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37章 錢的問題
杜中宵想過,要解決葉縣的問題,升格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升格之后,鐵監怎么管理,大概也只有中央直轄一個辦法了。鹽鐵司就此擴大權力,借著鐵路發展,交通便利的機會,把天下大的官營工商業掌握在手中。以這些為根本,直接管理天下經濟。
葉縣升為葉州,多配官員,同時在治下理順官吏體系。最關鍵的,還是理順官吏體系。
文彥博道“包括鐵監,天下的場務全部都要用賺錢多少考核,這便要錢幣統一。這幾年來,各路發行錢引,甚有益處,到了統一錢引的時候了。政事堂以為,由度支司掌管此事,依銅錢數額,發行相當數量的錢引,供天下使用。”
杜中宵道“相公,現在朝廷掌握的銅錢,約有多少?”
文彥博道“各路相加,約有現銅錢一億兩千余萬貫足,依此各路發行錢引,約有三億余貫。”
聽了這個數據,杜中宵吃了一驚,這可比自己想的還要多。自漢武帝鑄五銖錢,到現在一共一千余年間,鑄錢最多的就是宋朝,比其他各朝多得多。其中真正足額保值的錢幣,通算下來也就兩三億貫,朝廷能夠掌握一億多貫,數字可是不小。以這些銅錢為本,運營得當,應該可以供天下使用。
杜中宵道“依益州發行錢引的慣例,要想讓錢引不迅速貶值,錢引最多是本錢的五倍。現在只發了三億余貫,儲蓄所功不可沒。不過,如果包括官營鐵監,朝廷稅賦支出等等,大量貨幣化,需要的貨幣肯定要比以前多的多。下官以為有兩個辦法,一是利用利息吸引民眾把錢存到儲蓄所里,而不要私藏。再一個是提高銅錢的幣值,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多的東西。”
文彥博聽了,急忙問道“中丞所說甚是。不知要如何做到?”
杜中宵道“要想讓存的銅錢有利息,儲蓄所就要向外貸錢收息才好。有存有貸,利用其間的息差來賺錢,不至其虧損,這生意就可以做下去了。天下用錢的地多有,只要有抵押物,就可以貸錢。”
劉沆道“如此做,豈不是官方放貸?民間借貸已經有無窮害處,官方再放貸,只怕會生出事端。”
杜中宵道“相公,天下間本來就有許多借貸的時候。不說天災,就是開墾荒地,開店辦廠也多用得著。只要審查清楚,有抵押,有擔保,不是收不到本息的時候,盡可以放貸。只要朝廷規定好了利息,不許放高利貸,又有何妨?儲蓄所里那么多錢,是天下間最有本錢的,當然可以放貸。”
李參道“中丞說的不錯,民間許多時候要借貸。便如農家,一個年景不好,種的時候沒錢,輕則種不好地,重的則只能逃亡。此時放貸,用田里的青苗抵押,并不怕秋后還不上錢來。”
李參做地方官時,曾經根據實際放過青苗貸,就是歷史上王安石變法時的青苗法之由來。在農業社會,青苗貸是最顯而易見的放貸機會,有地里的莊稼做保,也不怕收不到本息。不過現在不同了,有了工廠之后,最重要的放貸機會顯然是工商業。工廠由于運營的關系,經常會要借貸,這才是銀行的機會。
要把天下的錢幣統一,用銅幣做本發行紙幣,儲蓄所里就有大量本錢。不用這錢放貸,儲蓄所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不好維持。有了可以放貸的權力,儲蓄所就變成了銀行。
文彥博點了點頭“一面收儲戶存錢,一面放貸,倒是可行。不過要具體怎么做,還要仔細考慮。”
杜中宵道“錢幣一事,涉及天下根本,非其他政策可比。我以為,如果印錢引收歸朝廷所有,再由度支司負責,就有些權責不清了。應該別設一司,專管此事。度支司還是用衙門的錢,收上來之后存入儲蓄所,依單據由儲蓄所調撥。如此做,就可以防止天下有事,度支司依靠可以印錢的權力,虛印錢引來渡過難關,惹出事端來。”
文彥博想了想,道“此事重大,以后再議吧。除了用利息吸引民間存錢,你說的提高幣值,又該怎么做?錢幣由朝廷鑄出來,花到民間去,幣值本就已定了。”
杜中宵道“相公,事情可不是這個樣子的。發行錢引之前,民間毀錢鑄器,可獲數倍之利。說明那時的銅錢,實際上是被低估的。只是朝廷不許毀錢鑄器,民間銅錢太多,致使貶值而已。可見銅錢的價值,實際是要更高一些。朝廷可以盡收天下銅錢,發行錢引,同時制鐵錢為小額,發往民間使用。如果民間的鐵錢多了,百姓使用方便,就可以推高銅錢幣值,實際增加錢幣數量。”
此話一出,一時間屋里議論紛紛,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用實物做貨幣,加上錢引,實際很難避免通貨緊縮。發行的貨幣跟不上經濟,難免錢荒。錢荒之后民間就儲存貨幣,形成惡性循環。最后官府鑄錢虧本,民間盡量收藏,天下一直處在缺錢的環境下。大量發行鐵錢,作為錢引的補充,適當抬高幣值,實際上是部分虛發,一定程度減免錢荒。
這個年代,錢引的面額不可能太小,不然就會增加管理難度。用鐵錢來做為小額錢幣補充,適當控制其虛估值,使民間鑄錢無利可圖。兩者合用,滿足民間對貨幣的需求。
由于宋朝有銅禁,一方面貶低了貨幣的幣值,另一個方面推高了銅的價格。隨著儲蓄所把大量銅錢收進來,同進大量發行鐵幣,可以慢慢放開銅禁,使銅錢的幣值慢慢回到合理的區間。
由于現實條件,中國沒有大金礦,也沒有大銀礦,這兩種天然的貨幣,相對于中國龐大市場來說是不足的,只能夠用銅做貨幣。實物貨幣可以儲存,對于富人來說,沒有銀行的情況下,當然賺了錢之后就存起來是最好的。如此導致市場貨幣不足,朝廷大量鑄幣。通過政治手段,盡量降低鑄幣成本,使銅錢跟市場需要脫節,造成現在這個樣子。
中國與歐洲的不同,是有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國內市場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如何滿足內部市場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對外貿易并不重要。在外部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中國需要進口的貨物不多,金銀并不是必需之物。對外貿易,以買入各種奢侈品為主,對于國內經濟并沒有重大影響。
商業貿易本來是相互的,沒有需求,賣出的愿望就不強烈。現在的情況,就是宋朝緊缺的外部貨物不多,而可用于貿易的金銀又少。
歐陽修道“在未發行錢引之前,川蜀地區就用鐵錢,其實許多弊端。若是發行錢引后,再大規模鑄造鐵錢,是不是不妥當?如果鑄了出來,民間不用,那可就尷尬了。”
杜中宵道“只要鑄造精良,不易仿造,民間為什么會不用呢?實際上河東先鑄造新的鐵錢,民間甚是喜歡。這幾年,又有幾路開始鑄鐵錢。以后就跟錢引一樣,統一由朝廷鑄造,規格統一,只要鑄出來的精良,民間還是喜歡用的。”
范鎮道“河東路鑄的鐵錢,據聞是外層包錫,并不便宜。外層包錫,用機器壓制,這種辦法民間可是難鑄造。中丞所提,有其可行之處。”
度支使周湛道“如此做,錢引與鐵錢并行,收銅錢入儲蓄所,倒并無不妥。只是以后度支司管不到錢引發行,許多用錢的地方,未必就有錢。”
杜中宵道“這有何難?如果只是一時困難,借貸就是。儲蓄所的錢,民間可貸,官府也可貸。”
周湛搖了搖頭“官府借貸,成何體統!”
其他人只是笑,沒有人理周湛。官府借貸怎么了,就像以前沒有借貸過一樣。沒發行錢引之前,三司年年都要向內庫借貸,而且多是借了不還。
知諫院龔鼎臣沉吟道“依杜中丞所說,以后天下就用統一的錢幣了。好處自不待言,不過,天下都用一種錢,現在的朝廷能不能做到?”
杜中宵道“現在有了鐵路,不比從前。朝廷可選幾個地方,印制錢引,鑄造鐵錢。”
鐵路把現在宋朝的長江以北聯結起來,運輸方便。只要在幾個地理中心城市,印錢引制錢,分發并不困難。至于長江以南,有水路可通,也沒有什么。鐵路的出現,改變了太多的東西。
文彥博道“如此做的好處自然是有,不過有什么不足,還是要多考慮。現在有了鐵路,各地來往方便,本就需要統一錢幣,以免紛爭。由朝廷統一發行,自然是好事。不過,有發就有收,朝廷到底能不能做到,會有什么樣的影響,且容回去之后,大家都考慮一番,下次集議再定不遲。”
眾人一起稱是。杜中宵提出來的,影響到的東西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仔細想想才可以討論。
風雨大宋 第37章 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