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名字,高振東是用的前世經典起名法。
——女出《詩經》,男出《離騷》。
為了顯得正經,他用的《離騷》,甚至是他和婁曉娥一起從潘家園淘回來的古籍善本。
《離騷》真是太好用了,還沒翻幾頁,高振東就找到了好幾個名字,一個代表超規格的期望,一個是真誠的祝福,一個是做人的準繩。
三個就夠了,再多,王德柱恐怕就要犯選擇恐懼癥了。
王德柱很鄭重的把紙條收在上衣左上口袋里,這里是最靠近心臟的地方,在那個年代,人們習慣把重要的輕薄物品放在這個位置。
不過也不是誰都能放東西到這個位置,“四個兜”,這種衣服一般是干部在穿,或者是普通人在有要事的時候借來穿一穿,比如高振東剛到四合院的時候,傻柱相親就借了這么一身兒。
這個倒不是因為穿衣服都要分個三六九等,新社會了,沒這說法。
而是因為四個兜貴啊,兜越多,就越費布,可別說用邊角料來做,邊角料也是有用的,少做幾個兜,一雙鞋墊或者鞋底子不就出來了。
王德柱戳了戳兒子的胖臉,有高振東幫忙,601長得白白胖胖的,邊戳邊笑道:“王成言,你有名字咯,高叔叔給你起的,好不好聽?”
601,不,小成言“咿咿呀呀”的叫著,對著他爹和高振東揮著手,仿佛很喜歡這個名字。
冬日的陽光照在成言的臉上,與他口齒不清的叫聲和做飯的切菜聲混在一起,顯得一切都很美好。
萬月芹聽著自己兒子的名字,也笑瞇瞇的,老排長雖然是搞理工科的,可是起名字比自己這個語文老師還要好呢。
吃飯的時候,高振東提起了放映員名額的事情,王德柱沒兄弟,萬月芹有兄弟也行啊,如果都沒有,那再考慮別人。
王德柱和萬月芹面面相覷,高振東這個手筆不可謂不大,大型企業的正式職工,還是放映員,放哪兒都是要搶破頭的差事。
不過王德柱沒兄弟,萬月芹的兄弟也是有工作的,一時之間還真用不上。
不過王德柱卻想起了一個人。
“老排長,你還別說,這事兒來得正好,有個人還真合適。”
“誰?”聽王德柱這語氣,這個人應該自己也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