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二十七章 牽一發而動全身

  隨機推薦:

  帝后倆人面對面苦惱,以至于都忘了給潘筠回信。

  害得潘筠坐在桌前盯著符本看了半天也沒反應,最后睡覺去了。

  帝后卻是冥思苦想一晚上沒睡好,最后皇帝眼底發青的上朝去。

  于謙等閣臣見皇帝上個早朝昏昏欲睡,都很不滿。

  等到上書房議事時,于謙忍了忍,就沒忍住勸戒皇帝要愛惜身體,當以先帝為誡,不要耽于享樂。

  皇帝有些委屈,嘟囔著道:“朕也沒享樂啊”

  曹鼐就忍不住問:“陛下可是有煩心之事?”

  皇帝立即將昨晚他和皇后想了一晚上也沒想出來的問題提出來。

  一聽皇帝是為國事煩憂,大臣們臉色立即陰轉晴,都高興起來。

  甭管具體思考的是什么事,只要是國事他們就開心。

  正在大臣們開心時,于謙沉吟道:“倒也不是沒辦法,給官員們考試就行。”

  大臣們笑臉僵住:“考試?”

  “不錯,”于謙沉聲道:“所屬部門、官職品級不同,參與的考試也不同,此一次之后,再想一般法考核官員,不合格者降職或免職,每五年,或是十年便要考一次,以確定其是否怠政,是否還適合當前的職位。”

  大臣們張大了嘴巴,陳循忍不住質問道:“難道我等也要考試嗎?”

  于謙瞥了他一眼道:“有何不可?”

  “我們怎么考,誰給我們出題,誰來閱卷?”陳循道:“于大人,這等事不要想一出是一出。”

  皇帝聽了卻躍躍欲試,自出生到現在,只有別人考他,沒有他考別人的,尤其還是內閣大臣們,他很想考他們。

  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員,能考他們的自然只有他了,能給他們閱卷的自然也只有他了。

  皇帝興奮不已,但見大臣們已經針對此法吵起來,一部分人贊同于謙,一部分人反對于謙,他就睜著大眼睛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滿臉的興奮。

  當然,上書房議事不可能只針對這一件事,大家很默契的點到即止,反正一時間也吵不出結果來,大家很快提上下一件事。

  下一件大事就是戶部提議的,他們看到泉州港的成功,很想在其他地方也開設海港。

  比如天津衛和蘇州。

  于謙敏銳的感知到潘筠對海貿的重視,也敏銳的察覺到海貿帶動起來的商業,以及相關的稅收,他略一沉思便道:“海禁既開,自當支持海貿,干脆在沿海岸線多選幾個地方開海港,但不可奢靡,當徐徐圖之。”

  皇帝立即道:“國師臨走前曾在地圖上畫了幾個圈。”

  于謙眉頭一跳:“哦?”

  皇帝立即讓內侍回坤寧宮取地圖來,展開給他們看:“國師說,天津衛、靈山衛、蘇州、泉州和廣州皆是好地方,都可開海港,只是…”

  于謙低頭看著地圖,沉聲道:“只是還得發展水軍,否則,這么長的防線,這些港口一旦引來海寇,對海貿的發展將是很大的打擊。”

  皇帝連連點頭:“是極,是極,于卿和國師想到一處去了。”

  他撫摸著地圖道:“國師還說,大海不僅可以養活漁民、海貿商人,還能給國家帶來更大的利益,因為海里有數不盡的寶藏,我們要去取回來,就得要會打海仗,能打海仗的將士。”

  于謙目光微閃,問道:“國師可提了需要多少水軍?”

  一旁的陳循著急起來,連忙道:“陛下,經過去年剿寇,海寇暫時被壓制,依臣看,海寇短期內不足為懼,當務之急是北邊的胡族,國庫空虛,我們還欠著西北軍、北軍和東北軍邊銀呢。”

  朝廷也欠京官和地方官的俸祿,但戶部發了瘋一樣的印寶鈔,好歹能抵去一些。

  但寶鈔卻不能給邊軍。

  他們根本就不認這東西,花不出去的錢就是一堆廢紙,還白費他們印制。

  給邊軍寶鈔不是安撫,而是在刺激他們造反。

  所以朝廷干脆就不給。

  一旦來問,問個三次給一個回音,再問三次才會從別的地方擠出一些來送去,勉強算安撫住。

  沒辦法,人窮如此,朝廷窮也如此。

  陳循實在是被問怕了,這時候可不敢同意擴建水軍。

  于謙體諒他,也點頭:“此時的確不宜擴建水軍,陛下,不如將水軍改為海軍,先讓已有的水軍習慣海上習戰,等國庫有錢了再擴建。”

  他道:“東南沿海各衛所,可依海港防守,多少有些威懾作用。”

  陳循噎住,一時找不到反對的話來。

  皇帝連忙應下。

  除此外,就是勸課農桑,以及處理各地的流民情況了。

  皇帝無奈嘆息一聲,發布詔令,讓京城以北的地方官員和駐軍繼續搜尋失散的將士、官員,將其收攏后送回京城;

  同時再發一道詔令,命各地妥善安排流民,能分地的分地,若不能,也當為他們做主找到生計。

  于謙覺得這道政令不夠嚴,和皇帝道:“陛下,先帝也曾下過妥善安置流民的詔書,但地方官員皆視而不見,幾年過去,御史巡察時才發現無人執行,可見官員考核之重要性。”

  皇帝略一思索后道:“命都察院選派御史巡察各地執行情況,于卿,你辛苦一些,與內閣盡快議出一項有用的考核法來。”

  于謙應下。

  等他們一走,皇帝立即掏出黃符本和潘筠千里通信:“國師在就好了,朕就可與國師商議考核內閣大臣之事。”

  潘筠看了嗤笑,直接回道:“考核內閣大臣不現實,考核只適用于地方官和京中執行官員,陛下與其想著給他們考試,不如想想,此法出來以后要怎樣實行。”

  “好的政策,只有落到實處才有用,否則都是空中樓閣,”潘筠毫不吝惜的夸贊道:“提出此法者大善,但,此人必遭人怨恨,陛下當護之。”

  皇帝沒說提出這個建議的是于謙,潘筠也沒花費力氣去算。

  在她那個時空,考核法,也就是考成法,還是后世的張居正提出來的,也不知道誰那么人才,此時就提出來了。

  潘筠并不知道,這事一開始只是于謙跟皇帝抱怨冗員太多,而她和皇帝抱怨人不夠用引出來的。

哎呦文學網    劍走偏鋒的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