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修改版 蘇荷應聲拿出手機,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打,發送消息的提示音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吳浩繼續沿著園區的石板路往前走,路燈在他身后拉出長長的影子,又在他身前鋪展開一片溫暖的光暈,像極了人生路上那些交替出現的回憶與憧憬。
路邊的沙棗樹掛著零星的果實,晚風拂過,棗子碰撞的輕響混著樹葉的沙沙聲,織成一首溫柔的夜曲。他想起剛建基地時,這里還是一片荒蕪的戈壁,連像樣的路都沒有,第一批來的科研人員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板房里,冬天漏風,夏天悶熱,卻沒人喊過一聲苦。如今,板房變成了整齊的宿舍樓,土路換成了平整的石板路,只有那些當年親手栽下的沙棗樹,還在以每年一圈的年輪,默默記錄著這里的變遷。
走到材料研究所樓下時,吳浩停下了腳步。三樓的實驗室燈火通明,透過百葉窗的縫隙,能看到幾個穿著白大褂的身影在儀器前忙碌。他認得其中那個彎腰調試顯微鏡的年輕人,叫林宇,是去年從材料學頂尖學府畢業的高材生,放棄了國外優渥的待遇,毅然來到這個戈壁深處的基地。入職時,吳浩問他為什么選擇這里,他說:“課本里說稀土是工業的維生素,可我們的電磁炮卻還在為高性能材料發愁,我想來這里,親手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此刻,林宇正拿著鑷子,小心翼翼地將一片釓鋇銅氧薄片放在樣品臺上,動作輕柔得像在呵護初生的嬰兒。他的同事在旁邊記錄數據,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隱約傳來,與儀器的蜂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獨特的科研夜曲。吳浩知道,他們正在攻克超導材料低溫脆化的難題,這個瓶頸不突破,“沙暴”炮的量產成本就無法真正降下來。
“這些孩子,真拼啊。”吳浩輕聲感嘆,目光落在實驗室門口的公告欄上。那里貼著一張進度表,每個節點都用紅筆做了標記,最新的一行寫著:“距‘沙暴’列裝倒計時180天”,旁邊畫著一個小小的胡楊圖案,枝葉被畫得格外挺拔。
繼續往前走,通信樓的燈光也亮得扎眼。二樓的會議室里,一群人圍坐在圓桌旁,中間的全息投影正展示著無人機與“沙暴”炮的數據融合模型。陳磊的聲音透過窗戶傳出來,帶著酒后的微醺卻依舊堅定:“把衛星定位的延遲再壓縮0.5秒,我們就能把精度壓到0.2米以內!”有人反駁:“可戈壁的電離層會干擾信號,得加個自適應濾波算法。”接著是一陣激烈的討論,夾雜著鍵盤敲擊的清脆聲響,像一場沒有硝煙的辯論賽。
吳浩沒有上前打擾,只是站在樓下靜靜地聽著。他想起白天陳磊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想起他說要回安西區好好休息卻依舊守在實驗室的倔強,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這些年輕的科研人員,就像戈壁灘上的種子,只要給他們一點土壤和水分,就能爆發出驚人的生命力。
不遠處的靶場方向,隱約傳來金屬碰撞的聲音。吳浩循著聲音走去,發現李超正帶著兩個技術員給“沙暴”炮做夜間保養。他們拆下來的軌道零件被整齊地擺放在防雨布上,像一套精密的積木。李超拿著特制的毛刷,一點點清理著軌道縫隙里的沙粒,動作專注得仿佛在進行一場外科手術。
“吳總?”李超抬頭發現了他,手里的毛刷差點掉在地上,“您怎么還沒休息?”
“睡不著,過來看看。”吳浩走到炮身前,月光灑在炮管上,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白天連續射擊,軌道磨損情況怎么樣?”
“比預期好,”李超拿起一塊磨損檢測報告,上面的曲線平穩得令人安心,“梯度復合材料軌道果然抗造,再射五千發都沒問題。”他頓了頓,指著旁邊的工具箱,“我們給炮管加了層納米涂層,明天測試看看能不能再降低0.01的磨損率。”
吳浩點點頭,指尖輕輕拂過炮身的散熱槽,那里還殘留著白天射擊后的余溫。他忽然想起靶場邊的那棵老胡楊,樹洞在月光下像個溫暖的懷抱,風穿過樹洞的聲音,此刻竟與“沙暴”炮冷卻系統的嗡鳴奇妙地重合在一起,像是兩首跨越時空的生命贊歌。
“你們也早點休息,”吳浩拍了拍李超的肩膀,“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養足精神,才能讓‘沙暴’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知道了吳總,”李超笑著點頭,“我們把這點活兒干完就走,保證不耽誤明天的測試。”
離開靶場時,天邊已經泛起淡淡的魚肚白。吳浩抬頭望去,獵戶座的腰帶星依舊明亮,卻不知何時已向西偏移了不少。路邊的沙棗樹在晨風中輕輕搖曳,葉片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像撒在戈壁上的寶石。
回到宿舍樓下,吳浩看到蘇荷還站在門口等他,手里拿著一件外套。“夜里涼,您披著吧。”她把外套遞過來,上面還帶著陽光曬過的味道,“材料所和通信樓的人都說,忙完手里這點活兒就休息,絕不熬夜。”
吳浩接過外套披上,暖意從肩頭蔓延到全身。他望著東方漸漸亮起的天空,那里的云層被染成了絢爛的橘紅色,像燃燒的火焰。“你看,”他指著天邊,“天亮了。”
蘇荷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晨曦正一點點驅散黑暗,將光芒灑向這片沉睡的戈壁。遠處的胡楊林在晨光中蘇醒,每一片葉子都閃爍著生命的光澤,像無數只揮舞的手掌,在迎接新的一天。
“是啊,天亮了。”蘇荷輕聲說,眼里閃爍著淚光。她知道,這個夜晚,有許多人在實驗室里與數據為伴,在靶場上與武器為伍,他們用青春和汗水,澆灌著“沙暴”炮這棵科技之樹,讓它在戈壁深處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吳浩深吸一口氣,空氣中彌漫著沙棗花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他知道,“沙暴”炮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未來還有高原測試、海島驗收、量產列裝等一系列挑戰在等待著他們。但他毫不擔心,因為他看到了一群像胡楊一樣堅韌不拔的人,他們扎根戈壁,心向遠方,用智慧和汗水詮釋著“胡楊精神”的真諦。
請: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