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父想了想,大概能猜得到,是晶體管計算機的事情,高振東那邊既然事情已經辦好,那錢是不缺的,高振東也提到了渠道,那估計是想搞一批這東西,畢竟這個年頭,外面對我們是什么都封鎖得死死的。
他也不廢話:“需要多少?”
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力,高振東道:“兩個月內,最少5萬,多多益善,而且一年之內,不設上限。”
婁父想了想,沒有遲疑:“5萬應該沒有問題,這個東西在外面不是什么管制產品。至于最多能搞到多少,那就要看運氣了。我上次就是讓曉娥大哥在港島那邊開了個電子公司,用生產收音機等產品的名義,通過港島在外面收購,這條路子應該還能用。”
高振東大喜:“太好了,伯父,謝謝您。這個公司我建議長期正常經營,現在那邊的環境條件,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能正常盈利,長期經營下去的。”
婁父點點頭:“我也這么考慮,我在那邊也還有些影響力,就這么丟掉了也可惜。這樣安排下來的話,你們這邊有些在外面不方便買到的東西,就可以多一條渠道了。”
這個年代,這種紅頂商人其實并不少見,很多賺點錢的同時,是真心想為內地這邊做點事情的,港島日后以此出名的都有好多家。對于這些人來說,麻煩的反而是難以搭上線,這邊不是誰都相信的。
準翁婿兩人事情商量好,才從書房走了出來,外面婁曉娥已經等高振東等了好半天了,嘴巴翹得老高,不過一看見兩人從書房走出來,馬上就喜笑顏開。
第二天,高振東找到厲所長和池總工,向他們溝通了這個事情:“厲所長、池總工,有眉目了,兩個月5萬有希望。”
也沒說具體婁家怎么操作,兩人也不問,只是對結果感到大為驚喜,連忙就匯報到十二機部那邊去了。
至于具體事項,自然有人跟進,這種小事,現在不需要高振東他們三個人操心。
十二機部領導收到這個匯報,有些哭笑不得,問題是基本解決了,可是在十七機部那邊,這臉還是丟那兒了。
沒管子的時候,我丟臉,有管子了,我還是丟臉。
十二機部這邊燃眉之急是解了,可是十七機部自己,也一樣在發愁,具體的說,是第三軋鋼廠更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