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七十七章 半免費教育,蠢蠢欲動的遼國

  落日半隱,殘陽鋪金。

  垂拱殿。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

  小詞輕誦,軟語綿綿。

  絲竹淺吟,簫韶和舞。

  大殿上下,步搖翩躚,楚腰輕款,舞姿曼妙,自有一種難言的滋味,引人注目非常。

  自秦漢以來,宮廷便有了“鐘鳴鼎食、樂舞相伴”的儀制。

  其中,舞與樂相綁定,有俗舞、雅舞兩類;樂與詩、詞、歌、賦相綁定,講究嚴肅與典雅兼顧。

  如今,難得南征大勝,以一篇《詩經大雅》為詞,吟誦征伐功績,頌捷報、唱太平、贊盛世,卻也算是相宜得體,頗有雅俗共賞的意味。

  “百官,盡興即可!”

  丹陛之上,官家趙策英面上微紅,或是持箸拈筷,或是豪爽酣飲。

  觀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自有一股意氣風發,大展宏圖之勁!

  自其以下,文武百官,或左或右,籌光交錯。

  “呼——”

  習慣性的吹了吹燉湯,江昭拾起一盞小碗,輕抿了一口。

  索粉、羊肉、魚肉、爆肉、假黿魚、胡餅、狀元炒肉、蜜浮酥捺花、燉雞蓮子羹。

  這就是慶賀大勝的九道菜。

  除了略微偏涼以外,并無太大的缺點。

  “子川。”

  丹陛之上,趙策英輕抬酒盞,一臉的興奮。

  江昭注目過去,從容點頭,抬起杯子。

  “敬陛下。”

  趙策英的興奮,尚在江昭的預料之中。

  作為百年國祚的唯一一位開疆拓土的君王,趙策英已然是注定千古留名。

  他年,一旦實現大一統,更是可將千古一帝、世宗皇帝的名號輕松收入囊中。

  這種“有盼頭”、“努力就有回報”的感覺,注定會讓人相當幸福,精神亢奮。

  興奮,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

  “來!”

  趙策英豪爽大笑,欣慰點頭。

  文布局天下、改革弊政、暫理國政,武可開疆拓土,鎮撫天下,橫壓一世。

  恐怕,就連西漢之蕭何、張良,蜀漢之諸葛孔明,大唐之房謀杜斷,也莫過如此。

  有此賢臣相佐,區區千古一帝,何愁是夢?

  君臣二人,一飲而盡。

  一杯入肚,兩人皆是添酒,又欲對飲。

就在這時  司禮掌印太監走近,低聲通報道:“陛下,景王求見。”

  “景王?”

  趙策英一怔,旋即溫和一笑,擺手道:“讓他進來吧。”

  自從大軍南征,至今已有兩百余天之久。

  兒子思父,父又何嘗不念子?

  一聲令下,自有宮女、太監于陛坫添上一道席位。

  約莫二三十息。

  “父皇!”

  “大相公!”

  一道輕呼,三歲的小不點邁著小碎步,自正門而入。

  僅是一剎,籌光交錯的聲音便淺了不少。

  文武大臣,連連注目。

  景王,趙伸!

  丹陛之上,趙策英注目下去,招了招手:“伸兒,過來。”

  趙伸三步兩步,走了過去。

  及至近陛,便乖乖止步,抬手行禮。

  “孩兒拜見父皇。”

  若是日常,亦或是皇宮后苑,偶爾得到皇帝的允準,小皇子或許有機會登上兩步御階。

  可涉及慶賀,丹陛便是無可置疑的“君王專屬”,不附帶任何“私人”屬性。

  三歲半的皇子,尚未啟蒙,但規矩已經學了七七八八。

  趙伸活潑歸活潑,卻也相當守禮,不敢逾矩。

  趙策英垂手撫膝,頗有威嚴的點了點頭。

  百官大賀,并不適合父子敘話。

  也因此,就算是心中有著些許思念,趙策英也并未走下去。

  “大相公。”

  趙伸輕喚一聲,走了過去。

  “景王。”江昭點頭,執手回禮。

  趙伸得到了回應,嬉笑一聲,便在太監的引導下,走向了席位。

  不少人望著這一幕,暗自挑眉。

  他年,要是景王上位,這不得養三代寵臣?

  官家,難道就沒意見嗎?

  丹陛之上,趙策英面色平和,淡然抬杯:

  “子川,來!”

  八月廿七,御書房。

  丈許木幾,上有幾十道披紅文書,一一鋪陳。

  趙策英拾起其中一道,作沉吟狀。

  自其以下,江昭肅坐,君臣相對。

  “近半年,內閣頒下的布政文書,主要是有六道。”

  江昭束手肅坐,徐徐道:

  “一是修建官道。”

  “二是煉鐵。”

  “三是設立了工學博士、學術博士兩大職位。”

  “四是續上了西域絲綢之路。”

  “五是大航海。”

  教育、道路、鋼鐵、科技、絲綢之路、大航海!

  除了“教育”以外,其余的五大民生都已經布置下去。

  “嗯。”趙策英拾著文書,連連點頭。

  五道政令,無一例外,都是偏向于民生的布局。

  其中,修建官道,主要就是往日官道的基礎上,興修了一些新的官道。

  總體上,這一項目歸屬于工部和戶部主管。

  工部規劃了相關道路的修建,戶部撥下錢款,地方官府單獨遣人負責修建。

  至于落實與否,自然是御史負責監督,工部和戶部也會有專人負責監管。

  反正,小貪或許有機會,道路略微劣質一點,也無傷大雅。

  大貪,估摸著就較為困難。

  煉鐵,也即讓工部專人主管磁州的鐵礦冶煉,試著整合民營小作坊的力量。

  磁州,也就是千百年后的“武安”,此地自古都是赫赫有名的鐵礦重地。

  不過,以往鐵礦的冶煉效率并不太行。

  主要在于,鐵礦冶煉實現的是差役制,工人的工錢都是固定的量,有些類似于“鐵飯碗”。

  如今,工部專門遣了人過去負責改革,有意將差役制轉變為雇傭制,類似于從體制內轉變為國企。

  差役制工錢固定,不論是老師傅,亦或是新工匠,都是一樣的薪俸。

  但雇傭制不一樣,雇傭制有薪俸的高低區別,鐵礦主官也有政績好壞之說。

  如此,自可鼓勵工人的積極性。

  此外,還鼓勵民間小作坊冶煉鋼鐵,讓小作坊冶煉了鋼鐵,販賣給官府。

  這種制度,基本上能板上釘釘的拔高冶煉效率。

  工學博士、學術博士,也即為了鼓勵為了工匠、大儒研究一些有益于生產的工具亦或是學術推演而設立的官職,暫定是正六品,且不限人數。

  就像是參與了炸彈研究的三名軍械監主薄,就都被擢拔為了工學博士。

  程顥、程頤、劉敞、張載等頗有聲名,已經漸漸趨向于大儒的文人,則是學術博士。

  一些聲名不小,但尚未入仕的大儒,經過吏部考核,也可為學術博士。

  截至目前,設立半年左右,已有工學博士七人,學術博士十三人。

  實權不大,但勝在官階不低,且是無可置疑的士大夫階級,就算是說出去也絕對是受人尊敬的體面人。

  絲綢之路和大航海,自然也不難理解,無非是為了貿易而頒布。

  “子川布政,自有千古賢相之風范。”

  文書輕放,趙策英不吝贊譽道:“朕有子川,則治政無憂矣。”

  對于江昭的布局謀劃,就算是偶爾有不理解的地方,趙策英也從不會有任何質疑的意思。

  主要在于,江昭的布政風格的確是相當獨特,偶爾沒事就會布下一兩步閑棋。

  可就是這些不起眼閑棋,通常都能起到不俗的效果。

  特別是上次的石見銀山,幾乎是一下子就解決了錢荒問題。

  這種布局能力,無疑是獨一檔的水平。

  江昭肅坐,面色平和,沉吟道:

  “另,臣尚有兩道文書未曾布下,還望官家參詳一二。”

  說著,兩道文書就已傳了過去。

  趙策英一臉鄭重的拾過。

  其中一道,記載的是一種名為半免費的教育。

  “半免費教育?”

  趙策英一詫。

  免費!

  這一詞語,對于封建社會來說,實在是太過虛無縹緲。

  “免學子的書本、吃食耗費,鼓勵寒門學子讀書科考,為國效忠。”

  “若是一年有三四百萬學子享受此待遇,則就算是算上教書先生的薪俸,一年的耗費也就七八百萬貫錢。”

  江昭一臉的認真:“不過,茲事體大。臣構思良久,終是留中不發,并未執行。”

  半免費教育的政令,江昭并未頒布下去。

  主要緣由,無非有二:

  一則,這是一道“長期性”的政令。

  教育、道路、鋼鐵、科技、絲綢之路、大航海。

  六道政令,除了半免費教育以外,其余的政令要么是“說停就停”的短期性的政令,要么是影響力不大的政令。

  修建道路、大煉鋼鐵、絲綢之路、大航海,都是典型的“說停就停”的政令,就算是取消也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鼓勵科技,本質上也就是設立兩種官階不高不低的官職而已,影響力不大。

  半免費教育不一樣。

  這是關于讀書人的政令,且一旦頒下,定然是受人稱頌不已。

  這種政令,頒布下去自然是非常輕松,毫無阻力。

  可要是有了后悔的跡象,意欲取消,卻絕對是千難萬難。

  布政是何等的受人稱頌,取消政令就會是何等的惹人叱罵。

  也就是說,這一道政令,一旦頒布了下去,大概率就得長久的執行下去。

  持續多久呢?

  持續到王朝滅亡!

  一旦政令頒下,半免費教育的支出,就此大概率會是“固定”支出。

  就算是變法失敗,甚至于保守派起勢,這一道政令也絕對會被保留下來。

  也因此,江昭卻是并未擅自頒下去。

  二則,主要是為了讓趙策英也享受士人的稱頌。

  君、臣!

  兩者的聲譽并不在同一條賽道。

  君王受到稱頌,并不會分擔臣子受到的稱頌量。

  為此,江昭自是特地將政令留了下來。

  這玩意沒必要吃獨食,也不能吃獨食!

  “一年,七八百萬貫.”

  趙策英沉吟著,面上閃過一絲遲疑。

  這一道政令的厲害關系,一目了然。

  利是海量的聲譽。

  文人向來就擅長吹捧,趁著大勝凱旋的勁頭,這要是來上一波半免費教育,鬼知道得被文人吹成啥樣啊?

  一旦真的頒下了半免費教育的政令,就是幾百年過去,大概率也有人懷念熙豐年間的“盛世”景象。

  作為掌權天下的君王,他也肯定會被千古傳頌。

  當然,沒有實現大一統,肯定是算不上千古一帝。

  但,起碼也得是上乘君王,有資格“保前十”的水平。

  大相公江昭也是一樣的狀況。

  甚至于,宰相沒有必須實現大一統才能為千古一相的限制,這一政令估摸著都有可能讓江昭成為千古賢相,人人稱頌。

  此外,這一政令還能帶來源源不斷的寒門士人,一樣是益處頗多。

  這玩意有可能給子孫埋雷!

  七八百萬貫,差不多是一年賦稅收入的不到十分之一。

  以目前的賦稅,可輕輕松松的承擔,甚至是毫無壓力。

  但問題在于,不是誰都有千古賢相輔佐的。

  可能到了某一代,賦稅征收不太行,半免費教育就會化作堪比“三冗”一樣的難題。

  利害剖析,一清二楚。

  趙策英遲疑了幾息,果斷點頭,拍案道:

  “干了!”

  半免費教育,古今未有,千古傳頌。

  誘惑力太大了!

  至于子孫后代?

  相信后來者的智慧,兒孫自有兒孫福。

  “陛下圣明。”

  江昭淡淡一笑,持手一禮。

  趙策英拾起余下一道文書。

  關于交趾國的布局。

  交趾國,適合種棉花!

  草棉的種植需求是充足光照、溫暖氣候、適度降水。

  此三點,交趾國都恰好滿足。

  亞熱帶氣候,從三月始就基本上就漸漸升溫,降水和光照自然也不差,這種狀況得一直持續到十月左右。

  也就是說,一年中有近兩百余天都符合棉花生長。

  交趾國,可謂是天然就適合種植棉花。

  為此,江昭卻是有意讓人在交趾推廣棉花種植。

  緣由有二:

  一則,交趾適合種植棉花。

  二則,可讓交趾少種糧食。

  棉花種植得越多,糧食種植得就越少。

  交趾人種植了棉花,可適當以略高于市場價的價錢販賣棉花,并以此從中原換取糧食。

  如此,讓交趾人嘗到了種植棉花的甜頭,日復一日,種植糧食的人就越來越少,交趾對中原的糧食依賴也就會越來越狠。

  時間一長,也就實現了一種另類的控制。

  “好。”

  趙策英連連點頭:“都以江卿的布局為主。”

  彼之砒霜,我之飴糖。

  于交趾而言,這是毒策。

  于大周而言,這卻是一等一的良策。

  “諾。”

  幾道文書都已上呈,江昭起身,持手一禮,就要退出去。

  一步邁出,遲疑著,江昭卻是不免問道:“官家左臂的傷,如何了?”

  臂傷?

  趙策英摸了摸左臂,搖頭道:“偶爾略有瘙癢。”

  “不過,問題不大。”

  “一些受過臂傷的老將軍,也或多或少都有此癥狀。”

  觀其模樣,卻是一副不甚在意的樣子。

  江昭一嘆,不免叮囑道:“《左傳》有言:君者,國之元也,不可輕涉險地。”

  趙策英左臂的傷,乃是其沖鋒陷陣所受。

  準確來說,也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沖鋒陷陣。

  彼時,交趾國都已經淪陷了大半,軍卒四下逃散,潰不成軍,大局已定。

  趙策英居于中軍,心頭蠢蠢欲動,英氣勃發,也就有了入城殺伐的意向。

  敵人潰不成軍,危險系數幾乎為零,一干武將拗不過趙策英,也就不再阻攔。

  于是乎,上千人簇擁著趙策英,就此入了都城。

  誰承想,交趾國內城中竟是藏了十幾位射程達六七十步的軍卒,一下子打了趙策英一次措手不及,就這么的受了點小傷。

  “放心。”

  趙策英大手一揮,豪爽道:“子川關懷之心,朕已銘記于心。”

  “朕向你保證,朕肯定不會輕涉險地的。”

  江昭不信,搖了搖頭,大步退去。

  中京,大定府。

  文化殿。

  “炸彈研制得怎么樣?”

  丹陛之上,耶律洪基注目下去,沉聲問道。

  南院宰相趙徽抬手一禮,回應道:“就威力而言,僅有大周炸彈的五六成左右。”

  “不過,爆炸之聲倒是相差不大,可起到鍛煉驚馬的效果。”

  “五六成?”

  耶律洪基皺著眉,點了點頭。

  老實說,這在他的預料之中。

  一則,大遼的炸藥配方并不特別精準。

  相較于大周的屢屢調整的配方來說,大遼的配方肯定有瑕疵,這一點毋庸置疑。

  二則,大遼的實在太缺硫和硝。

  硫、硝、炭三大材料,除了炭以外,大遼都缺。

  特別是硫,非常稀缺。

  為此,卻是不得不在本來就不太精準額配方上進行閹割,降低硫和硝的含量,增大炭的含量,致使威力進一步減弱。

  三則,大遼缺陶瓷。

  炸彈,單論純粹的爆炸威力來說,其實并不特別高。

  大周的炸彈威力高的其中一個原因,主要就是用了陶瓷作為外殼,制成了特定的陶瓷炸彈。

  真正的殺傷力,永遠是源自于飛濺的陶瓷碎片,而不是純粹的爆炸。

  大遼缺陶瓷,威力自是難以與之相媲美。

  “有爆炸聲就足矣。”

  耶律洪基沉聲道:“就暫時用爆炸聲鍛煉馬匹不受驚的能力吧。”

  “但凡馬匹不受驚,大遼鐵騎,便仍是無敵于天下!”

  從頭到尾,耶律洪基都沒想過在炸彈上實現彎道超車。

  一方面,材料上有限制,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另一方面,炸彈并沒有想象中的厲害。

  經過幾次復盤,耶律洪基已經找到了失敗的緣由——上次戰敗,純粹就是吃了馬匹受驚的虧。

  但凡馬匹不受驚,以馬兒的奔跑速度,炸彈的效果就會變得相當有限。

  大遼鐵騎,仍是無敵!

  “讓人去征調糧草吧。”

  “就傳來的情報可知,趙策英足足留了五萬大軍在交趾。”

  “自其裁軍以來,僅有五十萬大軍。”

  “地方上起碼屯了二十萬大軍,京畿起碼得屯十萬大軍。”

  “余下的二十萬,有五萬屯兵于交趾國,有兩萬余損失在交趾。”

  “也就是說,僅余十三萬大軍提防大遼與西夏,且分布于熙河、陜西、河東、河北東、河北西五路!”

  “單一一處伏兵,也就不足三四萬。”

  耶律洪基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揮袖道:“來年三月,大軍南征,勢必一雪前恥。”

  “是。”趙徽連忙點頭。

  裁軍缺兵,糧草耗費了半年之久,且還得提防南方的交趾國,此可謂兵少糧缺。

  這絕對是攻打大周的最好的機會!

  請:m.llskw.org

哎呦文學網    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