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帝哥哥

  “陛下日理萬機,自然沒時間經常出宮。”張桂芬微笑道。

  皇宮說大也大,但是說小也小。

  對于古代的帝王來說,坐擁天下,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并不覺得有什么。

  可趙興畢竟有著后世的記憶,對于他來說,皇宮更像是囚籠。

  張桂芬并不能理解趙興的那種心情。

  因此趙興只是笑了笑,并沒有說什么。

  半個時辰后,馬車來到外城靠近城門不遠的一個巷子口停了下來。

  這里房價便宜,張桂芬安排收養孤兒的下人,就選擇了這里。

  小巷窄小,天子車駕自然進不去。

  趙興和張桂芬從馬車上下來,看到四周戒嚴的禁軍,微微搖頭。

  有時候不出宮也是對的,他出宮太過興師動眾了。

  此時附近的街道都被戒嚴了,那些在家中的百姓,也被限制不得外出。

  趙興雖然不想這么做,但是他是皇帝,如此做也是為了他的安全。

  即便他不想,百官也不會答應。

  “老奴恭迎陛下,皇后娘娘!”

  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等在巷口,見趙興和張桂芬下車,在禁軍的跟隨下,迎了上來。

  此人正是張桂芬身邊的老媽子,向媽媽的丈夫。

  向媽媽夫婦幾代都是英國公府的下人,收養那些孤兒的事,就被張桂芬交給了他。

  “免禮!”

  趙興擺了擺手,道:“帶朕去看看那些孩童吧。”

  “是,陛下皇后娘娘里面請。”

  向媽媽的丈夫應了一聲,躬著身在前面領路。

  “巷子內的幾個宅子都被買了下來,收養的孩童年紀都不大,若是失了禮數,還請陛下見諒。”

  “朕豈和一些孩童計較。”趙興聞言擺了擺手。

  向媽媽丈夫微笑著,領著兩人來到一個院子。

  “拜見陛下,拜見皇后娘娘!”

  院內,十幾個中年婦女,和三十多個孩童排著整齊的隊列。

  這些孩童大的才五六歲的樣子,小的也就兩三歲。

  因為邊上有不少禁軍戰立,孩童們眼中都有些害怕。

  “免禮!”

  趙興擺了擺手,打量著那些孩童,氣色都還不錯,雖然都畢竟瘦,卻不是那種面黃肌瘦。

  身上衣服也算干凈整潔。

  外在的可以作假,可昨天才通知的,氣色方面肯定做不了假。

  可見這些下人照料孩童,還算用心。

  孩童們年紀小,加上有些緊張,趙興也沒跟他們說什么大道理,簡單看了看,就進屋子看了看。

  屋內都被改成了大通鋪,雖然老舊,收拾的倒也干凈。

  連著逛了幾個院落,趙興很是滿意。

  不過他也明白為何張桂芬陪嫁的那些莊子鋪子的產出,都不夠養活這些孩童了。

  那些四五歲的還好,都算懂事了,只需有人看護就行,自己能夠自理。

  可其中還有近辦的還是嬰兒,只有半歲到一歲多不等。

  這些可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大量的人照顧。

  五百多個孩童,光是照顧的人就有一百多人。

  雖然都是英國公府的下人,可吃喝月錢都要張桂芬提供。

  趙興這次出宮,讓人準備了一些吃食和布料。

  那些大些的孩童雖然懂事,可他們其實并不知道皇帝皇后意味著什么。

  只是照顧他們的人說要恭敬,加上有許多禁軍在,面對趙興的時候很是拘謹。

  不過當趙興讓人給他們分派點心的時候,他們看向趙興的目光少了幾分懼怕。

  張桂芳沒有嫁給趙興的時候,來過幾次,距離現在已經有很長時間了。

  這么久過去,收養的孩童不僅多了好幾倍,她也不不認識了。

  看到這么多孩童,想到他們沒有父母,張桂芬心里很是難受,親自幫著分發點心。

  趙興見狀,也跟著幫忙,雖然這些孩童沒有任何威脅,張豐還是緊緊的跟在趙興身邊。

  “不用這么緊張,都是一些幾歲的孩童,難不成還能刺殺朕不成?”

  張豐身穿盔甲,腰間挎著劍,孩童看到都有些懼怕。

  趙興見狀,讓張豐不要跟的太近。

  張豐無奈,只能落后幾步。

  “來,這是你的。”

  趙興拿起一塊點心,面帶微笑的遞給了一個看著三四歲的小女孩。

  每天在宮里面對那些繁雜的朝政,此時面對這么多孩童,趙興感覺自己心靈都得到了洗滌。

  小女孩接過點心,拿著點心伸向趙興。

  “皇帝哥哥,你吃一口。”

  趙興被小女孩的稱呼弄得一愣,笑著伸手摸了摸她的頭,道:“為什么叫我皇帝哥哥?”

  “吳媽媽說你是皇帝,我就叫你皇帝哥哥啊。”小姑娘眨了眨眼睛說道。

  趙興聞言笑了,或許在小丫頭心里,皇帝只是一個名字,一個稱呼罷了。

  “陛下,小丫她不懂事,您別…”

  一旁的中年丫鬟,連忙上前,神色有些慌張。

  “無妨。”

  趙興擺了擺斷了她的話,看向小女孩道:“你叫小丫對么?”

  “嗯。”小姑娘點了點頭。

  “我要是吃了,你就少了,真的讓我吃?”趙興微笑道。

  小女孩聞言毫不猶豫的再次把點心遞了過來。

  “皇帝哥哥你吃。”

  “陛下…”

  后面的張豐見狀,連忙上前想要阻止。

  因為小丫頭的手背上不知道哪里沾了一些灰,看著并不干凈。

  “退下!”

  趙興回頭,有些不悅道。

  “是。”

  張豐見趙興有些發怒,猶豫了一下,退了回去。

  趙興轉過頭來,看到小丫神色有些畏懼,知道是剛剛呵斥張豐的時候嚇到她了,臉上再次堆起了微笑。

  “怎么,小丫舍不得給我吃了?”

  “皇帝哥哥吃。”

  小丫聞言再次把點心遞了過來。

  趙興也沒客氣,張口咬了一口。

  宮里的點心都是那種精致卻很小的形狀,趙興特意讓御膳房做的大一些。

  雖然如此,可為了能夠保持形狀,不碎開,也大不到哪去,還沒有小丫的手大。

  趙興一口就咬掉了一半,小丫并沒有任何不舍,反而笑的很開心。

  “唔…好吃,你也吃。”趙興含糊不清道。

  “嗯。”

  小丫咬了一口,高興的眼睛都咪了起來。

  這是她吃過最好吃的東西。

  “再給你一塊。”

  趙興咽下點心,拿了一塊點心遞給了小丫。

  “不要。”小丫搖了搖頭。

  “嗯?”

  趙興一愣,問道:“是不好吃么?”

  “好吃,這是小丫吃過最好吃的東西。”

  “那為什么不要?”

  小丫說道:“吳媽媽說了,每個人都一樣多,不能多要。”

  趙興聞言沉默了,小丫頭明明才兩三歲,卻懂事的讓人心疼。

  “沒事,這塊是哥哥的,你請哥哥吃,哥哥也請你吃。”

  小丫聞言看向了吳媽媽,見她點頭,才接了過去,說道:“謝謝皇帝哥哥。”

  “陛下怎么了?”

  傍晚時分,趙興和張桂芬才啟程回宮。

  上了馬車后,張桂芬見趙興在發呆,關心道。

  “沒什么。”

  趙興搖了搖頭道:“朕在想,禮法中,子女有任何不孝,不僅要被人唾棄,甚至還會被處罰。可父母拋棄孩子,卻不用受任何處罰,也不會被道德譴責,你說這公平么?”

  封建社會中,子女別說不贍養父母了,就是頂撞父母,都算是不孝。

  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去報官。

  可父母卻能光明正大的拋棄孩子。

  “是很不公平,可是規矩就是這樣,陛下又能如何?”

  張桂芬安慰道:“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未必對。可臣妾相信,大多數人,若不是逼不得已,肯定舍不得舍棄自己的孩子的。”

  “是啊,不怪他們父母,是這個世道。”趙興嘆息道。

  “臣妾沒有指責陛下的意思,這天下…”

  “好了!”

  趙興拉著張桂芬的手,打斷了她的話,微笑道:“《禮記·禮運》中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天下大同太過美好了,并不顯示。不過讓老有所終,幼有所養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律法只有不孝有罰,顯然不夠的,朕準備制定律法,懲處那些拋棄孩童的。”

  “可皇后說的也對,若非逼不得已,怎么會有那么多拋棄子女的。還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行。”

  除了一些聽信謠言,說什么頭胎生女兒,要溺死才能生兒子,否則就會一直生女兒,把女兒給溺死的。

  大多數人丟棄子女還是因為養不活。

  養大子女代價不大,哪怕再狠心的父母,也不至于拋棄孩子。

  趙興之前讓盛維聯系那些到大宋進行貿易的異國商人,讓那些商人帶一些大宋沒有的種子來。

  那些商人為了巴結趙興,倒是送了很多。

  可惜趙興讓人試種,不是種不活,就是種活了,卻不是糧食種子。

  雖然豐富了大宋的植物種類,還有一些是大宋沒有的蔬菜。

  可并不能增加糧食產量,意義不大。

  趙興甚至想著要不要派人出海,前去搜尋玉米土豆的種子回來。

  即便這些種子,如今的產量沒有后世高,可再差也比大宋現在的稻子麥子這些高吧?

  讓天下百姓,有充足的田地能夠養家糊口,這并不顯示。

  歷朝歷代,開國之初,百姓能夠分得大量田地,并不是因為地主鄉紳死的太多了,而是普通百姓死的多。

  趙興前世看過一個帖子,說富不過三代,窮也不過三代。

  因為古代災荒,天下大亂,死的都是窮人。

  等天下安定后,人口銳減,原本占著大量土地的地主鄉紳也逃走了,大量田地荒蕪,朝廷自然有土地分配給百姓。

  可以說,歷史上那些大一統的朝代滅亡,其實就是一次再分配。

  可如今大宋是中期,人口大量增長,即便清查出來的那些田地,分配給百姓,也只是杯水車薪。

  除非趙興把天下地主鄉紳都給殺了。

  但這樣顯然不現實,地主鄉紳也非都是壞人。

  富者更富,這一點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哪怕地主鄉紳不利用一些手段兼并土地,因為糧食產量低,百姓沒有抵抗災難的風險,土地向少數人手中集中,都是不可逆的。

  想要改變這一點,增加糧食產量,發展工業,讓一部分人口不依賴土地也能生活,才是長久之道。

  古代重農抑商,不就是因為糧食產量少,需要保障糧食充足,必須要抑商么。

  大宋商業繁榮,也是因為戰亂導致大量人口往南方遷移,南方得到了極大的開發,加上占城稻產量高于漢人原本種植的水稻。

  糧食產量足夠,才能發展工業。

  回到皇宮,張桂芬回了后宮,趙興則去了龍圖閣。

  “陛下,這是臣和一眾大學士,根據陛下的意思,初步擬訂的章程,請陛下過目!”

  趙興剛到龍圖閣不久,張慶之就到了。

  趙興接過張慶之擬訂的章程,簡單的看了一下,說道:“這件事暫時先擱置吧,之前是朕沒有想清楚。”

  張慶之擬訂的章程,完全是按照趙興的指示擬訂的。

  百姓不得拋棄子女,一旦被發現,不僅要罰錢,還要被杖責。

  子女多者,可以減免賦稅徭役等等。

  趙興已經想明白了,此時推行這些用處不大,還是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然后再推行處罰,雙管齊下才有用。

  打發走張慶之,趙興便忙著處理扎子了。

  今天耽誤了一天,晚上只能加班了。

  “外臣拜見大宋皇帝陛下!”

  梁乙埋和幾個西夏官員走進大殿,躬身行禮道。

  “免禮!”趙興擺了擺手,微笑道:“不知夏皇譴使來,所謂何事?”

  “事情重大,外臣不便口述。這有一封吾皇的親筆書信,請大宋皇帝陛下過目!”梁乙埋雙手捧著書信道。

  三水上前接過書信,送到了趙興手里。

  趙興展開書信看了起來。

  好一會,趙興收起書信,微笑道:“夏皇所言之事,朕需要好生考慮考慮。”

  “吾皇說,此事不可拖延太久,望大宋皇帝陛下,盡快給外臣一個答復。”梁乙埋說道。

  “朕知道了,你們先回去休息吧。鴻臚寺卿,替朕好好招待他們。”趙興淡淡道。

哎呦文學網    知否:我是皇太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