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21章 其罪當誅

  朱標花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才將重建國子六學、編寫計官教材,以及重新制定度量衡的事情講清楚。

  朱元璋思考了許久,才說道:“編寫計官教材,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郗俊才、鄧博通二人跟隨馬鈺學了那么久,應該學到點真本領了,此事就由他們牽頭去編寫吧。”

  想了想,他又補充道:“高啟不愿意戶部侍郎,那就讓他去幫忙編會計錄。”

  朱標皺眉道:“此人自命清高,戶部侍郎都不愿意當,會來幫忙嗎?”

  朱元璋說道:“你啊,還是不懂的看人。”

  “高啟是純粹的文人,這種人自命清高,以慢公卿傲王侯為榮。”

  “他們只喜歡研究學問,視凡俗雜務為洪水猛獸。”

  “只有名望才能驅使的動他們。”

  “所以他愿意出仕編寫《元史》,卻不愿意當位高權重的戶部侍郎。”

  “編寫《會計錄》能讓他名垂青史,他定然會加入的。”

  朱標一臉受教的樣子,不過隨即也提出了一個新的疑問:

  “可他是儒家出身,能編好會計錄嗎?”

  朱元璋笑道:“現在有幾個讀書人不是儒家出身?況且你以為咱為何讓他當戶部侍郎?”

  朱標有些詫異的道:“您是說他懂算學?”

  朱元璋不滿的道:“朝廷主要官員的情況你都不了解,這太子是怎么當的。”

  “下去后將五品以上官員的情況,全部了解一遍。”

  朱標慚愧的道:“是,讓您失望了。”

  朱元璋只是點點頭,接著說道:“高啟自幼父母雙亡,家道中落,是吃過苦的。”

  “這種人一般都比較務實,而且他和姚云心(道衍)也是至交好友。”

  朱標驚訝的道:“姚云心外表謙遜,實則恃才傲物。”

  “能入他的眼,這高啟果然不是一般人。”

  朱元璋有些惋惜的說道:“但也正因為吃過苦,經歷過太多,他反而不熱衷于出仕。”

  朱標恍然大悟道:“我懂了,難怪他拒絕出任戶部侍郎,您不但不生氣,還賜給他好多錢財。”

  朱元璋表情一僵,怒道:“你什么意思?指責咱氣量狹隘不能容人是嗎?”

  朱標連忙說道:“沒有沒有,爹您誤會了,我明明是在夸您大度呢。”

  朱元璋:???

  雖然知道自家好大兒沒有陰陽怪氣的意思,可此情此景,怎么聽這話都像是在嘲諷。

  朱元璋只覺一股氣直沖腦門,拿起一份奏疏就砸了過去:

  “咱打死你個不孝子。”

  朱標下意識的伸手接住:“爹息怒啊…咳,我等會兒就去通知高啟,讓他來編寫會計錄。”

  “您看還有什么吩咐嗎?”

  朱元璋冷哼一聲,說道:“會計錄的是就這樣吧,盡快著手編寫。”

  接著他又說道:“國子六學確實是個好辦法,等冊封功臣儀式過后就可以著手去辦。”

  “最近咱會挑選一批合適的讀書人當老師。”

  “算學就交給你了,至于其他五學就交給李善長吧。”

  朱標皺眉道:“您還準備用他?”

  朱元璋說道:“用功不如使過,正因為他剛剛犯下大錯,更需要立功抵罪。”

  “將此事交給他,他會全力以赴去做好。”

  “且他以法家門人自居,不會偏幫理學。”

  “他認識的人才也非常多,各家學派的都有,可以更好的往那五所學院里摻沙子。”

  朱標算是聽出來了,什么用功不如使過,歸根結底還是習慣性依賴李善長。

  此時他愈發明白,為何馬鈺勸告自己,要對李善長等人表現出善意。

  對父親來說,他們是從微末時期攜手走過來的戰友,十幾年的交情。

  這種感情不是輕易就能消磨掉的,至少現在還沒有。

  想通這一切,他也立即改變了說詞:

  “也是,李相雖然這次犯了錯誤,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對爹您的忠誠并未動搖。”

  “也確實應該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朱元璋欣慰的道:“你能這么想就好。”

  “以李善長的能力,國子六學是定然能辦好的,咱也能省不少心。”

  接著他又說起了度量衡之事:

  “重新確立度量衡,此事之前確實是咱疏忽了。”

  “不過此事需暫緩執行,最好不要泄露一點風聲出去。”

  朱標疑惑的道:“為什么?”

  朱元璋說道:“重新確立度量衡,就意味著要重新測量各地相隔的距離,要重新測量天下田畝數量。”

  “南方那些掌握土地的宗族士紳,是不會同意的。”

  “任何政策都需要人來執行,如果宗族士紳聯合起來反對,度田是進行不下去的。”

  為啥他特意強調是南方,而不提北方呢。

  因為現在北方幾省的人口加起來,也就七八百萬。

  且還是元末爭霸主戰場,持續數十年的混亂,這里的秩序早就被摧毀。

  已經沒有什么勢力能夠對抗朝廷政策了。

  相對應的,南方受到的波及就要小很多,也是宗族士紳勢力最盤根錯節的地方。

  朱標皺眉道:“歷朝歷代建國之初,都會重新度田清查人口,大明早晚也要這么做。”

  “豈能因為他們的反對,就放任不管。”

  朱元璋說道:“并非歷朝歷代都這么干過,宋朝因為豪強地主的抵制,就沒有真正完成過度田。”

  “所以他們選擇了全面放縱,但也放寬了對百姓的人身約束,用別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現在的南方的地主士紳勢力,比起宋朝只強不弱,想要度田很難。”

  朱標這才知道自己將事情想的太簡單了,心中一沉道:

  “那怎么辦?總不能真就這樣不管了吧?”

  朱元璋冷笑一聲道:“不管?怎么可能。”

  “不過需要先削弱他們的力量,讓他們沒有反抗之力。”

  “等時機成熟,重新確立度量衡、清查人口,清丈土地,三項工作可以同時展開。”

  朱標點點頭,說道:“您準備如何削弱他們的力量?僅靠財稅案恐怕不行。”

  朱元璋并沒有回答,而是說道:

  “類似的事情,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

  “你自己回去翻書,然后寫一篇策論給咱。”

  “不要去問馬鈺,你要學會自己思考。”

  朱標恭敬的道:“是。”

  接著朱元璋就分別召見了李善長、宋濂等人,商議編寫會計錄以及重建國子六學的事情。

  會計錄是唐朝率先開始編撰的,作為正史的補充,也是正兒八經的史學一部分。

  所以并沒有人反對,此事順利通過。

  至于讓郗俊才、鄧博通、高啟三人擔任編纂官,大家也都沒有意見。

  前兩個本身就是計官,還是國子監算學班的先生,算是專業對口。

  高啟則是和宋濂齊名的大學者,且參與編寫了《元史》,這完美的履歷誰也不敢挑刺。

  儒生們則覺得,高啟是代表儒家參與進來的,既如此也同樣沒有反對的必要了。

  反倒是國子六學,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不過正如馬鈺所言,國子六學其中四個都是以儒家經典為主,儒生們就差舉雙手雙腳贊同了。

  他們有意見的則是,算學也配單獨建立一所學院?

  這次都不用朱元璋出面反駁,戴罪立功的李善長就主動站出來,一一駁斥了他們。

  事實上,文官們也知道,想打壓算學已經不可能。

  反對也只是習慣性的表明態度而已。

  見朱元璋已經決定要重建六學,也就順勢同意了。

  并且很快就拿出了章程。

  國子六學并不是全部都在一個地方,而是分散在幾個主要城市。

  經過討論之后,國子學放在了應天,太學放在了鳳陽,算學院放在了洛陽。

  律學院朱元璋力排眾議放在了長安。

  在南方一眾官吏的爭取下,四門學院放在了洞庭湖畔的岳陽,書學院則放在了杭州。

  如此四天后大致章程確定,朱元璋在早朝宣布了此事。

  不出意外,引起了朝野轟動。

  編寫會計錄的事情直接被忽視,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在國子六學之上。

  文人對此無不盛贊,陛下文治武功,必將開創盛世王朝啊。

  唯一有點不和諧的地方,就是有人對李善長負責此事提出了意見。

  但他們的意見并沒有引起朝堂高官們的附和。

  畢竟只要不傻,都知道李善長的地位,更何況朝廷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他舉薦出仕的。

  就連宋濂都得到過他的舉薦,誰好意思反對他?

  少數想要跟風的官吏,根本就沒有掀起什么浪花,直接就被李善長的黨羽給壓下去了。

  目睹了全過程,朱標卻有了另一種感受。

  李善長的威望確實夠高,在朝中的勢力也很龐大啊。

  建設國子六學這種事情,本應該引起各派爭斗的。

  誰都知道這是宣揚自家學派,培養新勢力,掌握話語權的最佳途徑。

  可是因為主持此事的人是他,各派系都表現的很平和,似乎一點其他欲望都沒有。

  自己還是有點小瞧他了。

  至于李善長,在松了口氣的同時,也有些得意。

  皇帝還是知道,誰才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的啊。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此時,劉伯溫的加急奏疏送到了乾清宮。

  看到供詞,朱元璋直接化身桌面清理大師,一把將御案上的東西全部掃落在地。

  一旁的內侍嚇的直接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好啊,二十七萬五千貫,只是不到一年,他們就貪了足足二十七萬五千貫。”

  “當初趙彥君是怎么和咱說的,為解君憂敢辭其勞。”

  “還說要將每一文錢都花在刀刃上,要用最少的錢,將鳳陽皇城修的漂漂亮亮的。”

  “他就是這么為朝廷節省錢糧的?”

  說到這里,他激動的揮舞手中的奏疏:

  “這可都是萬民的血汗錢,他們怎么敢的?”

  “欺君罔上,咱要夷他們三族。”

  朱標也臉色難看,對周圍內侍說道:“都退下,今日之事若傳出去半個字,誅。”

  內侍們如遇大赦,連忙離開大殿。

  朱元璋對著空氣發泄了一番,總算是克制住了心頭怒火,將奏疏扔給朱標說道:

  “你看看,你看看…”

  “以前馬鈺說這天下的風氣已經爛的不成樣子,咱還有所懷疑。”

  “現在咱才知道,比他說的還要嚴重。”

  “殺,這次咱要將這些人通通殺了,正一正這股歪風邪氣。”

  朱標接過奏疏翻看了一遍,臉色也非常難看,真的是無法無天。

  繼續往下翻,當他看到都有那些人購買了皇城材料的時候,卻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等翻完,他勸道:“爹您先息怒。”

  “這些人確實該殺,但我覺得此事反而給了我們一個機會。”

  朱元璋瞪著他問道:“什么機會?”

  朱標將奏疏翻到購買皇城材料名單那一頁,說道:

  “您看這里,四十七名罪犯全部都是豪強豪商,每一家都家財數十萬貫。”

  “自古以來婚姻就講究個門當戶對,與他們沾親帶故的也多是高門大戶。”

  “這可是夷三族的大罪,將他們的親戚也算上,粗略估算這個數字還能擴大兩三倍。”

  “不但能打擊地方豪強勢力,查抄的錢財加起來也得有千萬貫之巨,可以有效緩解朝廷的財政壓力。”

  聞言,朱元璋也顧不上生氣了,盯著名單看了起來,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好好好,標兒你這個法子好。”

  “不但被貪的錢百倍的拿回來,還能鏟除至少百家豪強大戶。”

  “今日鏟除幾十家,明日再鏟除幾十家,用不了幾年他們就不成氣候了。”

  隨即他眉頭又皺了起來:“不過這些大戶之間多有勾連,要防止他們造反。”

  “還有一些是海商家族,也要防止他們提前得到消息,逃到海上去。”

  “此事必須得動用軍隊,且各地同時動手才行。”

  朱標也頷首道:“要不先讓錦衣衛去調查清楚,然后再動手?”

  朱元璋搖頭道:“這消息瞞不了多久的,等錦衣衛查清楚,那些人早就察覺到異常了。”

  “直接動手,按照名單抄家拿人。”

  朱標遲疑了一下問道:“萬一名單上有人是被冤枉…”

  朱元璋打斷他,肯定的道:“名單是真的,沒有一個人是被冤枉的。”

  朱標嘴巴張了張,最終還是點頭道:

  “爹說的是,這些人目無王法,辱及皇家,其罪當誅。”

哎呦文學網    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