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趙清玉很快靠著封建社會,在現代世界,成為了著名作家,年收入破數十億。
畢竟他是前所未有的高產。
而且即便有人懷疑,又能如何?
現代社會是一個有律條,有秩序的地方。
何況趙清玉,又不是展現出什么“長生不老”的特性,只是展現出“天才的文學家”,大富豪這樣的無害特性。
一個有錢的大文豪,自然是安全的很。
即便是戰亂之時,那些敵人們,都會礙于他的名聲,而不會輕易下手的。
以前的時候,他的精神集中在封建世界,只是在現代世界賺點小錢,再用這些錢,購買一些必要的物資,投送到封建世界。
而現在,他是兩個世界一起抓。
終于,在現代世界里,他所到之處,也全是善意——上流社會對他敞開了。
他有著足夠的安保,足夠的名望,足夠的安全。
現在趙清玉終于體會到了什么叫做“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始終就是他自己”。
他現在明白了。
為什么上古中,始終強調“修仙要修心”。
他以前覺得那些上古太過于唯心。
而現在他才明白。
當一個人進入無敵的狀態之后,他的心態如何,才是決定他是否能夠持續進步,能夠控制住力量的根本。
否則的話,這個人只會墮.落,只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他現在徹底明白了,為什么上古修仙,反復強調,要做到“心如止水”,要做到“心無掛礙”。要做到“心如明鏡,不染塵埃”。
因為隨著實力越大,如果心智不堅的話,很容易墮.落成邪惡之物。
比如說,最簡單的,哪天心情不好,就想順手毀滅世界。
對于普通人來說,心情不好,想要一巴掌毀滅整個世界,是無所謂的事,因為只能想想,再怎么想都做不到。
但是對于趙清玉,這種實力強大者來說,心情不好一巴掌毀滅世界,卻很有可能做到的。
在那個封建王朝世界,他現在積累的神力,足以毀掉陸地了。
而如果是在現代世界,他沒有個人偉力,只能靠錢去調動力量。
而這里是集體做決定,即便他心情不好,想要下令毀掉世界,也有別人去限制他。
即便他有再多的錢和勢力,他也難以違背集體利益,去做一些作死事情。
最多是做一些眾人容忍范圍內的壞事。
而直接向全世界發蘑菇。這種事情他是做不到的。
而如果是在封建王朝世界的話,他就能做到了。
而現在,趙清玉回到封建王朝世界里,有幾次就是心情不好。
他聽到了有人辱罵他。
他直接發怒,導致地動山搖。
好在他還有些控制力,是在無人區的地方,地動山搖。
當然辱罵他的人,迅速被燒死了。
然而在另外一個世界,現實世界導致的心情不好,就沒有辦法順利發泄出來。
比如網絡上有人嘲諷他,罵他寫的太爛,他雖然有很多很多錢,也沒有辦法派人教訓對方。
一來麻煩,二來罵他的人太多了。
人紅是非多。
再好的書,也有一堆人罵。
在現實世界中,他受到了憋屈,盡管他恨不得一巴掌將那些得罪他的人,全部拍死,可是也做不到。
他只能雇傭來幾個頂級黑客。
當他看到誰在網上罵自己,就迅速黑掉對方,給對方制造一些麻煩。
比如摧毀對方的電腦,設下一些陷阱,讓對方倒霉。
精通電腦的頂級黑客,對付這些網絡罵他的人,是很簡單的。
懂得都懂。
普通人在頂級黑客面前,就是不設防的。
真要是被一直針對,非瘋了不可。
比如關鍵時候,網絡被斷了,關鍵時候,手機卡死,電腦卡死。
這種關鍵,包括重要的工作時候。
比如你辛苦寫完了一篇工作總結,辛苦做出了一個文件。
結果下一刻,電腦中毒,文件丟失,關鍵一般人,哪有什么異地備份的心思?
頂多是云備份。
然而一看,云備份也沒了。
那就等死吧。
而趙清玉看到黑客報復到這里,他才心滿意足。
他雖然很想將那些笑話自己的家伙一掌拍死,可是他做不到,只能做到這種程度。
而這種情況,就會影響到他的心境。
趙清玉此時已經覺察到這個問題,他決定修煉自己的心境。
因為他明白,這樣下去,自己只有死路一條。
原因很簡單。
如果有一天,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毀掉了封建王朝世界,那百姓沒了,他的神力終究會枯竭。
一旦神力枯竭,他也就會老死了。
不要以為人的適應力很強,那是在面對普通天災。
面對他這種人形天災,人就會很脆弱。
如何修心呢?
以前他只是擴張地盤,積累神力,現在神力已經上來了,可以說在封建社會,他如果想無敵,可以一直待在封建社會不出來。
但是他需要回到現實世界,因為他要從現實世界里面搬運各種工業品。
為什么不在封建時代發展工業?
廢話。
懂得都懂——一個現世神會天然地厭惡工業與科技。
誰會喜歡一個會對自己造成威脅的存在?
那么他就必須要控制自己的心。
于是他開始修心。
首先修心,要控制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浮躁,懶惰,還有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通通去掉。
總而言之。他必須要快速將內心強大起來。
不然的話,哪一天,他失控了,就白白浪費了自己的金手指。
他認為這才是一個超凡者,一個得到金手指的家伙,最需要警惕的地方。
只要足夠謹慎,外敵在金手指面前,終究會克服。
唯獨內心的敵人,內心的懶惰,浮躁,暴躁,是難以對抗的。
多少英明人物,戰勝了一切敵人,最后是輸給了自己的心?
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
古今中外,數不勝數。
唐玄宗,拿破侖,元大頭…
他們的個人遭遇,完全是可以逆轉的,并沒有大環境所導致的必然性。
雖然他們改變不了大局,但能改變自身的命運。
趙清玉尋找到,各種各樣的方法。
只是可惜,他沒有找到任何一門行之有效的功法。
從過去到現在,他只是靠著玻璃球積累了無數神力,還有雙穿帶來的便利。
而這些神力,就好比電能一樣,可以隨意使用,但是卻對他的心性沒有任何幫助。
就好比一個人可以使用槍,造成巨大殺傷,但是在心性增長上,沒有太多提升。
而他找來找去,他去學了道學、佛學、儒學…
其中有不少靜心的法門。
他突然間,對那個剛硬的厲郡守產生了興趣。
對方一開始也是個普通小孩子,是怎么通過那些書本,變得如此原則強大,心性堅硬的?
還是說,只是一種偽裝,一種求名的偽裝,最多偽裝到老死?
他要測試一下對方。
如果厲郡守,通過了他的測試,他就會悄悄偽裝身份,拜師對方。
這才是一個神明該有的器量。
很快他開始安排人將厲郡守抬高到很高很高的位置…
山神下詔,封厲郡守,為一藩國國王,掌握所有權立。
他要看看對方會不會變心,會不會屈從于各種誘.惑。
而有了極大的權位后,這厲郡守,果然沒有用于自己享受。
他想的就是如何為百姓好。
他首先搞出一個機構,用來節儉各部門開支。
各種無用的宮殿、奢侈物、迎來送往,各種陋習,都被他解決了。
當然其實他自己是做不到的,但在趙清玉的幕后控制下,就做到了。
隨后厲郡守又去懇求來良種良藥,他設立了養老院,定時撥款。
又整理冤獄,釋放無辜之人。
同時,大大減輕各種勞役,甚至還給錢。
而他自己帶頭節儉,相比之前那皇帝,他才是真正做到了“衣服上都有補丁,過得和堯舜一樣”。
而他甚至都沒有再娶新皇后,只是將老妻老母帶入宮殿中供養,也沒有納妃子。
只是很快,情況開始變了。
厲郡守一直操心國事。
因為現在又有一個致命問題:百姓繁衍過多,沒有土地可分。
即便竭力壓制鄉紳兼并土地,可是百姓自己繁衍下去,土地就不夠用了。
這可如何是好?
他一方面大力提高單產,一方想辦法開荒,一方面召集天下能人去解決這個問題。
“應該移民出海,讓百姓去海外耕地。”他的好友老王說著。
老王已經跟著他來到藩國里,擔任國相。
“可是茫茫大海,背井離鄉,我如何忍心?”厲郡守嘆氣道。
事實也是這樣。
雖然他提供了出海的途徑和船只,但愿意離開家鄉者,少之又少。
流民開始多了。
他下令開始向富戶大員征稅。
正常情況下,他這種手段肯定會失敗。
就像王安石一樣。
但趙清玉幫助了他,在趙清玉的幫助下,富戶們承擔了高額土地賦稅。
但他們很快學會了一招——拋荒,他們去經商開辦手工場了。
反正經商是受到山神庇護的,藩王也不能強行剝奪。
拋荒的土地,又拿來平分,暫時緩和。
但十多年后,新的地主又出現了,又兼并了各種土地,因為有山神的干預,都是正常合理地購買。
趙清玉再次用富有者多繳稅去解決。
包括商人也是如此。
征收的稅收,向海外購買糧食…
購買的糧食,再去救濟流民。
但是人口越繁衍越多。
厲郡守已經左支右絀,無能為力了。
這時,他才意識到當好君王有多難——漢文帝能夠當好,是因為那時候人少…
如果人一樣擠壓得爆炸,漢文帝即便再是賢明,也是無濟于事。
再是與民休息,休養生息,也是沒用的。
百姓自己就沒有地可種。
這時,他還是召集大家開始想辦法。
“百姓沒地可種,可以務工,織造絲綢…”
“有了絲綢,就能從海外買糧。”
厲郡守恍然,大力發展工場。
接著一個新事出現了,工場的百姓,不愿意多生娃娃了。
原因很簡單,沒有土地的百姓,生的娃娃要十多歲才能進工場。
其實也有六歲就進的,但是厲郡守不讓。
工場的活和農地的活不一樣——后者危險性很小,封建時代的農業,沒有什么危險機械,三歲娃就能滿地去拔草了。
最多就是蛇有危險。
工場可不行,不到十歲,對危險性認識不足。
當然如果皇上不管,工場主是不在乎的,六歲也能進工場干活。
現在不讓進了,那百姓就覺得生娃娃有點賠本了。
他們選擇溺死。
其實之前就大量溺死了。
這讓厲郡守幾天吃不下飯…最后還是有人開始出售羊腸,大量推廣,讓百姓不用生娃娃。
趙清玉一直看著,他很佩服這個郡守。
對方果然始終如一,一直為百姓而活,而做事。
只是當許多事解決了,藩國平穩運行了,真正的考驗才來了。
“孩子啊,你該給家里留后啊。”來自母親的勸說,大臣的勸說,來自圣人的話,厲郡守不得不納妾了。
他可以不那樣做,但老王勸說他:“若是這位置給了別人家的,你又如何對得起百姓?”
“若是你的孩子,你用你的法子教化他,和你一樣。”
“別人家,又只會是又一個老皇帝。”
老王很厲害,一句話就說服他。
可是兩人都不知道一句話,“不肖子孫”。
孩子很多時候是教不出來的。
尤其是心性上。
更多是天生的基因配置。
有了妃子,后宮開始有事。
妃子想要更好的,但厲郡守呵斥了幾次。
隨后妃子忍耐幾年,生了子嗣,就帶著娘家人,要謀害郡守。
原因很簡單。
郡守死了,靠著孩子,她就是太后了。
隨后這事情暴露,厲郡守很痛苦。
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了。
他繼續為百姓好。
這時,又有很多人稱頌他,要給他建造廟宇。
他制止了。
又有人進獻各種仙丹,長生之物。
他嗤之以鼻。
還有人說道:“大王,您在位百姓好,您走了,百姓又會窮苦。”
“您要一直在位啊。”
厲郡守一聽,頓時沉默了。
是啊,漢文帝再好了,他兒子也行,可是兩人死了,武帝就開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