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二十六章 靈機一動

  隨機推薦:

  潘筠帶著二十八道士直奔泉州。

  曹吉祥興高采烈地迎出市舶司,恭敬的行禮:“國師能來,實乃泉州之幸啊。”

  泉州知府也急匆匆趕來。

  這一次,潘筠坐上座。

  她也不廢話,指著二十八個道士道:“這是貧道和工部的人,兩位,撥個地方給我們干活吧。”

  泉州知府立即道:“有有有,城中有些空置的宅子,國師可以派人去看,若不合適,我們泉州按國師的要求重新建造一棟就是。”

  還沒開始賺錢,潘筠并不想過多占用地方財政。

  否則,朝中大臣有的吵了。

  潘筠就讓張惟良去看宅子。

  她帶來很多圖紙,都是經過工部試驗的,可以用于民生的機器。

  泉州分部不僅可以制造這些器物,也能進行細化和升級研究。

  而之所以選擇泉州,是因為泉州海港經過一年的發展,已經名列大明之首。

  港口一溜兒的泊船位都用上了不少,岸上的倉庫也是六成滿,更是建了不少商鋪。

  如今港口已經形成一條繁華的街道,和之前的冷清,十里不見人煙完全不一樣。

  熙熙攘攘全是人,其中在港口蹲著等待卸貨的苦力,以及推著小車賣東西的攤販占了大多數。

  因為海貿發達,泉州及附近城鎮的紡織、燒窯行業特別興盛,在這里做新式紡機和織機,不僅可以直接供應泉州和周邊城鎮,還能通過這里的大商人們帶到別的地方。

  潘筠將此事交給二十八道士去做。

  都是正經學宮出來的道士,他們除了道術、醫術和煉器外,算術自然也是極好的。

  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完全不用潘筠操心一點。

  所以說道士是全能型人材嘛。

  曹吉祥看得眼熱,不由感嘆:“還是國師會用人。”

  潘筠笑道:“曹大人也不遑多讓啊,聽說過完年至今,不過兩個多月,這海上的船只便如絲織,往來不斷,僅僅兩月,泉州市舶司的關稅便有二十萬之巨。”

  曹吉祥眉頭微跳,市舶司的總關稅是秘密,潘筠是怎么知道的?

  這數據,竟然差不多。

  他不動聲色,笑了笑道:“海貿最要緊的就是冬春兩季,不然,待到夏中海上起風,這船不好出,也不好來了。”

  潘筠微微頷首,看了眼輕拍岸邊的海浪,笑道:“今年的臺風多在夏末和中秋之前。”

  曹吉祥連忙道:“我等沒有國師知天文的本事,自沒有這份運籌帷幄的淡然,國師大人,我已向朝廷上書,請求陛下于泉州設立欽天監分支,以觀測天氣,為漁民和商人們預告天氣,此事多半能成,國師大人覺得派誰來合適?”

  潘筠眼睛發亮,嘴角微翹,看道士們的就業名額這不就來了嗎?

  除了考度牒,他們還可以去考官呀。

  潘筠道:“我不在京城,此事由欽天監四官正做主,人選自然也是他們挑。”

  傍晚回去,潘筠兜里的黃符本就發燙,皇帝也問她這件事。

  朝臣們也不是只會吵架的,經親征一事之后,朝堂有于謙坐鎮,又有潘筠這個國師杵著,大家都很珍惜現在肯聽勸的新帝,所以每次議事都非常認真,暫時放下了派別之爭,只從國家發展層面考慮事情該不該做,該怎么做。

  所以,在泉州增設欽天監分支的事雖然是閹宦曹吉祥提的,但文官們不再像以前那樣一聽提出意見的人就哇哇反對,而是認真的思考事情本身。

  思考過后,翻出年前泉州市舶司上交的關稅,他們皆同意此法。

  去年是海貿剛剛開始的一年,不,是半年,半年的時間,關稅收入便超十五萬兩白銀,那今年,海貿再發展,其關稅豈不是更多?

  如此,為了促進海貿和當地的發展,在那里設立一個欽天監分支,專門用來預測天氣也不錯。

  所以大臣們同意了,但派誰去,大家沒有統一意見。

  主要是,欽天監內人員奇缺,不夠數啊。

  欽天監的官員不夠,就只能從別的地方調,但也不能亂調,首先,于天文地理上得通吧?

  好在當下的文官們都不是吃素的,除極個別人外,大多數人的在考舉人、進士的時候都會學習天文地理。

  畢竟,純做八股文,或許能考中,但一定考不好。

  所以大家就在百官中挑,別說,還真挑出了好幾個在天文地理上有所成就的人,包括但不限于薛瑄叔侄、徐有貞等人。

  除了這幾個官職較高的,其余人全是官職非常低微的,有的甚至不入品級。

  嗯,這個年代,搞理科的都會被人認為偏向匠人,的確不太受重視。

  道士和匠人都被歸屬于三教九流之中。

  潘筠通過黃符細細地問過皇帝那些人的情況,想了想寫道:“如薛瑄、薛韶和徐有貞等人,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實不必困于泉州,就從下面的低級官員中尋找,不過,要確保其有預測天氣之能。”

  潘筠提議由欽天監出一份考題給他們參加考試。

  同時,她建議皇帝可以另開一條考路,專門為欽天監和工部挑選人才。

  她直接寫到:“預測天氣、工匠在文官們看來皆屬于下等工,通的人多,但精者極少。陛下,利器如精兵,光有將帥是打不了勝仗的,還得有精兵。”

  皇帝若有所思,當即將此事記在備忘錄中,決定第二天就提議另開一條考試通道。

  記著,記著,他忍不住扭頭去看皇后,斟酌的問道:“奇怪,于謙總跟朕說,底下冗員太多,而潘筠又與朕說人不夠用,你說,這朝中的人才到底是冗,還是不夠用?”

  汪皇后道:“于大人說的是官,國師說的是人才,官未必就是人才,或許是沒用對地方,所以有的部門冗員嚴重,有的地方卻無人可用。”

  皇帝蹙眉:“朕本想開恩科取才,可如今看來,還得先想辦法篩選官員,讓部門多余的人出來,到缺人的部門去,不可用之人…罷黜。”

  “可是,想什么辦法呢?”

  汪皇后一聽,也跟著苦惱起來。

哎呦文學網    劍走偏鋒的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