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76 均勢
加利亞諾號的拙劣表現讓一旁圍觀的紅色普斯科夫號官兵目瞪口呆,這樣的表現實在是對不住人。頂點小說,想當年十月革命之后,紅海軍初建時期雖然也混亂,但那時的紅海軍官兵并不缺乏作戰意志和士氣,哪怕是面對強敵也敢迎難而上,而這幫西班牙人,真心是一群逗比!
無語的俄國人真想代替西班牙人上場,對紅色普斯科夫號來說,搞定這幾艘炮艦、武裝漁船和運兵船根本就跟玩一樣。但是誰讓上頭的命令十分嚴格,嚴禁他們參戰呢!
紅色普斯科夫號的艦長魯堅科十分氣憤地命令道:“告訴國際縱隊的空軍,他們的動作得快一點,否則我們的西班牙朋友就要眼睜睜的放過這些法西斯匪徒了!”
圍觀的俄國人很氣憤,而西班牙人則是眉開眼笑,一直在關注渡海行動的弗朗哥獲知已經擊退了敵人驅逐艦的攻擊,并且一直在直布羅陀海峽巡航的俄艦并沒有直接參與攻擊之后,是大大地松了口氣。
當時弗朗哥是這么認為的:“俄國人恐怕并不準備直接參與內戰,他們的強硬更多的只是裝腔作勢,我認為大規模渡海行動可以開始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弗朗哥的解讀并沒有問題,紅海軍雖然在直布羅陀海峽巡航,但是這種巡航更多的只是威懾性的,一旦弗朗哥豁出去不管不顧地渡海,紅海軍能做出的反應并不多。
實際上弗朗哥也準備立刻開始大規模渡海,就在達托號護衛著運兵船繼續向海峽對岸快速開進的時候。sb2機群終于抵達了現場。
12架sb2圍繞著以達托號為首的艦隊盤旋了一圈。然后在長機的帶領下魚貫進入了攻擊航線。每一架sb2在彈倉里都攜帶了4枚一百公斤fab100航彈。兩側的發動機艙還可以攜帶兩枚fab50.
雖然總載彈量只有五百公斤,但12架sb2一股腦的就將這些航彈扔在了西班牙人的頭上,哪怕是水平轟炸,可是這批老手駕駛的sb2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休達城號當即被命中三彈,這艘薄皮的運輸船立刻開始起火燃燒,遠處圍觀的魯堅科就親眼目睹不斷地有西班牙國民軍帶著火焰從船艙里沖出來,然后嗷嗷亂叫著跳進大海。
相比阿戈蘭號來說,休達城的遭遇還算好的。至少休達城號只是起火燃燒,并沒有斷成兩截。阿戈蘭號僅僅被命中了一彈,但是這枚炸彈準確地命中了船體中央,穿透了兩層船板,然后在龍骨附近爆炸。
從阿戈蘭號的少數幸存者的回憶中我們能發現,這艘薄皮鐵殼船僅僅用了五分鐘就消失在了海面上——我當時正在甲板上操作高射機槍,俄國佬的飛機就從我們頭頂上呼嘯著掠了過去,好幾枚黑乎乎的炸彈唰的就落了下來,大部分都落在了兩舷和船尾,但是最后那一枚直挺挺地命中了煙囪附近……當時。我能感覺甲板震動了兩次,大約過了兩秒鐘。爆炸帶著一股子濃煙以及從煙囪里噴出的火焰涌上了甲板,然后就是猛烈的咔嚓聲……我能感到船頭開始翹起,我趕緊一把抓住了船舷的欄桿,而我的戰友桑切斯就沒有那么走運了,他一個趔趄帶著一聲慘叫就落進了裂開的甲板里……我手腳并用狗刨一樣爬上了越來越陡峭的船頭,不斷地有水兵慘叫著掉下去,接下來的一分鐘里我能感到腳下不斷地下沉……我很清楚,不能再停留了,否則我將跟阿戈蘭號一起陪葬,我一個魚躍跳進了海里,然后掙扎著往前猛游,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許是幾分鐘,也許更長,就在我渾身脫力的時候被達托號的救生艇撈了起來……
阿戈蘭號當時一共運載了約六百名西班牙外籍軍團官兵,最后成功獲救的不到三十人。大部分人還沒來得及沖上甲板就被阿戈蘭號帶入了海底。
當十二架sb2震了震翅膀瀟灑地離開之時,飛行員們絕對沒有想到這一次出擊就殺死了將近一千人。在阿戈蘭號沉沒之后沒多久,休達城號的火勢也越來越大,整個甲板都被濃煙所籠罩,隨著火勢無法控制,休達城號船長只能下令棄船,不過最后成功從火焰里逃生的卻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
大部分人不是被濃煙給嗆死了,就是在船艙里迷失了方向,只有少數處于上層艙室的水兵和梅利利亞半編營官兵得意逃生。目睹了這一慘劇的達托號艦長蘇尼科海軍少校對著遠方的紅色普斯科夫號破口大罵:“狗日的俄國佬,你們是劊子手!是魔鬼!”
大概在這位蘇尼科少校看來,是俄國人屠殺了他的同胞,這是罪無可恕的暴行。不過這算什么?至少國際縱隊沒有像埃米利奧.莫拉一樣出爾反爾的屠殺民兵和水兵,也不像弗朗哥后來毫不留情地清洗支持人民陣線的“敵對勢力”。
跟這些真正的劊子手相比,國際縱隊的空軍算是相當有騎士風度了,因為當時他們完全可以繼續掃射海面落水的法西斯匪徒。
因為國際縱隊空軍的優異表現,弗朗哥的第一次渡海行動遭遇了空前的慘敗,三分之二的士兵被殺死在了海面上,而且他們攜帶的軍火大部分也跟著阿戈蘭號和休達城號一起沉入了海底。
獲知這一消息的弗朗哥不得不對之前做出的結論加以修正,他要求德意空軍盡快地奪取海峽上空的制空權,甚至直接要求德艦提供護航,他認為:“只要有德艦在,俄國人就不敢有任何舉動!”
那么這個結論正確嗎?恐怕是有問題的,因為俄國人真心不怕德國人,德國人在直布羅陀海峽附近只有德意志號袖珍戰列艦和科隆號輕巡洋艦。而同期紅海軍卻有一艘航空母艦、一艘戰列巡洋艦和一艘輕巡洋艦。真打起來了。德國人壓根就不是對手。
很顯然,希特勒并沒有打算直接跟蘇聯發生軍事摩擦,而且直接為國民軍護航無疑是直接違反那個擦屁股紙一樣的不干涉協定的。哪怕那僅僅是張擦屁股紙,可是現在還不是擦屁股的時候不是?
而且希特勒更加擔心的是一旦德國海軍親自為國民軍護航,那么蘇聯人以此為借口,名正言順地正式介入西班牙內戰,甚至可能直接對德國海軍開火。反正希特勒對蘇聯的反應是一點兒底都沒有,人家連英國人說不鳥就不鳥。不鳥實力更弱的德國也不是非常正常?
所以,希特勒拒絕直接為弗朗哥護航,而是再次派遣大量的飛機增強禿鷲軍團的實力,反正共和國海軍已經走了,紅海軍不會暫時不會直接出手,只要打掉了國際縱隊空軍,奪取了制空權,渡海還不就跟玩兒一樣?
德國和意大利陡然加大了對弗朗哥的援助力度,越來越多的德意戰斗機和飛行員抵達西屬摩洛哥,不斷地向海峽對岸的國際縱隊空軍發起挑釁。激烈地空戰從天亮打到天黑,在白天幾乎每個小時都能看到海峽上空隨風飄動的降落傘。
誠然國際縱隊裝備的伊15和伊16性能更好。但是蟻多咬死象,當德國人和意大利人輪番上陣時,國際縱隊空軍開始吃不消了。不斷地有伊15和伊16被擊落或者因為機械故障墜毀,戰斗僅僅爆發了三天,國際縱隊可用的戰斗機就只剩下了十架,飛行員更是疲憊不堪。
比如謝爾蓋.伊萬諾維奇.格里采韋茨,這位之前我們曾經提到過的空中王牌,在三天之內就升空作戰十五次,每一次就要面對至少兩架敵機的糾纏,總計進行了二十八次空戰中,他擊落了15架敵機,與此同時也被擊落了三次。
格里采韋茨后來回憶道:“那是一段瘋狂的歲月,每一天我都只能睡五個小時,幾乎是一睜眼就要升空作戰,有一天我就沒有離開過座艙,包括早飯、午飯和大小便都是在座位上解決的……那也是我第二次在直布羅陀海峽上空被擊落,說實話在降落傘打開的那一刻,望著腳下蔚藍的大海,我不禁松了口氣——總算可以休息片刻了。”
“在海面上降落確實比陸地上有挑戰性,你的趕緊切斷傘繩,被纏住了麻煩就大了……落海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用無線電聯系海軍,在整個直布羅陀大空戰期間,我們的海軍兄弟派遣了一艘航空母艦和四艘36型護衛艦在當地分區巡邏,還提供了專門的頻道接收求救信號,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援……對此我不得不夸贊海軍,他們做得非常好,我們的小伙子從來沒有因為落海而犧牲或者失蹤,36型護衛艦總會很快抵達現場,如果你足夠‘走運’,從列寧格勒號上起飛的直升機會很快趕赴現場,你還可以享受一番不同尋常的海上空中之旅……”
“而我們的對手,德國人和意大利人就沒有這種條件了,他們落海的飛行員缺乏好用的無線電設備,每每得在大海里泡上好幾個鐘頭,有時候直接就失蹤了。甚至我們的海軍經常性能搶在敵人前面發現他們的飛行員,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海軍會將他們撈起來,然后統一送給人民陣線,然后這些法西斯匪徒就只能在西班牙的大牢里度過一段漫長的歲月了……”
當然,就算救援再得力,這種巨大的消耗也能拖垮國際縱隊的空軍。好在蘇聯方面的反應也不慢,很快,剛剛從生產線上下來的伊15、伊16和sb2帶著一股子油漆味緊急裝船運往西班牙。不光是給飛機,大量紅軍飛行員也一并開運,一時間直布羅陀海峽上空的空戰呈現焦灼狀態。
很顯然這就是比國家工業能力了,誰首先頂不住,誰就輸了。在這個方面,在這個時空有了李曉峰的加入,變得完全不一樣了。這么說吧,歷史上的1936年上半年,紅軍的飛機產量是有一定的問題的。比如說sb2轟炸機。歷史上從1935年11月到1936年5月。sb2m100轟炸機產量都只有每月7架。
應該說這個產能是差強人意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蘇聯對于全金屬半硬殼式飛機的制造還沒有完全掌握,尤其是機身的鋼制骨架的焊接技術就非常讓人頭疼。技術困難以及生產線初建的磨合期還有制造工裝夾具和糾正圖紙錯誤的各種原因,導致了sb2的難產。
當年是莫斯科第22國家飛機制造廠的工程師米哈伊諾夫改進了工藝,用淬火鋼部件飛機骨架流水作業聯合焊接法取代了傳統工藝,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1936年6月,應用了米哈伊諾夫的技術之后,sb2的產量立刻就提升到了每月25架。
這個時空。在李曉峰的親自監督下,米哈伊諾夫提前攻關了相關技術,所以從1936年3月開始,sb2的產量就達到了每月20架,而且還在不斷提高中。到了6月份,sb2m100就已經累計生產了110架。
不過產能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是飛機并不是生產出來就擁有戰斗力的。為什么第一批蘇聯只支援給了西班牙12架sb2?原因就在于沒有那么多合格的飛行員。大量從工廠下線的sb2只能停在機場上當跑道看管員。
同樣的,新式的伊15和伊16也存在這個問題,紅色空軍缺乏飛行員,尤其是缺乏熟練的飛行員!!
“通過突擊強化和選拔的方式應急是可以的。但是必須看到這種方式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必須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飛行員選拔制度。比如廣泛新建飛行俱樂部,比如生產更多的初級和中級教練機等等!”
李曉峰的建議自然被通過了,僅僅是發生在直布羅陀海峽上的一場局部沖突就讓蘇聯的飛行員儲備捉襟見肘,讓大量先進的戰機只能停在機場上曬太陽,這樣的狀態是政治局絕對不愿意看到的。
普及飛行相當的有必要,否則再來一場一戰那樣的世界大戰,俄國飛行員豈不是分分鐘就會被消耗完?
當然不光是要普及飛行,更重要的是李曉峰認為教練機非常重要,三十年代以后蘇聯研發的新武器,客觀上說有不少性能是不錯的,但是這些高性能的裝備卻沒能在后來的衛國戰爭中發揮出應該有的威力,原因是什么?
就拿伊16和t34說吧,伊16那么讓飛行員談虎色變,重要的原因就是伊16一開始沒有教練型號,導致不少新手難以上手。不僅是伊16,后來的sb2、pe2等等最開始都沒有教練型,設計師們只顧著研發和改進戰機,卻沒有想過怎么讓飛行員接受和熟悉它。這導致衛國戰爭爆發時,俄國新手飛行員只能駕駛不熟悉的戰機跟敵人玩命,損失大也就很正常了。
不光是缺乏教練型號,更要命的還是那個保密制度。為了對最先進的武器保密,這些武器被嚴密地鎖在了倉庫里,比如說t34,在衛國戰爭爆發時,配屬給西部國境五個軍區的t34一共有832輛,但是正常出勤的只有多少呢?38輛!
其余的坦克都被嚴密的保護了起來,連看都不讓坦克兵看一眼。自然的一旦戰爭爆發,讓基本沒有接觸過t34的坦克兵開著這種先進的坦克作戰,能發揮出武器的效能嗎?
這么說吧,在衛國戰爭爆發時,西部國境的五個軍區,能夠熟練操縱kv系列和t34的車組只有300個(每種坦克150個車組)。
可以說在戰爭爆發時,蘇聯最先進的坦克,基本上都不是被德國人摧毀的,而是因為車組人員操作失誤、機械故障和缺乏備件被自己人遺棄和銷毀的。
這就是慘痛的教訓,武器這東西就是拿出來用的,藏著掖著固然能忽悠敵人一時,可一旦開戰,當自己的軍人都不熟悉自己的武器時,還打什么仗!
“應該給部隊下發通知,保密工作要注意,但不能一味的上綱上線,更不能極端化。要開展大練兵活動,要讓我們的紅軍戰士盡快的熟悉新武器,盡快地發揮出新武器的效能,這樣才能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
在李曉峰的建議下,一股練兵風潮開始在紅軍中興起,每一個軍官、每一個士兵都卯足了勁的開展訓練,這股風潮一直堅持了下去,當衛國戰爭爆發時,納粹將要面對的是一只完全不同于歷史上的紅軍。
當然,暫時說這些還有些遙遠,回到西班牙,直布羅陀海峽上空爆發的激烈空戰持續了整整一個月,雙方投入了數百架戰機,上千名飛行員,可以說在直布羅陀海峽的海底,隨處都能看到被擊毀的戰機殘骸。
這場空戰是二戰的預演,不管是對德國還是隨蘇聯而言,經過這場空戰,摸清了現代空戰的部分細節,也為國內更先進戰機的研發方向做出了指引。
在短暫的休整之后,隨著bf109和j87加入戰場,戰斗將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天兵在1917 76 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