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9回 枇杷立道祛心瘴,一杲藏鋒隱權樞

  張金枇身上透著一股獨特的氣質,不怒自威。只要她靜靜看著對方,那無形的氣場便會悄然蔓延,讓對方不自覺心生敬畏。這氣場,在無問七子當中,獨一無二,旁人皆無。

  張金枇大學畢業后,便一頭扎進人資工作里。這人資工作,天天與人打交道,得琢磨別人的心思,給人做思想工作。日子久了,就像在一個無形的漩渦里打轉,很容易生出心理問題,張金枇也沒能幸免。

  “老師,我覺得自己得精神病了!”那天,張金枇一臉沮喪,找到無問僧傾訴。

  “哦?你整日給別人做思想工作,居然也會得精神病?說來聽聽,到底啥情況?”無問僧眼中閃過一絲好奇,饒有興致地問道,那模樣,仿佛發現了什么新奇好玩的事兒。

  “我去看精神科醫生了,醫生說我焦慮癥、抑郁癥、倦怠癥,三癥并發,還說這是不治之癥,無藥可救了!”張金枇心情沉重,聲音里滿是無奈與絕望。

  無問僧聽后,像是聽到了世間最可笑的笑話,頓時笑得前仰后合,眼淚鼻涕都不受控制地流了出來。他捂著肚子,笑了好一會兒,不經意間瞥見張金枇目光呆滯地看著自己,臉上的笑容瞬間一滯,轉而生氣地說道:“枇杷,趕緊跟我一起笑啊,笑一笑,十年少,這么有意思的事兒,你咋還不樂呵樂呵?”

  張金枇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地應付了一下。

  “咦,你這樣可不行,來來來,跟我一起狂笑,像我這樣,放開了笑…”無問僧不依不饒,非要逼著張金枇跟他一起狂笑。張金枇無奈之下,只好配合著無問僧假裝狂笑。可笑著笑著,她突然覺得自己這副模樣像個滑稽的小丑,越看自己越覺得好笑,不知不覺間,假笑竟變成了真笑。師徒倆你指著我,我指著你,莫名其妙地笑得不可開交。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狂笑過后,張金枇只覺得腮幫子的肌肉酸痛無比,就好像雙腿跑了幾十公里那般疲憊,接下來的好幾天,說話都覺得酸軟無力。然而,神奇的是,她那所謂的“不治之癥”,似乎真的緩和了些許。

  “老師,我的精神病好像好了一點點,你快幫我分析分析,要怎樣才能徹底根治呢?”過了幾天,張金枇又跑去問無問僧。

  “要治好你的‘精神病’,得靠另一種‘精神病’。”無問僧面色凝重,目光深邃,話語中透著難以捉摸的意味,緩緩說道,“這世上所謂的焦慮癥、抑郁癥、倦怠癥之類的精神疾病,不過是人類在認知的迷霧里徘徊,看不清本質,只能給那些現象胡亂安個名字罷了。就像壞血病,那不過是浮在水面的泡沫,缺少維生素才是藏在水下的礁石,而食譜里沒有自然食材的影子,才是那艘破船漏水的根源。枇杷,你干人力資源,給人做思想工作,要是只知道設身處地,不管是站在對方還是自己這邊想問題,就好比在獨木橋上跳舞,很容易進退兩難,摔個狗啃泥。”

  無問僧頓了頓,像是在給張金枇時間消化這些話,接著說道:“就說公司沒錢發工資這事兒,你站在員工角度想想,是幫他們去討要欠薪,還是去勸他們體諒公司經營困難,確實沒錢發?這世上的事兒,哪能簡單地用黑和白來劃分,每個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根本不存在能讓所有人都拍手稱快的解決辦法,所有的解決手段,說白了就是大家都咬咬牙,各退一步的無奈妥協。”

  “那我該咋辦呢?”張金枇一臉急切,眼中滿是困惑。

  “給你三條建議。”無問僧神色平靜,伸出三根手指,“其一,莫要與人講道理。若非要講,哪怕道理再正確,也別以自己的名義。那樣只會將你與對方置于對立面。正確的方法,是用有光環的人的名義。牛人說的廢話,也比你說的真理更令人信服。泥淖中的人,總愿意抓住那根看似光鮮的稻草,哪怕那稻草不過是虛妄。”

  張金枇聽著,不禁回想起過去。以往跟員工做思想工作時,“公司認為”“我認為”這些詞就像口頭禪一樣,動不動就冒出來。結果呢,對方免不了要和自己爭論一番。就算自己把對方說服了,那也只是表面上的,對方心里就像堵了塊石頭,一直不痛快。這么看來,自己以前的做法簡直是錯得離譜。想到這兒,張金枇如獲至寶,當下就決定照做。還別說,這一試,倦怠癥果然減輕了不少,她終于能重新打起精神,回到正常的工作狀態。

  然而,焦慮癥和抑郁癥卻像兩個甩不掉的跟屁蟲,依舊死死地纏著她。

  “這世上的人,其實都是演員。演員的自由度,有兩個衡量的維度,一個是角色自由,一個是劇本自由。能演的角色越多,就好比爬得越高,自由的天空越廣闊;演角色的時候,能不被劇本綁死,自由發揮的空間越大,這自由的地面就越寬敞。要是角色被別人定得死死的,劇本也得一字不差地背下來,一點發揮的余地都沒有,那就算演技再好,也不過是被線牽著的木偶,根本沒法展現真實的自己。”無問僧微微皺眉,神情嚴肅,“所以,我的第二條建議是,給自己和別人都打造一個角色,讓大家都照著這個角色去演。努力從那種被束縛的小演員,往自由的大演員轉變。當然啦,等你回了家,就告訴自己,這會兒你不是演員了,就是普普通通的自己。”

  張金枇絞盡腦汁,琢磨了好久,才大概明白老師這番話的意思。她猶豫了一下,小聲問道:“老師,這樣不會變成雙重人格吧?”

  “基因一模一樣的同卵雙胞胎,不僅有心靈感應,連行為和三觀都像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你根本分不清他倆誰是誰,這能算同一個人格嗎?”無問僧不直接回答,而是拋出一個問題。

  “那肯定不算!”張金枇趕忙搖頭,語氣堅決,“再像那也是兩個人,靈魂不一樣,人肯定不一樣啊。”

  “這不就對了嘛!你在職場是一個角色,回了家為啥就不能換個角色呢?”

  張金枇聽了,若有所思,漸漸有了明悟。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慢慢把這些領悟整理成自己的一套方法。這么一來,她的人力資源工作干得越來越順,憂郁癥和焦慮癥也漸漸沒了蹤影。不過,她又感覺自己好像染上了另一種“病”——角色扮演帶來的多重人格感。

  這時,她想起老師說過的話:“病,不過是人類沒搞清楚本質,給現象瞎起的名字罷了。”

  于是,她不再糾結自己有沒有病。日子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間,她竟發現自己在這摸索中漸漸領悟了一種“道”。就在這一刻,那些曾經困擾她的病癥,就像一陣煙,莫名其妙地消失得干干凈凈。

  無問僧并未告知張金枇第三條建議究竟是什么,對此,張金枇曾心生諸多疑惑,幾番話到嘴邊,卻又止住。畢竟,她滿心期待能從老師口中直接獲知這條“秘籍”。

  直至張金枇參悟自己在人力資源領域的“道”后,才豁然開朗——老師其實已然點明。此刻的她明白,自己已然走到需要闡述自身之道的階段。可究竟該如何講述自己的道理?這讓她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在日常工作與生活的交流場景中,最常見的講理方式五花八門。有些人習慣搬出經典,企圖借助先人的智慧為自己的論點背書,期許對方能因此心悅誠服;還有些人則習慣擺事實,以鐵證如山的事實讓對方無從辯駁,哪怕心中不愿相信,也不得不接受。更有甚者,會采用比拼例子的方式,誰積累了更多、更具說服力的案例,誰便能在爭論中占據上風。當然,也存在著依靠拳頭硬說話的情況,這類人秉持“誰拳頭硬,誰就是理”的荒誕邏輯;更有極端者,靠嗓門大小來判斷是非黑白,能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這種行為,已然偏離了正常講理的范疇,純粹是無賴之舉。

  而這些,都不是張金枇的選擇。在長期的沉淀與反思中,她琢磨出了老師未曾明言的第三條“路”——“以傳立道”。華夏歷史的長河中,孔子的弟子們將他的生平與教誨精心整理成論語,這無疑堪稱“以傳立道”的至高典范。此刻,張金枇在無問七子團隊內部巧妙運用這一方法,以老師的傳記為載體,講述自己的“道”。

  不得不說,張金枇這一策略精妙絕倫。她實際上是為“道”確立了一個高標準的框架。倘若對方認同她的講述,那便意味著彼此志同道合,可以攜手深入研究與探討這一理念;若對方不認同,進而引發激烈的辯論,那么需要挑戰的并非僅僅是張金枇個人的觀點,而是整個師門傳承的根基。在這種情況下,試圖強行爭辯往往只會引發無謂的仇怨,倒不如干脆放下理論,直接付諸行動。

  如此一來,同門師兄弟之間,只會選擇以“修訂”的方式來完善老師的傳記。他們會將自己在實踐中收獲的觀點與感悟融入其中,而不是全盤否定師門的既有傳承。這便是張金枇智慧與謀略的精髓所在,依靠先行立傳占據了先機,為自身理念的傳播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張金枇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敘述,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布局。她巧妙地將團隊角色構建的理論融入其中,既有從師門繼承而來的智慧結晶,也有自己獨創的心得體會。至于故事中提到的師父悟道的過程是否完全真實,對她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道“能否真正立得住腳。

  在這套理論中,既包含了西方貝爾賓的“以事設人“的主動角色理論,也融入了無問僧提出的“以人應事“的自然角色理論。兩者的結合,最終形成了張金枇獨特的“道“。她借著為師父立傳的名義,巧妙地將自己的理論體系表達了出來,就像一位高明的園丁,在看似隨意的耕耘中,悄然種下了精心培育的種子。

  李一杲聽完故事后,心中暗暗稱奇。他曾經也接觸過類似的角色理論。回想當年自己單槍匹馬創業時,被員工懟得滿頭包,最后不得不跑到書店抱著一堆管理學書籍啃食。可惜那時他形單影只,看書看得昏昏沉沉,最終也只能囫圇吞棗地扔在一旁。如今聽到這套理論,往事歷歷在目,他不由得多了幾分感慨。

  趙不瓊對角色理論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她明白,故事中的角色絕非簡單的照搬照抄,必然經過了精心的設計與打磨。她若有所思地問道:“大師姐,能不能把你最新總結的'團隊角色理論'資料發給我們看看?“

  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意味深長。表明她已經默認了對角色理論的認可,只是希望進一步探討細節。就像一位精明的商人,在確認商品質量后,才會提出具體的合作意向。

  張金枇聽到這話,心中不免有些激動。但她強忍著情緒波動,立刻將資料發送給大家。隨后她補充道:“這套理論的關鍵在于順其自然,切莫強求。關鍵時刻,最擅長的人自然會挺身而出;平日里,大家也能靈活配合,讓團隊運轉得更加和諧高效。“

  在團隊管理中,角色定位絕非簡單的排座次。它關乎權力分配的核心環節,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難以調和的矛盾,最終導致團隊不得不經歷一場“革命“,甚至徹底推倒重來。無問七子團隊人數眾多,想要協調好權力分配更是難上加難。

  張金枇的這一招棋下得極為高明。她通過這套理論框架,成功搶奪了最高決策層的角色分工解釋權。這種潛在的權威,往往比顯性的權力更加重要。正如她說的:“權威,有時候比權力更有用。“

  趙不瓊飛速瀏覽完資料,全神貫注地思索著這套角色理論的內核。越深入探究,越發覺其中奧妙無窮、深不可測。當她將自己代入其中,剎那間恍然大悟——這竟是一套別具一格的平權法則!一套針對至高權力的平權法則!一旦付諸實踐,至高權力便不再如以往那般,長時間緊握在一人手中,而是會依據具體事務的變化而流轉。

  其他人似乎也都洞悉了這一點。對于除李一杲之外的眾人而言,這套理論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可對李一杲來說,卻是利弊參半。此刻,除了李一杲,眾人都未表態,顯然,大家都在默認中接受了這套角色理論。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一杲身上,靜靜等候他的回應。

  李一杲此前已給自己定下了 CEO的職位。見眾人齊刷刷地盯著自己,他心中暗自好笑,眼神滴溜溜地在眾人臉上掃過,隨后佯裝一臉不舍地說道:“唉,既然大家都對這套理論贊譽有加,那行吧,大家就依照這套理論,挑選最契合自己的角色,之后咱們再一起商議調整,最終確定各自的職位。你們覺得如何?”

  眾人聽聞,皆如釋重負,重重地松了一口氣。顯然,李一杲這話意味著要重新洗牌,摒棄他原先作為大當家的 CEO角色,讓大家自由選擇,重新分配角色。

  眾人齊聲叫好,紛紛點頭稱贊,旋即低下頭,專注地看著手機里張金枇發送的資料,絞盡腦汁地思索自己適合哪個角色。一時間,線上視頻會議室里安靜得落針可聞,唯有張金枇透過屏幕,靜靜地注視著大家。

  張金枇表面上鎮定自若,仿若一潭平靜的湖水,可內心的激動卻如翻江倒海一般。這份激動,遠比李一杲的預制菜方案狂賺一千萬時還要強烈,簡直要嗨到沖破天際。

  張金枇所提出的這套理論,名為“自然角色理論”。它既非貝爾賓理論的翻版,也不是無問僧理論的延續,而是她博采兩者之長后,獨具匠心創造出的全新理論。這套理論的影響力,遠不止于高層權力分配,而是如同細密的蛛網,覆蓋了整個組織的所有權力分配層面。哪怕是最不起眼、看似微不足道的角色,在特定時刻,都極有可能手握至高權力。

  然而,在這套理論體系推行的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非大師兄李一杲莫屬。

  在華夏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大當家的話語就如同金科玉律,一旦出口,便駟馬難追。畢竟,要是沒了威嚴,隊伍豈不是像一盤散沙,分分鐘就會土崩瓦解?而張金枇的這套角色理論體系,簡直就是公然與那種絕對權威唱起了對臺戲。

  如今,這套理論竟如此迅速地贏得了大家的擁護,就連李一杲也表態予以支持。這終于讓張金枇得以第一次毫無顧忌地大展身手,將自己的理論付諸實踐。此刻,她內心的澎湃難以用言語形容,即便竭力壓抑,嘴角仍不由自主地泛起笑意。

  那么,張金枇心中最為擔憂的李一杲,他此刻又是怎樣的心態呢?

  實際上,李一杲對于權力的看法,與張金枇大相徑庭。

  在李一杲的認知里,公司里的諸多事務,歸根結底都繞不開“錢”這個關鍵因素。有錢便能吸引人才,有了人才自然就有了權力,畢竟掏錢的人才是公司真正的實際控制人,其他一切都不過是虛幻泡影。

  當然,那些與金錢毫無關聯的組織,并不在此列。就像無問七子這群同門師兄弟,和金錢扯不上一點關系。也正因如此,他當仁不讓地爭取到了大師兄的位置,在他眼中,這個位置就是他權力的象征。

  那么,究竟為何李一杲對趙雄如此忌諱,死活都不愿讓趙雄掏錢入股呢?表面看來,是他害怕頭頂上憑空多出一位手握實權的董事長,對自己指手畫腳,打亂他的計劃。但這不過是浮于水面的表象,真正潛藏在水底的原因,可要復雜得多。

  趙雄擁有隨時掏錢加碼、增資擴股的能力,而李一杲卻沒有這樣的底氣。明眼人都能看出,公司很快就面臨籌集資金的需求。在資本的游戲里,只要來上兩三輪增資擴股,即便趙雄最初持有的股份微不足道,也極有可能搖身一變,成為大股東。這,才是李一杲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畢竟,在商業的世界里,哪怕大股東不擔任任何具體職位,也無疑是公司真正的掌控者,如同牽線木偶的幕后操縱者,掌控著一切的走向。

  趙雄雖然掛著董事長的名號,手握否決權,但他沒有股份,李一杲就敢在心里偷偷藐視他。畢竟,在商戰中,權力再大也抵不過錢袋子的分量。如今趙雄只是空有其名,沒有實打實的股份支撐,李一杲才敢在團隊面前談笑風生,若無其事地討論權力分配。

  除了上述原因,李一杲能接受這個方案,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他被無問僧那別具一格的權力觀念深深觸動,猶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絲曙光。無問僧曾說過,真正強大的權力,恰似核武器一般,你明明知道它就隱匿在那里,散發著無形的威懾力,卻從未見過它真正動用過。這,便是核武器令人膽寒的終極威力。

  “終極權力,其存在的意義,便是永遠無需使用!”這不僅是李一杲經過深思熟慮后的深刻明悟,更是他在這次創業旅程中打算大膽嘗試的全新策略。如果有可能,他甚至希望永遠都不要動用這所謂的終極權力,就像守護著一個神秘的寶藏,只愿它靜靜地沉睡,發揮著無形的力量。

哎呦文學網    創業因果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