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大宋金手指

三零一、有感

更新時間:2024-06-06  作者:圣者晨雷
大宋金手指 三零一、有感
第三零一章

大宋的新春午宴已經連續辦了幾年,來參加的除了朝中貴官之外,還有諸國的使臣,也包括常信在大宋的蕃國國王,比如說高麗國王王皞,再比如說成為階下之囚的金國國主完顏守緒。

兩年前的蔡州之戰中,完顏守緒終究未能自盡,倒是被他傳位的完顏宗麟戰死,他自己卻成了俘虜,被獻俘臨安。那次北伐勝利之后,臨安又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而他完顏守緒,則是這個儀式中的重要角色。到了那種地步,他也算是看開了,既不自殺也不反抗,逆來順受便是。

不過趙與莒對于虐待階下囚并無多大興趣,當然對于傳說中孟珙侵犯了完顏守緒皇后之事也是裝聾作啞,只是令孟珙將那女人交還完顏守緒了事。完顏守緒其人雖為金主,發動侵宋之戰犯有大罪衍,但遭至滅國之痛、獻俘之虜,趙與莒認為已經足夠了。就象當初金人擄走欽徽二帝只辱不殺一樣,他也不想將完顏守緒處死——他畢竟不是鐵木真那樣屠戳無數的殺人狂魔。

而且,趙與莒現在發現自己有一個嗜好,那就是收集各國國主,炎黃七年的新春賞宴之中,除了完顏守緒與王皞之外,尚有大理國王段智祥,他是在炎黃六年九月自大理動身,輾轉成都,乘船東下,中途轉乘蒸汽船,于十一月抵達臨安。

拖雷要不要收集過來,趙與莒心中不存在猶豫,他殺了鐵木真,與拖雷是殺父之仇,以拖雷的性子,無論如何也不會屈膝投降,既不降,那便死。

至于其余,象倭國的那個大君,安南的陳氏,都少不得在臨安給他們留下一個位置。

看著得意洋洋的王皞、心思重重的段智祥,完顏守緒面帶冷笑,原先大金比起這兩個國家都要強大得多,可如今大金已是灰飛煙滅,這兩個國家卻還存在,如何讓他不心生嫉妒。

“笑吧笑吧,料想你們也笑不得多久,宋國天子如此英烈,臥榻之畔豈容你等安睡?”

宮女們如花蝶一般穿梭往來,一道道的佳肴被端上桌子,趙與莒在“吃”字上很是吝嗇,唯有大年初一的這一次宴會時,他才會讓那些御廚放手施為,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都被烹制得色香味俱全,流水一般送上來,百官與外藩端坐其間,在皇帝未曾出來之前,他們相互交談議論,甚是悠閑自在。

史彌遠站在門前時深深吸了口氣,倒不是垂涎宴喜殿里的佳肴氣息,只是許久未曾處于這等情境之中,故此免不了有些內怯。他望向崔與之,崔與之淡淡笑著伸手示意請入內,他便邁步跨過御階、門檻。

來赴宴的有近兩百人,整個宴喜殿里,還有兩旁的偏殿中,都擺滿了大圓桌,這是天子為“與群臣同樂,無視貴賤”而特意如此,人來人往之間,史彌遠的出現最初并沒有引起注意。是鄭清之見了崔與之,正待上前見禮,卻看著一身普通儒服的史彌遠,驚得他失聲呼了一句:“史相公!”

這一聲“史相公”象是個驚雷般,在眾多人心中炸開,至少有一半人目光都盯在史彌遠身上,饒是史彌遠見慣了大場面,此時也不禁有些不安。

天子在這新春國宴之上,將自己召來究竟是何用意,是想起復,還是想在群臣面前示威?

史彌遠卻不知道,趙與莒的第一個目的很簡單,他史彌遠究竟是長期當過丞相,在定策立儲上又功不可沒,雖然治國無一良策,可大臣的體面總是要顧及的,這并不是當初兩人爭權時那種你死我活的尖銳對立了。

魏了翁也看到了史彌遠,還有史彌遠身邊的崔與之,他驚疑不定,這么重大的事情,他一點風聲也不曾聽到,難道說天子要重新起用史彌遠?

他已經在心中想著該如何進諫了,與此前不同,這次天子若是不聽從勸諫,那么他只能求見,史彌遠這等人物,只要給他一根枝,他便能爬上來,那樣的話,大宋來之不易的局面便要化為烏有,無論如何,哪怕是死諫,也不能讓這種情形出現。

這便是趙與莒讓史彌遠回來的第二個目的了,經過六年的快速發展,大宋上下,主要是朝堂之上有一種懈怠心量,總覺得中原已復,在軍事上對周邊各國都占有絕對優勢,故此似乎可以文恬武嬉高枕無憂,將史彌遠放出來,便是提醒他們,莫要以為眼前這一切便是萬古長存,只要出現一些政策上的偏差,那么中興的大好局面,轉瞬間便不再存在了。

鄭清之面色甚為尷尬,他心中暗暗埋怨自己,不該喊出聲來。若是未曾喊出聲,那么他現在便可以裝著不知道,尋身邊其余人聊天,而不至于處在現今這種進退維谷的境地。他是天子近臣,自然知道趙與莒沒有起復史彌遠的打算,但他又曾是史黨要員,深受史彌遠提拔之恩,若是此時不上去與史彌遠見禮,未免會有忘恩負義之譏。可當著這許多人面前,他上去見禮,又會不會遭至譏議?

鄭清之相當愛惜羽毛,旁人看來只是一瞬,實際上在他心中卻是猶豫了好一會兒,然后起身向史彌遠行來,恭敬地做了個揖:“史相公。”

“相公二字再也休提,如今你才是參政,我不過是一介布衣。”他心中的矛盾,史彌遠感同身受,在得知鄭清之成了參知政事的時候,他還暗恨鄭清之,當初鄭清之在最后關頭倒向天子,使得他掌握的禁軍將領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便被捕,但現在再看到鄭清之時,史彌遠猛然想到,若是自己不曾離朝,鄭清之此時哪能得成參知政事。

“文叔,好生做事,侍奉陛下,勿要學我。”滿腹感慨涌了上來,史彌遠勉強說了一句,便黯然無語。

第二個上前來與他招呼的是余天錫,他原本是史彌遠幕客,與史彌遠的關系也非一般。史彌遠知道他是知臨安府,想到自己眼中所見的臨安情形,也不禁接連點頭:“純父做得好,古人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純父如今讓老夫刮目相看了。”

有二人帶頭,朝堂中與史彌遠多少有些交情的便紛紛上來招呼,史彌遠甚至看到退休致仕的薛極,只不過二人如今仇恨已深,薛極并未理會他,他自然也不會湊上去。他環視四周,發覺少說有一大半官員自己不認識,想來這七八年天子整頓朝堂,當初的史黨已經是煙消云散了。

這是趙與莒的第三個目的,通過召史彌遠回來,向朝臣宣告史黨已經不存在,如今朝堂上不再有黨派之爭,誰若想掀起這個爭執,結果便是被流逐海外,過七八年才被放回。

對于趙與莒而言,革新進入第八個年頭,這也是進入最關鍵的時期,他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推進并鞏固大宋的革新成果。

“陛下傳史彌遠進見。”

崔與之跟著史彌遠身后,見打招呼的人也只有那么十余位,心中也不禁有些唏噓,史彌遠權勢傾天之時,滿朝之中倒有大半都是史黨,如今卻只余下這么十幾個人在朝,不知不覺中,史黨成員已經被從朝中清除出去了。

史彌遠出現在新春國宴上對于朝中群臣來說是一個無聲的觸動,雖然不知道崔與之將史彌遠引至陛下面前后,陛下與史彌遠說了些什么,但是魏了翁在回去之后還是立刻準備了一份奏折,彈劾史彌遠擅離流竄之地。這只是他試探性的動作,想看陛下會不會起復史彌遠,奏章入內后不久趙與莒便召他入見,他入內時是滿臉沉重,出來時則是滿面輕松,那些善揣摩人意的小吏立刻明白,史彌遠不可能被起復。

但不管怎么說,史彌遠回京達成了趙與莒的目的,朝中的史黨算是徹底成為歷史,而所有的朝臣象是被針扎了一下般,都繃緊了弦,全力開始處置公務,特別是隨著春天的到來,北伐計劃已經被更多的官吏所知道,為北伐做的準備也就更為細致,一車車的棉被、藥品和糧食,被送到徐州,再從徐州轉運往大名府。

這其中采辦費用,便讓人看得口水直流,而且傳聞說,此次北伐之后安撫遼東,派駐宿衛,都需要大量的棉衣棉被,這幾年才興起的棉織業,象是吃了什么仙丹妙藥一般,集體地興奮起來。

棉織業在大宋目前的工業系統之中算得上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產業了,一來是它的市場廣大,整個大宋一億四千四百萬人,所穿衣服是一個多么龐大的市場,雖然大多數百姓還只能穿手紡的麻木,可現在至少有十分之一是消費得起棉衣的,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三到四成的速度迅速遞增——這也與大宋工業人口數量增長大致相當。巨大的市場帶來的自然是巨大的利潤,原先徐州左近的農場都收獲頗豐,紛紛改糧田而種棉花,官府派人嚴格督促,才確保了種植糧食的耕地數量不曾銳減。而中原地帶因為兵火的沖擊,再加上原先占有大量土地的女真貴族被紛紛剝奪了土地,大片的田地等待開發,許多“聰明”人便想方設法跑到中原去圈地開集約化的農莊。

趙與荃便是其中之一,上回的宗室風波不過是他計劃中的一環罷了,能從天子處得到好處最好,得不到好處的話,那他在泉州生意結束時在京西行省買來的萬畝田莊便派上用場,他從流求制造局購得全套的棉紡機械,甚至咬牙花高價裝了蒸汽機,在洛陽開辦了他的棉紡廠。

但他此刻,卻沒有因為生意更好做而感到高興。

洛陽原是數朝古都一代名城,但經過金國的亂政與蒙胡的暴虐之后,如今全城人口只余十數萬,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趙子曰、真德秀的本領,這座城市的恢復遠不如徐州和汴梁那么迅速。故此,在初春的漠漠輕寒之中,那些枯樹殘垣顯得分外凄涼,便是行走在街上的百姓,看上去也有氣無力的模樣。

馬車跑在泥路上,因為積雪剛化,所以道路分外難行,趙與荃心中越發的懊惱,開始懷疑自己在洛陽辦廠是否正確了。

“這該死的道路,官家也不派人來修修……原以為徐州到汴梁的鐵路通車之后,接下來便是要修汴梁到洛陽的,可如今這般看來,先得將這官道修好才能說鐵路……”

夫人在馬車里不停地嘮叨著,自泉州到臨安,他們乘的是蒸汽船,自臨安到徐州,他們坐的是火車,自徐州到汴梁,他們經行的是混凝土路,這都非常方便舒適,至少與從汴梁到洛陽比要舒適得多。

“閉嘴,再喋喋不休,便將你趕回泉州去!”趙與荃心情原本就不好,聽得夫人這般嘮叨,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喝了一聲。

夫人閉緊了嘴,安靜了片刻,也只是片刻,然后又開始嘮叨道:“這都快是三月光景了,泉州府的桃花都開了,可這京西還剛剛化雪,這哪是人呆的地方,咱們好生生在泉州過,便是窮了些,也總吃穿不愁,何必匆匆忙忙往京西跑?雖說皇陵在這兒,可靠著皇陵難道說便能多……”

“讓你閉嘴!”趙與荃猛地踢了馬車一腳,里面傳來一聲驚呼,然后終于靜了下來。

將裹著身子的棉襖緊了緊,趙與荃從馬上下來,雖然穿著棉衣,可風還是吹得他骨子里透涼,步行了一段距離,流求產的橡膠雨靴踩在半雪半水的泥地里咯吱咯吱響,他心中的懊惱更甚了。

或許,象趙希琥那樣跑到南洋去種橡膠,才是真正的好路子,在南洋去占個島,種上幾萬畝的橡膠,便可以稱王稱霸,只要不僭越不謀逆,在那島上自己說話比官家還要管用……

他用力搖了搖頭,將這個念頭趕到了一邊,宗室們如今是各謀出路,但敢于象趙希琥那樣跑到海外去的百中無一,大多數還是留在兩浙,象趙與荃這般跑到中原故地來的已經少了。

望著遠處隱隱約約的山脈影子,趙與荃嘆了口氣,那一帶應該就是大宋南渡前的皇陵,七帝八陵盡在于此,但愿這些祖先們能夠庇佑他這個后世子孫,讓他能在中原故地闖出一條路來。

請:m.iwurexs.net

大宋金手指 三零一、有感

上一章  |  大宋金手指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