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雨水從頭頂的鋼棚匯流而下。
只是少頃,溝渠里的水就奔涌了起來,又不斷往更大的溝渠匯聚。
雨下了大半個小時才有變小的趨勢,有采購商和三輪車又急不可耐的在市場里走動,很快老天爺就給了他們深刻的教訓,雨勢再度變得急促。
就在這樣的折磨中,市場里的人是越來越少,多數檔口生意也變得慘淡。
一直到凌晨,63號檔也還剩下小一車的蔬菜,但早都被預訂了。
李才說:“每次晚上下暴雨都是這樣,買菜的人慢慢變少,但每當這時,配送中心的業務又會有明顯漲幅。”
“菜的需求沒有大的變化。”陳家志笑了笑,“雨這樣下,行情又該來了。”
李才問:“對菜場沒有影響嗎?”
陳家志說:“我從增城回來后,菜場就有準備,也作了部署,這時候冷庫里應該裝滿了蔬菜。”
“原來如此。”
姐夫也更喜歡呆在鄉下,喜歡釣魚,卻在這時候趕了回來,想必對雨季早就有了安排。
這份未雨綢繆的本事總是能讓公司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一點點做大做強。
天色漸明,雨停了,市場也又恢復了些生機。
被暴雨堵在家里的采購又匆忙的出來買菜。
63號檔口不同,雨一停,一輛輛三輪車就把剩下的菜送了出去。
天一亮,李才就回宿舍躺在了床上,想著下次去釣魚該先約誰。
陳正旭也回到了配送中心,脫下了披在身上的雨衣,內里的衣服也同樣濕透了。
陳家志從辦公室走出來,問道:“從晚上忙到現在?”
陳正旭說:“沒,凌晨雨小了才出去,今早生意好,配送不過來,我也就跟著去了。”
每次暴雨都是靠譜鮮生的機會,也是考驗。
配送中心也正是在這種磨礪中,做到了穩定可靠,才能抓住一次次機會。
“先回去換衣服,換了衣服來食堂吃面,今天做了兔兒面。”
“要得。”
陳正旭回房間換了衣服就來了廚房,桌上已放好了一碗面,面上鋪了一層兔子肉,混合著鮮紅的辣子綠色的菜葉。
“快來吃。”
“幺娘吃了嗎?”陳正旭也看到了在收拾廚房的李秀,想來兔子肉也是從鄉下帶上來的。
陳家志夾了一塊兔子肉放入嘴里,“吃了,李才也吃了,已經去睡下了。”
陳正旭也喜歡吃兔子肉,濃郁的辣味讓他吃得直冒汗。
時不時也會停下來說著業務的增長,別人避之不及的暴雨成了他眼里的及時雨。
龍舟雨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隔三岔五的強降雨影響到了多地的蔬菜生產。
陳家志每天就在配送中心了解梳理著各地的信息。
彭村基地敖德良來了電話。
最后一點雞心芥菜在連日雨水的沖刷下,已經失去了采收的價值。
敖德良決定平推了,提前讓土地休養生息。
并想趁夏收,將雞心芥基地擴大,已經擬定好了一份計劃,但想擴基地就需要錢。
這筆錢也主要靠彭村基地自力更生。
彭村基地一共300畝,上半年前后種了兩茬雞心芥。
第一茬雞心芥總產107.3萬斤,銷售收入約320萬;第二茬總產總產約94萬斤,收入約270萬元。
兩茬菜一共創造了590萬元的收入,效益驚人。
此前陳正旭預計下一年度雞心芥的銷量是1500萬斤,即大約1000畝的產量。如果以此算,需要新建700畝的基地。
按此前300畝投資200萬的成本,至少要400多萬的資金。
彭村基地把這份錢賺出來了。
擴基地理所應當。
陳家志同意了敖德良擴基地的計劃,這是一個做事精致的人。
即使手寫的計劃里,也考慮到了很多條條框框,以及未來的隱患。
基地擴大到1000畝,能影響到的面積卻不止這么多。
按敖德良所說,彭村附近有不少農戶都動了種芥菜的心思,可能會進入一段野蠻生長的時間。
陳家志說:“農戶不一定舍得投入,即使有人愿意投入,品質也參差不齊。”
敖德良便明白了老板的意思。
他能把土地打理得整齊美觀,自然也能種出外觀口感都相差無二的高品質雞心芥。
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就是精華,這其中一定會有他。
陳家志也算了賬,前五個月,不包含云嶺農業,靠譜鮮生一共創造了2146萬元的收入。
隨著海外的逐步回款,賬上的資金也有1400余萬,增城基地1000萬,彭村基地400多萬,勉強夠了。
但想分紅,想發獎金就還差點意思,陳家志指望著近期的表現。
江心菜場。
新場長戚永鋒站在樓上,風呼嘯的吹,耳旁盡是菜田里薄膜飄蕩的聲音,但雨停了。
“這雨要是再下,棚里的菜苗就快撐不住了。”
小組長黃日新問道:“看這天氣,下午應該沒雨了,要把薄膜揭開嗎?”
戚永鋒也抬頭看天勢,種了幾年菜了,他也大概了解老天爺的脾性,下午可能沒雨,但晚上就說不準了。
“把有菜的棚都揭開,沒菜的不管它,讓工人隨時準備著蓋棚。”
由于搶收,菜場的空地其實不少,但這種天氣很難有機會翻地整地。
一下雨還容易被打板結,索性一直蓋著。
幾個小組長也接連去行動。
戚永鋒則是去了冷庫,滿裝著一筐筐蔬菜,在冷庫的另一端則是工人在打包裝箱。
不能收菜,但是發貨不能停,冷庫里的300噸貨就是他的底氣。
傍晚。
卷毛風風火火的來了江南市場,拿著手電筒,兩只腿走得飛快,到了63號檔才停下。
“財神爺,都是干貨嗎?”
“我們不賣濕貨。”
“果然,還得是你們。”茅良才遞上了一張手寫的采購單,“我喊了三輪車過來裝貨,馬上到,你算下賬,我等會兒過來給錢。”
“交給我,你就放一百個心…”
茅良才并沒有聽到李才最后說了什么,他忙著去找菜。
這雨季一到,很多菜都濕漉漉的,他拿回本市場賣就全是風險,拿菜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只有在63號檔時不用考慮這個問題。
“紅薯葉多少錢?”
“一塊二。”
“漲了?”
茅良才這才驚愕的想起,他剛才在63號檔忘了問今天的價格。
漲了也就漲了,反正最后也得買,只是他的警惕心是什么時候變得這么低了。
茅良才買菜很挑剔,最初為了買到便宜貨,他能在市場里等幾個小時。
后來在陳菜農身上吃了虧,改了性子,但卻更挑剔了,同一種菜能反復對比好幾家,絕大多數蔬菜販子都沒有這種耐心。
而現在,為了省點時間,連價格都不問了。
連他都如此了,其他人買菜又該是何等干脆。
茅良才買了兩單菜后,又回到了63號檔口附近,他沒有直接過去,而是站在原地。
63號檔裝菜的車和人沒停過,但來問價買菜的似乎很少。
看了一會兒后,他便發現了端倪。
很多買菜人和他一樣干脆,甚至比他更夸張,有個男的,檔口都沒進,就在通道里說了要多少件菜后就走了,整個過程不超過10秒。
茅良才看沉默了。
等他去結賬時,又無意看到李才看了BB機消息后在做筆記,他多問了一句。
李才把BB機給卷毛看了一眼。
“長期客戶專屬服務,卷總你下次要是比較急,也可以先把訂貨數量發過來,可以給你留幾個小時。”
有些老客戶,長期凌晨三四點來,但又怕來晚了拿不到貨,最終就催生出了這種服務。
茅良才也總算明白了63號檔為什么看著冷清,但又總是不愁賣。
原來訂單早就下了。
這一夜,李才明顯感覺到了市場的變化,出貨更迅猛了。
賣完菜,他還有空四處溜達。
等天亮時,便回辦公室給菜場去了電話。
“戚場長,今天加貨。”
“好。”
記下發貨數量后,戚永鋒也長舒一口氣,站在二樓就喊庫管王虹,大聲說了今日發貨總量:65噸。
300噸貨也就四五天的事,完全不用擔心爛在冷庫。
他更擔心雨何時才停。
老天爺仿佛在和他作對,一天一場雨,溝渠里的水沒少過,空氣稠得像團濕棉花,抓一把能擰出水來。
仰望著天邊飄來的團團烏云,戚永鋒感覺要遭。
又一場暴雨落了下來,給了很多菜農致命一擊。
戚永鋒感嘆人生的艱難,但還是帶著菜工搶災救險,能救盡救。
救不回來的,他也已有了備案,扦插種植大骨青空心菜。
受災的不只是江心菜場。
這時候拼的就是復產速度,空心菜無疑是最快的,水一退,戚永鋒啥都不管,立馬帶人扦插大骨青。
暴風雨可以毀了一茬菜,但打不倒聰慧勤勞的菜農。
靠譜鮮生,辦公室。
早上陳家志和童剛通了電話,知道了戚永鋒的應對,很欣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李才走了進來,道:“只要是菜,價格都在漲!”
陳家志點了點頭,說:“我昨天就通知了敖德海,讓他準備發貨,今天能上船。”
李才贊道:“牛逼,這批貨肯定能賺錢,只是連州出來的路斷了,菜運不出來,否則還能多賺一筆。”
陳家志保持著充分的樂觀,“只要菜田還在,路很快就能恢復。”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