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邀功不邀功的,那還是另外一回事,反正這事情的功勞就放在那里,總是跑不掉的,而且還挺大。
關鍵是這事兒吧,它是真的讓人高興!
大過年的,還不讓人樂呵樂呵了?
最關鍵的一點,還得是這件事情他本身夠硬,而且到這個階段,除了爐齡影響這個已經基本確定不受影響的指標之外,別的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這都不趕緊趁著還沒過年往上報,那也太浪費同志們這些天來圍著這套設備連軸轉的功夫。
還有幾天才過年,來得及來得及。
總工在腦袋里過了一下,這倒也有道理,報喜嘛,有什么好扭扭捏捏的,這本來就是一件純純的大喜事,腰桿子夠硬。
“好,我們和三軋廠陳廠長那邊溝通一下,兩邊一起把這個喜報給報了。”總工笑道。
“嗯,速度要快,最好明天就能報上去。”寫材料是需要時間的,兩邊也需要一起溝通一下到底這東西怎么報,某種程度來說,這個龐大的課題,本身就是一種福利,除了原本就在里面的同志之外,這個福利怎么分,也值得商量一下。
這種事情別說這些老當領導的,就連兩耳不怎么聞窗外事的高振東知道了,也沒什么意見,不該落下的別落下就行,至于別的就無所謂,哪個地方沒幾個需要照顧、或者是情況具體此前名額又不夠的同志來著?
這個福利本身夠大,夠分。
而且沒有這些同志承擔其他工作,那也不可能調集得了這么一個數字龐大同時又技術、經驗都足夠出眾的團隊來完成這件事。
“好!”
此時,這個試驗車間里的下一爐鋼,又開始熔煉,同志們臉上,紅光滿面,喜氣洋洋。
別的同志都這么忙,高振東自己自然也沒閑著,別看快過年了,他這里依然工作繁忙。
火電廠的事兒就別說了,這東西有些龐大,就僅僅是一個核心,都夠他忙活的。
而其他同志自然也不是閑著,這都這么多天了,防工委那邊的人手早就組織好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以現在委里能掌握的交通力量來說,哪怕是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最偏遠的地方調人過來,也都調到了。
畢竟Falcon20不是吃素的,這個飛機在我們這里使用的頻率之高,讓它的老家高盧那邊大呼幸運,這可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使用經驗,對后期的改進大有裨益。
也不怪他們猴急,一種射程8001500公里的遠程精確打擊武器,擱誰都急。
“振東同志,我們又來打秋風吃大戶了,哈哈哈哈。”空裝局的同志剛走進高振東的辦公室,就忍不住要笑。
這大戶吃得那是真爽,連吃帶拿的那種。
對于他的雙關語,高振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只要吃的下去,那是求之不得,只可惜有些東西技術沒發展到,那就真的沒法吃,自己努力了這么些年,也堪堪到了能吃下去巡航導彈的程度。
“開店就不怕大肚漢,盡管吃,盡管吃。”高振東也是話里有話,同志們都笑了起來。
“這是搞…”委總工還在準備介紹,結果一起來的同志和高振東都笑了。
“老總,不用介紹,這些同志我大半都熟。”
“就是就是,和高總工打交道,我們估計比您還早點兒。”
如果從搞空空彈那一撥來算的話,還真是這樣。而且這里面有一個絕對早的,這貨還在高振東讀書的時候就認識。那就是在人群后方的蘇衛華,這貨和高振東打交道的時間絕對最早,在這里沒有之一。
這批同志,正是從搞反艦導彈里抽出來的,反艦導彈現在主要在增程,這事兒一方面就是懟燃料,另外一方面要等超視距雷達,所以人手暫時顯得頗為充足。
防工委一想,這東西大概率是個導彈,而現在我們射程最遠的空面導彈,還真就是這些同志搞的反艦導彈,沒毛病。
于是就從反艦導彈那邊抽了一部分人過來。這里面不但包括了蘇衛華,連他的上級工程師齊工都來了,不過現在高低得稱一聲齊總。
實際上同志們最好奇的,也就是這東西到底怎么制導,所以這一次調過來的人,大半都是搞制導的。
委總工聞言,在腦門兒上拍了一下,糊涂了,振東同志最早和系統內打交道,除了計算機之外,不就是因為導彈嘛,這幫搞導彈的同志和他還能不熟?
大家說說笑笑的坐下,空裝局的同志就急不可耐的開口:“振東同志,這回你可以好好說說你那個射程800到1500公里的武器設想了。”
這事兒他憋了好久了都,不說寢食難安,至少也是難以入寐。
他的話差點把搞導彈的這幫同志嚇一個大跟斗,啥?玩兒這么大的嗎?
召集他們的時候,只說是有新式遠程武器的設想需要大家討論討論,具體情況沒說。
同志們尋思,再遠能有多遠?
反正只要不是彈道導彈,頂天200公里了吧,再遠沒有任何意義。
結果一來就聽見這么個大活兒,8001500,有點出乎意料。
“800?”齊總沒忍住,這可叫我怎么制導喲 空裝局的同志點點頭:“對,就是800。”先取個下限吧。
高振東點點頭,他理解這個數字的沖擊力的確是比較大:“嗯,下限800,再往上,就看設計水平了,總之,這個導彈的彈長最好控制在6米出頭,直徑不超過520毫米,重量不超1.5噸。”
這些數字都是有講究的,很科學。
6米出頭,是隱形轟炸機彈倉可能的最大長度,同時也是潛艇發射管的限制長度,還是在建的最新型驅逐艦的垂發限制長度,不過垂發這個倒是還有些富余。
520毫米,是在盡可能大直徑的前提下,不超533mm魚雷管的直徑。
而1.5噸,則是保證圖16系列在當前狀態下,以常見任務掛載,至少能掛2枚。
非常科學,一點兒毛病沒有。
但是這話在同志們耳朵里,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科學個屁,這么小的彈,你告訴我能飛800公里開外?
要知道他們的反艦導彈,比這個尺寸沒短多少,直徑大概2/3,重量大概是一半上下,也就撐死了能飛120150公里。
就連對高振東總體情況最清楚的委總工,都在心里犯嘀咕。他知道高振東在固體推進劑方面非常有建樹,但是這個已經有點反科學了。就算是換GAP推進劑這種可以形容為價比黃金的東西,撐死200到頭了。
“振東同志,這個尺寸,想要實現這個射程,是不是有些困難?我們是不是放寬一點?”總工問道。
“是啊,這的確有難度,我們其實也不一定非要要求圖16系列能掛2顆,掛一顆也行的。”空裝局的同志倒是一聽那個重量就知道為什么被限制在1.5噸。
高振東搖搖頭,大致把這個尺寸重量的限制原因說了一下。
同志們聽了都驚呆了,振東同志這是在下一盤大棋啊!
從他的話里就能聽出來,這東西他不但想在現有轟炸機上發射,而且還想從潛艇、軍艦上發射,這個野心不可謂不大。
總工是喜憂參半,喜的自然是高振東的這個想法,如果真能實現,倒是不失為一種海空通用的打擊手段,甚至對于周邊宵小,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中近程彈道導彈的作用。
這也是振東同志的風格,總是想盡可能兼顧多方使用。
至于擔憂的,就是擔心這個要求太高,實在是難以實現,雖然知道高振東既然這么說,就必定有一定的把握和思路,可是再怎么有準備,也得講究科學的。
這個尺寸,不只是能不能飛那么遠,而且還有制導同樣是個大問題。
彈道導彈能飛數千上萬公里還能有300米左右的精度,那是靠著一套復雜的制導系統實現的,價格高昂不說,體積重量也很大,在某種角度來說,大就是美這話一點兒沒錯。
然而想在這個一噸半的導彈里塞下既能飛800公里以上的燃料和發動機,又要裝下這么復雜的一套制導系統,這事兒怎么想怎么不科學,這都還沒把價格什么的考慮進去。
“真能實現?”空裝局的同志心思就簡單得多,這可是你說的啊,一口唾沫一個釘,你敢說我就敢信。
高振東點點頭:“真能。”
那沒事兒了,空裝局的同志喜笑顏開,要說對高振東最有信心的,還是他們。
“難道有新型推進劑?”委總工問道,這是最有可能的情況。
高振東笑著搖搖頭,您這就過分了,GAP這東西就算是在自己穿越的時候,也是頂級貨,更新的沒有了。別說GAP,就連現在在比較高級的戰術導彈里大量使用的HTPB,現在能整利索的都還沒幾家呢。
“那是走高拋彈道?”這也是一種辦法,只是這種辦法的話,生存率可就成問題。
高振東搖搖頭:“不是,這個彈的彈道高度,被限制在低空乃至超低空,這也是它賴以突防的本事。”
戰斧這類巡航導彈在出現的初期,是非常難以解決的目標,低、慢、小,特別是低這一件,就能讓全世界99以上國家的防空系統無能為力,關鍵就在于這貨飛得低但是還打得準。
要不然我們在20世紀末,也不會專門練新三打三防了。
這就不好辦了,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到底是個什么先進技術?”總工這話,也是所有同志的心聲。
高振東笑了起來:“其實嚴格說來,這個技術并不算先進,當然,從工程實現的角度,的確是需要比較高技術的實現。”
是什么?同志們猶如好奇寶寶,眼睛忽閃忽閃的。
“小型渦扇發動機!”高振東揭曉的答案,讓同志一時間有一種“就這?”感覺。
“渦扇?好像的確不算是非常高級的技術,至少比較常見了。”聽起來的確是不怎么高級,但是不管那么多,只要能達到效果,好像也不是不行。
“誒,渦扇省油,而且無需氧化劑,從這個角度來說,相當一部分推進劑載重就被節約下來,能全部用于裝載燃料。再加上使用比較大的彈翼等升力措施,的確是能大幅提升射程。”相比火箭發動機無論固體液體都需要裝載氧化劑的特點,噴氣發動機的確是沒有那么的麻煩。
“如果是渦扇的話,那意味著這個彈幾乎是全程動力飛行,使用什么制導方式我不知道,但是至少制導過程中的機動能量倒是不愁了。”
“可是渦扇飛不快吧?和火箭發動機能動輒幾馬赫沒法比。”渦扇有速度上限,而且渦扇能發揮作用,必定意味著需要加上增升的氣動外形,阻力可就上去了。
“這不是問題,如果真是低空乃至超低空突防的話,能有0.8馬赫以上的巡航速度就足夠了,這就是個低空突防帶彈頭的無人轟炸機啊。”這個類比,倒是讓同志們都能理解到這個武器的獨到之處。而0.80.95的巡航速度,的確是比較容易達到的。
高振東都沒怎么開口,同志們自己就順著這個思路把所有的事情都想通了。
“可是我們還沒有非常靠譜的渦扇發動機技術,哪怕是小型也沒有啊。”一位同志一語道破最大的問題。
同志們都轉頭看向了高振東,振東同志既然提出這個想法,想來是有什么方案的。
高振東笑了起來:“這個啊,有單位早就在搞小型渦扇發動機了,就是在我們擊落的火峰無人機小型噴氣發動機的基礎上搞,現在已經有一定的成果了。”
他沒有說是哪兒在搞,但是委總工和空裝局的同志倒是想起來了,這個事情的確是早就有部署,當時擊落火峰獲得殘骸之后,就在高振東的建議下把這個事情動了起來,黔航發所在搞。
嘖!高振東同志這安排,草蛇灰線,不知不覺中就把基礎給打上了。
“成功了?”
“還沒完全成功,可靠性還有問題,不過我們別忘了,這個發動機我們現在是準備用在導彈上。”高振東笑道。
雖然有范本,有更好的材料,也有一些其他支持,但是一個發動機還是要時間的,承擔單位也是一個三線單位。新成立沒多久的,完全搞好有難度。
但是高振東的話,卻讓同志們豁然開朗。
對啊,這東西用在導彈上,就是一次性的,所以因為重復使用帶來的一些要求,在這里完全不存在,也就是說,一次性使用的最多只要保證能工作2個小時左右就行,什么維護性、大修間隔、連續工作可靠性這些都可以拋開不管或者降低要求,這就好辦多了。
一臺壽命300小時還要求反復維護的發動機和一臺壽命2小時的發動機,難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還是射程1500的條件下,如果射程800,連1個小時都不需要。
委總工有些哭笑不得,這是把研究過程中的中間成果都拿來用上了,振東同志這思路真是絕了。
空裝局的同志可就不管那么多了,他就一個想法,就問你能不能用吧。
“一臺工作時間2個小時的發動機…嘿!”
高振東補充道:“按照這臺發動機當前的性能和耗油率,我算過,在0.8馬赫速度下,1.5噸彈體所裝載的燃油,哪怕氣動外形不是很優秀,但是飛1個小時沒問題。”
這是他在這幾天專門詢問過黔航發那邊的進度和指標之后,得到的結果。
這臺發動機的推力原本是250kg級,但是高振東出于某種考慮還是硬生生要求提升到260kg,高振東倒也沒幫太多忙,就給了一張戰斧的F107發動機的實物剖面圖,以及其他一些“小小”的幫助。
結合火峰的小型噴氣發動機,所以進度還算可以,只是不算“太快”,畢竟火峰的小型噴氣發動機J69比F107這個級別的要大得多,J69那770多公斤的推力有點過剩,還是個渦噴,所以J69能提供經驗,但是沒法照抄。
委里和空裝局只是知道有這么個課題,但是對于進度卻是暫時不掌握的,這個課題可謂是又小又細,他們平常肯定是不清楚的。
不過不清楚沒關系,高振東既然說自己已經算過,那就不會有問題。
聽完高振東對這個小型乃至可稱得上是微型渦扇的介紹,搞導彈的那幫同志可謂是又驚又喜。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只需要設計一個能在260kg推力下平穩飛行的彈體就可以了?”負責導彈氣動的同志覺得幸福來得真是太突然了,對于他來說,甚至現在都能想得到這個導彈長什么樣子。
平直折迭彈翼,彈出式進氣口,圓柱體彈身…
這就是個對機動性沒啥要求的小飛機嘛,說得難聽點,他就算是畫一堆構型出來,直接拿到風洞里吹一個最好的出來,都花不了太多時間。
高振東點點頭又搖搖頭:“大致差不多,只是外型尺寸上,在我剛才說的那些要求基礎之上有些細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