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東魏的軍隊與西魏連年交戰,早已磨煉得強悍無匹,南朝援軍一旦被破防,毫不意外又是一個全軍覆沒,就連主帥蕭淵明也被俘了。”陶弘景哂笑一聲道:
“高澄便讓蕭淵明寫信給蕭衍,建議兩國和解。蕭衍見踢到鐵板上,心已經涼了半截,又擔心侄子的安危,于是準備回信同意。”
“這很明顯是反間計啊。”陳霸先一聽就斷定道:“皇帝老兒再昏聵,他身邊人也應該能看出來吧。”
“是。司農卿傅岐就警告說,‘高澄既沒有戰敗,為什么求和?這分明是用反間之計刺激侯景。侯景如果起疑,定生變化,我們不可跳進這個圈套。’”
“但蕭衍充耳不聞,兩國使節遂開始往來議和。侯景聞訊果然害怕了,他上奏說:‘兩國如果和解,恐怕我不能免高澄毒手。’蕭衍便信誓旦旦保證說:‘朕乃天下之主,豈會對人失信,你要深知我心。’”
“侯景信他才見鬼呢。”楊忠沉聲道:“此人狡詐多疑,又是驚弓之鳥,肯定不是三言兩語能打發的。”
“沒錯。”陶弘景點頭道;“侯景便冒充高澄,給蕭衍寫了一封信,提議用他侄子蕭淵明交換侯景。蕭衍很快便復信說:‘你早上送還我侄子,我晚上就送還侯景。’侯景截獲回信之后,于是決心叛變,調轉槍頭攻打建康!”
“正常。”陳霸先點頭道:“一邊是自己惹不起的硬茬子,一邊卻是已經爛透了的軟柿子。換了我也會這么做!”
“是,而且他還專克南朝的軍隊。”楊忠難得跟他意見相同一回。“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他早晚會這么干的。”
“去年八月,侯景率領八千天戮軍,自壽陽起兵,一路出其不意,勢如破竹,很快就殺入了建康城。”
“金陵大陣呢?”任元問道:“應該可以阻止外敵入侵吧?”
“早廢了。”陶弘景不禁笑道:“需要一萬虔誠誦經僧來維持大陣,這世道僧人雖多,卻再也找不到一個走心的了。”
“那巫陽呢?祂會坐視不管?”任元問道。
“之前就說了,祂已經放棄人間,回夢鄉去了。”陶弘景啐一口道:“眼看著自己的理想國徹底失敗,無可救藥,祂也不可能憑此晉升主神了,就撂了挑子。侯景兵臨城下時,蕭衍還親自上紫金山禱告,也沒任何回應。”
“像是那娘們能干出來的事兒。”陳霸先冷笑道:“極其的自私任性,極其的不負責任!”
“見神明指望不上,蕭衍只好自救,一面趕緊命分封各州的兒子們率軍勤王,一面將軍務托付給太子蕭綱。蕭綱盡力整頓防務,也有羊侃這樣的名將輔佐,可惜建康軍民已經走火入魔,對什么事情都不關心,完全無法抵擋天戮軍。”
“侯景很快攻破朱雀門,守門的東宮學士庾信逃走。接著,對蕭衍懷恨在心的蕭正立開宣陽門,迎接叛軍入城。去歲十月底,叛軍就開始圍攻臺城。”陶弘景接著道:
“由于有羊侃的堅守,久攻不下,于是侯景筑長圍以斷臺城內外聯絡。一直到上個月才破城。”
“蕭衍不是讓他兒子們來救援了嗎?”任元問道:“不會所有的軍隊都被靈體化了吧?”
“沒有,南朝二十多個州,被靈體化的只是核心的五個。”陶弘景道:“諸位殿下的封地大都不在其中,軍隊自然還是正常狀態。”
“那他們沒來嗎?”楊忠問道。
“來是都來了。長江上最多時云集了六位王爺的大軍,戰船數千,軍隊二三十萬。”陶弘景苦笑一聲道:
“但由于各位王爺都心懷鬼胎,在幾次作戰不利后就按兵不動,坐看臺城淪陷。”
“這是干嘛?巴不得他老子死嗎?”陳霸先問道。
“還真讓你說著了。”陶弘景點頭道:“蕭衍吸取前朝的教訓,百般縱容宗室,還把兒子們都封了諸侯,授予各州軍政大權。”
“結果事到臨頭,一個個不思報效,反而隔岸觀火,盼著侯景把蕭衍和蕭綱一并干掉,他們好當皇帝。”陶弘景幸災樂禍道:
“只能說蕭衍把他們保護的太好了,一個個都成了頭腦簡單、不知死活的巨嬰!侯景攻下臺城之后,立太子蕭綱為皇帝,自封為大都督。然后以蕭綱的名義,下旨令諸王撤兵。”
“那幫家伙登時進退維谷,卻依然無法統一意見,結果被侯景各個擊破,全都倉皇而逃。”
“危機解除后,侯景又逼蕭綱封其為‘宇宙大將軍’,還迫使蕭衍把個公主嫁給他。”
“他都多大年紀了還娶公主?”陳霸先嗤之以鼻。
“應該快五十了。”楊忠道。
“人家侯景也有話說,為了投奔大梁,他妻兒都被高澄烹殺了。所以,殺入臺城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蕭衍給補個媳婦。”陶弘景又講個八卦道:
“起先他想求娶王謝家的女兒,誰知蕭衍都那樣了,居然還說王謝兩家門第高,你配不上。還是換成陸、張兩姓以下的人家吧。”
“這卻激怒了侯景,認為皇家士族瞧不起自己,于是對蕭家和王謝兩家大開殺戒,逼迫他們同意,將各自嫡女嫁給他。而且是蕭家為正妻,王謝兩家的女兒為滕妾。”
“這也太羞辱了吧?”陳霸先瞠目結舌道:“也就是他們已經沒了情感,不然死也不會答應的。”
“錯了。”陶弘景卻搖頭道:“沒得感情的只是平民百姓。那些頂級士族,朝廷高官,巫陽還是給他們保留了正常情感的,不然誰來幫祂治理國家?”
“不過無所謂了,侯景已經把他們基本殺光了。”他接著嘆氣道:“他也太心急了,這下今晚婚禮的賓客都湊不齊了。”
“婚禮在今晚舉行嗎?”任元問道。
“是,在太極殿。”陶弘景笑道:“侯景這是迫不及待要過把當皇帝的癮了。”
“對了,他要娶哪個公主?”任元問道:“蕭衍幾十年不近女色了,還會有適婚的公主?”
“是永康公主蕭玉嬛。”便聽陶弘景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