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召喚之天下歸一

第六百二十二章遷都洛陽

更新時間:2022-07-27  作者:一醉夢傾城
召喚之天下歸一 第六百二十二章遷都洛陽
第六百六十二章:遷都洛陽

天統五年,十一月,鄧昇最小的孩子,唯一的女兒,鄧國長公主鄧芊下嫁于春平君羅成次子羅平,至此,鄧昇所有的子女都已經成婚了。

將唯一的女兒嫁出去之后,

鄧昇和整個鄧國的精力都投入了新都洛陽城的營建,這是鄧國未來的都城,如果沒有什么大的變故,洛陽城就是鄧國永久的都城了,所以鄧昇對于洛陽城的營建要求非常高,勒令工部定要造出一座前所未有的大城。

洛陽城本就是周朝故都,在幾百年前,

那就是天下最大的城池了,只不過隨著周朝的覆滅,

洛陽城也漸漸沒落了,城池規模逐漸被其他城池超過,幸運的是,在楚漢爭霸時期,漢國為了與楚國爭霸中原,將洛陽城作為前沿陣地,對此進行了一定規模的擴建,雖然不及長安、彭城、晉陽等城池,但是比之一般的城池,規模還是要大上一點的。

在鄧國如火如荼的進行洛陽城的營建的同時,北邊的趙國也在進行最后的力量積蓄,現在整個天下,已經從四十年前的諸國并立,變成了鄧趙的南北對峙,但是鄧國無論是國土還是國力都遠超趙國,

特別是一年前的北疆大戰,趙國雖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但是折損了十幾萬精銳兵馬,

對于趙國來說,無疑就是一次重創,所以趁著鄧國全力修筑洛陽城,準備遷都,無暇北顧的時候,趙國也在玩了命的擴充實力。

但是趙國在與鄧國的交戰中,屢戰屢敗,喪城失地,被迫放棄中原,全線退守黃河以北,而今趙國剩下的土地只剩下黃河以北和遼東四郡之地,再加上多次大戰,折損兵馬數十萬,使得趙國人口大幅度減少,如今趙國的人口粗略統計,只有一百五十多萬戶,六百多萬人口,但是以老弱婦孺居多,青壯大概只剩下兩百多萬。

至于鄧國這邊,荊襄、巴蜀、江東三地,

多年承平,人口增長比較快,光是這三地四百多萬戶,一千七百多萬多萬人口,中原地區,久經戰亂,但是中原乃是天下腹心,所以也有三百多萬戶,一千三百多萬人口,而新并入的關中、西涼等地,遭逢戰亂,只有八十多萬戶,三百多萬人口,統計起來,鄧國的總人口達到近九百萬戶、近三千多萬人口,是趙國的五倍之多。

而兵力對比,鄧國還是以二十衛大軍為主,一共一百萬大軍,但是這些只是鄧國的常備兵馬,加上各地的守備兵馬,鄧國的總兵力起碼達到一百五十多萬,其實以鄧國的人口潛力,就算是再擴軍十個八個衛軍也是可以的,但是鄧昇考慮到,天下一統之后,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肯定會對軍隊進行整編,到時候,恐怕一百萬常備兵馬都不需要,與其到時候裁軍,還不如不擴軍呢,所以在關中之戰結束之后,鄧昇也只是將各衛的編制補充完整而已。

反觀趙國這邊,在北疆大戰之前,擁兵五十萬左右,但是北疆大戰,趙國折損了十幾萬精銳,只剩下三十多萬,所以當北疆大戰結束之后,趙國第一時間就是再次征兵,但是趙國連年大戰,折損青壯過多,在不影響國家發展的前提下,趙國也只是補充了十萬人,總兵力達到四十多萬。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時間來到了天統九年的正月,距離關中之戰,已經過去了三年多了,這三年來,鄧國全力營造新都洛陽城,而趙國則是在拼命恢復實力,鄧趙兩國之間并沒有發生什么摩擦,天下也迎來了短暫的平靜,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平靜過后,就是一場刺刀見紅的大戰,鄧國旨在一統天下,趙國為求保存基業,雙方勢必會拼盡全力,如果鄧國贏了,那天下時隔三百年再次迎來一統,反觀,如果趙國贏了,那天下將繼續動亂下去。

而這三年多,兩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首先是鄧國這邊,關中之戰結束之后,鄧昇命晉王鄧瀚為姑臧都督,坐鎮西涼道,鎮守西涼、經略西域諸國,但是鄧國經略西域可不是那么順利。

當年秦國雄霸西涼的時候,將西域諸國降服,但是隨著秦國遷入關中,都西域的掌控力下降,西域諸國又再次死灰復燃,秦國滅亡之后,鄧國鎮守西涼道的兵馬只有西涼衛五萬人,西域諸國趁機組成聯軍,勾結西涼胡人,屢屢進犯敦煌、酒泉等地,鄧瀚手中兵力不足,只能采取防守的措施,無法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打擊,這樣也助長了西域諸國的氣焰,所幸有鄧瀚,敦煌、酒泉等地并沒有丟失,但是也牽制了鄧國不少的精力。

還有關中、西涼兩地的秦國遺民,也是動亂此起彼伏,雖然動搖不了鄧國在關中、西涼的統治,但是也大大影響了關中、西涼的戰后恢復。

而趙國這邊的變動就更加的大了,在一年前,趙國實質上的統治者,趙國太皇太后宋氏病逝,但是趙國皇帝張淵還不滿十歲,因此攝政大權落入了其母,趙國皇太后孟氏之手,孟氏雖然與宋氏兩宮攝政,但是大權基本都在宋氏之手,孟氏只是一個擺設,宋氏死后,孟氏雖然掌權,但是在朝堂上并沒有自己的勢力,五大輔臣基本都對其陽奉陰違。

孟氏為了鞏固權力,與五大輔臣之一的宗正張楹聯手,借助宗室的力量,打壓大將軍李如秉,而宋氏病逝之前,昔日的五大輔臣中,林清風、左盛、莊平已經病逝了,輔政大臣之中,只剩這張楹和李如秉,而張楹的實力遠遠不如李如秉,所以宋氏為了不讓朝堂失衡,大力扶持張楹和宗室。

而宋氏死后,孟氏為了鞏固權力,聯合宗室,打壓大將軍李如秉,大力提拔宗室將領進入軍隊,另外任命昔日趙國軍神趙信之子趙闊為太尉,與李如秉共享軍權,而李如秉沒了莊平這個盟友,在朝堂上是舉步維艱,于是離開晉陽,來到漁陽督軍,而李如秉走后,孟氏趁機將晉陽、河北的精銳交到了趙闊手上,至此,趙國兵權兩分,一部分在李如秉手中,鎮守北境,一部分在趙闊手中,鎮守晉陽和南境。

天統九年,二月初一,宛城,景陽殿朝會。

鄧昇高坐皇座之上,皇太子鄧灝出列奏道:“啟稟父皇,兒臣自天統五年奉命督建洛陽城,歷經三年有余,大部已建造完成,剩余建筑,也將在兩年之內陸續建造。”

新的洛陽城,分為外城、內城、皇城、宮城,其中外城是百姓居住,內城是朝堂重臣、勛爵、宗室居住,皇城則是各部官署所在,也就是外廷,主體建筑有三大殿,分別是皇極殿、紫宸殿、交泰殿,其中皇極殿是舉行大朝會的所在,紫宸殿是皇帝日常辦公之地,也就是所謂的御書房,交泰殿也是接見大臣、外國使臣的地方,另外,太廟也是建造在皇城之中,太廟由主殿、文殿、武殿組成,太廟供奉歷代先皇,文殿、武殿也是供奉功勛之臣。

宮城,也就是后宮,由三大宮殿群組成,分別是乾陽宮、長秋宮、春和宮,其中乾陽宮是皇帝日常休息的地方,主殿就是乾陽宮,長秋宮是后宮嬪妃以及公主、未成年皇子居住的地方,主殿就是皇后居住的坤寧宮,其余嬪妃根據位份居于各宮各苑,還有太后居住的慈寧宮,先皇妃嬪居住的慈和宮各苑、另外還建造了一個專門安置犯錯妃嬪的宮殿,也就是俗稱的冷宮,長門宮,還有御花園、儲秀宮等建筑。

春和宮就是皇太子居住的宮殿,獨立于各宮之外,位于宮城東面,俗稱東宮,主殿尚理宮,東宮六曹的官署也在其中。

外城有九門,分別是正東的東直門、安定門、東南的正陽門、東北的承盛門;正南的昌平門、正北常平門、正西的西直門、西南的宣勝門、西北的德勝門。

內城有四門,分別是東邊的東華門、南邊的崇文門、西邊的西華門、北邊的尚武門。

皇城有四門,東邊的紫極門、南邊的華炎門、西邊的承元門、北邊的安和門。

宮城有四門,東邊的騰龍門、南邊的鳳鸞門、西邊的長寧門、北邊的永和門。

鄧昇看了鄧灝呈上來的折子,十分滿意,洛陽城歷經三年修建,動用民夫上百萬,消耗錢糧物資無數,總算是完成了,雖然還有一些小問題尚未解決,但是能在三年之內修建完成,已經十分神速了。

“既然洛陽城已經修建完成,那遷都也該提上日程了,禮部挑選一個良道吉日,朕親率文武百官祭祀太廟后,便進行遷都。”鄧昇說道。

“喏!”禮部尚書陳群應道。

這時,中書令范仲淹出列道:“啟稟陛下,姑臧都督府晉王殿下聯名西涼道刺史費祎上奏,西涼諸郡前秦遺民作亂、西涼諸國聯軍進犯,希望朝廷能夠調撥一批錢糧,用以作戰。”

又是西涼的問題,鄧昇聽到都覺得頭大,這三年來,西涼的問題一直煩擾著鄧國,由于建造新都,鄧國無法分心西涼,而其他各衛兵馬,都在養精蓄銳,準備不久之后的伐趙大戰,所以西涼道的問題都要靠鄧瀚的西涼衛來解決,壓力非常大。

“西涼自平定以來,動亂不斷,朝廷也是多次調撥錢糧支援,姑臧都督府和西涼道刺史府鎮壓和安撫雙管齊下,仍屢屢作亂,著實令人厭煩啊。”鄧昇無奈的說道。

門下令寇準說道:“陛下,西涼諸郡,前秦遺民居多,我大鄧經營時日尚短,還未能收服民心,相對而言,晉王殿下和費祎兩人已經做得很不錯了,起碼沒有鬧得太大。”

這時,尚書令胡惟庸出列說道:“陛下,西涼諸郡乃是前秦開辟,我大鄧想要收服其心,任重道遠,另外敦煌、酒泉兩郡孤懸在外,屢屢收到西域諸國的侵擾,大大牽制了我大鄧的精力,臣建議,暫且放棄敦煌、酒泉二郡,全力鎮壓武威等地的前秦遺民。”

此言一出,眾人皆沉思起來了,許多人都較為贊同胡惟庸的說法,敦煌、酒泉二郡人口稀少、物產不豐,同時孤懸在外,對于鄧國而言,如同雞肋,就算放棄了,對鄧國的實力也不會有半點的削弱,相反,還能集中力量,鎮壓武威、天水、金城、隴西等地的前秦遺民,似乎很不錯。

這大多都是文官的想法,而武將這邊則不一樣了,大將軍都督府,驃騎大將軍李嗣業出列反駁道:“陛下,尚書令之言實乃禍國之說,西涼諸郡皆是我大鄧將士舍生忘死奪下的土地,豈能輕易放棄,若是放棄了,恐怕會寒了將士們的心啊。”

西涼諸郡,是李嗣業親自率軍拿下的,如果放棄了,豈不是否定了自己等人的功績,李嗣業又怎么可能會同意呢?

胡惟庸見李嗣業反駁自己,他也不甘示弱,說道:“驃騎大將軍,你要清楚,如今西域諸國犯邊,而晉王殿下的西涼衛還要鎮壓前秦遺民,又有多少精力來應對西域諸國呢?況且我大鄧馬上就要遷都了,遷都之后,伐趙大戰也即將開啟,如何能夠分心呢?而敦煌、酒泉二郡對于我大鄧而已,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放棄敦煌、酒泉,固守武威、金城等地,是為了我大鄧的大局著想。”

李嗣業對于胡惟庸的說辭,嗤之以鼻,說道:“尚書令此乃書生之言,歷來開疆拓土都是千難萬阻的,如果遇到些許困境,便要放棄,那么今日棄一城、明日棄一地,何時是個頭?”

“驃騎大將軍,放棄敦煌、酒泉二郡只是暫時的,待我大鄧滅亡趙國,完成天下一統之后,大可以再起雄兵,奪回來。”胡惟庸說道。

“哼!誰知道呢?現在晉王都還沒有說困難,尚書令就說要放棄,如何對得起鎮守邊疆的將士呢?”李嗣業不屑地說道。

“好了,都別吵了!”見胡惟庸和李嗣業大打口水仗,鄧昇看不下去了,出言制止,然后對鄧灝說道:“太子,此事你是怎么看的?”

鄧灝說道:“父皇,如今大鄧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大鄧將士浴血奮戰、舍生忘死拿下來的,現在西涼局勢尚在掌控之中,實乃不能輕言放棄。”

對于鄧灝的回答,鄧昇非常滿意,放棄敦煌、酒泉二郡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呢?但是想要再奪回來就不是那么簡單了,況且,如果這樣做,很容易給后世子孫起一個不好的頭,日后如果遇到困境,他們可能也會放棄,所以鄧昇并不贊同放棄敦煌、酒泉。

于是說道:“西涼之事,姑臧都督府和西涼道刺史府最有發言權,只要他們還撐得住,還能掌控住西涼,那朝廷就不能輕言放棄,此事不必再議!”

“陛下圣明!”李嗣業高興道。

胡惟庸見狀,頓時有些失望,但是又不敢再說,因為鄧昇已經定性了,如果自己再多說,就會引起鄧昇的不滿。

“遷都迫在眉睫,而遷都之后,伐趙大業也刻不容緩,天下分裂已經太久了,百姓渴望統一,如今我大鄧有這樣的實力,不能讓天下百姓失望,大將軍都督府主持籌謀伐趙事宜,待遷都之后,我大鄧便舉兵北上,覆滅趙國,完成一統大業!”鄧昇說道。

“喏!”大將軍都督府大將軍薛仁貴代表大將軍都督府應道。

天統九年,五月初一,鄧國正式遷都洛陽,為一統天下走出堅實的步伐。

而宛城,則被定為南都,武陵郡王鄧瞳代表皇室留守宛城,負責皇陵祭祀,組建南都三省六部,維持南都運轉,同時,鄧昇還下令組建宛城衛,編制萬人,任命桂陽郡王府一脈為南都留守,世鎮南陽。

桂陽郡王府,就是鄧羌一脈,遷都之后,桂陽郡王府一脈會遷到宛城,世鎮南陽,不過現在鄧羌是金吾衛大將軍,暫時無法前往南陽鎮守,所以鄧昇以鄧羌嫡長子,桂陽郡王世子鄧平暫代南陽留守一職,前往宛城赴任。

天統九年,六月初一,洛陽皇極殿,經過一個月的遷徙,鄧國朝廷各部全部遷至洛陽城,而鄧國在新都洛陽的第一次大朝會也在此舉行。

“臣叩見陛下!愿陛下萬壽無疆、江山永固!”皇極殿中,鄧昇高坐皇座,群臣伏地拜道。

“眾卿平身!”鄧昇說道。

“謝陛下!”眾人謝道,起身。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我大鄧終于完成了遷都,日后洛陽城便是我大鄧北都,為我大鄧政治之中心,新的都城、新的開始,望眾卿不忘初心、不負皇恩,忠心效國!”鄧昇說道。

“臣領命!”眾人應道。

鄧昇看著下面眾人,繼續說道:“今日是新都第一朝,朕下達第一道旨意,伐趙,如今是六月,明年三月,朕要舉全國之力,討伐趙國,完成天下一統,三省六部、大將軍都督府、軍機處、御史臺、明鏡等部全力以赴,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臣等領旨!”眾人應道。

1秒:m.23xstxt

召喚之天下歸一 第六百二十二章遷都洛陽

上一章  |  召喚之天下歸一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