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英雄攻略 第十章 三國中的商業智慧:企業文化
魏、蜀、吳這三家公司各自有什么不同的企業文化?不可一世的曹魏,為什么在曹丕死后,實際控制權很快就落入司馬家族之手?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為什么不取代劉禪自立?阿斗扶不起來,為什么諸葛亮還要扶,還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開創了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孫權家族為什么傳承得最久?從小不愛讀書的吳下阿蒙憑什么把喜歡夜讀《春秋》、通曉大義的關羽打得一敗涂地?孫吳集團為什么有這么強的競爭力?本章將一一解讀。
什么是企業文化?中國人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有什么樣的老板就有什么樣的企業,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說的是春秋時的楚靈王的審美標準是細腰骨感,以瘦為美;結果很多宮女減肥減得都餓死了。
同樣是經營企業,但企業主的層次卻不一樣,大致有這樣三個層次:一是生意人,二是商人,三是企業家。
生意人,無利不起早,一切向錢看,有個世界名模就曾說:“每天如果沒有一萬美金進入我口袋,我都懶得起床。”
缺斤短兩、一錘子買賣、無奸不商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對商人的劣評,因為他總是在利益的天平上動手腳。
第三個境界,也是最高境界——企業家。不是任何一個在商場上摸爬滾打的人都可以被稱為企業家的,因為企業家意味著品牌和社會責任。
不同類型的企業主,決定著企業不同的企業文化。曹操、劉備、孫權的個性和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魏、蜀、吳這三家企業的企業文化。
曹操的價值觀
曹操的價值觀是典型的實用主義,不管是黑社會的人還是白社會的人,只要能幫他干活就行。為了鞏固和發展企業的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服務,曹操愛才如命,不過他是“唯才是舉”,不論其德,只論其才,因此,曹操集團雖人才濟濟,但也魚龍混雜。
曹操“只問目的,不計手段”,這導致了他的手下都不喜歡守規矩。現在有些企業倡導“狼性文化”,采用搶奪的方式惡性競爭,為了搶生意,什么陰損的招都用,甚至鼓勵其員工互相搶客戶。這頗具曹氏遺風。
為什么企業家現在富而不貴?富是經濟指標,而貴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價值訴求。在當前企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企業領導者不能只盯著資產增值,而應該更加注重軟實力,建立健康型的組織形態。
曹式文化對中國人的行為方式有著深遠的影響。有些人最不喜歡循規蹈矩地排隊,喜歡另起一列。
就拿上海世博會來說,排隊的規則本來很完備,但總有人鉆空子,出現了“輪椅現象”、“童車現象”。什么叫“輪椅現象”、“童車現象”呢?因為坐輪椅的殘障人士、推童車帶小孩的人參觀世博會可以走綠色通道。但主辦方發現很多坐輪椅的人一進場館就跳下輪椅健步如飛,還有很多嬰兒被不同的大人用童車推著去參觀那些熱門場館。常常有人在世博園門口向游客搭訕:“輪椅要租哇?小孩要租哇?”逼得世博會組織方只好更改綠色通道的參觀規則。
曹操不僅喜歡搏出位,還喜歡搏出名,語不驚人誓不休。他認為,出惡名也是名,總比默默無聞的好。當年,曹操殺了呂伯奢全家,陳宮問他,你殺呂伯奢的家人倒也罷了,為什么當你知道是誤殺之后,還要一刀取了呂伯奢的性命?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是他的口號,也是他的標簽,使其惡名遠播。對當時的曹操來說,這對放大他一世梟雄的知名度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當年曹操刺殺董卓未遂,王允卻用美人計達到了目的。在電視劇《三國》中,王允對貂蟬說:“若除禽獸,必先獻身于禽獸。”貂蟬不解地說:“義父此舉與禽獸何異?”但曹操理解了王允的意圖,與狼共舞對曹操影響很大,以至現在為了能出名,任何手段都敢使、任何途徑都敢走的人也比比皆是。
曹操愛才但又妒才
曹操是大企業的CEO,前來投奔的謀士良將自然不計其數,因為大企業工資高,福利待遇好。曹操愛才是有名的,不過妒才也是有名的。楊修之死就是典型。
除楊修之外,曹操妒忌的對象還有荀彧。荀彧是曹操樹立的智謀方面的標桿,很有才華。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他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并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因為他多次推薦優秀人才如戲志才、郭嘉等給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他,每有大事都先與他商議。但是曹操愛荀彧的同時,也恨荀彧。因為荀彧在為曹操效力的同時,依然不忘漢室。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勸曹操即公位,荀彧卻私下表示反對,因此為曹操忌恨,并在征討孫權時帶他出征。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終于在壽春病亡,死后被追謚為敬侯,后又被追贈太尉。
由此可見,作為老板的曹操,卻容不得下屬比自己強,實在是有點小肚雞腸,其胸懷與愛吐血的周瑜一般無二。
沉不住氣的荀彧以悲劇告終,沉得住氣的司馬懿卻成了最后的贏家,他是魏國數代帝王的師傅和西晉開國皇帝的爺爺,實現了對曹氏企業權力爭奪的全面勝利。司馬懿可以說是一個天生的權謀家,他眼光長遠,放長線釣大魚,始終把眼光放在曹操兒子中最有可能稱帝的一位身上。先是曹沖,后又曹丕。曹丕稱帝了,司馬懿自然就是朝中權力最大的人物,曹丕終了又輔佐其兒子明帝曹睿,明帝崩,又輔佐其兒子曹芳。曹芳繼位后,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開洛陽掃墳,起兵政變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公元265年,司馬懿次子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追尊司馬懿為高祖宣帝。可見司馬懿是三國時代最后,也是最大的贏家,他身前位高權重,死后還被追封為帝王。
曹操:后臺有多大,實力就有多大
有句話叫“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曹操那里可以改了,叫“后臺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曹操把“挾天子以令諸侯”做得有聲有色。
曹操本是丞相,但是從來沒有安守過丞相的本分,從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在他眼里,沒有事情是不能做的。他死后,司馬氏集團有樣學樣——你曹家人可以當皇帝,為什么我司馬氏的人不能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人人都有帝王相,只是人雜沒輪上——這導致魏國的江山很快落入司馬氏之手。
劉備是一流的“三無”企業
相比而言,劉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高手,其企業的主打產品是草鞋,并沒有什么競爭力。
“劉備”牌草鞋放在提倡低碳出行的今天或許還能靠差異化贏得生存空間,但在當時的確沒有多大的競爭力。像所有的中小企業主一樣,劉備創業時一無資金,二無市場,三無人才,但是他很善于賣愿景,一開始就把企業的目標定為海外上市。劉備的品牌口號是“匡扶漢室,拯救蒼生”,賣的是美好生活的未來愿景,而非具體的產品。一流的企業賣文化,二流的企業賣產品,劉備可謂深諳此道。
就像IBM以前是靠賣計算機起家的,后來把家用電腦業務賣給了聯想,自己改賣四海一家的解決之道,現在物聯網風雨欲來,IBM又提出“智慧地球”,改賣物聯網了。
曹操吸引員工靠的是加官進爵、物質刺激,他認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而劉備的桃園結義用的則是精神金手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劉備的眼淚最值錢
企業文化應該是對內仁德、寬容,對外合作、共贏。劉備向來崇尚以德服人,推行仁治。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處處籠絡人心,希望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團結、協作的強大力量。
劉備最擅長使用的招數是苦肉計,動不動就掉眼淚,一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悲天憫人感時常浮現在他的臉上。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那也只是因為“未到傷心處”,這劉備的傷心事看來還是蠻多的。但是不管怎樣,他都表現得是為國、為民、為兄弟而憂,且憂愁狀令人動容,這一點誰都比不了他。
劉備的競爭力是睡出來的
劉備最擅長的是和員工搞溝通,他的競爭力是睡出來的。他和關羽睡過,和張飛睡過,和趙云睡過,和諸葛亮也睡過。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相談甚歡,當晚就睡在了一起。劉備睡過的兄弟還真不少,但他并不是“同志”,而是利用同榻而眠,抵足而臥來做思想工作。試想兩個大老爺們睡在一張床上徹夜談心,內心的什么好想法和壞想法都會和盤托出,而劉備循循善誘的思想工作的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袒裎相見”,“袒”是指解開上衣,“裎”是指露出身體,“袒裎相見”時人們往往會說出真心話,所以劉備是澡堂子文化的開創者。現在的老板除了拉人去打高爾夫,就是拉人去洗桑拿,往往兩個人以這種方式相見的時候,生意談得比較容易。
而史上最牛的“祖裎相見”當屬1942年丘吉爾與羅斯福的一次會面。當時二戰打得正酣,丘吉爾飛到華盛頓與羅斯福就盟國的戰略合作進行商談,但兩人就戰后建立的國際聯盟的名字發生了爭執。當時丘吉爾住在白宮,一天,羅斯福直入他的房間,他正躺在浴缸里。兩個世界上最大的首腦級老板在如此尷尬的情況下見面,機智的羅斯福馬上自嘲道:“我們終于可以坦誠相見了!”丘吉爾也立刻在浴缸里泰然自若地說:“總統先生,大英帝國的首相對您是沒有任何可以隱瞞的了!”借著這一融洽的氛圍,羅斯福提出了“聯合國”的名字,成功打動了丘吉爾。
對于一個組織來說,溝通是關鍵,員工之間需要溝通,上下級之間需要溝通,公司內外之間需要溝通,和消費者也需要進行溝通,而百分之九十九的誤會都是溝通不當造成的。
當然,現如今老板和員工同榻而臥是不可能的,但是老板有些時候一定要放下身段,與大家一同吃吃大鍋飯,一同聊聊人生、談談理想,多做一些體驗式培訓,少做一些說教式培訓,這樣對企業文化的滲透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劉備的“榜樣”文化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劉備深諳此道,很會在企業中樹立標桿。劉備成功樹立了四個直到現在還被各界追捧的標桿人物。
其一是諸葛亮,他是智慧的象征,其美名傳揚了千年。其實,諸葛亮也算得上是策劃界的先行軍。其做的策劃案《隆中對》就只能用完美來形容,正中了老板下懷。這樣劉備覺得三顧茅廬很值。再看看諸葛亮的CI和VI,扇子是其最好的視覺識別系統,假如把他的扇子去掉,那么他睿智、英明、風度翩翩、滿腹經綸的形象就會被削弱很多。所以說,他的扇子其實就是他的形象代表。
其二、三是關羽和張飛,關羽因忠義成為了文化的象征,張飛應該是屠宰業的祖師爺,他們倆最大的特點就是忠義。“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讓大家對關羽的忠誠敬仰無比。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張飛“長坂坡一聲吼退曹操八十萬大軍”都是劉備用自己獨有的“抵足而眠”的手段培訓出來的。
其四是綽號常勝將軍的趙云。首先從武功上,趙云的排名比關張二人還要靠前,現在有一個說法叫“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云、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趙云的地位雖不及關張,對劉備卻也是忠心耿耿,他經常當劉備的保鏢,劉備東吳入贅時,他就是貼身侍衛。不過趙云的忠心,也只有劉備這樣的主子才能培養出來。趙云從長坂坡救回阿斗之后,劉備做出了“摔孩子”的大義滅親之舉,這讓所有身在現場的將士下定了誓死追隨他的決心。不過趙云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來的阿斗,后來卻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他很有可能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摔傻的。
毛澤、東說過:典型是一種政治力量。樹典型等于插旗子,其秘訣就是把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價值觀、加以實現的原則、加以推廣的經驗,具體化在一個或幾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為一面鮮明的旗幟,指引大眾前進。因此,凡需要提倡一種什么精神,就需要找到一個或幾個相應的典型來體現這種精神。
孫吳:從黑社會到學習型組織
曹操有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可是我們知道曹操家大業大,光兒子就有25個,但他說生兒子就得跟孫權一樣,只有孫權才是好兒子,這不擺明了說自己的兒子不好么?為什么曹操那么喜歡孫權?孫權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
孫權之所以成功,有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建立了一個學習型組織,孫權是繼承了他爸爸和哥哥的事業的,他哥哥人送名號“小霸王”,一聽就知道是在黑社會里有頭有臉的人物了,他和他爸爸打打殺殺才取得了江東這塊寶地。
孫權當上董事長后,發現集團內部已然存在很重的黑社會氣息,大家都不愛讀書,可孫權自己很喜歡讀書,并且不讀死書,善于“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他不僅自己愛讀書,還喜歡和大家一起讀書。看到手下不愛學習,他內心很是著急,于是就勸說手下“百戰歸來再讀書”。
有一次,孫權去和手下的勇將呂蒙談話。話說呂蒙這人從小是個街頭混混,沒有學歷,知識面也不廣,孫權就對他說了:人要有出息,就必須讀書,要與時俱進,你現在身居要職,更要補充一下自己的知識啊。阿蒙一聽就回答他說:我現在每天都很忙,經常得加班,哪里有時間看書。孫權搖搖頭說:此言差矣,時間就像是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歸是有的嘛,我自己也很忙啊,但是還是天天保持讀書的習慣,你看曹操現在年紀一大把了,還那么好學,自己還出了本《孟德新書》,我們年輕人怎么可以落后呢。沒時間沒事,“三上讀書”嘛,馬上、廁上、枕上可以利用的時間都利用起來。呂蒙一聽,覺得太有道理了。他學習細胞豐富,接受新知識的速度非常快,一日,魯肅去找呂蒙喝酒,呂蒙問他應該怎么對付關羽的突然襲擊。魯肅一時沒有什么好辦法,呂蒙把怎樣提防蜀國這方面講得頭頭是道,魯肅嘆息說:幾日不見,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居然到達了這個境地!這就是成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由來。這么一來,孫氏企業上下形成了一種愛讀書、愛思考的好氛圍。
呂蒙活學活用,把他學到的知識的力量充分地表現了出來,甚至打敗了夜讀《春秋》、博學大義的關羽。關羽雖然也好讀書,但是隨著俞加位高權重,漸漸地脫離了實踐,又不懂得知識更新,漸漸被時代潮流所淘汰。呂蒙掌握這一點后,自己裝病并把權力交給了名氣不大的陸遜,降低了關羽的防范之心,之后陸遜又叫全軍裝扮成商人的樣子,利用cosplay戰術集體白衣渡江,而關羽竟然對這種新生事物一竅不通,呂蒙的偷襲大為成功,最終導致了關羽大意失荊州,戰死疆場。
孫權:以身作責的力量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孫權來說,書中不僅有錢、有美女,還有智慧和方法。孫權深諳“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不僅自己好讀書,還要求公司員工都加入學習的大潮中,構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學習型組織。
對于企業來說,老板應該時刻注意把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理念等帶入自己的企業中,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還要以身作則地去影響員工。
有一個企業的老板,非常強調員工們的禮儀問題,經常邀請一些知名的禮儀培訓師給員工們做培訓,后來發現效果并不顯著,老板很苦惱,花了大價錢給員工做培訓,怎么就沒起作用呢?后來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夏天時他總穿著拖鞋在寫字間里來回穿梭,員工便紛紛效仿,穿得很隨便。所以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板要起好帶頭作用。
孫權將企業分權化做得最好
皇帝一個人集天下大權于一身,所以許多人都想做皇帝。但孫權他哥早就告訴他要學會分權管理。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組織他人完成工作的藝術。“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在魏蜀吳三家之中,分權管理是孫權做得最好。他從不攬權,將權力均勻地分配給了手下,組建了專業的職業經理人隊伍。“欲取之,先予之”,孫權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懂得放權的領導。
諸葛亮和曹操在這方面就沒有孫權處理得好。諸葛亮大事小事都要過問,軍中有人犯錯,罰20杖以上他就要親自處理,還因事必躬親拖垮了自己的身子,“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曹操的管理方式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學習周公,求賢若渴,一日三吐哺,吃飯的時候都忙著批閱文件。袁紹的謀士許攸轉會投奔他時,他大喜過望,連衣服也顧不上穿,光著腳就跑出來迎接了,按這樣的工作方式,怎么能不犯頭疼病呢。
孫權手下的周瑜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只不過氣量有點小。孫權最大化地利用了他的優點,駕馭了他的缺點。孫權的哥哥小霸王囑咐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在試探了周瑜的忠心之后,給予了周瑜充分的信任,軍務基本上都交給周瑜管理,讓其充分為吳國效命。當然吳國不像蜀國那樣后繼無人,孫權很注意人才梯隊建設,培養出了呂蒙、甘寧、陸遜這樣智勇雙全的將領。
陸遜出身于江東大族,其父陸駿曾任東漢九江都尉。只不過陸遜早孤,小時候跟著從祖父陸康在廬江太守任所讀書,也算是少年坎坷。到了青年時,陸遜已博覽群書,才氣遠近知名。這自然讓愛讀書的孫權甚是歡喜,陸遜也便自然而然地走上了東吳的政治舞臺。陸遜不同于其他掉書袋的書生,他是一位足智多謀的將才。他施計麻痹關羽,智取荊州;又用火燒連營策略取得彝陵大捷,為吳國頻立戰功。
當代的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也和諸葛亮一樣,他年輕的時候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一一過問,據說他一周的工作時間長達100個小時,嚴密控制著整個企業的運作。但是王永慶讀了《三國演義》之后,就對自己的管理方式進行了調整。他認識到一個企業單靠一個人的管理是不夠的,他在1968年成立了專業管理機構,之后又將企業管理電子化,這才輕松許多,一直活到92的高齡。
企業文化的缺失會讓一個貌似強大的企業人心渙散,土崩瓦解。有了健康的企業文化,企業的凝聚力和歸屬感都會增強,小企業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強。
群雄逐鹿英雄攻略 第十章 三國中的商業智慧: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