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郡,巨野縣。
這是山陽最北邊的縣。
名義上巨野仍是一個縣,但縣城仿佛一座孤島,四周壓根就看不到鄉村亭社,只有望不到邊的蘆葦蕩和淺水沼澤。
城墻因長期水浸而斑駁破敗,墻面已經明顯的分為了三段。
上段是灰白的磚石原色,中段是高水位時被淹而沾染的洪水的土黃色,最下段的墻根由于絕大多數時間都泡在水里,被青苔和淤積的廢渣染成了青黑色。
縣內的房屋都改建到了坡地上,出行基本全部依賴舟船——即便在城內也是如此。
眼下已是秋季,不是汛期,但低洼的街市一直積水不退,蚊蠅如同黑霧般成團在城內飛舞。
水中漂浮物極多,其中偶爾可見慘白的浮尸。
鮑信此刻就在巨野縣南部的山坡上,俯視著這個泡在水里的城池。
這山坡是梁山余脈,也是巨野縣地勢最高的地方,但現在看著像個小島。
山的北邊,張飛的部隊正在撤退,能遠遠看到逐漸遠去的旗幟。
其實鮑信沒有和張飛進行太多正面戰斗,是其部下于禁利用巨野縣的地理環境逼退了張飛。
這個年代,巨野澤面積奇大無比,可以視為內海。
這也是受黃河頻繁決堤的影響,洪水不斷注入巨野澤,使水位不斷上升,形成了覆蓋千里的水域。
目前巨野澤北連梁山,東連菏澤,西通沛澤,連成了一片極其廣袤的湖泊與濕地交雜的沼澤帶。
這片沼澤帶的核心位置就是巨野縣。
其實李乾的老家原本就在巨野縣,二十年前巨野是濟陰郡的重要糧食產地,但農產區通常都地勢低洼,現在田地已經已經全部沉入水底了。
巨野澤不斷擴張,使得縣城及周邊地區長期被湖水和沼澤包圍,生存條件極差,時常面臨被洪水侵襲的風險。
原本的巨野李家,也就遷居到了乘氏和離狐。
巨野縣也從糧產區變成了天然的軍事防區,沼澤阻隔了從北邊進入山陽和濟陰的所有道路。
——這地方就是后世的水泊梁山,但面積比后世的梁山廣袤百倍,屬于梁山泊加強版。
眼下,鮑信成了這個大號梁山泊的山大王。
鮑信是泰山平陽人,其家族也是平陽名門——平陽鮑氏是光武帝的開國勛臣,其祖上也曾祖孫四代連任三公九卿,家族世代官居兩千石以上。
幾年前,到處勾搭豪門的何進辟鮑信為騎都尉,讓其在泰山招兵買馬。
等鮑信招攬了人手,卻趕上雒陽之亂,何進沒了。
受張邈邀請加入關東聯軍之后,先是鮑韜被殺,后是救援曹操時被徐榮擊潰,看似強大的關東聯軍像個笑話般快速潰散,袁紹跑路消失,鮑信也成了叛逆。
于是鮑信回了泰山老家,并為昌豨提供資金,暗中鼓動昌豨取徐州。
劉備包圍網本來就是關東聯軍組織的,鮑信當然也參與其中。
可隨后不久劉備就發了招標令,帶幾十路黑社會圍剿泰山賊。
鮑信見機得快,快速帶著財產撤離了泰山,領著族人與部曲到山陽避禍。
這年頭,舉家離開祖地,放棄祖宗墳塋,是大不孝。
而剿滅昌豨后,劉備立刻就讓曹操滅了孔家,這是在警告其它名門,也是為了清理泰山頑疾。
但在鮑家人看來,孔家這樣的名門都被劉備誅殺,那鮑家就更不用說了,畢竟鮑信也是和孔融孔伷一樣的叛逆,也一樣暗中支持過昌豨。
于是鮑信一條道走到了黑。
這段時間,鮑家一直盤踞在巨野澤,并且收編了原本盤踞在此的山賊。
人在逆境時總是會爆發一些潛能,而且鮑家的底蘊和財產本就不少。
當了山大王之后,鮑信用上了泰山賊逼人上山為寇的法門。
畢竟他軍中余部本就是泰山賊出身。
先是散盡家財招攬貧民,再自曝身份,以連坐之罪恐嚇,歸隴了不少流民。
然后逼人殺官,煽動搶劫糧食或是聯合抗稅,在巨野一帶到處作案。
巨野這地方大部分耕地被淹,生活艱難,但越是艱難的地方,搞這些事就越容易。
借著劉備一次又一次的招標令,大量黑社會到處活動,鮑信的梁山軍反倒不太引人注意。
不到一年,鮑信就干掉了巨野所有官吏和土豪,匯聚了將近兩萬農兵。
都當了山大王了,鮑信也不再守著自己國相、豪門、名士等身份——有時候,把遮住眼睛和心智的身份全部拿掉,天地都會為之一寬。
鮑信學會了低頭向下看,看那些一直在身邊,但以前卻沒有注意到的人。
比如于禁。
于禁曾是泰山巨平的黑社會,而且也是昌豨的朋友,在鮑信擔任濟北相的時候就被征募,是鮑信的老部下了。
由于沒什么背景,而且于禁也不是那種武藝高強之人,不怎么起眼。
直到昌豨被劉備討滅后,有一些逃出泰山的賊人跑來投奔了于禁,雖然不多,但這些泰山賊卻是精明悍勇之輩——當時那種幾十路人馬圍剿的情況,能跑出來的都是聰明人。
于禁手下也就有了兩百來人的班底,個個精銳。
鮑信發現于禁部曲雖少,卻精銳嚴整,便讓于禁督軍執法。
此前鮑信沒有太多中層干部可以用,只能讓族人領軍。
鮑家的族人本就不會治軍,以致部隊紀律極差,內部欺壓不斷,且經常在周邊各縣劫掠,整體極為散漫。
而且極限暴兵能快速獲取實力,但卻無法維持軍需,鮑信有兵無民,巨野這個梁山泊可不適合種田。
這也使得鮑信這個山大王處境并不好,周邊各縣本來就敵視梁山賊,只是沒多少人知道巨野澤的梁山賊換了人而已。
于禁督軍后,列出了軍法條例,執法極其嚴格,違法必斬。
鮑信自己不能殺同族叔伯兄弟…而于禁敢殺。
在殺了鮑家好幾個族人之后,于禁建立起了軍法官的威望,各部對軍法有了畏懼,也使得鮑信這個草臺班子開始向真正的軍隊靠攏。
當然,這也使得鮑家很多人對于禁極其憎恨。
部下都能守法聽令之后,鮑信也開始學著黑山張燕,開始對周邊各縣的百姓提供保護,并收取糧草作為保護費。
全新的“梁山軍”也真正有了盤踞一方的基礎。
不過,兵太多未必是好事,不可避免的會吸引周邊各縣的目光——再這么發展下去,必會招來大軍圍剿,上招標令也大有希望。
而此時,陳王劉寵打出了輔漢大將軍旗號,表示要對抗劉備迎回天子。
鮑信立刻響應,帶兵奪取了山陽郡治昌邑縣。
昌邑的軍械不少,再加上秋季剛收的糧食,算是將鮑信這支“梁山軍”武裝成了軍隊。
但鮑信沒有自表官職,也沒打算真的和劉寵聯手——他響應劉寵,只是因為劉寵能吸引火力,反正現在梁山軍也藏不住了。
在張飛退兵的同時,劉岱來到了鮑信軍中。
“鮑兄此處倒是隱秘,叫吾好找…鮑兄為何不在昌邑?”
劉岱看起來有些狼狽,但仍然擺出了一幅大人物的樣子。
鮑信看著張飛退去的方向,閉了閉眼,轉頭看向劉岱:“使君為何會來我處?不是說好各自于郡內取勢嗎?”
“吾部受橋瑁所累,被那張遼擊潰,失了大半,如今東郡已失…鮑兄此處兵強馬壯,不知鮑兄可愿借些兵馬與吾,也好返攻東郡。”
劉岱看了看于禁帶著的精銳,眼里多少有些羨慕。
“反攻東郡?”
鮑信笑了笑,轉頭看向于禁:“文則,張飛既退…我等可要進軍追擊?”
“不可追…張飛部曲善戰,在濕地水澤他們難以適應,但若出了水泊,我等必不是其對手。”
于禁搖頭,他心里有數,鮑信就是讓他故意說給劉岱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