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氣香甜的美利堅。
有一個叫‘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機構。
成立以來便致力于促進推動全球民主化,提供國際媒體援助,自1983年至今,每年單單向香江撥款便近百萬美元。
相較于簡單粗暴的直接給錢。
紳士范兒十足的帶英鬼佬,則更斯文一些。
先是英資洋行無息貸款,接著利用殖民宗主的身份,帶你去殖民地炒地皮、建銀行,這樣下來賺的錢比信托基金更穩妥。
“這些都只是部分收益,如果你像我這樣做的長久一些,多認識幾位老板,做掮客也是門賺錢的生意。”
黎志鷹第二次約見翟遠,是在皇家高爾夫球場。
要聊一些見不得光的生意,球場絕對是不二之選,借著打球的名義卸下全部電子設備,空曠的球場上無論說些什么都隨風而去。
腳踩綠茵草皮,黎志鷹用一副前輩口吻教導翟遠,得意道:“前段時間緬邦大動亂,細佬想趕大佬下臺,我做中間人幫細佬引薦美利堅和英格蘭的鬼佬,也從中抽取了少少的介紹費。”
翟遠滿臉心悅誠服的受教表情。
難怪后來東亞各地區都要通過這位黑金港督,方能結識美利堅的軍政大佬,人家八十年代便開始做這門生意了。
“英格蘭法律規定,政治捐獻不違反法例,派系更需要金主捐款才能維持運作,所以你給指定的派系人物捐錢時,不必擔心ICAC會找麻煩,當然他們也不敢上門找麻煩,大家同一個老板,我們養他們嘛!”
黎志鷹繼續推心置腹:“哄老板開心其實非常簡單,等將來九一與禁果合并,你只要做出成績提高銷量,剩下的無非批評兩個字,歐西的老板很樂意見到有文章批評內地或者其他地區,難道他們真的痛恨中國人?當然不是,因為這樣可以襯托出他們施政有方,提升自己在任期內的聲望和宣傳優勢,說到底全部都是生意來的。”
翟遠不置可否的笑笑:“講得太深我一個屋邨仔聽不懂,總之一句話,是不是只要我肯接管《禁果日報》做宣傳,再把獻金捐給指定的派系人物,利用輿論他們在香江上位,這樣老板們就肯捧我?”
黎志鷹點頭笑道:“總結的很到位,之后各個慈善、信托基金就像我剛才所講那樣,把錢分批次進到一些海外賬戶,每筆幾十上百萬美金維持報紙運作,先捧你做到全港傳媒一哥的位置,有這個身份才方便更進一步合作,帶你去見識外面的大把世界。”
翟遠聞言抿著嘴唇沒開口。
比想象中要麻煩,畢竟堂堂正正沒做過漢奸,還以為認下這個名頭,鬼佬會直接拿幾個億出來撒幣呢。
目前情形看來還是細水長流,穩固關系,等自己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才能逐步提高身價。
“那我幾時才能見到老板?”
看得出來,黎志鷹擺自己上臺,肯定吃了不少回扣,翟遠更想了解鬼佬原本的價碼。
否則做二鬼子的二鬼子,未免太憋屈了些。
不過黎志鷹顯然并不打算給這個機會,望著翟遠嘿地一笑:“現在還不是時候,先做事,等你做出成績自然會向你引薦。”
搞得像傳銷一樣。
翟遠心中吐槽,面上略顯失望。
既然不肯直接給錢,先從別的地方收些利息。
“你把自己的大老板說的好似天一樣高,但是錢又不給,人又不見,這樣顯得很沒有誠意。”
翟遠略作思忖,揚起臉沖黎志鷹笑道:“這樣吧,我正在辦一所演藝學院,立法會遲遲不肯審批辦學資質,錢的事先擺在一邊,能不能先搞定這件事?”
在港府治下的香江做一個愛國華商有多難?
看看雷英東的下場就知道。
又或者放眼當下,翟遠通過正常流程辦一所演藝學院,港府張口閉口民生教育,各路審批資質忙得何子朗焦頭爛額,排期仍要等到下半年甚至年后。
但只要稍稍換一下立場。
在翟遠第二次約見過黎志鷹之后,間隔半個月不到,上到立法會下到社會福利署,層層審批宛如用了開塞露般流暢的一瀉千里。
“這里是立法會內務部送來的注冊資料,包括校名注冊、法人責任和稅務注冊等相關文件。”
“建筑拓展署已經批準了春秋學院附近的土地使用權、建筑設計和施工許可等事項。”
“稅務局打電話過來問,新大學的資金來源是否需要依賴于捐贈或非營利性資助,他們可以酌情給學校一部分稅務減免的優惠政策…”
何子朗對港府突然轉變的辦事效率極不適應,拿著一沓沓相關材料找到翟遠,忍不住詢問自家老板究竟搞了什么暗箱操作?
“翟先生,新上任的這位港督衛亦信是你親戚?”
上個月9號,第27任港督衛奕信在王后碼頭登岸,署理港督鐘sir正式下臺。
翟遠沒回應,反問:“我不想接受其他組織的資助,自己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行不行?”
建大學的開銷不小,尤其他這種盈利性的機構,稅務負擔比公立學校更重,不避稅交錢給港府,無異于扔錢如水。
何子朗點頭答道:“高等院校本身就滿足慈善機構的要求,也可以避免高稅負和提升社會形象。”
“那就注冊一個自家的慈善基金,做點宣傳看看有冇人肯捐錢進來。”
“名字呢?春秋學院慈善基金會?”
“神經!”翟遠乜了他一眼:“當然是用我的名字,學校要知名度有什么用?”
何子朗呵呵訕笑:“明白,完全明白。”
接下來,把各項注冊資料一填就等著蓋章,很快‘春秋演藝學院’的名字便會被錄入香江大學教資會。
搞定手續的第二天。
翟遠接到黎志鷹打來的電話。
黎胖子在電話里笑聲得意:“怎么樣阿遠?選擇不一樣的立場,有沒有感受到比你之前做事更方便?我問過了,其實你所有審批資料都沒問題,但按章辦事起碼還要等一年,能不能批準也尚未可知,畢竟關乎民生教育的事,港府怎么會輕易交給你一個白丁呀!拖你到97都有可能。”
翟遠握著電話,用無聲的口型罵了兩個臟字,賠笑奉承兩句。
黎志鷹的聲音再度傳來:“教資會會給你撥50萬資助款項,錢雖然不多,亦是對你辦學的態度認可,接下來就看你的態度如何啦”
翟遠笑著回道:“明白,黎老板盡管放心,很快你就會在《九一日報》上見到我的態度。”
掛斷電話。
翟遠略作思忖,打定主意還是得先暫時留著這位黎老板,滿足他想做幕后大佬的心思。
后世一直聽說外務省有16億美金的狗糧,這次如果能啃兩口下來,陪對方玩玩角色扮演也不是不行。
“喂周哥,你放心,小萍在香江有我照顧沒問題。”
翟遠緊接著便撥通周學軍的電話,簡單聊了幾句他女兒周萍的事,話鋒一轉:“這次打電話是想拜托你幫我找個人,內地的一位作家,本名叫管莫言,現在的筆名應該叫莫言,再具體的信息我也不清楚,上次去內地看過他的文章很感興趣,麻煩你幫我打聽一下…”
“好家伙,你給的這點資料也太少了,我托了不少關系去各個出版社打聽,花了一個禮拜才從禾北的《蓮花》上找到些消息。”
周學軍再打來電話,已經間隔了一個禮拜。
翟遠從報社回到九一娛樂,正在跟施楠生交代些事情,桌上電話跳響。
他接起電話笑著打聲招呼。
又低聲吩咐施楠生:“其他演員不急,總之先把張國容找回來。”
施楠生推門而出,去聯系正在海外開演唱會的張國容速歸。
翟遠握著聽筒,笑著問周學軍:“名字沒錯吧?”
“沒錯,管莫言,筆名莫言,都對得上,你在內地看到他的文章估計也是通過《蓮花》雜志。”
“可能是吧,記不清了。”
翟遠含糊兩句,本以為給的信息太少,都打算放棄這位文壇大家,準備自己親自上陣了。
想不到周學軍舍得下功夫,真找到了對方。
周學軍聲音傳來:“我聽說你在香江辦了份報紙,打算請他撰稿?這位小管今年才三十歲出頭,需要的話我再幫你找幾個老作家。”
“不必。”翟遠直接拒絕他的好意,問:“能不能安排他來香江坐班,薪酬我按千字100給他,外加一萬塊的底薪,住的環境差一些,在我家從前的公屋。”
電話那頭,周學軍咕嚕一聲咽了口唾沫:“那啥,其實我也挺擅長舞文弄墨…”
翟遠沒好氣的翻翻眼皮。
你擅長頂個鳥用,寫得出我莫言老師那般鞭辟入里的犀利文章嗎?
六月中旬。
《九一日報》的發行銷量逐漸穩定下來,與首刊銷量相差無幾,基本維持在18萬左右。
看報的習慣養成以后,這18萬讀者形成了報社的基本盤。
單論銷量,僅僅能維持正常運轉,包括整個九一文化公司的員工薪酬開支。
但落進翟老板口袋的利潤并沒有多少。
“這個月開始可以接了,把我九一娛樂的電影放下去,頭版多接些地產、珠寶這些價格高的類型,美食專欄也一樣,首選那些大餐館…”
翟遠吩咐潘永強去外面談事宜,也是報刊業盈利的大頭。
18萬的發行量絕不算低,能接到不少優質商單,以《明報》去年公布的財報來看,對方日均20萬的銷量,年盈利已經高達八千多萬,金良庸獨占其中六成。
同一時間段,《禁果日報》銷量已經攀升到25萬,依舊是賣的越多虧得越多。
“翟先生,今期的漫畫專欄我照你提供的故事,已經做出來,你看下是不是這種風格?”
潘永強剛走出辦公室。
漫畫專欄的一個年輕姑娘笑容燦爛走進來,將幾份四格漫畫擺在翟遠桌上。
女孩名叫陳少媚,筆名雪晴,此前是報紙美術設計版面李惠珍的漫畫助理,李惠珍被挖角來九一以后,介紹她來創作四格漫畫,有意給機會捧新人出頭。
第一次由助理轉為主筆,陳少媚遞交上來的作品是一份畫風偏向日式的大眼美少女戀愛腳本。
翟遠覺得不行,節奏太緩顯然不適合報刊這種日更紙張。
于是給這個年輕小姑娘量身打造了一套新漫畫,依舊是青春校園風格,但更偏向《烏龍院》式的搞笑。
名曰《阿衰》。
翟老板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就直接抄了千禧年以后內地最火的搞笑漫畫,與陳少媚一同設計形象畫風,又提供故事給她,創刊至今一個多月時間,《阿衰》的形象便先一步入侵初高中校園群體當中,金魚街的臭豆腐突然成了風靡兒童青少年之間的美食。
“OK,沒問題。”
翟遠迅速掃了幾眼陳少媚擺在桌上的草稿,基本沒什么問題,在原作的基礎上融入一些當代香江青少年們流行的熱梗,又有他親自把關,創作難度并不算太高。
“50期以后你把這些內容重新整理一下,公司印刷成冊,幫你做出版發行,不過合同要重新簽,即是簽一份長期賣身契啦”
放下草稿,翟遠笑著對陳少媚點一點頭,簡單勉勵兩句,就讓這個比自己還年輕的漫畫姑娘興奮的滿臉通紅。
從漫畫助理一躍成為可以出版漫畫書的作家,別說賣身契,賣什么都沒問題。
不過翟遠現在吃慣了好的,陳少媚雖然也頗有幾分姿色,也提不起別樣心思。
在九一文化簡單處理過幾單事務。
下午六點左右。
被派出去機場接待貴客的陳家樂打來電話。
“遠哥,我已經接到那位內地來的管先生,是不是現在帶他來見你?”
“是嗎?那你先帶他過來,我在九一文化辦公室等你們。”
掛了電話,翟遠整了整衣衫,咧嘴笑笑。
順手扯過一旁的一份《九一日報》,將其中一個介紹海外風情的版面劃去,提筆又寫了個新的專欄名字。
《內地往事》,主編:管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