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449章 消失的坦克方隊

  2009年10月1日,晴。

  前后兩世,常浩南曾經不止一次踏上這座位于京城最中心位置的城樓。

  不過,都是以觀光者的身份。

  而這一次,則完全不同。

  按照剛才還在車上時某位首長半開玩笑的說法,“今天我們是被觀光的那個”。

  一路上,常浩南其實也沒少給自己做心理建設,比如雖然這次被特邀上了城樓,但位置仍然相對靠邊,根據過去的經驗,大部分鏡頭和視線都會對準正中央那幾位大佬,而他的位置所能得到的關注還不一定有東西觀禮臺更多。

  又比如站得高看得遠,等會兒上去之后就光顧著看眼前,想不起來緊張了…等等。

  不過,心理建設終歸只是心理建設。

  當他真正踏上最后一級臺階,來到那道欄桿前面的時候,盡管明知根本沒多少人會注意到自己,但心跳還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不少。

  整個開場環節,直到閱兵式結束,都是在迷迷糊糊的狀態中渡過。

  直到儀式主持人宣布“分列式開始”的聲音傳入耳中,才總算回過神來。

  “小常同志,手其實不用抓的那么緊。”

  趁著受閱部隊準備空當,旁邊一名穿著軍禮服的領導湊過來小聲打趣道:

  “這城樓可是正兒八經的文物,要是把欄桿給搞壞了,今天下午的新聞估計全都得是你的大頭照。”

  常浩南聞言低下頭,這才注意到自己雙手正死死攥著面前的扶手,以至于整個手掌心都有些發白。

  于是趕緊松開手,有些局促地笑了笑:

  “沒經驗,沒經驗…”

  說來也怪,經過這么一番交流之后,他的心態反而放平了不少,注意力也終于得以集中在眼前——

  十月的陽光斜斜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在長安街青灰色的路面上投下細長的陰影,陣陣的歡呼聲之下,鏗鏘有力的軍樂在短暫停歇之后重新奏響,混合著遠處內燃機活塞運動所產生的金屬摩擦聲,宛如某種蓄勢待發的前奏。

  常浩南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起胸前的金色紀念章,注視著三軍儀仗隊和軍旗從遠處緩緩出現。

  相比于后面的各式裝備,人員方隊除去全新的軍服裝具以外,其實并沒有太多情報分析層面的亮點。

  但僅就現場效果而言,嚴整的軍容和整齊劃一的步伐,還是能夠帶來相當程度的視覺享受。

三百五十多人的方隊像一塊鋼板,橫看豎看斜看,都是一條直線  尤其常浩南過去要么是在電視屏幕前面,要么是在觀禮臺上,視角要么太低要么太遠,都遠不如這次來得震撼。

  有那么一瞬間,常浩南甚至有種掏出手機,看看網絡上對此都有何種反應的沖動。

  但最后還是忍住了。

  一方面,這年頭連3G網絡信號都還沒完全鋪開,手機上網本來就只能看看文字圖片或者清晰度非常抱歉的視頻片段,現如今十幾萬人聚集在一起,信號質量更是難以直視,恐怕連網頁都刷新不出來。

  另一方面,他也多少還有點包袱,擔心別人都在看著眼前,只有自己一個人低頭水手機有點格格不入。

  反倒是常浩南身邊的那位領導,不知什么時候掏出了一部外形圓潤且沒有物理鍵盤的手機,看得常浩南直發愣——

  盡管經典的iPhone3G已經發售了一年多,部分比較敏銳的廠家也意識到這類型號的潛力開始跟風淘汰實體鍵盤,但這年頭的市場主流仍然比較傳統。

  眼前一個六十來歲的老頭子,能在電子產品方面如此時髦,確實有些出人意料。

  對方也很快注意到了常浩南的眼神,一開始倒沒太在乎,但時間長了還是感覺有點異樣,解釋道:

  “怎么?這是軍營以外的公開場合,按照條例也可以使用一般個人通訊設備,只要不涉及敏感信息…”

  說著還特地側過屏幕,示意他正在看央視關于閱兵的現場直播,顯然是誤會了常浩南的意思。

  轉播視角來自一架經過專門改造、把瞄準用光電探頭改成了攝像機的武裝直升機,所以盡管缺乏一些細節,但視野得確實比現場更加通透。

  甚至,已經能依稀看到地面裝備啟動時所發出的陣陣煙塵。

  “不是…”

  后者趕緊擺擺手:

  “我是說,這信號…”

  “現場特地改裝了無線網絡。”

  說罷,對方又反問道:

  “怎么,你不知道?”

  常浩南張了張嘴,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說點什么。

  “現在是信息時代了,得跟上時代節奏,不能落伍啊…”

  一名六十多歲的老者對一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語重心長地囑咐道。

  無論怎么想都有些倒反天罡的意思:

  “再說,能看看普通群眾對咱們這次閱兵的真實想法,也應該是我們工作的一環嘛…”

  由于本次閱兵的徒步方隊只有十年前的六成左右,因此當常浩南也打開現場直播的網頁時,直播鏡頭已經突然給出了第一個地面裝備方隊的特寫。

  現場解說員的聲音也陡然拔高:

  “現在向我們駛來的,是主戰坦克方隊!”

  常浩南抬起頭,看見十八輛頂著全新楔形炮塔99A式主戰坦克正以米秒不差的標準,伴隨著低沉的震顫穩穩碾過歷史的中軸線。

  這一刻,他聽到觀禮臺上的歡呼聲響徹天際,把現場的氣氛徹底推向高潮。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至少在分列式這樣的場合里,坦克永遠是最能令人熱血澎湃的標志性符號。

  得益于華夏機械工業和車輛工業的迅速發展,使用相同底盤的原型車早在10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當中,并在新世紀的頭幾年里迅速完成了對幾支陸軍主力部隊的更新換代。

  但這一次出現在閱兵場上的,卻仍然是明顯經過升級的型號。

  在常浩南沒有注意到的手機屏幕上,央視直播鏡頭突然給到了炮塔頂部的特寫,畫面里棱形的光學窗口泛著深邃的幽藍,讓評論瞬間淹沒側面的話題欄。

  快看車長前面的那個方塊!是不是傳說中的激光壓制系統?

  吃瓜群眾永遠能給出奇奇怪怪的聯想。

  但很快便有人給出解釋:

  那是車長周視鏡…說明這個型號應該已經具備了車長超越射擊的能力。

  現在的坦克還是跟汽車類似,動力和電力是分開的提供…在不改變底盤的前提下,恐怕很難勻出足夠的功率用于壓制式干擾,最多對測距信號施加一些欺騙。

  我倒是更關心炮塔側后方的那個東西,看上去像是某種主動防御設備…

  熱搜榜也正在實時刷新:

  #99A坦克真容#(爆)

  #99A坦克主動防御系統#

  #新型步兵戰車#

  在熱度最高的詞條下面,很快有軍事博主放出了對比圖:早期99式的炮塔雖然已經不再是鍋蓋頭的樣式,但仍然顯出幾分圓潤,有不少鑄造工藝的特征,而此刻屏幕上的楔形炮塔棱角分明,復合裝甲外掛模塊呈現出極具科技感的幾何切面。

  不過,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相比于隔著屏幕的吃瓜群眾們,現場受邀而來的各國媒體和武官們,顯然更加關注本次閱兵的陣容安排本身。

  “不對勁。”

  觀禮臺西側外賓區,安德魯·舍爾少將松開領帶結,他面前的筆記本上潦草地畫著坦克方陣的幾何圖形,原本預計的三個箭頭現在只剩孤零零的一支:

  “看來后兩個坦克方隊不是沒觀察到,而是干脆被取消掉了…”

  在閱兵村排練階段,衛星曾明確觀察到了三種不同型號的坦克,類似的情況在華夏過去的閱兵中并不罕見,一般會以“坦克第X方隊”分別進行命名。

  但在后來的現場彩排階段,他就沒能在網上找到那些被命名為96式的中型坦克。

  起初還以為是拍照的人漏了過去,或者是恰好選擇了一條人煙稀少的路線進城。

  但現在看來,恐怕就是被臨時砍掉了。

哎呦文學網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