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225章 兵家四勢

  “你是怎樣培養鐘離昧的?他倒是官宦世家,卻家道中落,連個朝廷的‘官蔭’都沒混到。”羽太師道。

  國尉寮指著百將譜,道:“你看看其他人都是什么身份。最差也是都頭。

  稍微混得好的,都升到了縣尉,甚至有好些個郡尉。

  比如,太師比較熟悉的伯植與周叔(居庸關代邑城的將領),打完覆滅東胡的一場仗,他們兩個都封關內侯,領‘郡尉’職銜。

  凡百將譜上之人,老夫都特別照顧過。

  像是周叔,你聽名字就知道,他家境貧寒,出身不好。

  為什么他能學習高明的仙武,甚至接觸到兵法,得到系統的教導?”

  “周叔”這個名字聽著自帶一股威嚴。

  翻譯成白話,其實就是“周老三”、“周老四”,和沛縣的“劉季”一樣。

  都是根據他們在家中排行,用“伯仲叔季”簡單命名。

  “如果鐘離昧不殺人犯法,他現在大概是淮陰縣尉。可他自己不爭氣,明明官宦出身,家中還有老母,也敢意氣用事、胡亂殺人。

  殺人也就罷了,他不老實服刑,獲取軍功贖罪,反而帶著老母亡命天涯,連‘鐘離’家的榮耀都丟了。”國尉寮道。

  “既然看中了他們,為何不選入軍中?至少要調到咸陽。”羽太師問道。

  國尉寮嘆道:“誰說不曾選入軍中,不曾調到咸陽?

  不說其他,東海軍團那群桀驁不馴的軍侯,太師也見過。

他們對老夫是什么態度  你再猜他們為何敬重老夫,不敢在老夫面前撒野?

  為何東海軍侯‘造反’殺了太后,奪了咸陽,卻不敢繼續造反?

  他們曾經都跟百將譜上的‘青年才俊’一樣。

  被太尉府發掘,被老夫暗中培養,先在當地郡縣當差,在縣城守備營熟悉軍務。

  等朝廷需要大將開疆拓土,或者等前線有軍侯大量戰死,‘將種’青黃不接時,太尉府再征調郡縣的兵將,進入東南西北四大軍團。

  讓他們在前線拼殺,綻放自己,博取功名利祿,揚名天下。”

  “鐘離昧快四十了,陳煥好像五十出頭。他們等了太久。”羽太師道。

  國尉寮搖頭道:“二十出頭,沒有娶妻生子,甚至無家無業,心性不定,誰敢委以他們重任?

  當十幾年縣尉、郡尉,四五十歲都算年輕。

  人仙六七十歲,正年富力強,朝氣蓬勃,充滿沖勁兒呢。

  既然成了人仙,還當了縣尉,肯定置辦了家業,娶了名門貴女為妻,養育了兒女。

  甚至開枝散葉,家大業大,連孫子都有了。

  幾十年的時光,也足以讓朝廷看清他們是什么樣的人。

  如此,皇帝才放心將虎符交給他,讓他帶領幾千、幾萬大秦精銳,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替大秦開疆拓土、建功立業。”

  羽太師愣了一下,嘆道:“是我考慮不周,還是你們這群老家伙老辣。”

  二十出頭便晉升人仙的絕代天驕,尚未經過社會的毒打。

  見到了人皇政的車隊,會不會跟項羽一樣,說出“吾可取而代之”的話?

  讓他們帶領十萬大軍到東勝神洲、北俱蘆洲、西牛賀洲攻城掠地,怕是前腳拿下一座城,后腳立馬豎旗稱王。

  等他們在當地郡縣當了十幾年、幾十年的“縣城婆羅門”,有兒有女有家有室,有了一坨巨大的軟肋。

  再放出去帶兵打仗,不能說沒人造反,但造反的代價已經提高了無數倍。

  “羽太師的確太年輕。等你經常與軍侯們打交道,自然能領悟其中的門道。”

  國尉寮繼續展開百將譜。

  每打開一個人物,便親自介紹,并給出自己的評語。

  比如,此人能力如何、性格如何,可以安排什么職位,需要忌諱什么.

  老家伙是真的關注了他們很多年。

  對他們非常了解,對他們未來的安排,也早已有了大致想法。

  羽太師只需要牢牢記住,到時候照抄作業即可。

  之后她又看到了幾個熟人,比如,廣川縣的縣尉趙衍(洛師鸞一案)。

  又比如,泗水郡沛縣的曹參。

  看到曹參也在“百將譜”上,小羽其實不該感到意外。

  畢竟曹參的老朋友蕭何,都被御史推薦到咸陽當官,還在丞相府留下了檔案。

  蕭何能得到考察與提拔的機會,曹參肯定不缺“上進”的機會。

  不過,整個沛縣,也只有曹參位列“百將譜”。

  如樊噲、夏侯嬰之流,還不夠格。樊噲是先登,曹參是大將。

  簡而言之,樊噲只會武功,不懂兵法。

  沛縣一百零八好漢,的確只有曹參與王陵系統學習過兵法。

  “兵形勢者,就這么多,一共一百五十八人。羽太師識天數、知天命,看過之后,感覺如何?”國尉寮問道。

  羽太師道:“感覺大秦能稱霸天下,的確不是僥幸。

  只要國尉大人掌握這套兵將選拔系統,大秦永遠不缺猛將名帥。”

  國尉寮搖頭道:“這可不是老夫之功,也不是任何個人之功。

  這套比較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是秦制的一部分,由多個衙門協調完成。

  比如,欽天監的天師會在民間尋‘道苗’,檢查并激活每個鄉鎮新生孩童的天生神通。

  當地縣城的‘武院’會派遣武師,進入每個村落,教導孩童們基礎武學。

  等他們長大,若沒有‘不更’以上的軍功爵位,郡守會根據‘兵役法’,征召他們進入縣城守備營。

  到了那時,才輪到太尉府插手。

  郡尉、縣尉都歸太尉府管。老夫可以根據他們的奏報,確定哪些俊杰值得重點培養,然后對他們的奏報作出批示。

  讓各地俊杰接受更高武道、更系統兵法的培訓。

  再然后,他們在守備營表現優良,參加過郡內清除盜匪的戰斗,或者在戍邊時斬敵有功,則回到各縣擔任縣尉或都頭。

  即便沒有老夫,別人也能繪制這份‘百將譜’。”

  接著,他又道:“老夫問太師感覺,不是問這套選拔制度如何。

  是這群將領中,可有觸動太師靈覺的人物?

  他們前途如何,能否幫大秦力挽狂瀾?”

  羽太師嘆道:“我感覺他們中大半,都會成為大秦掘墓人。”

  “什么?他們中大半都是逆賊?”國尉寮大驚,連連搖頭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他們都是大秦將領,不是活不下去的流民,怎會無緣無故背叛大秦?”

  羽太師道:“大秦給他們的,無法讓他們滿足。

  讓李斯去當個縣城官吏,讓你去鄉下當個亭長,你們不愁吃不愁喝。

  大秦江山穩如泰山,你們肯定都是忠于朝廷的良吏。

  可一旦亂世到來.陳勝不是喊了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嗎?

  封侯拜相的機會擺在眼前,完全拒絕不了。”

  這是人性,不是人品問題。

  國尉寮面色數變,最終無力地長嘆一聲,“百將譜交給太師了。

  如何安排,看太師了,老夫走了。”

  小羽道:“兵家四勢才講了兵形勢,還有三家呢?”

  國尉寮沉吟道:“兵家四勢之兵技巧者,在于武技與兵器。

  兵武閣便屬于‘兵技巧’。

  將士修煉更強的仙武功法,使用更強大、更有針對性的兵道軍陣,手持更精良的兵器。

  或者開發出奇門機關術,如墨家那群人打造的恐怖戰爭神兵。

  這些都屬于兵技巧。

  兵技巧方面的英杰,只有五位,其中四個墨門弟子還被流放到了海外,沒啥可說的了。

  然后是‘兵陰陽’,也即是陰陽五行之術法。

  仙法、仙陣、鬼神之力,都算‘兵陰陽’的范疇。

  老夫的百將譜中,一個兵陰陽家也沒有。

  擁有兵陰陽之力的,除了鬼谷一脈,其余全是玄門真修唉,鬼谷一脈也屬道家仙門。

  朝廷無法強征仙門弟子。

  雖然近些年欽天監在神州、在四夷八荒搜刮了很多道苗。

  可玄門尚且不聽玉帝使喚,哪能任由人間帝王號令?

  最后的‘兵權謀’,乃兵法之大成。

  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后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能擔得起‘兵權謀’之名者,老夫遇到過不少。

  早年的司馬穰苴、吳起,近代的王翦、白起,不算完美,但合格。

  北邊的蒙恬、南邊的任囂,很勉強。

  西域大都護東方朔、東邊的烈陽王,現在還不合格,將來不早早夭折,或許有幾分希望。”

  國尉寮輕輕一抖卷軸,將余下的幾幅圖露出來。

  他指著最后一張,道:“章邯有潛力,可以成為大秦最后的‘氣數’,太師一定要好好用他。

  給他配備幾個兵形勢大家,再加上兵陰陽的‘兵道仙師’,或許可以強行圍殺那個‘兵仙’。

  兵仙這類擅長排兵布陣之人,最害怕頂級的兵形勢武將。

  技巧再厲害,也會被更強的蠻力打破。”

  羽太師道:“兵仙只是‘天命’之一,還有一位兵形勢猛將,萬古無雙,堪稱人形戰斗神兵。”

  毫無疑問,兵形勢的巔峰,就是項羽。

  跟項羽玩“以力破巧”,絕對是老壽星吃砒霜,主動找死。

  國尉寮驚道:“天命滅秦之人,有一位‘兵仙’還不算,還要再加一個萬古無雙的兵形勢大家?

  誰能駕馭這兩人,東南天子氣的主人有這個能力嗎?

  偉大如先皇,也只有蒙恬王翦白起輔佐。

  按照太師的說法,兵仙與無雙猛將,已經大大超越了王翦與白起。”

  小羽上輩子的歷史中,劉老三還真駕馭不了韓信,最后只能殺了。

  這一世,韓信在劉亭長家混飯吃,不曉得能不能處出真感情來。

  至于項羽劉老三應該不會白日做夢,夢想駕馭霸王。

  “你都把‘百將譜’交給我了,自己也要尸解。將來的事兒,已經與你無關。

  別多想,好好準備元神飛升吧!”

  羽太師卷起“百將譜”,將之收在自己袖子里。

  國尉寮微微頷首,“也罷。老夫的‘人生’,只能走到這一步了。”

  猶豫了一下,他又遲疑道:“羽太師,你當年在西方,是不是‘喊死’了一個尸解仙?”

  “當年無知,胡亂叫喊,壞了閩山老農的尸解大計。

  老大人你放心,這次我絕對不會再到處亂嚷嚷。”羽太師保證道。

  國尉寮糾結道:“可你自己知道。”

  羽太師狐疑道:“我知道又如何?你身上應該沒多少罪業吧?

  對了,你使用的是哪種尸解法?”

  尸解成仙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用死亡騙過“成仙劫”。

  比如,被小羽喊死的閩山老農。

  可尸解仙法是一整套成熟的修行體系,不止是用來躲避三災五劫的。

  仙劫之后,還要把“活人靈魂”轉換成“仙魂”,再從仙魂中養出仙體。

  閩山老農身上罪業太重,連第一關的成仙劫都躲不掉,更遑論后續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的仙體蛻變?

  若本身沒多少罪業,只是修煉了尸解仙法,走到了假死脫身這一步,則不用太過計較秘密暴露的事兒。

  就像一個人假死逃債。

  欠了別人幾百、幾千塊,債主聽說他死了,都不會去調查一下。

  揮一揮手,說句“算求了”,債務兩清。

  若欠了別人幾個億,債主即便刨墳確定尸體躺在棺材里,還不肯接受,不愿相信。

  要抓住尸體肩膀大喊:“別裝死,給我起來,還錢啊混蛋!”

  身上罪業少,容易騙過成仙劫;身上因果重,則一定要慘死,還要讓眾生傳播“他已死”,用眾生的信念欺騙“天道”。

  “尸解仙法不都差不多?”國尉寮含糊嘟噥一聲,明顯不太愿意細說。

  緊接著他又道:“老夫身上罪業不算少,畢竟跟著先皇打天下,肯定要沾染不少因果。

  不過,老夫準備了很多年,不怕成仙劫。

  就怕太師一直惦記著老夫,認為老夫沒死,老夫無法完成由死而生的‘太陰煉形’。”

哎呦文學網    公若不棄,愿拜為義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