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主峰之側,原有一片荒僻崖臺,名曰「捕風崖」。
此處崖臺之上,常年天風吹拂,人跡罕至,而今,此地卻成了整個太平山最為喧囂熾熱之所。
但見八根細索自崖臺之上伸出天風之中,一根根繃得筆直。
在這八根細索延伸空中的盡頭,那里正在固定住一座在建中的無形宮樓,占地足有百畝之廣大,上面還有一張法網下罩,用來固定此宮樓,防止其隨天際間的烈風飄走。
在穿插于云海的諸峰之間,數十上百道遁光穿梭往來,皆是縱符、駕云、御寶,或乘騎靈禽的太平山弟子,其中更有諸多身形異于常人的道役司屬眾,穿梭其間,奉以營造之事。
丈二身形的熊羆力士,肩扛合抱粗的沉水冰木,步伐沉穩,踏得云氣翻涌,不多時已搬到崖上無形宮樓里。
鐵鶴童子抱著葫蘆,冒險飛入萬丈罡層,攝取那里無處不在的靈罡,再投入乙峰火室煉爐之中,混以精英、玉砂等,以燒制成靈罡大磚。
這些沉水冰木和靈罡大磚都是無有色形之料,只有如此寶料才能構成這座神罡宮的玄奇。
長臂猿士與道人們相互配合,以符索法繩懸空,校準梁柱大方位,甚至還有幾尾南海龍綃宮的鮫女浮于臨時引來的靈泉之中,誦唱凝波法咒,調和一塊塊水玉,凝成一片片琉璃玉瓦。
號令呼喝之聲、法術嗡鳴之聲、靈材寶料鍛打燒煉之聲,混雜著山風云霧,匯成一片前所未有的沸騰景象。
“快!
東角震位需再打入三根定風磁樁,就是兩位南方鬼王所獻,刻有雷文秘字的那批。”
一名高功弟子立于半空臨時搭起的竹臺上,手持一卷圖冊,鼓動元神在此指揮著,立刻便有數名猿工應聲,扛起早已備好的靈木,如履平地般在未完工的宮墻飛檐上疾奔。
下方,一名年輕道徒正與一位領頭熊妖核對料單,“琉璃玉瓦三千片,沉水冰木八百方。熊空護法,你們道役司這邊今日能齊備嗎?”
那被稱為護法的熊妖雖面目粗豪,神色心思卻極為細膩,聲如悶雷的道:“瓦片已由鮫人連夜趕制,午后便能運抵。沉水冰木還差兩百方,已遣山下陰國內的陰判鬼役持我符牌去后山水潭深處起運,日落前必到!”
熊空護法眼中閃爍著精光,道:“此番工程,俺道役司上下,絕不敢誤了小圣和宗門的期限。”
不遠處,幾名顯然是初入山門不久的年輕弟子,一邊合力搬運著靈罡大磚,一邊興奮地低語。
“你們說這小圣地神罡宮建成后,屆時諸宗來朝,會是何等氣象?”
“何等氣象?自是吾太平山領袖天南,定鼎乾坤之氣象!”周圍弟子滿面紅光,托舉大磚的真炁都因激動而有些不穩,“小圣此法旨一下,你看這滿山上下,誰不是憋著一股勁。”
“聽聞屆時各方首腦、尊者、能人,及其老魔狠怪,乃至江湖河海的水伯、蛟王皆會蒞臨,能參與此等大議會中,何其幸也。”
“真君和小圣,宛如二日臨空,我們得其照耀,自感無限華彩,可那些旁門左道只感受其曝曬,苦不堪言,眼下的交鋒必然是轉到了暗面,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此乃千秋之功!”
年輕人的眼中燃燒著近乎虔誠的火焰。
這種狂熱情緒,并非僅限于太平山弟子。
一位鶴發童顏的乙峰老修士,正指點著幾頭巴掌大的彩蝶如何將一片片能夠汲取月華的冷光苔貼嵌于穹頂藻井。
這老修士盯著一絲不茍的彩蝶們,撫須笑道:“都小心些,此苔薄如蟬翼,關乎殿內光影調和,乃是此處門面所在。做得好了,道役司的善功簿上重重記上一筆。
他日可憑功入了靈精傳道院,在這天下也是有了出身根底。”
領頭的蝶妖歡喜的振動晶瑩翅膀,聲音細柔,道:“謝真人指點,我等定盡心盡力,不敢有負道役司之名,更不敢在此墮了小圣與宗門的顏面。”
這些靈精眼中的光彩,與那些太平山子弟一般無二,甚至更有超出。
如今誰都明白鶴觀道役司下靈精傳道院對于妖魔精怪的意義,只要能在傳道院里學滿九年,各門功課考評優良,就可得到「道工」身份,至少在天南便不是誰都敢喊打喊殺的存在。
捕風崖上,忽有狂風大作,強光下射,無形宮樓在此光下,于全崖上下映射出沸騰一般的光影。
在崖上的風里,宮樓的地基已初步夯實,以一塊塊靈罡大磚鋪就,結合一根根定風磁樁,構成一座「乘風正氣陣圖」,這是這座宮樓能建在風里云中的基礎。
數十名修為精深的道士與數位氣息沉凝的妖魔護法聯手,正將幾根「通靈寶柱」立于泉池、亭臺、水榭、琉璃玉山洞府間,柱身立定剎那,一陣光霞燦爛,更有水煙繚繞其間,整座無形宮樓忽顯三下。
“好,通靈正位,百邪辟易。”
督造此宮樓的明輝一邊緊張的搓著指節,一邊大口松氣的道。
雖說小圣那道法旨所定大議會是在距今還有幾年的甲子年冬至舉辦,但是神罡宮可不能拖到那時建成。
工期緊,任務重,還得調度太平山數個事務機構,十分考驗他的能力,好在如今小圣權威如昊日臨空,無人不開方便之門,就連氏族子弟也是俯首帖耳。
想到這里,明輝不自覺一笑,他這獨當一面的機會不知多少人嫉妒。
將來后人在歌頌這個時代時,他鶴觀明輝在其中也必然有自己的一抹痕跡,或許也會有人喜歡他這種不那么傳奇,但是會踏實做事的人物,會去猜想他此刻的艱難心境。
“金童師兄何在?”
明輝耳邊傳來聲音,轉頭一看,正是霖水君,忙回道:“小圣在已建成的西南小樓里。”
霖水君身形一掠,化成一道清泠水光,投入那已初具規模,但在外看去卻無形色的神罡宮。
無形宮樓內,卻是有形色點綴的。
主要的幾座宮室外,云廊初架,虹橋虛懸。
而那霧紗輕垂,星輝漫灑,乃鮫女織就的幔帳,暫時覆于未飾之壁外。
時有猿工扛木于宮室疾行,其影投于無色無影的靈罡大磚上,恍若靈魅于水天之間舞空;又見道徒以符引泉,清流自虛空中涌出,依勢成形,匯入剛鑿好的玉渠之中,泠泠作響,散為氤氳靈霧。
穿過幾重光影迷離的未完工殿宇,終至西南角一處靜樓。
此室雖小,卻已布置停當,四面晶壁嵌有玉飾,窗外即是無垠云海,天風至此亦化為柔和氣流,輕輕拂動室中央那人的衣袂。
季明正臨窗而坐,閉目養神,頭上險道神那六臂相握,形成一個奇詭臂環,緩緩旋轉,千百道路線向外投向虛空之中,于樓中縱橫交錯,季明聞得霖水君腳步聲,并未回頭去看。
在他左右兩處,丁如意和明月童子正在批閱匯總到此的玉簡,待一個批次處理完畢,便到季明身前呈報。
霖水君停在門旁,聽著里面丁如意和明月童子弟呈報聲。
那些簡冊都是經過溫道玉和他,還有劉安一起討論批過的,因提前得到金童給予的處理規程,故而沒什么值得爭論的地方。
“好。”
“可。”
“過。”
聽到金童的話,霖水君不自覺露出微笑。
所謂內閣的七席人物,如今還是個草臺班子,確定的只有他們三人,為了不使山門內外子弟對內閣理政有倉促組建、管理混亂等等負面印象,他們在各方道務上的處理都是慎之又慎。
“打回重批!”
忽然樓里的一句話,讓霖水君的微笑消失。
待樓內批閱完畢,他正要進去,見眼前明光一閃,溫道玉也來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