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十四章 買奴婢

  明朝的奴市,和前元不同。

  前元的窮漢市(市)極多,蒙古貴族擁有成千上萬的漢人奴隸。

  明朝沒有公開的大型奴市。但購買奴婢也很方便,通過牙行就行了。

  這個牙行,就是南京最大的牙行之一,手里的奴婢資源也很豐富。

  如今的奴婢買賣,可是牙行一大業務啊。當然,牙行其實也是半官方的商業機構,不是一般人能開辦的。

  各大牙行都有自己的奴婢館舍,暫時收容插標待沽的奴婢。

  無論是自賣為奴,還是被主人,父母發賣,或者官府貶為奴婢發賣,都要以牙行為中介。

  賣身文書和奴契,也自然是牙行代辦。

  朱寅和寧采薇來到這牙行暫時收容奴婢的所謂館舍,卻是箍桶巷和木匠營之間的一片倉庫。

  其中兩個大倉庫之中,都是年紀較小的待賣奴婢。

  兩個大倉庫男女分開,在朱寅和寧采薇看來,加起來不到五百平米大小,卻住著四百多人!

  十分擁擠。哪怕是秋季,倉庫里也是空氣渾濁。

  他們住的不是高低鋪,而是三層床。比朱寅印象中的學生宿舍,夸張多了。

  不過好歹,每人都有一張床鋪,屬于自己的“小窩”。雖然住在最上層的爬上爬下實在辛苦。

  此時,奴婢們正在“館舍”里干著手工活,卻是在糊著燈籠、卷著鞭炮。

  牙行雖然暫時收容他們,卻不會白養他們。

  一天賣不掉,就干一天活,不能吃干飯。

  牙行會不斷對外接活兒,不會讓“館舍”的待賣奴婢閑著。

  養懶了,反而不好賣。

  看到青衣網巾的牙子進門,奴婢們一起站起來。床上干活的,甚至有人直接跳下來。

  然后爭先恐后的一起跪了,參差不齊的叩拜道:

  “小的見過牙頭老爺!”

  “一日不見,老爺又發福了!”

  “牙頭老爺紅光滿臉,吉星高照!”

  沒錯,在沒有賣出去之前,牙子就是他們的主人,是老爺。

  他們的命運都捏在牙頭老爺手里。

  要是得罪了牙頭老爺,就可能被賣到不好的人家,那就慘了。

  若是討了牙頭老爺喜歡,就可能推薦給好的買主,也就有了指望。

  這些奴婢,大的也不過十五六歲,小的更是不到十歲,豆芽菜一般,十分可憐。

  牙頭老爺道:“孩兒們都起來吧,起來做工。我點到名字的,丟下活計出來。”

  此時此刻,黑壓壓的一大群人跪拜牙子,使得這牙子如同皇帝一般,在接受群臣朝拜。

  這一幕在朱寅和寧采薇看來,十分刺眼。

  然而,這就是普遍存在的現實。

  朱寅知道,明朝奴婢地位極其低下。不但沒有人身自由,婚姻自由,甚至生命權也很糟糕。

  明代的很多古典世情小說,都寫出了奴婢的悲慘。被主人打死后,官府送點銀子,就大事化小。

  《梅瓶金》中,東門慶家的奴婢,光是有名有姓就有四十人。

  最便宜的奴婢,五兩銀子就能買到。像潘銀蓮這樣的美貌女奴,也就值三十兩。而李瓶兒一件皮襖,就值六十兩!

  可見明朝的奴婢,那是真的賤。

  其中最貴的,就屬識文斷字、能寫會算的。其次就是懂樂器歌舞,或有一技之長的。

  大戶人家出來的,被規矩調教過的價格也貴。

雖然《明律》限奴,可首先大肆蓄奴的就是官僚權貴,又怎么限制的住  此時,待賣奴婢們看見朱寅和寧采薇,都是眼睛放光。

  他們知道,這就是買主!

  那牙子挎著一個布包,從布包里取出一卷花名冊,仔細翻找幾下,找到符合條件的名字。

  這些名字,都是識字最多,讀過一些書的,名字取得都比較文雅。

  識字的孩子,已經是十里挑一。

  然后,牙頭就大聲念著一個個名字。

  總共四百七十多人,牙頭一共念了四十五個名字。

  都是識字的。

  其他人不但不識字,很多人連大名都沒有。

  四十五個人站出來,相應的個人資料也都取出來了。

  朱寅和寧采薇看了一會兒個人資料,又問了一些問題,然后淘汰了二十五人,留下了二十人。

  這二十人都很不錯,淘汰誰都不合適。

  寧采薇看著二十人的名字,卻是:

  “張玉堂、白晶、李寒秋、李飛雪、安曉雯、張建忠、顧清、范憶安、莫問、高觀國、曾酌。”

  “唐央央、梁君諾、劉慶松、李恕谷、王化濁、許清源、左世陽、楊延福、蘇墨。”

  本來計劃是買十人。倒不是覺得十人就夠用,而是不敢花太多錢。

  錢已經不多了。

  就算搞到兩車翡翠,也無法變現啊。

  朱寅小聲道:“二十人都買下來吧。銀子再想辦法。”

  寧采薇翻個白眼,可也只能點頭。

  人力資源培養需要時間周期,干脆多花錢,將二十人全部買下來當學員培養。

  這些人都是骨干種子。

  “牙頭,”寧采薇道,“這二十人我們全要了。但是價格...”

  牙頭立刻搖頭:“小娘子,本行概不還價。這些奴婢,可是搶手的很。不到十天半月,就會賣光。

  寧采薇笑道:“是嗎那為何我聽說,本縣劉主簿的外甥,打了折扣”

  “呃...”牙頭一愣,沒想到這大腳小姑娘,居然還知道這件事。

  寧采薇指著朱寅腰間的玉佩,“我家小相公,是莊贊府的侄兒。這塊玉佩,正是贊府老爺所賜。”

  朱寅搖頭道:“買奴婢而已,貴就貴點,何須提到叔父大人這是買賣,不是官場人情。”

  牙頭盯著朱寅腰間的玉佩看了看,粲然一笑道:“要說莊老爺,在下也是有緣見過,只是無緣孝敬罷了。”

  “呃,那就六十兩一個,一千二百兩就能辦下奴契。”

  竟然真的省了二百兩!

  官員的威力,實在是強大。

  這牙行可是在江寧縣的地盤,正受江寧縣監管!

牙頭哪里敢得罪堂堂縣丞老爺  別說縣丞,就是皂隸,也不敢輕易得罪啊。

  當下,寧采薇付了一百五十兩黃金,買下了二十人的奴契。

  二十個被買下的孩子,無不又驚又喜。

他們既然識文斷字,又被挑選出來,那當然都很機靈。哪里看不出來,找到了好主人  二十人心中又是激動,又是期待。

  奴契一辦完,二十人就黑壓壓的跪下磕頭。

  大明朝的奴婢,是要跪拜主人的。

  這一次,朱寅和寧采薇沒有阻止他們跪拜。

  因為這是認主。

  最開始,肯定要利用封建社會的規矩,建立起主人的威嚴。

  畢竟兩人也是孩子,威信不足。只能靠古人的規矩立威。

  康熙等人不跪,是因為對他們有救命之恩,足以得其效忠。

  這些人,卻是花錢買的。

如果一上來就賦予后世的平等思想,那么這么多人,接下來怎么管理  一旦太好說話,被他們心生輕視,以后就難辦了。

  先恩后威難,先威后恩易。

  正在兩人要離開之際,忽然一個清稚的聲音哭道:

  “阿兄!阿兄!你買下額吧!額叫狗蛋!”

  “額不識字,可額會養鳥,還會...”

  朱寅回頭一看,卻是個不到十歲的男孩。

  “住嘴!”牙頭喝道,“養鳥算是什么本事!誰讓你說話的,找打!”

  那男孩小臉上滿是眼淚,“老爺,他長得像額阿兄,額想跟他走...”

  “放肆!沒規矩的東西!”牙頭怒了,“跪下!”

  “算了。”朱寅趕緊說道,“我買了,再給你六十兩!”

  那男孩大喜,趕緊跪下磕頭:“阿兄...”

  其他奴婢看到這一幕,頓時紛紛叫嚷,喊哥喊姐,喊爹喊媽。

  可是朱寅只能硬著心腸不管了。

  很快,這個連大名都沒有的狗蛋,也辦好了奴契。

  狗蛋十分激動,似乎朱寅真的像他的阿兄。

  等到離開倉庫,朱寅忍不住問道:“狗蛋啊,你說你會養鳥,會養什么鳥”

  狗蛋回答道:“阿兄,額會養鴿子,還有鷹隼。”

  朱寅心中一動,“鴿子什么鴿子”

  狗蛋老老實實的回答:“信鴿。”

  信鴿朱寅和寧采薇面面相覷。

一個會養信鴿的孩子,這是撿到寶了  雖然信鴿只能單程送信到固定場所,無法往返,而且并不可靠,長途也未必比馬快,可卻有一個無可替代的優勢:

  自由飛行,不受地域限制!

  只要身上帶有一只信鴿,無論是在船上,還是在封閉戒嚴的城內城外,關內關外,包圍圈內,或者人馬難以穿越的高山峻嶺、江河湖海...

  都有機會將信傳回。

  這是馬匹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的地方。

  明朝養鴿子的很多,北京皇城還有專門的鴿子房,養了大量的鴿子,每天放飛,帶著哨子飛行。

  但都是玩意兒,沒有信鴿。

  養信鴿的是前元蒙古人。

  據朱寅所知,明朝的信鴿記錄幾乎沒有。信鴿是北方匈奴人的傳信方式,非常古老。

  唐宋時期也有信鴿。蒙古人更擅長養信鴿。但明朝建立后信鴿極少使用了。

難道這個孩子,和元朝養信鴿的人有關  PS:今天就到這里了,太忙了。關于信鴿的作用,沒有那么神。但某種情況下,還是很有用的。比如,從海上送信回來。關于龍套名字,因為名額有限,只能先用粉絲值高和留過言的。

哎呦文學網    嫡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