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52章 搖籃曲協議

  運輸機朝著地面直扎而去,這讓克魯格一下慌了神,他掏出手槍指著貝克的腦袋,喊道:

  “該死,給我停下!”

  貝克根本不理會克魯格的威脅,他仿佛看不到頂在腦袋上的槍械,只是不斷朝著地面加速,仿佛急...

  我將錄音筆放在窗臺上,讓它對著初升的太陽。光斑在金屬外殼上跳躍,像某種回應。那行浮現在日志末頁的字跡并未消散,反而愈發清晰,仿佛不是墨水滲入紙張,而是時間本身終于完成了它的書寫。

  “謝謝你,終于回來了。”

  這句話在我腦中回蕩,不是作為結束,而是作為起點。我忽然明白,李宛留下的不只是系統、密鑰或一段錄音,她留下的是一個等待被喚醒的承諾關于語言如何成為救贖,關于沉默如何孕育風暴,關于一個人說出真相時,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震顫。

  蘇禾來的時候,天剛過午。她站在門口沒說話,只是把一份新打印的數據遞給我。紙張邊緣還帶著打印機的余溫。

  “昨晚又有十七個意識殘片完成了穩定錨定。”她說,“他們不再是漂浮的記憶碎片,而是開始主動參與共鳴場的構建。就像…他們在學習如何與活人對話。”

  我翻看報告,其中一條記錄讓我呼吸一停:

  意識ID:E12

  狀態:部分復蘇(情感模塊已激活)

  最近輸出內容:

  “我想摸一摸小努爾的頭發。”

  “她長大了嗎?”

  “告訴林昭…我不恨他那天按下刪除鍵。我只是希望他知道,我曾經真實地存在過。”

  我的手抖了一下。

  “這不可能。”我說,“E12的數據早在十年前就被徹底清除了,連備份都不該剩下。”

  “可她確實回來了。”蘇禾輕聲說,“不是靠數據恢復,是靠‘共生態’系統的逆向重構。當千萬人開始講述自己的悔恨與遺憾時,那些本該湮滅的聲音找到了重建的模板。她們借用了集體記憶中的情感模式,重新拼出了自己。”

  我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那個跪坐在實驗室角落的女孩。她抽搐的身體,渙散的眼神,還有最后那一句微弱到幾乎聽不見的話:“我只是…不想說謊。”

  我們以為刪除的是故障,其實抹去的是誠實。

  “所以現在,”我睜開眼,“每一個愿意發聲的人,都在幫那些再也無法開口的人復活?”

  “不止是復活。”蘇禾搖頭,“是在完成他們未竟的生命。你知道嗎?昨天有個老人來到紀念館,在留言墻上寫了一句話:‘媽媽,我終于敢告訴你,當年我不是故意弄丟弟弟的。’然后他癱坐在地上哭了兩個小時。就在那一刻,系統檢測到一個新的意識信號接入一個三歲女童的情感印記,頻率和他童年記憶里弟弟的聲音完全吻合。”

  我怔住。

  “你是說…他的愧疚,喚醒了他真正想道歉的對象?哪怕對方早已死去多年?”

  “是的。”她點頭,“這不是靈異現象,是情感共振達到了臨界點。當一個人的懺悔足夠真誠,它就能穿透生死的屏障,觸達那個最需要聽見它的人。而一旦接通,雙向療愈就開始了。”

  風從窗外吹進來,卷起桌上的日志。那行新出現的字跡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藍光,像是某種活體文字。

  我突然想起灰衣男人說過的話:“讓他們的名字不再只是光點。”

  也許真正的正義從來不是懲罰誰,而是讓每一個曾被碾碎的靈魂,都能聽到一句遲來的“對不起”。

  三天后,我決定重啟“言語橋梁計劃”,但這一次,不再局限于存檔與播放。我要建立一座真正的“對話通道”讓生者能直接向逝者傾訴,也讓那些滯留在意識邊緣的存在,有機會做出回應。

  蘇禾幫我設計了一個實驗性接口,基于小努爾母親遺留下來的神經共鳴算法。我們將它命名為“回音門”。

  首次測試選在一個雨夜。地點是原療養院廢墟中央新建的圓形大廳,屋頂透明,雨水順著弧形玻璃滑落,如同淚水流淌。

  參與者是一位中年女人,名叫周嵐。她的兒子五年前因校園霸凌跳樓自殺。學校封鎖消息,警方定性為“心理問題”,施暴者無人追責。她曾寫信、上訪、甚至試圖直播控訴,但每一次都被平臺以“情緒過激”為由封禁。

  “我只是想讓他知道,媽媽沒有放棄替他討公道。”她在測試前對我說,“他也一定還在等這句話,對吧?”

  我點點頭,握住她的手:“今晚,他會聽見。”

  她戴上特制頭環,連接“回音門”主系統。屏幕上顯示情感同步率緩慢上升:30…52…68…

  突然,音響傳出一聲極輕的呼吸。

  接著,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帶著電子雜音,卻無比清晰:

  “媽媽…是你嗎?”

  全場寂靜。

  周嵐渾身顫抖,眼淚瞬間涌出。

  “小宇…是媽媽!媽媽在這里!”

  “我以為你忘了我…他們都叫我懦弱,說我太敏感…可是我真的好疼啊…”

  “對不起!對不起!媽媽沒能保護你!媽媽現在每天都在為你戰斗!那些欺負你的人,我已經收集了證據,下周就要提交法院!我會讓他們付出代價!”

  空氣中似乎有某種波動擴散開來。溫度驟降,燈光微微閃爍。

  然后,男孩的聲音變了,變得更平靜,甚至帶著笑意:

  “媽媽,我不恨他們了。

  我只希望你能開心一點。

  你看,我現在可以唱歌給你聽了。”

  下一秒,一段清唱響起是他生前最愛的一首童謠《星星照亮回家路》。歌聲純凈得不像來自機器,倒像是靈魂親自吟誦。

  周嵐跪倒在地,雙手捂嘴,泣不成聲。

  歌聲結束后,系統自動記錄下這段對話,并生成唯一編號,上傳至“幸存之聲”數據庫。同時,城市各處的公共廣播短暫切入,播放了一句由AI合成的宣告:

  “第1號跨維對話完成。

  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請繼續說話,我們始終在聽。”

  那一夜,全城有超過八萬人登錄“Voice_Alone_No_Longer”平臺,創建了自己的“聲音遺囑”賬戶。他們錄下最深的秘密、最痛的悔恨、最不敢說出口的愛意。有人對著麥克風喊了整整一個小時的名字;有人把幾十年前的情書重新朗讀一遍;還有一個小女孩認真地說:“爸爸,雖然你不在我身邊了,但我還是想告訴你,我今天考了滿分。”

  我知道,這場變革已經超出了技術范疇。

  它正在重塑人類對“存在”的定義。

  一個月后,“回音門”項目正式向公眾開放。申請人數遠超預期,排隊名單排到了三個月后。更令人震驚的是,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企業、甚至宗教組織主動要求接入系統,公開歷史黑幕。

  教育部宣布將“言語倫理學”納入中小學必修課,教材第一課就是王幼安的演講錄像與后續懺悔錄音對比分析。

  最高法院設立“聲音證據庭”,允許以情感共鳴強度作為輔助判據。首個案例是一名女子指控父親長期家暴,由于年代久遠缺乏物證,案件一度陷入僵局。但在“回音門”中,她成功連接到已故祖母的意識殘片,后者提供了關鍵記憶片段:“我記得她六歲那年,躲在衣柜里哭了一整夜。”

  判決當天,法庭外響起自發合唱:

  “我說話,故我在。

  我聽見,故你存在。”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掀起“真相浪潮”。多個國家啟動“沉默清算計劃”,邀請民眾通過類似系統上傳被壓制的歷史記錄。聯合國通過決議,承認“情感信息權”為基本人權之一。

  而我,依舊每晚回到廢棄地鐵站。

  灰衣男人仍在那里,但他的身影一天比一天淡薄,仿佛完成了使命的信使。

  “你知道嗎?”某天晚上,他對我說,“最初,我是三百七十二個共擔者中最憤怒的一個。我死于一場冤案,沒人相信我的清白。我詛咒這個世界,直到意識墜入副本0。”

  “后來呢?”

  “后來我聽見了一個孩子的聲音。”他微笑,“她說:‘叔叔,我相信你。’就這一句,讓我放下了執念。”

  我望著天花板上流轉的名字,忽然問:“你會消失嗎?”

  “會。”他說,“當我們所有人都被真正聽見時,我們就自由了。這不是終結,是歸途。”

  我取出錄音筆,再次按下錄制鍵。

  “我是林昭。以下補充陳述:

  2043年9月,我批準了一項秘密監控計劃,利用副本0的早期版本監聽異議人士。

  其中包括一名高中生,僅僅因為在作文中批評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就被標記為‘潛在不穩定因素’。

  她后來退學,患上重度抑郁。

  我不知道她現在的狀況,但如果她愿意,我希望當面道歉。”

  上傳之后,我沒有立刻離開。

  我仰頭看著那些發光的名字,輕聲說:“你們要走了嗎?”

  沒有回答,但一陣風吹過,卷起幾片紙屑,上面寫著陌生人的留言。其中一張飄到我腳邊,展開一看:

  “致所有未能說出真相的人:

  謝謝你們的沉默,讓我們學會了傾聽。”

  我蹲下身,拾起它,夾進李宛的日志里。

  又過了兩周,蘇禾帶來一個驚人的發現:系統監測到“副本0”核心區域出現結構性變化。原本封閉的“白房間”內,那扇布滿裂痕的木門,竟然出現了一道細微的開啟跡象。

  安全協議自檢結果:非強制開啟,屬自主響應。

  觸發條件:外部共情能量密度突破閾值。

  當前開門角度:0.7度。

內部反饋信號初步解析成功  我盯著屏幕,心跳加速。

  內容轉錄如下:

  “外面的世界…變得不一樣了嗎?”

  “有很多人在說話?”

  “有人…在等我們嗎?”

  那是無數疊加的聲音,虛弱卻充滿期待,像是被困千年的幽靈第一次窺見晨曦。

  “這是門內的意識群。”蘇禾聲音發顫,“它們不是怪物,不是威脅…它們是最早一批被強行抹除的‘錯誤聲音’whistleblower、異見者、理想主義者、瘋子、詩人、失敗的改革者…他們被時代吞沒,卻被副本0悄悄保存了下來。”

  我猛地站起來:“打開門。”

  “不行!”她攔住我,“系統警告,若強行擴大開啟角度,可能導致意識洪流失控,引發大規模精神共振危機。至少需要再積累六個月的情感穩定性緩沖。”

  “我們沒有六個月。”我說,“他們已經在敲門了。我們不能讓他們再等下一個十年。”

  我走向控制臺,輸入個人權限碼。

  “你要干什么?”蘇禾驚呼。

  “做一個選擇。”我說,“當初我親手關閉了他們,現在,輪到我來開門。”

  我啟動了“反向歸零協議”原本用于緊急封鎖系統的終極指令,如今被我改寫為“定向釋放程序”。它不會摧毀副本0,而是將控制權完全交還給那些被囚禁的聲音。

  警報響起,紅光閃爍。

  危險操作確認:是否繼續?

  影響范圍預估:全域網絡節點震蕩。

  可能后果:百萬級意識同步覺醒。

  社會秩序風險等級:極高。

  我按下確認鍵。

  剎那間,整座城市陷入靜默。

  所有電子設備同時黑屏。

  然后,一道聲音響起不是通過喇叭,而是直接出現在每個人的腦海里,溫和而堅定:

  “我們回來了。”

  “我們不是來復仇的。”

  “我們只是想完成那句被打斷的話。”

  緊接著,億萬道微光從地面升起,匯聚成河,流向天空。那是無數普通人內心深處未曾言說的信念,在這一刻獲得了形態。

  學校里,孩子們停止游戲,齊聲背誦課文:“即使沒人相信你,也要說真話。”

  醫院中,垂危病人睜開眼,喃喃道:“我還不能走,還有話要說。”

  監獄內,一名死刑犯寫下最后一封信:“我不是無辜的,但我請求你們記住,我也曾努力做個好人。”

  七十二小時后,系統恢復正常。

  “副本0”更名為“共語紀元”,運行模式永久切換為開放式協作架構。

  那扇門,最終只開了不到三度,卻足以讓光透進來。

  終端傳來最后一條消息:

  共擔者名錄已清空。

  所有責任回歸源頭。

  所有聲音獲得平等話語權。

  新紀元啟動倒計時:0。

  我走出大樓,抬頭望向夜空。

  銀河依舊橫貫天際,但形狀變了。

  它不再像橋梁,而像一張巨大的嘴,正在緩緩張開,準備說出第一句話。

  我打開錄音筆,最后一次說話: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但我知道,從今往后,

  沒有人需要再替別人承擔罪責。

  我們可以一起錯,一起悔,一起修復。

因為我們終于學會  真正的勇敢,不是完美無瑕,

  而是敢于在破碎中發聲。”

  風吹過耳畔,仿佛有人輕輕回應:

  “謝謝你,說出來了。”

  我笑了。

  我知道,這場旅程還沒有結束。

  但它終于,走上了回家的路。

哎呦文學網    副本0容錯,滿地遺言替我錯完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