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十四章 或許可以發一發皇帝財?

  韓府,書房。

  韓章、江昭、王堯臣、張方平、章衡、蘇軾、蘇轍、曾布八人匯聚,一齊論書法畫作。

  其中,韓章、王堯臣、張方平三人屬于是韓系老一輩的核心人物。

  所謂核心人物,往往是指三品以上的官員。

  韓系的老一輩有七位核心人物,因慶歷新政的緣故,都已遭貶。

  自從韓章入閣,其余幾人也都相繼入京。

  一如江志致仕空缺出來的右副都御史的官位,就被一位名為吳中復的韓系老人補缺。

  這位也是御史出身,因彈劾劉沆、梁適而遭貶。

  江昭、章衡、蘇軾、蘇轍、曾布幾人都是年輕一輩。

  其中,唯有江昭算得上核心人物,乃是以下一代黨魁的標準培養。

  其余的幾位,則是勉強算“半核心”人物,屬于是韓系年輕一代重點培養的人。

  這幾人,蘇軾,蘇轍是受過張方平的舉薦,因而入了韓系。5

  嘉佑元年,張方平尚在益州任職知州。

  彼時,蘇洵曾帶著蘇軾、蘇轍去拜謁過張方平,兩人受到過張方平的舉薦,自此有了些來往。

  自從蘇軾、蘇轍考上了功名,兩人又經張方平的舉薦,拜見了韓章,自此也就成了韓系的人。

  章衡則是因其叔父章得象的緣故。

  汴京內閣的六把椅子,皆是傳承自太祖、太宗時期。

  晏殊、韓章二人,就傳承自名相寇準一脈。

  章衡的叔父章得象,也是傳承自名相寇準一脈,且曾是黨魁。

  也就是說,章得象、晏殊、韓章,其實都是一脈的人。

  不過,章得象其人,于政見上并不鮮明。

  既不保守,也不改革。

  慶歷新政尚未正式發起以前,新政黨曾大肆打壓過政見保守的官員,章得象就是其中之一。

  彼時,新政官員曾稱“章得象一切宗黨親戚,皆抑而不進”。

  時間一長,章得象受到的打壓就越狠,慢慢的也就逐步退出了官場。

  章得象下去,晏殊也就上位。

  彼此有個先后關系,甚至也發生了黨內爭斗。

  當然,黨內爭斗,都不會太過火,往往也就止步于權勢的交接。

  人與人的政見不一樣,章得象的遭遇,卻是不影響章衡繼續為韓章一脈所認可。

  余下的一位卻是曾布。

  相比起蘇軾、蘇轍兩人受到的舉薦,以及章衡受到的叔父的影響,曾布是受了江昭的舉薦而入的韓系。

  本來,曾布并非韓系的人。

  他的兄長曾鞏乃是刑部尚書歐陽修的弟子,而歐陽修是宰輔大相公富弼的人,傳承自名相呂端一脈。3

  理論上,受制于兄長曾鞏的影響,曾布沒有選擇派系的權利,只能歸咎于富大相公一脈。

  但,這僅是理論。

  實際上,曾布有選擇的機會。

  只因曾鞏并非富大相公一脈的核心人物!

  一般來說,核心人物涉及一個“牽連”原則。

  也即核心人物的父兄、叔伯、子侄,這些血緣關系相對較近的人,都會受到核心人物的影響,沒有選擇派系的權利,先天就歸屬于某一派系。

  一如聯姻,就是“牽連”原則的衍生。

  某個派系的核心人物,其子侄若是成器,并且有意走仕途,就萬萬不可與別的派系的核心人物的女兒聯姻。

  只因聯姻也是一種派系選擇。

  本來就受到長輩的影響,先天有了派系選擇,再聯姻又選擇了一個派系,未免有左右逢源的跡象,最終結果就是兩方人都不待見,仕途盡毀。1

  當然,若是不在乎仕途,倒也無妨。

  本來,若是曾鞏是庶吉士,那他就會是富大相公一脈重點培養的年輕人之一。

  如此,曾布就只能受到“牽連”,成為富大相公一系的人。

  然而,曾鞏的科考并沒有考好。

  三甲進士,上限幾乎已經定死,哪怕有著傳道受業的恩情,曾鞏也不可能是富大相公一脈的核心圈層人物之一。

  并且,曾鞏、曾布兩人,祖上并未有太過厲害的人物,沒有“先天”定下的派系。

  如此一來,曾布的選擇就多了起來。

  于是,征求了曾布的意向,經江昭向韓章舉薦,曾布就成了韓系的人。

  堪稱BOSS直聘!

  書房。

  幾人望著蘇軾落筆的一幅字,皆是微微點頭。

  該說不說,蘇軾的確是有成為“大儒”的天賦。

  “一手好字!”江昭不吝贊譽之聲。

  “哈哈!”蘇軾提筆一笑,罷了罷手:“字不重要,朝廷上的動靜才重要。”

  幾人要么是三鼎甲,要么是庶吉士,都是韓系年輕一代受到重點培養的人。

  六位內閣大學士勸諫的事情,他們是率先知道的一批人。

  “去年,官家集百官賀表沖喜,幾位閣老默契的選擇了松手,讓官家試試能否再誕皇子。”

  一向沉默寡言的蘇轍搖頭道:“據說,小榮妃是日日受到寵信,可腹中卻也沒什么動靜。”4

要我說皇帝也是不急,真著急了找個生過孩子的寡婦試試  “六位內閣大學士一齊勸諫啊!”曾布面色凝重。

  六位內閣大學士齊心,就是百官齊心。

  甚至都能架空官家!

  風雨欲來!

  “誰曾想竟然來得這么激烈呢?”章衡搖了搖頭。

  官員勸諫過繼宗室的事情,幾人沒少交流預測,六位內閣大學士下場的場景也有考慮過。

  不過,真到了六位內閣大學士毫無預兆的齊齊一下場,還是讓人一驚。

  “這次鬧得這么大,恐怕就不會再草草收場。”蘇軾望向幾人,插話道:“勸諫的奏疏堵了這么長時間,要想讓臣民滿意,怕也唯有立嗣方可。”

  “立嗣?”章衡搖頭道:“且不說立誰,就說立了嗣,又置官家于何地?”

  一旦真的出了一位儲君,那百官定然是急著巴結太子,皇帝遲早被架空。

  沒有兒子的老年皇帝,誰敢跟著混?1

  王堯臣雙手背負,一嘆:“官員要正統,官家心存顧慮,又豈可兩全其美?”

  于江山社稷而言,臣子的選擇無疑是非常正確。

  若是官家猛地出了什么事故,卻沒有正統,說不得就是一場“玄武門”之變。

  甚至,各地宗室起勢,也并非不可能。

  于官家而言,沒有子嗣,一方面是心中悲痛,一方面也擔憂君權問題。

  雙方就這么堵著,又豈能兩全其美?

  “官家是君,臣民是臣。君臣考量不一,也實屬常態。”

  韓章撫須一嘆:“為了江山社稷,勸諫之事勢在必行。也就近些日子,估計就會再有勸諫。”

  “怎么勸?”王堯臣疑惑道。

  六位內閣大學士都已經下場,官家還是以拖為主,還能怎么勸?

  “常朝之上,百官勸諫。”韓章面不改色的說道。

  此話一出,幾人齊齊一驚。

  于常朝之上勸諫,那可就與逼宮無異。

  “富大相公出手?”王堯臣點了點頭,雖是疑問嗎,卻是肯定的語氣。

  “嗯。”韓章點頭。

  這種近乎逼宮的做法,也唯有無子一身輕的富大相公敢辦。

  不為別的,就為青史留名!

  就在這時,一道不太確定的聲音傳來。

  “或許,魚與熊掌,卻也并非不可兼得之?”江昭落筆手書“兼得”二字,有些遲疑的說道。1

  “嗯?”

  這話一出,幾人齊齊向他望了過去。

  “尚未構思好,僅是有了些頭緒。”

  “容我再思慮一二。”

  江昭眉眼微皺。

  或許,那個法子,真的行!

  不過,須得變更一下,適應一下版本。2

  而且,還得注重呈奏時機。

  要是呈奏時機把握得好,說不定能發一次“皇帝無子”的財。

  推著老師坐上百官之首的位子,也并非不可能!

  .......

哎呦文學網    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