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六百三十五節 新學派(4)
劉徹從懷里取出一本,
這本小冊子很薄。
大概也就二三十頁,里面印著密密麻麻的文字。
這就是技術發展帶來的進步。
隨著白紙制造技術和雕版印刷技術的擴散。
現在,中國的文化事業,一日千里,以超過春秋戰國時期的速度,狂飆不已。
大量的先賢著作,被少府和私人印刷成冊,長安的大街小巷,已經出現了專門的書店,甚至還有私營的印刷店,承接各種印刷業務。
現在,印刻一套萬言書的成本,大約是一萬錢左右。
普通人可能負擔不起,但對許九這樣的列侯,卻是輕松至極。
根據繡衣衛報告,許九在長安某個私營刻書坊,刻印了整整一千冊《民富》,總共大概花了兩三萬錢的樣子。
劉徹手里這本是繡衣衛直接從該刻印店拿來的。
劉徹將手上的這本書翻開來,看了看,問道:“愛卿是呂不韋的傳人?”
這句話,是一語雙關。
第一層意思,就是呂不韋曾經著了《呂氏春秋》,《呂氏春秋》中一篇孟春紀下,有一節名曰貴公。
其中有一句話,后世耳熟能詳。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這算是戰國時期,民本思想的一個巔峰。
所以,呂不韋死了。
這第二層意思。就很淺顯了。
世人皆知,有一句話是跟呂不韋綁定在一起的:奇貨可居。
這意思就很明白了。就是在問許九,你想賣個好價錢嗎?
劉徹這么問是在試探。
若許九真的是一位民本思想的擁護者。他就不可能不知道呂氏春秋,更不可能記不得貴公篇。
那他就必然能聽出劉徹的第一層意思。
反之,就不會。
道理很簡單,假如不是特別有興趣,在這個時代,不會有人去啃呂氏春秋這樣的大部頭。
就好比后世的普通人,壓根就不會去翻資本論。
哪怕它的名氣大的連小學生都知道……
許九叩首拜道:“回稟陛下,罪臣年十四,即于長安安梁公門下授《呂氏春秋》。年二十,即以身體力行,周游列國,至龍門峽谷,觀大河滔滔,去右北平,望塞外茫茫,越關山之險,進西南群山。與滇人長者交談,會汾脽之原,祭后土之祀……”
許九抬頭看著劉徹,心里緊張無比。但依然堅定的道:“罪臣確是呂子傳人!”
老實說,許九的回答,讓劉徹頗為意外。
呂子。自然就是呂不韋。
無論呂不韋在人們的印象中的形象如何。
但其編著了《呂氏春秋》,僅僅是這一點。就足以讓其在其姓氏之后,加子。
如今。雜家已為法家吞并。
還在堅持的,估計也就小貓三兩只。
這許九身為列侯,卻一頭扎進了雜家的懷抱。
這讓劉徹非常吃驚。
而這許九自述的經歷,也讓劉徹對其觀感好了不少。
無論儒法黃老墨縱橫雜家名家,任何一個能用雙腳,走遍大半個天下的人,劉徹都會對他有好感。
道理很簡單。
能這樣去踐行的人,哪怕再笨,也比那些宅在家里的聰明人強太多了。
不閱山海怎登峰?不知國情怎論政?
嘴皮子上下一碰,就嚷嚷天下的人,不是白癡,就是別有用心的野心家。
而許九的話,很完美的解釋了他為什么能把買賣做到這么大了。
他若沒有曾經周游天下,甚至出入關塞,怎么可能跟西南夷還有匈奴人扯上關系?
劉徹看他的眼神,也變得柔和了一些。
不過,潛意識里,劉徹心里浮現了一個疑問。
“這個許九既然曾經游歷天下,看慣江山地理,以他列侯的身份地位,加上這樣的經歷和見識,或許想謀求一個九卿或者九卿衙門的某曹主官,有些困難,但是……若只是做一個地方的郡守或者郡尉,卻僅僅只是只需要時間……”
漢室政權,到目前為止,列侯與士大夫勛貴,是構成國家中高層體系的主要力量。
全國郡縣兩千石以上,甚至千石以上的官員,基本都是出自這兩個階級。
而列侯在這個體系里有著極大的優勢。
毫不夸張的說,只要你是一位列侯,然后愿意做官,同時稍微有那么一點能力。
在官場熬個三五年,一個郡守或者郡尉的職位,輕輕松松。
而許九卻沒有選擇入仕,而是,遠離廟堂,在地方和市井,經營出一張龐大的走私、販奴網絡。
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懷疑嗎?
“朕曾經聽關中長者言:處廟堂之高,必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必憂其君!此所有士大夫君子也!”劉徹問道:“愛卿曾仗劍走天下,觀三山四海,游郡國鄉野,久處江湖,想必也曾憂慮國家社稷,未知,可有教朕者?”
一邊問,劉徹一邊用著眼睛,死死的盯住許九。
這個世界什么人最可怕?
當然是有野心有理想有抱負,同時還有行動力的人。
這個許九,在劉徹眼中,毫無疑問,就是這樣的人。
讓劉徹提防的是:劉徹到現在,還不知道,這個許九,在追求什么。
“回稟陛下,罪臣聽說,始生之者,天也;天之養者,人也;能養天之所生而勿纓者,天子也。陛下生而神圣,明見萬里,以罪臣之愚鈍,不及陛下萬一也!”許九卻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鄭重的拜道:“然,罪臣身為陛下之臣,拾遺補缺,本屬臣職,故昧死以答陛下:罪臣曾行經九州,望海內民生之難,審中國之蔽,微有所見,概為八字:民為國基,谷為民命!”
許九說完,就將身子深深的匍匐在地上,忐忑中帶著些緊張,等待天子的宣判。
他是冒著非常大的風險,來行此一舉的。
若成功,那么,他與他堅持的道路,就見光明正大的出現在世人面前,與儒法黃老墨一樣,能公開的傳播,公開的傳授,甚至成為考舉的選項。
若失敗,身死族滅,毫無疑問!
許九,現在唯一能祈禱的,就是天子,跟他這些日子以來,所觀察到的那樣。
確是一位,與他在思想上不謀而合,以民為本的天子。
劉徹卻是把玩起了手上的那本《民富》,然后微笑著,看著許九。
許九所說的話,劉徹自然聽懂了。
那句‘始生之者……’,同樣是出自呂氏春秋。孟春紀。
當初,呂不韋著《呂氏春秋》號稱要兼儒墨之長,合名法之優,于百家之道,無不貫通。
但是,呂不韋雖然著出了《呂氏春秋》但他本人卻很快喪命,因此,其思想只有文字,而并未顯出實際作用,或者說或許曾經在政治上施展過,但卻被秦始皇粗暴的抹殺了。
百年之后的今天,想不到,還有人在做著跟呂不韋一樣的嘗試。
而且,從論述和觀點上來看,這些呂不韋的徒子徒孫,在呂不韋的論述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了。
甚至,出現了‘民為國基,谷為民命’這樣更淺顯易懂的口號。
“這么看來,這本《民富》,也有卿的手筆在其中了!”劉徹說道:“說吧,卿等是幾人合著,還有那些人參與了此書的編著!”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這本民富中的論述,看文字就知道,肯定不止是一個人的觀點和理念。
如《呂氏春秋》一樣,這里面混雜了起碼三個人的理念。
所以,有些地方的論述,出現了自相矛盾。
但這不重要。
只要劉徹愿意,他可以發動尚書臺的力量,完善這些理念,并按照他的意愿來打造。
就像現在在雒陽的那個脫胎于思孟學派的重民派。(
我要做皇帝 第六百三十五節 新學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