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944靈感來了

  “真真的,我在什剎海東南角釣的魚,估計從明兒開始,那邊就成釣魚的熱門地方了。”雖然眼下通訊不怎么發達,但唐植桐一點都不敢小覷釣魚佬口口傳播的速度。

  “什剎海有這么多魚?”看丈夫說的真切,小王同學仍舊有些不敢置信,不僅他們單位有人喜歡釣魚,就連幾位大帥里也有人喜歡這種活動,可這種上魚速度聞所未聞,刷新了她的認知。

  “我能釣上來,那肯定就是有的,總不可能我自己憑空變出來吧?”唐植桐兩手一攤,說出了真相,可這話沒人信吶。

  “你這運氣也太好了。”回想起種種過往,凡是丈夫出去釣魚,沒有一次是空著手回來的,只不過以前不會有這么多罷了。

  “嗯,今天鴻運當頭,一桿一條,條條都不小,而且條條不脫鉤。要是次次運氣都這么好,咱們不光能很快還清欠賬,就連床墊也能安排上了。”唐植桐話里話外強調運氣,算是提前給小王同學打了預防針。

  “哪能次次這么好的運氣,守株待兔的事情頂多有一次。”小王同學抽出五塊錢交給丈夫,把剩下的錢收起來。

  “呸呸呸,我還是盼著咱的運氣能好點,這樣咱日子能好過點。”唐植桐再次強調運氣。

  運氣在接下來的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從8月開始,干部的定量開始節約,普通居民即便再推遲,也會面對嚴格落實一切憑票的現狀。

  有運氣在前面頂著,唐植桐覺得自己偶爾補充些板油,再“釣”些魚回來,那自家的日子就應該能過的下去了。

  到時候即便這邊的鄰居發現自家伙食好,也可以將這一切推給莫須有的釣魚運氣。

  “那我可就盼著你洪福齊天了。”小王同學將錢塞進衣櫥,打趣丈夫道。

  無論什么朝代,無論什么階級,都會對生活抱有美好期望,只有這樣的生活才有盼頭。

  如果生活能一眼望到頭,知道前面盡是坎坷,沒有翻身的機會,恐怕很多人會生出躺平擺爛甚至結束生命的想法。

  有了今天的進賬,小兩口都很高興,晚上聊了不少,聊音樂學院的收獲,聊對新院子的美好暢想,就連外面的貓叫聲都悅耳了幾分。

  今晚,唐植桐沒有提起《粉刷匠》譜曲、填詞的事,權當休息一天。

  與此同時,顏雄飛和王慧茹把孩子哄睡后,正躺在床上聊天。

  “小唐往家里送了好幾次東西了,咱們是不是也表示表示?”王慧茹念著唐植桐的好,不僅救了寧寧,還給自己侄子安排了一個當赤腳醫生的機會,按道理來說,自己這邊得上趕著感謝他,可眼下卻反了過來。

  “他搬家了,我明天聯系一下他,找機會去他那坐坐。”顏雄飛跟妻子差不多的意思,雖然唐植桐找他辦過兩次私事,但比起兒子的性命來,還是差了點意思。

  顏雄飛沒有收到唐植桐關于搬家的信,但陟山門街煤站那邊今天給自己打了電話,說有個年輕人拿自己的批條去買了煤。

  一來是表功,二來也是核實批條的真實性。

  顏雄飛極少辦這種事情,在問清年輕人身高后,基本就確定是唐植桐了,可家庭地址卻對不上,因為他之前問過郵政市局那邊,唐家住在外城。

  煤站那邊是站長親自陪著工人去送的煤,除了將煤收拾利索外,站長還從張桂芳嘴里套了不少話,回到煤站就向顏雄飛做了匯報。

  “行,別短了禮數。”見丈夫已經有了安排,王慧茹就沒再多說。

  7月15日,星期五。

  唐植桐照例帶著兩個妹妹去了音樂學院,一通學習后,在回家的路上買了個酒起子。

  眼下大多數瓶裝酒、瓶裝醬油醋,瓶口都是壓蓋封口,即便是家庭再困難的居民,一年到頭也會碰到幾回開蓋的情況。

  然而不是每家都會為了開蓋專門配備酒起子。

  大多數情況都是用其他辦法湊合著開。

  湊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用牙、用筷子、用桌角等等。

  以上方式都需要具備一定技巧和力氣,鳳芝和敬民在這方面明顯欠缺,所以還是需要一個酒起子的。

  眼下酒起子跟幾十年后的樣式差不多,都是利用杠桿原理將瓶蓋打開,只是在用料上有所區別。

  材質有黃銅和鐵質兩種,唐植桐選了個鐵的,因為鐵的便宜。

  即便是鐵的,用個四五十年還是不成問題的。

  回到家,唐植桐先把鯰魚從地窖拿出來。

  鯰魚生命力旺盛,加上地窖溫度低,在下面待了一宿,竟然還喘氣。

  甭管喘不喘氣,鯰魚總是要下鍋做貢獻的。

  在唐植桐的固有印象里,鯰魚最合適的烹飪做法是燉,可以燉豆腐,也可以燉茄子,甚至什么副菜都不加。

  眼下是沒有豆腐的,張桂芳昨天倒是從菜店買回來倆茄子。

  昨天買的菜多,是因為鐵轆轱把最近供應的蔬菜少,唐家沒得買,所以一直攢著菜票,攢著攢著,搬到這邊也就用上了。

  鯰魚的土腥味突出,要想去除這種腥味,除了殺魚的時候放干凈血外,還要重點清洗鯰魚身外的那層粘液。

  有條件甚至可以用開水澆一遍,然后趁熱用刀刮干凈。

  除此之外,燉鯰魚需要用大蒜,半頭甚至一頭大蒜,用刀拍扁,不用切,直接扔鍋里即可。

  大塊的鯰魚,大塊的茄子,一勺稀黃醬,半頭蒜,再加上半勺蠔油、一點鹽,燉出來就是一鍋美味。

  要說缺點嘛,就是有點咸,可不咸不當菜,除了鯰魚燉茄子只能吃香椿芽咸菜了。

  吃完飯,唐植桐照例去批發冰棍。

  這次選的依舊跟昨天一樣,零售五分的冰棍外加北冰洋汽水。

  昨天因為沒有酒起子沒有賣出北冰洋,今天這種情況應該會好轉吧?

  即便賣不出去也不要緊,可以囤在空間慢慢喝。

  回到家以后,唐植桐將北冰洋送到地窖的時候,往空間里薅了兩瓶冷藏好的,打算嘴饞了打打牙祭。

  待把小攤支起來,又留下酒起子,唐植桐就要去押運處,已經好幾天沒去了,再曠班有點說不過去。

  “姐夫,汽水,汽水!”敬民一把拉住唐植桐,昨兒許諾自己的汽水最終還是被小王同學以擔心弟弟肚子為由給攔下了,所以變成了今天。

  “瓶蓋都留著,我有用。”唐植桐給敬民開了一瓶北冰洋,遞過去的同時囑咐道。

  瓶蓋可以當廢品賣,也可以用來做一些手工,比如給土豆去皮。

  唐植桐想留著瓶蓋做一個魚鱗去除器。

  做法很簡單,用鐵釘在瓶蓋中間沖出一個空,然后用螺絲把瓶蓋固定在小木板上。

  排列好,多擰上幾個瓶蓋,一個魚鱗去除器就做好了。

  “嗯,嗯。”敬民答應后,忙不迭的抿了一口北冰洋,然后欠欠的跟鳳芝炫耀:“哇!汽水真好喝,冰冰涼,帶氣泡,非常解暑。有了北冰洋,再也不用擔心曬中暑了!”

  鳳芝白了敬民一眼,口中的唾液有了分泌的苗頭,她還沒喝過北冰洋汽水呢!

  不過最終,她還是忍住了,一瓶北冰洋批發價一毛多,要賣十多根冰棍才能賺回來,就這么喝了有點奢侈。

  “嘿,你還真容易滿足。”看小舅子那嘚瑟的模樣,唐植桐搖了搖頭。

  北冰洋在防暑方面的作用很有限,要說防暑那還得是藿香正氣水。

  前陣子押運處去農場勞動之前,工會陳大姐準備了不少,唐植桐接觸過,已經有了幾十年后塑料小瓶的雛形。

  眼下是大瓶裝,包裝上印著“隆順榕”字樣。

  唐植桐后來了解過,隆順榕是中藥現代化的領頭羊,不僅研制成功了藿香正氣水酊劑,還制造出了中國中藥史上第一粒片劑———銀翹解毒片。

  “要是能天天來一瓶就好了。”敬民以為姐夫在暗示自己胃口稍微大一點,于是乎,獅子大開口了一回。

  說完,敬民有些心虛,給自己找理由的同時,還把鳳芝給拉上了:“外面熱,我們倆還小,要是中了暑,大家都操心,不如一天一瓶…我們倆分一瓶也行。”

  “美的你,我才不要,嫂子和哥哥這次換宅子、買家具花了不少錢,我得攢著還賬。”鳳芝又朝敬民翻了個白眼,自己也饞汽水,但自己能分得清哪個是家里的,哪個是用來賺錢的。

  “不錯,心里還掛著家里,獎勵一瓶。”鳳芝能這么想,讓唐植桐很熨帖,決定以后減少把這妹妹當驢用的次數。

  “一人一瓶,不許吵架,不過今天的冰棍沒了。”唐植桐把打開的北冰洋遞給鳳芝,擺擺手,騎上自行車直奔押運處。

  艷陽高照,在去押運處的路上,唐植桐感受到了四九城的溫暖,感覺自己此時急需一瓶冷飲。

  不過北冰洋就算了,不止北冰洋,就連冰峰、大窯,唐植桐也感覺味道不夠協調,進嘴后的辣感太突出。

  相比較而言,在夏日冷飲里面,唐植桐更喜歡和其正,可惜王老吉和加多寶干架時把和其正搞沒了。

  咦?王老吉有沒有搞頭?葉主任那邊還欠著任務呢!

  王老吉的歷史很悠久,唐植桐有些拿不準眼下王老吉到底有沒有推出涼茶飲品。

  如果有的話,也一定是出口創匯優先。

  這種中藥制品受眾群體有限,創匯的方向一定是在華人聚集的東南亞。

  唐植桐覺得自己回頭可以咨詢一下化工冶金研究所的曾興懷,畢竟他是馬尼拉華僑,應該對這方面有所了解吧?

  想到曾興懷,唐植桐又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得知他是馬尼拉華僑時的談話。

  當時與他聊了不少那邊的風土人情氣候狀況,從冶金所出來,還感覺有絲絲靈感沒有抓住。

  現在想來,似乎能對上了,卻又感覺沒有完全對上,因為自己沒有興奮起來。

  快到押運處的時候,唐植桐到底是沒忍住,停下車,薅出一瓶北冰洋咕咚咕咚喝了起來。

  口感依舊不協調,但比白花蛇草水好太多太多。

  白花蛇草水純純的暗黑系飲品。

  唐植桐舒服的打了個長長的嗝,愣在了原地,一下子興奮起來。

  終于跟曾興懷聊完馬尼拉想抓住的靈感是什么了,是白花蛇草水!

  雖然他不知道王老吉涼茶是什么時候走向海外的,但他知道白花蛇草水是1962年才創建的,而且創建的初衷就是創匯,在東南亞那一片供不應求,壓根不在國內銷售!

  唐植桐很興奮,恨不能立馬去找葉主任落實,但他還是按捺住了,畢竟白花蛇舌草長在祖國的東南,離四九城太遠,總得有個合適的理由先接觸了解、再談開發利用吧?

  醞釀下情緒,唐植桐將因暗黑系飲品引發的躁動強行按下,先進了押運處的大門。

  一進大門,就瞅見方圓在新開辟的小池塘旁邊勞動。

  “圓哥,這是養上小球藻了?”唐植桐立好自行車過去跟方圓打招呼。

  “嗯,單位里支持養小球藻的占了多數,就挖了池塘。”方圓停下手里的活,跟唐植桐點點頭,似乎在解釋自己為什么沒有聽他不養小球藻的勸告。

  “挺好的,響應國家號召嘛。”唐植桐笑笑,并不以為意,這場小球藻鬧劇,別說是押運處,就連海子里都不能免俗,大大小小所有的機關都會養上一些。

  “小球藻從哪里來的?”看著池塘里綠油油的一片,唐植桐有些納悶,鳳芝那邊沒分到,敬民那里只有米粒大小的一點,小球藻原株應該是很難得吧?怎么押運處都快滿了?

  “溝里、湖里都有,離得近的同事撈來的。”方圓言語之間滿是自豪,手下職工對于養育小球藻非常積極,自己沒費什么心,這也是他不好反對的原因之一。

  唐植桐聞言一愣,這么隨意嗎?河里、湖里可不僅僅只有小球藻,還有其他藻類啊!

  難道養出來就這么一同吃下去?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鋼鐵都能隨地起高爐,小球藻就地取材好像也沒有那么離譜。

哎呦文學網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