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是一家公司最為真實的晴雨表。
三星和小米的戰略合作升級聲明一出,小米股價瞬間強勢反彈。
原本低迷的K線圖猶如火箭升空,直線飆升,短短兩小時內暴漲18,空頭集體爆倉,哀鴻遍野。
股民們的心態比三星的股價還要跌宕起伏,后悔的大腿都快拍爛了,論壇里更是一片鬼哭狼嚎:
“我錯了,我就不該懷疑小米,我就該咬定青山不放松”
“米團們,雷神發力了,隨我沖鋒,現在是抄底的絕佳機會!”
“哪位大神分析下,后續小米股價走勢啊,感覺這過山車有點晃,到底要不要現在上車?”
“不會炒股的小菜雞,聽我的,小米前景絕對充滿無限可能性,現在股價就是白菜價,要么你周期性定投,要么你就當存定期,然后把軟件刪掉,2年后再回來看,你會感謝我的!”
“你們可以質疑雷總的能力,但請不要質疑陳默的眼光好吧?彼岸都增持了看不到趨勢么?跟著小默同學走,絕對吃肉喝湯。”
“大家快去看,老胡把昨天的微博刪了,那邊一片歡聲笑語.”
“我靠,還真刪了,真的是什么運氣,簡直是四九年入國軍,我感覺賠的幾萬好像不那么難受了。”
媒體圈更是炸開了鍋,各路記者瘋狂挖掘內幕——如此重大的合作,雙方肯定見面接觸,但所有人竟然事先毫無風聲,保密工作堪稱滴水不漏。
這時有個娛記看到網上的報道,眉頭一皺,隨后趕忙翻出相機。
翻著翻著,他看著相機中的畫面頓住了.
看著相機里的畫面,然后再看著報道中照片的那個男人進行對比 是小馬哥沒錯,不過是韓國的。
“臥槽,發財了!”他狂喜地拷貝照片,火速聯系熟悉的媒體渠道。
不多時,網上就傳出一張7月初三星李在镕帶著三星高管出現在首都國際機場的照片。
隨后更有媒體爆出三星一行人低調造訪小米的新聞。
到了晚上,關于李在镕到訪小米的坊間傳聞愈發多了起來。
“三星太子爺親自登門賠罪,一晚連干五瓶紅酒.”
“霍金到了華夏能不能站起來敬酒我不知道,反正李在镕來到華夏也得把頭低下做人.”
“有沒有人科普下憑啥李在镕這么看重這個什么鉆石?這么貴么?”
“這就不得不說,小米的遠見之明了現在這下不光三星,可能蘋果,甚至其他手機友商都得看小米的臉色了.”
“誰這么搞,做了個‘李在镕真香’的表情包,對這種沒有道德底線的人,我只能說缺德,愛看。”
坊間傳聞越傳越離譜,但奇怪的是,網友們不僅沒覺得夸張,反而莫名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那可是三星啊!全球手機霸主!未來的掌門人親自來華談判,還“低頭”了!
代入感直接拉滿,有的網友就著手機里的新聞,看著《那年那兔》,雙倍快樂。
翌日,小米官網正式發布前幾日三星李在镕親自拜訪小米的新聞,并附上雷軍與李在镕的合影,徹底坐實傳聞。
照片里,向來冷峻的三星掌門人罕見地露出笑容,而雷軍則一如既往地意氣風發。
網友瞬間炸鍋:
“我靠,沒想到傳聞是真的,以我多年喝酒的經驗之談,這憔悴的面容、這強顏歡笑的表情…絕對是宿醉后的表現,5瓶紅酒的傳聞鐵實錘!”
“向來不茍言笑,面無表情的三星掌門人竟然笑了,這還不夠說明問題么?”
“看看官方的說辭,拜訪!什么意思,肯定是有求于人才叫拜訪,否則就是訪問了,官方用詞很微妙啊。”
“加倉,給我瘋狂加倉有了科技加持的小米股價破50元完全沒有任何懸念。”
故事并未就此結束。憑借敏銳的嗅覺,媒體從業者們從這份公告的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相繼爆出更驚人的內幕:包括Imoaix、AuthenTec、FingerprintCardsAB等多家掌握手機核心專利技術的國際企業,在過去幾年間都已被小米通過巨額收購收入囊中。
現在這些人才恍然,怪不得小米之前融資頻率如此頻繁,原來都除了造手機還花到這地方,以果推因,還是讓一部分人佩服當初小米的果敢和豪賭。
當36氪發布《小米不小,向大米的進化之路》專題報道,首度公開那張標注著300多家被投企業的完整版圖時,整個科技圈為之震動。
科技圈終于意識到:雷軍布下的局,早已超出「手機公司」的范疇。
根據36氪最新統計數據,小米在顯示屏技術(鉆石排列、屏下指紋)、快充方案、國產供應鏈等關鍵領域的投資總額已突破500億人民幣,供應鏈本土化率更是達到驚人的60。
其投資版圖之龐大復雜,表格上密密麻麻的機構,不只外行看了眼花繚亂,就連內行看了也頭皮發麻。
這儼然已不是一個手機廠商,而是一個深度整合的科技生態系統,或許之前陳默口中的“人和家”生態不是一個童話,而是一則預言。
文章最后特別指出,
「.與BAT早年“廣撒網,賭下一個美團”的商業布局邏輯不同,小米的投資策略是“求深”而非“圖廣”。
通過小米科技、順為資本及雷軍個人投資,其直接或間接控股的企業超過300家,覆蓋從上游半導體、精密制造到下游智能硬件的完整鏈條。
更令人意外的是,小米聯合彼岸資本投資的米岸芯昇,已在28nm制程工藝上實現量產,反超中芯國際,躋身國內第一、國際第二的芯片制造梯隊。
這家由兩大巨頭共同培育的半導體企業,其技術團隊堪稱“臥虎藏龍、遍地是大佬“,研發實力遠超外界想象」
一些敏銳的讀者發現,在這篇盤點小米的文章中,還潛藏著一個比小米更為低調卻同樣舉足輕重的參與者——一家深度參與華夏科技崛起的隱形投資巨頭。
文章結尾埋下懸念:「如果這篇文章點贊數破10萬,我們將在下一期揭開這個神秘商業帝國的資本版圖——它的觸角,可能早已伸向你周圍隨處可見的領域」
盡管36氪文章平均點贊數通常僅在數千量級,編輯團隊預感到這篇報道可能引發強烈反響,卻仍未料到其火爆程度遠超預期。
當B站UP主將文章內容制作成視頻發布后,同樣收獲了超10萬的點贊收藏。
這一現象級的傳播效果讓36氪高層懊悔不已——他們知道小米自帶流量,但沒想到是。早知如此就把目標設為全網100萬贊,恐怕也非難事。
因為他們并不想報道彼岸,一時風險太高肯定事先要跟彼岸溝通,經過同意才行,就像這次小米報道一樣。
二是彼岸投資的真實版圖遠比公開資料顯示的更為龐大復雜。
根據他們手里現有資料,作為年營收破千億的巨型科技企業,每年公司員工支出大概占比30,彼岸高層的分紅雖未披露,但據傳遠遠低于同行,剩下那些海量資金,用在哪里可想而知。
或許就連其創始人陳默本人,都難以說清究竟投資了多少企業.
尤其這篇文章的編輯快樂并痛著,這下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