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位登場選手,01號選手車琳。”
“啪啪啪!”
聞聲一瞬,小虎哥桌下雙臂驟然騰起,宛若人就在現場觀眾席!
“來了來了來了!”
海濤雙手抱頭,太特么激動了!
吃我一屁:第一!
LIneoUP:兄弟們準備開飯!
Ruby:加油車同學 北北北北北啊:琳琳琳琳琳琳琳!
秋葉風F:緊張死了!加油啊少女!
晴天柱:車神加油!No.1!!!
國王陛下ovo:加油琳 羊了個羊:琳琳加油哇!
東南西北風:加油加油空谷幽蘭:加油 興言興語:南博萬沒毛病!
飛機飛上天:四公主加油Tchaikovsky:總算是趕上了 豆豆不姓豆:加油啊車車!
主持人話音還未落下,直播間里依然蒸騰一片。
“嘩————”
家長休息區的掌聲也是再次響起。
釘子的臉色看起來身體已無大礙,黝黑的臉龐掛滿了興奮之情,雙手啪得更是噼噼啪啪。
李安鼓掌間神色淡定,目光從容,但過快的眨眼頻率顯然說明此刻他的內心并不像表面那般平靜。
三人中只有桑萍看起來還如剛才一般,并沒有因為聽見了01號選手的登場播報而給出什么特別的反應。
諸如其他家長聽到自家孩子名字時會說出一些帶著情緒語氣的動靜,或是加大掌聲力度,或是加快掌聲頻率。
此刻的桑萍依舊不輕不重地鼓著掌,就好像即將登臺的01號選手與她并不關心。
若是讓不知情的人看一眼,定不會認為桑萍是01號選手的母親。
女兒都要上臺了,還是這么大的舞臺,做母親的多少也得有點情緒吧。
可桑萍就是沒有,冷靜得不像話。
就在這時,大屏幕上出現了一道身穿黑色禮服裙的纖細身影。
“嘩————”
桑萍的神色在這一刻才出現了一絲微弱變化,她瞳孔凝實間又向四周散去,宛若一簇微小的黑色花苞瞬時綻放,如同藏在她眼角魚尾深處的笑意無聲無息中一閃而現。
瞳孔本無色。
就像是若干年前每天只盼放學在校門口買一包辣條的小小車,忽然有一天,意想不到的奇跡將她籠罩,她抬頭便看見一束炙熱的光。
隨后那束光便照進了她的生活,點亮了渺小無知的她。
此刻再一次行走在光下,她無須分辨這是不是那束光,因為在她心目中只有一道光。
“嗒、嗒、嗒、嗒”
寧靜的賽場大廳回蕩著小皮鞋踩在舞臺地板上的聲音,少女腳步輕而不快,黑色綢緞裙擺隨她蕩漾。
在臺下二十一名評委與場外數不清的屏幕前,她停下腳步轉過身。
這一刻,攝像師應該抓住這張笑臉。
微笑與輕笑其實沒有太大區別。
也不是出現在漂亮臉蛋上的笑容更加容易讓人記住。
再漂亮的臉蛋,如果笑容里沒有真實的情緒,人們更多的也只能記住這張臉蛋。
而小車此刻的笑容卻讓人們會忽略這是一張漂亮的臉蛋,因為大家的目光都被她的笑容吸引了。
這是一種怎樣的笑容?
用甜蜜來形容,會顯得太過粗糙。
用美麗來形容,會顯得有些失真。
用真摯來形容,會顯得不夠嚴肅。
用靈動來形容,會顯得拘于表象。
如果笑與認真二者間存在矛盾,那此刻在01號選手的臉上,二者得到了對立統一的解決。
小車笑得認真,笑得讓人感到美好就在眼前。
為何01號選手會擁有如此感染力的笑容?
至此這個問題已然不重要。
鞠躬。
小車捂胸半鞠一躬,眼里像是根本沒有看到臺下二字排開的二十一位評委,起身回頭來到身后的三角鋼琴前直接坐下。
她這輕盈一坐,讓許多人的心都不由自主地懸了起來。
大概這便是期待感的質樸寫照。
和之前每一位選手準備演奏前的準備工作一樣,小車坐下之后,先是不慌不忙地將琴凳調至一個令她舒服的高度,隨后又抬臂比畫一番,接著又將琴凳向后挪了十公分。
再次抬臂,這次她的小臂能夠完全舒展開了。
調試好琴凳,小車依舊沒有著急開始演奏。
或許賽場經驗上她是C組選手中最少的,但是她的老師可是有著豐富舞臺經驗的老油條。
越是大型的舞臺,越需要往下沉。
“如果有樂隊,開始的時機由舞臺指揮把控。”
“如果沒有樂隊,你就是舞臺指揮。”
“沒有完全準備好就不要開始。”
“除了你自己,根本沒有人會關心你什么時候開始。”
“他們只關心音樂響起那一刻。”
屏幕外,李安望著鋼琴前遲遲未伸手的小人兒,心里再次叮囑道。
正如李安所說,評委席上的二十一人,無一人在心里催促。
獨奏鋼琴比賽沒有發令槍。
如果邀請一些評委講講個人經驗,這種在演奏前愿意花更多時間進行自我調整的選手,才有更強的心理素質。
因為對于多數選手,他們從登臺起就會無法抑制自我地開始注意評委席。
換句話說,他們來自評委席的壓力從登臺那一刻就徹底出現。
而實際上這不是來自評委席的壓力,而是來自他們的潛意識。
他們認為評委已經開始用放大鏡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了,而更真實的情況是不少評委可能還在回味前某位選手演奏的音樂片段或是午餐盤里的剁椒魚頭。
沒有人會享受這種壓力,而面對這種壓力,最直接的應對方式就是直接開始。
坐在鋼琴前拖得越久,這種壓力就會越大,就越難進行自我調整,就越浪費時間,循環反復。
所以敢坐在鋼琴前神游的選手,通常只有兩種,一種是快嚇尿了,一種是對自己有足夠的把握。
而小車卻是屬于特別的第三種,她壓根就沒看評委席。
從開始調整琴凳,她就聽到了頭頂吹來的呼呼空調聲。
這讓她感到了一些不適,熱是其次,主要是聲音。
她正在被不屬于舞臺的聲音干擾,所以她才沒有開始。
說來也不過才過去七八秒的時間,小車忽感呼吸通暢,一時間整個舞臺的空氣流動在她耳邊也遲緩下來。
又過了兩三秒,她仿佛什么都聽不見了,眼前的燈光也似緩緩暗下。
接著她的右手落在鍵盤上。
就是這么一個抬手動作,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然而琴聲依舊沒有在下一秒響起。
感受到大拇指從琴鍵傳來的冰涼感,就在這一剎那,小車眼前重新亮起,整個舞臺在她耳邊再度鮮活起來。
來自頭頂的呼聲在這一刻宛若老師在她走進賽場前,彎下腰對她說的那句話。
“琳琳,今天是你的最后一關,去分享你的舞臺吧。”
第一關,走進內心深處,建立不被外界所干擾的心理素質。
第二關,走向賽場的路,擺脫臺下評委所帶來的負面心理。
第三關,走向舞臺的路,去表演吧,所有人都是你的聽眾。
小車已經完成了前三關的挑戰,她并不知道原來還有最后一關等待著她。
但是當從老師嘴里聽到“分享”兩個字,她便明白今天這條路將通往何處。
這是她心之所向的那條路啊。
這是她的音樂之路啊!
哪怕這是賽場,她也根本無須在乎誰是她的對手。
無論今天她的對手是誰,她都要演奏她的音樂。
只演奏屬于她的音樂,這便是她的音樂之路!
那就戰斗吧。
霎時間。
一股強烈的情緒猛然從小車心底燃起。
轉瞬間便像是將舞臺蒸發一般。
“噹。”
只見她手再抬,指落一瞬便連續點出一列上行分解和弦。
音符由弱到強,宛如黎明天邊的號角由遠及近!
“噹!!!!”
伴著左手一記強而有力的和弦被猛烈砸下,貝多芬的主題動機已然出現在舞臺上空!
01號選手本輪第一首作品,貝多芬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作品二第一首,樂章一,快板。
直播間眾人簡直被這一幕驚呆了。
熟悉小車的人看呆了,這還是那個他們熟悉的琳琳嗎?
琴聲激起千層浪,這一記和弦是要把鋼琴擊穿嗎?
琳琳的風格什么時候變成這樣了!
就連老湯穆欣三人也蒙了,他們明明在賽前三天聽過小車演奏過這首作品。
開頭完全不是這么處理的!
這??
而根本沒有聽過小車演奏的網友們已經驚喜到心臟亂跳,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瘦弱的女孩竟能奏出如此強橫的音!
可就是這蠻橫到不講理的音符,卻美妙到讓他們的多巴胺不受控制地進入急速分泌狀態。
張胖子不胖:我的天。
Tchaikovsky:我擦嘞!
這就是琳嗎?
這就是四號鋼琴教室的琳嗎?
這就是用笑容便可讓人心曠神怡的琳嗎?
這充滿暴力美學的演奏直接讓直播間內所有人忘卻了剛才登場過的每一位選手。
太獨特了,或者是太胡鬧了?
二十一位評委均在耳邊音樂動機被壓縮至一半時,發生了神色變化。
實在是太獨特了,或者實在是太胡鬧了?
這里居然會出現一個毫無征兆的突弱,這叫什么處理?
01號選手演奏至此,一場無聲的爭論賽也隨之出現在評委席間。
評委們的意見馬上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01號選手的處理手法新穎。
一派認為01號選手的處理已經完全脫離了這首作品本身。
可就在大家還未來得及擺出各自的論據,當音樂的主部動機轉至c小調,兩派人馬同時暫停。
接著就是一道濃煙滾滾的左手八度暗地洶涌地浮現在眾人眼前。
每一顆最低音的音量都像是計算機設定好的程序,均勻平衡。
評委們來不及贊賞01號選手深厚的左手功力,隨后便被這濃煙之上的下行分解屬七和弦所吸引。
一靜一動之間,與主部動機形成的強烈對比直接帶著音樂沖進了副部。
依舊野蠻得像是一顆在曠野間無限生長的雜草。
但無論是哪一派,誰也不能否認01號選手在處理兩個主題連接時的想象力。
音樂在這一刻所涌現出的生命力是誰也無法阻擋的。
諾瓦克已經不行了,他簡直已經要無可救藥地愛上這個貝多芬女孩了。
他可沒有練同癖,他只是無法控制自己對這種天才處理的喜歡。
什么是天才。
諾瓦克被認為是俄派新一代的天才人物。
可諾瓦克此時必須說一句,在01號選手面前,他只配坐在01號選手旁邊翻譜。
天才!
這就是真正的天才。
真正只屬于天才的處理方式!
不是每一種靠著野蠻強調力度的演奏都是天才的處理!
其中要有神韻,要有幅度,要有打破規則的想象力!
什么是能夠打破規則的想象力?!
將即將失控的地獄烈焰控制在失控的臨界點,讓樂句流于之上。
若是沒有這種膽量,又怎么配得上是打破規則的想象力!
天才的演奏,天才的樂思,天才的選曲!
諾瓦克似乎終于明白為什么這首曲目能夠出現在01號選手的曲目單。
在他看來已經出場的所有選手里,甚至算上還未出場的選手,這首曲目也只能出現在01號選手的曲目單里。
這首曲目只有在01號選手的指下才能散發出它本該擁有的光芒!
在貝多芬作品二的三首鋼琴奏鳴曲中,年輕的貝多芬已經確立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音樂表達范圍。
這三首中的每一首在特點與形式上都有著令人震驚的獨特性。
盡管三首作品在結構模式上取自莫扎特,作曲技法來自海頓,作品音響效果也夾雜著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等的織體。
但即便如此,誰也無法掩蓋住這三首作品的問世。
屬于貝多芬的時代伴著三首作品,依然降臨。
其中第一首f小調,便是吶喊宣言的第一聲。
貝多芬稱自己是致敬莫扎特,可音樂卻已經完全進入一個全新的、情感上更為猛烈的世界。
就如此刻驚濤拍岸的舞臺現場。
諾瓦克甚至聽到雙手不受控制地顫抖,就好像他此時正在目睹一幕只屬于鋼琴世界的神跡。
01號選手正帶著貝多芬問世的嘶吼,兇猛降臨人間。
“噹!!”
“噹!”
“噹!!!”
隨著三記和弦墜落,小車雙臂順勢一揚。
舞臺明明已經沒有聲音了,琴鍵上的雙手明明已經不見了。
可仿佛依舊有人沉浸在1795年夏的那聲巨響,在圣斯蒂芬大教堂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