來都老老實實的,沒做什么不好的事情,與歷任使匈奴中郎將的關系也比較融洽,屬于明明白白的親漢派。

  袁樹從正始二年年底出任并州牧以來,還是第一次親自前來南匈奴駐地拜訪屠特單于,這使得屠特單于非常重視,袁樹距離美稷縣還有三十里路的時候,屠特單于就已經帶著部下前來迎接了。

  屠特單于年紀不大,也就三十來歲,不過看上去的面向倒是挺老成的,看起來很強壯,但是眉宇之間沒什么英氣,要是放到中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鄰家大叔。

  袁樹從他身上沒看到什么威脅的跡象,而屠特對袁樹的態度也非常恭敬,并沒有因為袁樹年輕就對他有什么輕視。

  隔著老遠他就下馬來拜見袁樹,袁樹端坐在馬上接受了他的拜見,然后才下馬扶起屠特,與他寒暄,而后一起前往南匈奴駐地。

  屠特為了招待袁樹,顯然是拿出了最好的東西,最肥碩的烤羊,釀的最好的馬奶酒,而袁樹則帶來了上品葡萄酒作為禮物,送給了屠特二十瓶。

  屠特對于這二十瓶葡萄酒是驚喜不已、愛不釋手。

  “早就聽聞涼州葡萄酒是酒中上品,但是價格極其昂貴,堪比黃金,且根本是有價無市,派人去買也買不到,只有每年得到的賞賜里才有幾瓶,但也不能一人獨享,要分給部下,

  分出去給部下之后,一人也只是輪得到一口,喝了之后,回味無窮,再想喝一口,卻已經沒有了,實在是讓人非常遺憾,現在袁將軍一下子贈送二十瓶,我晚上做夢都要笑醒了啊!”

  屠特很會說話,遣詞用句也不像是個匈奴人,倒像是個粗通文墨的漢人。

  且他在美稷縣的駐地也是一座小型宮殿模樣,早已不是匈奴傳統的大帳,生活用具設施一如漢人貴族。

  看上去,他已經開始了漢化進程。

  袁樹對于南匈奴的漢化進程還是比較滿意的,不過他也意識到這種漢化只是局限于南匈奴上層,而非整體,南匈奴駐地的很多平民依然住在帳篷里,過著和之前別無二致的苦逼日子。

  漢化的成果他們享受不到,漢化的代價卻要他們來全部承擔,可想而知,這群人心中的怨氣一點也不小。

  這樣一來,倒也難怪這些年來良莊的招新工作在南匈奴這塊兒進展的十分順利。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我不是袁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