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沈一貫

  莫韶等人聽到海瑞要高升北京,都感到十分意外,唯有朱寅覺得理所當然。

  朱寅終于能斷定,之前田義接到的密旨,就是為了撈錢!

  萬歷想借助自己發現的耶穌會事件,株連南直豪紳,狠狠發一筆財。

  為此,他密令田義大肆抄家。因為吃相會很難看,所以只能下密旨。

  又因為怕海瑞秉公執法,妨礙田義為他撈錢,就干脆將海瑞調離南京都御史的位子,搬開石頭。

  當然,另一個目的,也是通過六年一度的京察大計,利用海瑞這把刀,清理他討厭的朝臣。

  第三,重用海瑞也能彰顯他的圣明無私,修補一下他的臉面。

  一箭三雕。

此人身為皇帝,如此私心自用,行事動機多從個人利益出發,大明朝還能有個好  他根本就不會當皇帝。

  因為天子無私。天下之大公,便是天子之大私。

  可惜他至死也不明白這個道理啊。

  此人并無天子之德,卻御宇近半個世紀,也真是國運如此。

  既然自己的猜測沒錯,那么等到海瑞一走,便宜姑父就能興起大案,替皇帝肆意抄家斂財了。

  想到這里,朱寅忽然心念一動。

能不能利用這個機會,滅了王家  本來,朱寅就在琢磨如何對付王家。

  他想過借“綠頭陀”的名義,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山賊”滅了王朝爵。

  但是可行性太低,屬于下下策。

  寶華山的幾百“山賊”才剛訓練沒幾天,根本就是新兵,沒有戰力之言。

  王家大院在鄉村腹地,就算“山賊”下山,也要穿村過巷,很難神鬼不知的襲擊。

  王家大院高墻深壕,就是一個大地主的鄔堡,防備森嚴,人口眾多,很難攻下。

  王朝闕的弟弟王主簿,分管江寧城郊、江邊的治安,手下領著水陸三個巡檢司,掌握上千鄉兵。其中一個巡檢司,就駐扎在鎮上,距離王家不過數里。

  別說朱寅在寶華山的人不是山賊,就算真是兇悍的山賊,下山攻打王家堡,那多半也是送死。

  所以,朱寅否決了武取的手段,準備搜集王朝闕兄弟的罪證情報,先讓王家兄弟罷官,失去巡檢司的兵權,然后再利用龔斬殺王家主要成員。

  可是現在,朱寅有了更好的辦法:那就是嫁禍王家,借刀殺人!

  王家要是和耶穌會有勾結,參與了引爆夫子廟的計劃,就會萬劫不復。

  當然,要不要用這一招,就看王朝爵自己是不是找死了。

  朱寅正想到這里,卻聽隔壁包間那人又道:

  “海青天還是要離開南京了啊。唉,沒了這位坐鎮,南直百姓心里還真不踏實。”

  另一人道:“誰說不是已經有人準備自發送海青天了,城內城外的平安符,又要消耗一空。”

  莫韶等人聽到這里,酒意都淡了幾分。

  商陽嘆息一聲,放下酒杯,“海瑞鐵骨錚錚,敢諫任事,雖萬千人吾往矣,巍巍高士,有唐魏征之風,可惜...可惜國朝卻無貞觀之風啊。”

  何必左顧右看,提醒道:“晝明慎言啊。若是被有心人聽了去,怕是有干礙。”

  韓尚道:“怕什么晝明兄說的在理。我等身為讀書人,尚且不敢論議論國事,抨擊時政,難道還指望販夫走卒出頭敢為天下先,方不白讀圣賢書。”

  “如今的皇明,用不起海剛峰這樣的人。你們看著吧,海瑞去了北京,可能就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了。”

  商陽意氣蕭然的說道:“自從世廟以來,嚴嵩父子擅權專政,朝堂烏煙瘴氣,社稷幾有傾覆之危,黎民多有倒懸之苦。”

  “內憂外患,國庫空虛。君劣于上,吏禍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這些年,好不容易出了幾個救時將相,要么死后清算,要么含冤自盡,要么罷官奪俸,無一有好下場。”

  他醉看北方,“就看皇上親征以來種種,等到海剛峰油盡燈干,朝臣風氣潦倒,這天下該向何處去,只有天知道。”

  朱寅聽的暗自點頭。商陽年近五旬,飽經風雨,果然目光獨到。

  他已經不對萬歷抱有幻想了,很有預見性。

  何必無法反駁,也只能言不由衷的說道:“如今圣天子在位,宇內升平,海清河,正是大明盛世之氣象,諸位兄臺還是過于悲觀了。”

  “悲觀”商陽搖頭,“難道,真要七十二路反王,三十六路煙塵,才算內憂外患不成”

  “商有九世之亂,國祚卻垂六百年。唐有天子九遷,國威卻布于萬里。何也”

  他擊掌道:“便因為尚武二字!國朝正缺一個武字啊。兩宋教訓,武弱而國亡,前有女真,后有蒙古。如今塞北,蒙古、女真俱在,史無鑒乎!”

  “我在抗倭幕府十年,深知以國朝之武力,天下實已危機四伏。可惜朝廷文恬武嬉,不聽盛世危言。”

  “如今情勢,若是大戰再起,朝廷縱然平定外患,也必然元氣大傷,損失慘重。”

  朱寅深深看了商陽一眼,對這個已經四十八歲的老監生,更加高看一眼。

  這個商晝明,沒有白在胡宗憲幕府待十年啊。真是個人才!

  忽然莫韶說道:“我不懂這些軍國大事,但我卻以為,國朝之憂,在獨尊儒術專重八股,而罔顧百家之學。自古未聞以重儒而長治久安也。”

  “八股取士,即便是進士及第,也不知稼穡,不通數理,不擅庶務,只以朝廷議論,筆下文章為長,政務受制于胥吏幕僚,胥吏弄權而莫能制也。長此以往,吏治必然大壞。”

  “像海瑞這般能親理刑獄、錢糧、治安、監察諸事,而不為胥吏所欺的能臣吏,科場能有幾人天下皆如是,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

  商陽大笑道:“我等也是儒生,但若是說句公道話,朝廷只以四書五經取士,的確混賬的很。我絕非考不上舉人才說牢騷話,實乃是惡政也。

  幾人正說到這里,忽然墻角邊走來一個人,抱著胳膊陰陽怪氣的說道:“你剛才說什么膽子不小啊。跟我走一趟吧。”

  “你是錦衣衛的探子”商陽冷哼一聲,放下酒杯,“哪里都有你們。真是討厭。滾!”

  那錦衣衛密探神色一怔,道:“你說什么”

  商陽怒道:“老子讓你滾蛋!錦衣衛的探子算個屁,滾!”

  說完拿起一只酒杯,劈頭就砸了過去。

  “哎呦!”那人狼狽不堪的躲過,“你敢我!”

  韓尚笑道:“丟你,你能如何你是自取其辱,我等議論時政,你這種狗一樣的東西,有什么資格插嘴滾出去。”

  那錦衣衛戳在那里,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神色十分尷尬。

  何必一拍桌子,喝道:“都說了讓你滾出去,你沒聽見么!你是那哪個百戶的部下千戶是誰還想不想干了嗯”

  那錦衣衛密探發了會兒愣,訕訕一笑,脖子一縮,也不還嘴,趕緊腳底抹油,灰溜溜的閃人。

  朱寅是第二次見到錦衣衛密探吃癟了,情節都很相似,也就見怪不怪的一笑。

  如今的錦衣衛是什么是廢物點心。

  不但對外廢物,對內一樣廢物。

  此時的錦衣衛密探廢物到什么地步就算聽到誹謗朝廷的言論,也不敢管,不敢匯報,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讀書人,他們招惹不起。有錢的商人,他們也招惹不起。

  甚至就是強勢的百姓,他們也不敢招惹。

  在朱寅看來,此時的錦衣衛密探,就是弱勢群體。

  因為朝廷經常有大臣要求皇帝裁汰錦衣衛,隔三差五就找錦衣衛麻煩。

  錦衣衛處在一種隨時有可能被裁汰,被廢黜的尷尬處境。內部的組織管理,也變得一盤散沙,混亂不堪。

  以至于錦衣衛的官員,都被六部的小吏輕視。錦衣衛校尉更是被官員們頤指氣使,甚至淪為了官紳的鷹犬。

  很多底層的錦衣衛校尉為了糊口,也干起了其他營生。

  商陽搖頭道:“這些鷹犬耳目如今也可憐,很多人連餉銀都不發,姥姥不管,舅舅不愛,只能靠著一張皮敲詐勒索幾個錢糊口而已。”

  他雖然只是國子監的窮監生,但要讓一個錦衣衛校尉倒霉,那也容易得很。

  只要以監生的身份寫一份抗議書,這錦衣衛的上官都可能跟著吃掛落。

  韓尚接過話題道:“海瑞要走了,我們應該去送送啊。這一去,南京再無海剛峰了。”

  商陽笑道:“到時人山人海,哪里輪得上我們送”

  朱寅卻是知道,他該去見見海老爹了。

  不然,真怕以后見不到了。

  他決定,酒席結束就去都察院官邸。

  國子監在北城,玄武湖邊的都察院也在北城,距離很近。

  朱寅從酒樓出來,辭別四個同窗,一刻鐘后就到了都察院官邸。

  這是他第三次進入都察院了。

  帶著寧清塵來到海瑞官邸,卻見到外面有一大群官員,正在交頭接耳。

  忽然官邸中出來一個官員,正是王用汲。

  他對眾人拱手道:“諸位仁兄,海公謝過諸位前來,只是海公有言,他年老體衰,精神倦態,不敢耽誤諸位公事,還是請回吧。

  竟然閉門不見!

  雖說如此,可眾人也不惱。因為海筆架向來如此不近人情,他們都習慣了。

  今日前來,也不指望被接見,只是走個形式。

  王用這么一說,眾人立刻就借坡下驢的散了。

  朱寅抱著寧清塵上前,將孩子遞給蘭察,行禮道:“王先生可曾記得小子”

  王用頓時露出笑容:“雅虎,原來是你啊,你來的正好。今日海公還念叨你,說臨別之際,不能再見你一面了,誰知你還真不經念叨,這就來了。快進來!”

  王用級對朱寅這個孩子,比對那些高官還要熱情的多。

  朱寅笑道:“王叔,海公還好么”

  稱呼立刻變得親近很多。

  王用點頭,“好。”

  朱寅進入熟悉的海瑞官邸,看到海瑞的妾室邱氏,正帶著兩個老仆收拾行李。

  “見過邱姨。”朱寅行了一禮。

  邱氏也認出來了,笑道:“是朱寅啊,你那個采薇小娘子呢”

  朱寅道:“她去外地走親戚了。”

  邱氏帶著朱寅來到海瑞的書房,朱寅還沒有進去,就聽到里面有人說道:

  “剛峰兄此去京師主持京察大計,想必又是一番霹靂手段。在下有幾句肺腑之言,剛峰兄雅量高致......”

  這個聲音清朗溫厚,聽起來就令人心生信任。

  接著就是海瑞沉郁頓挫的蒼老語調:

  “肩吾,你不必說了,吾已俱知也。陛下,朝廷知我,既用我主持京察,吾便只有公正嚴格四字。”

  “吾年過七旬,這或許是吾為朝廷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身后之名,生前之譽,吾早就置之度外,無所顧忌了。‘

  那人嘆息一聲,聲音微微有點苦澀,“天下不可無剛峰兄,既獲天子信重,為何不徐徐為之,以待天時。”

  “若雷厲風行,固然滌蕩朝堂,正本清源,可是事情終究要有人去做,人無完人吶。剛峰兄不怕成為眾矢之的,也不俱無人做事么”

  海瑞語氣森然:“無人做事天下從不缺做官之人。那些該罷黜的官員,就算留著他們做事,他們就做的好么怕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海瑞話剛落音,第三人的聲音又響了起來,這個聲音很是文雅,帶著蘇州口音,但也比較蒼老:

  “肩吾言之有理。可剛峰兄又豈是你我所能勸服彼此都是為了朝廷,便當是君子和而不同吧。”

  朱寅這才明白,書房里有三個人,都是大人物。

  除了海老爹,還有兩個上了年紀的人。

  邱氏在門外說道:“老爺,朱寅來了。”

  “哦”海瑞的聲音響起,帶著一絲驚喜,“快讓他進來。”

  朱寅進入書房,第一眼便見到須發銀白的海老爹,身穿一件褐色的褙子,坐在椅上,精神矍鑠,氣色很是不錯,完全沒有之前的病容了。

  他的左邊坐著一個五旬有余的老者,一雙濃眉,目光深邃,身穿白色道袍,看上去像個道士,帶著一股閑云野鶴的氣度。

  海瑞右邊的圈椅上,坐著一個身穿素緞褙子的六旬老者,鶴骨松姿,蘊藉儒雅,猶如林中高士,卻又自有一股清貴的書卷氣。

  神色肅毅、不茍言笑的海瑞,看到朱寅后頓時露出笑容。

  朱寅上前跪下道:“孩兒拜見老爹。”

  海瑞呵呵笑道:“起來起來。雅虎,你來的正好。”

  他指指右邊的儒雅老者道:“這是王世貞王老爹。

  又指指左邊的的道袍老者,“這是沈一貫沈老爹。你快一一拜見罷。”

王世貞和沈一貫  朱寅不禁一怔。

  他知道這是兩位大人物,卻沒有想到,居然是王世貞和沈一貫!

  尤其是沈一貫,可是義父戚繼光想自己拜其為師的正主啊。

  PS:今天不舒服,只能寫這么多了。蟹蟹書友們的支持,晚安。

哎呦文學網    嫡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