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六十三章晉王算計,舅父與稚奴做個晉升之階可好?

  “確實和你猜的沒錯。”

  “齊王的背后,不只是魏王的手段,恐怕我這位舅父也推波助瀾了。”

  “曾經的天策府第一功臣,如今變成這般模樣,連皇子都敢算計,他還有什么是不敢做的?”

  目光幽深,李治的視線始終沒離開過長孫無忌遠去的方向。

  “時候到了。”

  李義府陰惻惻的面容上浮現著莫名的神色。

  一眾晉王府屬官全都目光灼灼的看著李治。

  “梁王回來了。”

  “東宮八百衛士都回來了。”

  “梁王府有十六名執仗親事、十六名執乘親事、三百三十三名親事,全都是河西血戰中的精英。”

  “吳王得到了左金吾將軍、高唐縣公程處默的幫助,吳王的親事府也建立起來了。”

  “加上我們的人,近兩千人,這還遠遠不夠。”

  “司馬,聯系右武衛將軍、瑯琊郡公牛進達,就說本王請他赴宴。”

  “我們的手中也需要一支十六衛軍,只有這樣,在這場博弈中,晉王府才能加入分羹的行列。”

  環視眾人,李治最后把目光投向了晉王司馬李敬玄。

  “是,殿下。”

  李敬玄立即應聲領命。

  “洗馬。”

  “趙國公及長史,還有那些出身關隴門閥的官員。”

  “全部調查清楚,他們的府邸、位置,布局。”

  “既然我這位舅父喜歡利用,那本王相信他不會介意為本王送上一副登天梯。”

  說到這,李治臉上表情逐漸變得冷厲。

  “是。”

  李義府那死人般的臉上也浮現了一抹詭異的興奮之色。

  以長孫無忌、褚遂良連同關隴門閥的官員做晉升之姿,從而換取在這場劇變中的最終利益,晉王李治展現出來的冷血、政治手腕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合格的上位者。

  “諸位。”

  “山雨欲來風滿樓。”

  “本王將和你們同進同退。”

  李治擲地有聲的話語顯得分外有力,在王府正殿中響起。

  “遵命!”

  一眾晉王府屬官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齊齊應聲。

  同一時間,吳王府同樣人聲鼎沸,吳王長史崔虞、中書舍人王弘讓、吳王司馬王弘直、尚書郎中謝瑜、吳王府記室參軍謝曜、吳興郡男沈智淵、秘書郎陸敦信都匯聚一堂。

  “太子快回來了。”

  “有些人忍不住了。”

  李恪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玩味道。

  “齊王這么快就能聚攏起這么多人,控制齊州,兵甲犀利。”

  “要是沒有人在背后搞小動作,怎么可能?”

  “陰氏早已沒落,一個小小的陰弘智能做到這種程度。”

  秘書郎陸敦信對此不屑一顧。

  不只是他,在場其他人同樣對齊王叛亂爆發如此迅速猛烈感到懷疑。

  齊王不同于吳王,他的親生母親是四妃之一的陰妃,卻也是母族實力最為孱弱的存在,當初被李世民收入府中,完全是為了拉攏前隋留守長安的一批老臣,現在這些老臣死的死,老的老,還有什么影響力可言。

  “齊州不僅位于河南道,更位于山東。”

  “山東士族哪一個不是經年老梟,清河、博陵、范陽距離齊州不遠。”

  “據我所知,隋朝末年,這些士族都有官吏在地方,擁有大量鐵匠,囤積了很大一批前隋制式兵甲。”

  “巧合的是齊王叛軍中兵甲只有一部分是我大唐樣式,大部分都是前隋樣式。”

  吳王長史崔虞出自安州崔氏,安州崔氏原本是博陵崔氏衛州房,有些東西,沒人比他更清楚了。

  “好一招禍水東引。”

  中書舍人王弘讓鼓了鼓掌,開口道:“長安有高陽商行與四海商行角逐,齊王在齊州掀起叛亂。”

  “陛下調兵部尚書、北庭大都護、英國公李世勣前往平叛。”

  “單單是路途就需要一月時間,哪怕刑部尚書劉德威提前聚懷、洛、汴、宋、潞、滑、濟、鄆、海九州府兵,進攻齊州,消滅齊王叛軍也需要一段時間。”

  “這么折騰下來,恐怕年尾甚至是明年初才會結束。”

  “這么長的時間,魏王想要做些什么,誰又能保證呢。”

  “雍州十九縣盡皆為河東郡王掌控,商州、蒲州刺史出自山東士族。”

  “懷、洛、汴、宋、潞、滑等河南道州府兵完全被調離,關中一旦有變,關內道、隴右道、山南道府兵想要快速馳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話音落下。

  在場所有人的眼神都變了,魏王李泰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呵呵。”

  端坐上首的李恪嗤笑了聲,譏諷道:“父皇想要扶持魏王牽制太子。”

  “殊不知,魏王正準備連他一起干了,可真是大孝子。”

  “本王倒是很想知道魏王動手之后,父皇究竟是什么反應。”

  “咳咳。”

  眾人不禁咳嗽了聲,一個個不敢搭話茬。

  尚書郎中謝瑜出言道:“殿下,親事府已經初具戰力,保不齊魏王會狗急跳墻。”

  “如有可能,還請殿下、王妃退避往終南山。”

  “終南山為太子封地,有數十萬百姓居住,田莊聳立,互為犄角,縱使是陛下都不知其中隱藏了哪些秘密,十萬大軍進入終南山不過是杯水車薪。”

  “不。”

  擺了擺手,李恪義正言辭道:“王妃可以走,本王不能走。”

  “左金吾將軍已經答應了本王,與本王一道在此平叛。”

  “若非如此,本王何以在東宮面前表功。”

  一眾吳王府屬官全都露出了錯愕之色,有必要嗎?就算太子登基,吳王也不可能有什么實質權力,何必如此賣命,這可不是過家家,這是一場新的政變。

  “殿下可是與太子達成了協議。”

  吳興郡男沈智淵脫口而出。

  ‘唰!!!’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得聚焦其上。

  面帶微笑,李恪招了招手:“來人,取地圖。”

  “是。”

  等候在側的王府侍從將一副巨大的地圖鋪開在地面上。

  呈現在所有人眼中的不單單是大唐,還有周遭的小國,包括南洋之外的的諸多島嶼。

  哪怕是林邑、真臘這等小國的疆域都有數州大小,大唐屹立在東方,占據的地方并不算大。

  這張地圖是亞歐大陸,標注了拜占庭帝國(東羅馬)、阿拉伯帝國、法蘭克王國、西哥特王國,中歐平原上生活著數不清的日耳曼部落,東歐平原上則是分布著斯拉夫部落,還有北歐的蠻族。

  “這”

  崔虞等人看的目不轉睛,嘆為觀止,這是整個世界嗎?

  “諸位。”

  “這不是我們生活的世界完整版。”

  “這只是冰山一角,東極倭奴國,西至極西之地。”

  “這就是太子的許諾。”

  指著巨大的地圖,李恪心滿意足的介紹道。

  “分封!!!”

  出身瑯琊王氏的王弘讓一下子想到了其中的關鍵。

  崔虞等人后知后覺的反應過來,一個個瞪大了眼睛,滿是不敢相信,太子竟然要分封。

  “所以,金吾衛將軍他”

  吳王府記室參軍謝曜也想到了程家嫡長子程處默。

  “沒錯。”

  “盧國公老奸巨猾,想必是朝中最早猜出大兄心思的人。”

  “盧家三個最為杰出的子嗣,駙馬都尉、左衛中郎將程懷亮負責承繼家業,高唐縣公、東阿縣公都會跟隨就封于外。”

  微微頜首,李恪回應了他們的猜測。

  “嘶!”

  眾人不禁為之咂舌,盧國公程知節真不愧是人精,三個兒子,一個在大唐,兩個在外藩國同樣是一國主將,程家一分為三,開枝散葉,愈發繁榮,誰能做得到這般魄力?

  “諸位。”

  “既然今日都在這,有些話,本王就明說了。”

  “大唐雖大,卻只容得下一個皇帝,那便是太子殿下。”

  “本王還沒有自不量力到與太子爭奪這天下,邊疆多少大都護府、都督府都是他一手建立。”

  “這個世界很大,太子心胸寬廣,允許宗室藩王就封于外,開疆拓土,自行建國。”

  “本王不是過河拆橋的人,如若諸位愿意,本王的藩國隨時歡迎諸位。”

  “大唐的官職、爵位或許諸位得不到,可本王的藩國,本王自不吝惜。”

  迎著所有人的目光,李恪鄭重許諾。

  在場眾人無不面面相覷,他們可都是來自安州崔氏、瑯琊王氏、陳郡謝氏、吳興沈氏、會稽陸氏,要么是淮南士族之冠,要么是江南士族魁首。

  讓他們放棄在大唐的一切,跟隨李恪去開疆拓土,建立一個新的國家,這是一個痛苦的抉擇。

  “敢問殿下。”

  崔虞隨之問道:“太子可是想對士族下手?”

  其它人同樣抬起頭,一個個眼神凝重的看著李恪。

  “本王不知道大兄對于封建王國是如何想法。”

  “不過,本王知道第一批外封藩王必然有本王、梁王、晉王。”

  “至于魏王如今所作所為,想來也無需本王多言。”

  沒有直接回答崔虞的問題,李恪用了一種比較委婉的方式。

  “呼!!!”

  頓時,所有人呼吸變得格外急促。

  魏王身后站著山東士族之中的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一支(晉陽王氏)、蘭陵蕭氏剩下的一支(丹陽蕭氏)及零散的諸多士族。

  如若魏王叛亂,那么這些士族無一例外,全都是跟隨叛亂的亂臣賊子,自當為大唐剿滅。

  晉王身后是太原王氏主支(祁門王氏),還有關隴門閥,他要在外就封,關隴門閥恐怕會被掏空。

  剩下的吳王背后站著淮南士族、江南士族,幾乎整個天下三分之二的世家門閥都涵蓋在其中,他們已經知道結果了,這是太子給他們的一個選擇,更是唯一的生路。

  要么像山東士族一樣被屠戮一空,要么跟著吳王在外開疆擴土。

  “臣代表安州崔氏表態,原追隨殿下。”

  吳王長史崔虞最先下定決心,安州崔氏從博陵崔氏衛州房分出到現在發展為淮南士族之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跟對了人。

  吳王李恪在眾多親王皇子中,才能最為出眾,跟著他開疆拓土,成為一個新的國家的頂級勛貴,有何不可?

  “瑯琊王氏愿追隨殿下。”

  中書舍人王弘讓、吳王司馬王弘直第二個出聲。

  “陳郡謝氏愿追隨殿下。”

  “吳興沈氏愿追隨殿下。”

  “會稽陸氏愿追隨殿下。”

  隨后,尚書郎中謝瑜、吳王府記室參軍謝曜、吳興郡男沈智淵、秘書郎陸敦信同樣表態。

  “本王在此多謝諸位看重。”

  “諸位不負本王,本王定不負諸位。”

  面向眾人,李恪鄭重回道。

  “殿下言重了。”

  眾人見李恪許諾,一個個眼中浮現喜色。

  就在這時,李恪面容肅穆的補充道:“東宮眼線遍布天下,今日之事還望諸位切記,莫要泄露。”

  “是。”

  所有人不禁表情一變,連忙回道。

  東宮下手之狠辣,天下皆知,先屠博陵崔氏安平房,再滅蘭陵蕭氏齊梁房,誰都不敢保證自己真的說漏了嘴會不會面臨被滅族的危險。

  “一切還要看這次劇變中,我等能做出些什么成績。”

  “本王希望諸位勠力同心,一同努力。”

  吳王李恪再度出聲。

  “請殿下放心,我等必定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沒有一個人在這件事耍滑頭,因為他們跟李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只有李恪向東宮表明了態度,并且做出了努力,太子才會將一塊好的封地賜予李恪,而做為吳王屬官的他們同樣可以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時候不早了,來人,送客。”

  “請!!!”

  王府侍從挨個將這些人送出了王府正殿。

  在他們走后,懷胎八月的吳王妃蕭妤走了出來。

  “王妃怎么來了。”

  李恪趕緊攙扶著她坐下,孫思邈已經替她把過脈,這一胎是男丁,這可是他的嫡長子。

  “殿下方才所言,妾身都聽見了。”

  “不知.”

  蕭妤美眸中泛著水波,一臉懇切的看向李恪。

  “王妃無需擔心。”

  “本王已經安排好了,王妃家人皆入王府,與本王一同開疆拓土。”

  李恪當然知道她的意思,趕緊寬慰道。

  “多謝殿下。”

  聽到這里,蕭妤才放下心來,蘭陵蕭氏齊梁房被滅,這些人便是她最后的親人,自然希望他們有一個好的去處,眼下來看,跟在李恪身邊最為穩妥。

  “你我夫妻,一體同心,何須如此。”

  抓著蕭妤的柔夷,李恪和聲細語的說道。

  這話聽在蕭妤耳中,說不出的感動。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大唐:從太子李承乾到諸天圣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