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召喚之天下歸一

第六百六十三章鄧國進軍方案

更新時間:2022-07-27  作者:一醉夢傾城
召喚之天下歸一 第六百六十三章鄧國進軍方案
第六百六十三章:鄧國進軍方案

天統九年,六月十八日,趙國漁陽郡治所,漁陽城,大將軍府中,李如秉百無聊賴的在院子中喝著悶酒,這幾年,趙國的政局變化太大了,三年前,丞相莊平的突然離世,讓李如秉在朝中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盟友,林清風、左盛為首的老臣派開始對李如秉進行打壓,不過當時因為掌權者趙國太皇太后宋氏還活著,為了政局的平衡,宋氏適當的維護李如秉,這才使得李如秉在朝堂之上不至于孤立無援。

然而莊平死后不到一年,左盛、林清風這兩個老臣派的領袖人物也相繼離世,使得朝堂勢力瞬間失衡,趙國五大輔臣中,莊平、李如秉是一派,林清風、左盛是一派,而趙國的大權也基本掌握在這兩派人的手中,至于宗室代表張楹,能力和實力都很有限,所以對朝局的影響并不大,不過也因為這個,張楹受到了宋氏的重用,用以平衡兩派之間的調和劑,讓朝堂局面不至于失衡。

當莊平離世之后,老臣派實力壓過了李如秉一派,所以在宋氏的默許和授意之下,張楹漸漸和李如秉站在了一起,與老臣派抗衡,維持住朝堂的平衡,而現在老臣派的頂梁柱左盛、林清風都沒了,為了不讓李如秉一家獨大,所以宋氏便開始大力扶持以張楹為首的宗室,朝堂也形成了以李如秉為首的外臣和以張楹為首的宗室之間的平衡。

但是這一種平衡只維持了不到一年,一年前,趙國的實質掌權者宋氏離世,按照趙國先帝文皇帝張獻留下的遺詔,張獻駕崩之后,鑒于繼承人年紀尚幼,趙國由兩宮太后攝政,五大輔臣輔政,直到小皇帝年滿十八歲親政為止。

而兩宮太后指的就是文皇帝張獻嫡母宋氏和正宮皇后孟氏,不過由于宋氏得到了全部朝臣、特別是五大輔臣的支持,所以自天統三年至天統八年這五年時間里,趙國的大權一直都掌握在宋氏手中,雖說是兩宮攝政,但是太后孟氏只是一個擺設而已。

但是現在情況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了,宋氏在一年前離世,而那個時候,小皇帝張淵只有十二歲,遠沒到親政的年紀,而按照當時的遺詔,原本一直當做擺設的太后孟氏成為了趙國最順理成章的掌權者,于是孟氏便接過宋氏留下的權柄,正式攝政,執掌趙國。

但是孟氏多年深居后宮,對朝政一點都不了解,而且朝堂上基本沒有孟氏的勢力,導致孟氏雖有攝政之名,卻難以實行手中的權力,而這個時候,宗室代表張楹主動向孟氏靠攏,有了宗室的支持,讓孟氏在朝堂上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而慢慢接掌了朝堂局勢之后,孟氏便將目光投向了軍方,準確來說,是宗室的目光投向了軍方。

自從當年狼孟之變后,趙國的兵權一直都被大將軍李如秉掌控,而作為張獻上位的主要支持者,李如秉也得到了極大的支持和權力,這也導致了宗室的不滿,但是因為文皇帝張獻和太皇太后宋氏對李如秉的信任,所以宗室一直沒能染指兵權,而孟氏掌權之后,宗室染指兵權的機會終于來了。

由于宗室是孟氏最大的支持,所以對于宗室分割李如秉兵權的決定,孟氏是很支持的,雖然孟氏不懂朝政、軍政,但是也知道平衡之道,趙國兵權集中在一人手中,不利于孟氏對趙國的掌控,所以在張楹的建議之下,孟氏大力提拔宗室將領,但是以宗室將領的實力,還不足以抗衡李如秉,所以便在張楹的提議下,任命趙國軍神趙信之子趙闊為太尉,利用趙信留下來的影響力,分割李如秉的兵權。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讓孟氏和張楹的計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于宋氏的離世,讓李如秉失去了朝堂上支持,而趙闊的身份,也得到了一大批昔年趙信舊部的支持,漸漸擁有了能夠與李如秉相抗衡的實力,尤其是趙闊身為太尉,有開府之權,也收攏了一大批年輕將領,正式分割李如秉的兵權。

朝堂上孤立無援,軍方趙闊步步緊逼,讓李如秉在晉陽舉步維艱,無奈之下,李如秉只能離開晉陽這個政治漩渦,遠赴北境,將趙國北境的十五萬精銳掌控在手中,讓自己有了自保的實力,而相對而言,由于李如秉北上漁陽,孟氏便將晉陽、河北的兵權交到了趙闊的手中,至此,趙國兵權正式兩分。

趙國目前用兵四十多萬,而李如秉掌握著最為精銳的十五萬北境大軍,剩下的二十多萬近三十萬,卻被趙闊掌握。

自從來到了漁陽之后,李如秉便發現自己對晉陽的影響是越來越小了,李如秉離開之后,趙闊大肆打壓李如秉的舊部,同時大量的宗室將領進入軍隊,盡可能的削弱李如秉的影響力。

一想到這里,李如秉心中的充滿悲憤,拿起手中的酒杯,喝了一杯又一杯,想他李如秉,自從軍以來,為趙國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張獻父子能夠上位,李如秉也是出力最多的一個,如果沒有李如秉的支持,就憑莊平這個文官還有張獻這個無權王子,怎么可能奪得王位呢?但是現在,李如秉卻成了晉陽掌權者拼命打壓的存在。

就在李如秉自哀自嘆的時候,追隨李如秉北上的大將樂庭急匆匆的走進來,說道:“大將軍,半個月前,鄧帝在洛陽宣告天下,鄧軍定于明年三月,大舉北上進攻我大趙!”

“鄧國調動了多少兵馬?”李如秉問道。

樂庭搖了搖頭,說道:“不清楚,直到現在,鄧國都還沒有兵馬調動的跡象。”

聞言,李如秉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然后嘆了一口氣,放下手中的酒杯,說道:“以往鄧國動兵,都是先調集兵馬,做好完全準備才會昭告天下的,但是這一次,鄧國居然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揚言北上,這是吃定了我大趙啊,不過也正常,以鄧國如今的實力,就算是告訴了我們,讓我們有了準備,鄧國的勝算也很大,朝廷方面有什么應對的措施嗎?”

樂庭說道:“自從鄧帝宣告天下之后,朝廷便變得緊張起來了,趙闊親自前往鄴城督軍,同時將河北各軍的兵馬都集中到了魏郡,預計兵力在十五萬上下,另外,朝廷還命陳憑老將軍為主將,鄭宣為副將,統率十萬大軍進駐高都城,威懾鄧國新都洛陽。”

“呵,鄧國都還沒有什么動作,只是喊出了一句空話,朝廷就調動了二十幾萬大軍,當真是驚弓之鳥啊。”李如秉搖了搖頭,感嘆道。

現在鄧國也只不過說明年北上,連一兵一卒都還沒開始調動,主攻方向在哪里都不清楚,趙國就調集了整整二十幾萬大軍道邊境,這讓李如秉有些感慨。

“大將軍,如果明年鄧軍真的大舉北上,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樂庭問道,自從秦國滅亡之后,整個趙國的人都知道,鄧軍北上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所以如何應對鄧軍的大舉進攻,趙國早就做了無數次預演了,而預演的主導者就是眼前這個趙國大將軍,所以,樂庭知道,李如秉肯定有辦法。

李如秉說道:“想要擋住鄧軍,主要是看上黨郡、魏郡、河內郡這三個點的防御,而總得來說,就是兩處防線,上黨郡是一處、魏郡和河內郡是一處,只要守住這三個點,鄧軍便無法威脅到我大趙腹地,我們就有點更多回旋的余地了,趙闊也是一個知兵之人,所以他去了鄴城督軍,同時派兵進駐上黨郡,只不過看出來和做得到是兩回事,具體的勝負如何,還得打過才知道。”

說罷,李如秉緩緩的站起身,看著萬里無云的天空,喃喃道:“山雨欲來啊,大趙能夠延續下去,就看這一戰了。”

天統九年,六月二十日,洛陽大將軍都督府官署中,一眾鄧國的名將皆聚集在這里,鄧昇也帶著鄧灝來到了這里,這么多人聚集,就是為了定下伐趙的作戰計劃。

“陛下,據明鏡在趙國傳回的消息,如今趙國上下總兵力在四十三萬到四十五萬上下,其中有五萬精銳常年鎮守晉陽城,十五萬兵馬鎮守在北境,在遼東四郡常年也有兩萬精銳,剩下的兵馬基本都在河北,而如今趙國的兵馬兩分,北境的兵馬都在李如秉的手中,而遼東精銳一直有公孫家掌控,公孫家就是趙國名將公孫鈺的后人,自從趙國平定了遼東之后,公孫家便一直負責鎮守遼東,剩下的兵馬基本都在趙國新任太尉趙闊手里。”薛仁貴將趙國軍方的基本情況給鄧昇介紹了一番。

不過這些情況,鄧昇早就通過明鏡知道了,因此并沒有表情,趙國皇室為了平衡軍方勢力,大力扶持趙闊,打壓李如秉,如果是在和平年代,這種做法是必須的,但是現在趙國面臨的壓力如此之大,急需一個能夠統籌各方的統帥在執掌兵馬,但是趙國卻在這個緊要關頭,兵權兩分,這無疑就是給了鄧國逐個擊破的機會。

“半個月前,陛下當著文武百官,定下了明年三月大舉北上,這個消息也被趙國得知,因此這半個月來,趙國大規模的調動兵馬,趙闊也親自到了魏郡坐鎮,同時趙國老將陳憑統率十萬大軍進駐上黨郡,這一來是為了防備我軍攻打上黨郡,二來就是希望借此威脅我洛陽的安全,讓我軍投鼠忌器。”薛仁貴繼續說道。

“這一點,朕早就遷都之前就考慮到得了,但是總不能因為擔心這個,錯過了遷都的良機,不過朕相信我大鄧的將士,絕不會讓都城有任何危險的,薛卿,你繼續說。”鄧昇笑著說道。

“喏!”薛仁貴應了一聲,然后走到輿圖前,說道:“雖說趙國現如今還有兵馬四十多萬,但是由于兵權兩分的緣故,因此我們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坐鎮魏郡的趙闊,而且臣相信,只要趙闊不敗,李如秉的北境大軍就不會輕易南下,趙闊也不會給他們南下的機會的,所以這一次我軍的主公方向就是魏郡,而趙闊這段時間,也在魏郡一帶集結了十幾萬主力大軍。”

“陛下,大將軍都督府經過多日磋商,決定調動金吾衛、神行衛、龍驤衛、靈蛇衛、虎翼衛、鷹揚衛六衛一共三十萬大軍,由臣統率,攻打魏郡的趙軍主力,車騎大將軍慕容恪統率神策衛、神武衛攻打河內郡,策應魏郡戰場,驃騎大將軍李嗣業統率羽林衛、天武衛鎮守洛陽,護衛陛下,另外,調動怒蛟衛北上黃河,保障伐趙大軍的物資供應。”薛仁貴說道。

鄧昇聽得連連點頭,按照薛仁貴這個計劃,鄧國調動的兵馬一共有五十五萬大軍,比之攻打秦國還要少,而且羽林衛、天武衛駐守洛陽,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這兩衛兵馬基本不會動,而怒蛟衛是水陸兩棲的衛軍,調動怒蛟衛北上,主要是為了保證黃河汛期期間,鄧軍的物資供應,所以也基本不會投入戰場,因此,鄧國真正北上的兵馬只有八衛四十萬而已,不過這也只是前期兵馬,如果戰事出現焦灼,鄧國也可以繼續增兵。

而薛仁貴也明顯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于是說道:“另外永寧衛、永平衛、天寧衛、安國衛也會集結到中原一帶,一旦戰事出現焦灼,這些兵馬會隨時增援戰場,至于其他各位兵馬暫且不動。”

鄧昇看了一眼輿圖,對于大將軍都督府的進軍方案很滿意,這時,薛仁貴說道:“陛下臣等還安排了無當衛到河東郡,不過這一路兵馬,只有在我軍奠定了河北戰局之后,方能啟用。”

“哦?這是何用意?”鄧昇問道。

薛仁貴回道:“我軍此次北上,需要先擊敗趙闊的主力大軍,然后對付南下的李如秉所率領的北境大軍,而當我軍擊敗了這兩路趙軍主力,介時可命羽林衛和天武衛進逼上黨郡,牽制住上黨郡的趙軍,這個時候,無當衛便可以出動了,自河東郡出兵,直撲趙國都城晉陽!”

鄧昇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是神來之筆啊,一旦趙闊和李如秉相繼戰敗,趙國朝堂定會人心惶惶,這個時候無當衛兵臨城下,趙國君臣大概率會開城投降的,雖然在擊敗了趙闊和李如秉的主力大軍之后,趙國滅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無當衛的行動看似是錦上添花,但是這一舉動無疑會大大縮短作戰的時間,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就算能夠擊敗趙軍主力,但是想要打到晉陽城下也不是那么簡單的,所以如果能夠逼降晉陽,對于快速平定河北和減少戰損十分有利。

“無當衛只有五萬人,而據朕所知,趙國常年在晉陽駐軍五萬,就算河北大戰開啟,趙國需要抽調一部分兵馬,但是留在晉陽的兵力也絕不會少于三萬人的,想要逼降趙國君臣恐怕沒有那么容易吧。”鄧昇回頭又想了想,說道。

晉陽城作為趙國的都城,是整個趙國最堅固的城池,就算只有三萬守軍,也不是五萬無當衛能夠撼動的,所以對于用五萬無當衛逼降晉陽城內的趙國君臣,恐怕沒那么容易。

薛仁貴笑了笑,說道:“陛下放心,就算無當衛無法逼降趙國君臣,但是無當衛兵臨城下,趙國為了保住晉陽城,肯定會召各路大軍回援的,因為我軍既然能夠派出無當衛直撲晉陽城,那么就可以繼續派兵前往,因此趙國君臣絕不敢賭,如此一來,趙國君臣一是開城投降,二是召河北和上黨郡的兵馬回援晉陽,那么這樣一來,絕對會打亂趙軍的布局,我軍便可以輕松的將河北之地拿下。”

鄧昇聞言,頓時恍然大悟啊,這是一個陽謀,無論趙國怎么做,都逃不掉滅亡的結局,如果不肯投降,召各路大軍回援也不是那么簡單的,就算趙軍想撤,鄧軍也不會這么輕易的讓趙軍跑掉的,從后追擊之下,趙軍能有多少兵馬回到晉陽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如果趙國不投降,也不召集援軍,打算以晉陽的三萬兵馬堅守,誠然,以無當衛的實力想要拿下晉陽城幾乎不可能,但是鄧國可以繼續增兵啊,龍武衛、泰山衛、飛鵬衛還在蓄勢待發呢,鄧國隨時都可以將他們派遣去晉陽城的,不投降,那我就直接打下來。

“好,很好!”鄧昇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就按照大將軍都督府的計劃來進行吧,具體的出兵時間,大將軍都督府可有想法?”

雖然定下了在明年三月出兵,但是具體什么時候,還需要一個具體的時間,因為這一次伐趙,可是鄧國一統天下的最后一戰,數十萬大軍出征,需要準備很多的,因此必須要有一個準確的時間。

薛仁貴想了想,說道:“回陛下,如今是六月,臣等打算在入冬之前將各衛兵馬集結起來,另外還需要朝廷準備好所需的糧草輜重,初定在明年三月中旬大軍正式開拔。”

鄧昇想了想,時間還是很充裕的,于是說道:“好,那就定在明年的三月中旬,具體的時間,朕會命禮部挑選一個良道吉日,祭祀完太廟之后,大軍正式開拔!”

“喏!”眾人應道。

召喚之天下歸一 第六百六十三章鄧國進軍方案

上一章  |  召喚之天下歸一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