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庫)(閱讀庫)雖然沒有實踐,可是理論上的東西兩人還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可以說,在這方面,高振東除了先知先覺,見多識廣的優勢之外,在這兩人面前還是個學生。
聽完高振東對原理的分析,兩人在腦袋里已經分析完這條技術路線的可行性了,甚至他們想到了更多。
齊工倒是暫時只要做好反艦導彈就好,可是在單位負責和參與多項工作的邱總,要考慮的就多了。
他非常敏銳的意識到,這個技術,不管暫時能不能搞好,都是未來重要的導彈制導技術方向,其應用前景,遠遠不只是反艦導彈這么簡單。
別的都不用高振東繼續說,也別說能不能要得到DJS60D,就憑高振東這一席話,這一趟就無比超值。
甚至他都已經放下其他事情,直接就開始討論起這個技術的利弊來了。
“這個方式,陀螺儀是直接安裝在彈體結構上,隨彈體運動,對陀螺儀的動態范圍要求,比平臺用的要大不少。”
高振東點點頭:“對,不過這個不算太大的壞處,尤其是相對它帶來的利益來說,而且反艦導彈的運動軌跡并不劇烈,適當改進陀螺儀,加上優化一下彈道剖面,哪怕是在當前技術條件下,也是能夠解決的。”
實際上,越劇烈的的運動軌跡,越適合捷聯慣導,因為沒有平臺系統,無需考慮框架鎖定的問題,所以捷聯慣導相比慣性平臺系統,反而是能全方向工作的。
高振東前面說這個話,主要是為了解決短期內還不知道能把陀螺儀的動態范圍做多大的情況下說的。
“嗯,有道理,不過這個方式,運算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與慣性平臺的輸出信號可以直接或者通過簡單轉換就可以用于制導不同,捷聯慣導是要通過大量的計算,才能輸出控制信號,從原理上就涉及到大量的差分方程的計算。
這也是沒有小型化、微型化的計算機之前,各種戰術導彈在慣導這一塊普遍用平臺慣導的原因了,沒那個能力知道吧。遠的不說,赤劍73上面,就有一個小型的慣性平臺。
這算是一個用技術優勢換取性能特性的典型,必須有先進的計算機,才能用這個技術來降低系統復雜度、成本、維護、工作條件改善等等一系列特性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