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03章 少在這裝噢

  “徐名遠,老師聽說我是你的同學,就讓我來了。”

  宋小婉見徐名遠稍有意外的看向自己,便連忙解釋道。

  “嗯,好。”徐名遠點頭。

  宋小婉還想追問下林婧的事情,但看他回頭了,只好默默跟在身后。

  徐名遠與林婧,基本成為普通同學的關系。

  距離上次的聯系,差不多隔了兩個多多月的時間。

  還是中秋節時,林婧在QQ發來一條信息,說了聲中秋節快樂。

  而徐名遠在群發時,順手加上了林婧,不痛不癢的回了句國慶節快樂,隨便和在線的人聊了兩句,也就下線了。

  消息是不是石沉大海,徐名遠也不清楚,當下的QQ留言只有一星期,超過時間就收不到了。

  徐名遠平時登錄的工作QQ比較多,日常的用QQ號都是在離開南溪時,偶爾和小楊枝通視頻才用,很少與人閑聊。

  江大和海州報社屬于合作單位,今天來采訪的是海州報社,上屬單位是青年報,份量不大,但也不小。

  為了打響江大文院的金字招牌,文院自然不會只邀請徐名遠做專訪。

  校方明白徐名遠的噱頭足,就讓他多帶幾名江大學生,來證明江大不只有理工科強勁,文院其實也不甘落后。

  與徐名遠一起接受采訪的還有三個人,兩男一女。

  然而江大的理工科的還是太強了,兩名男生都是工科校區來的校友,其中一個叫王棟的學長,徐名遠在同學網上見過有人討論過他,自己組建團隊做進出口貿易,聽說干的不錯。

  唯一來的女生,徐名遠都沒聽說過她的名字,大概是來充當花瓶了。

  “徐名遠?”

  “哎,是。”

  “你好,我叫李蕊,海州青年報的記者,我也是在江大畢業的學生,感謝你接受來采訪。”

  “學姐客氣,能讓海州青年報采訪,這是我的榮幸。”

  徐名遠見她迎面伸手,也上前握了握手。

  “聽我的同事說,你很難約見呀。”李蕊笑道。

  “學習緊,任務重,我平時沒什么時間。”徐名遠平淡的找了個借口。

  李蕊工作有幾年了,不難看出徐名遠是在敷衍,但她心里蠻意外的。

  李蕊接觸過不少次做出一番事業的年輕人,但年輕人嘛,都喜歡高談闊論,像徐名遠做出如此成績的青年,還保持著低調,她還真沒見過幾個。

  江大的傳媒學并不算熱門專業,主要是分支太多了,新聞,廣告營銷,廣播主持等學科,搞了一大堆,但沒幾個拿得出手的。

  今天的采訪在三教樓的演播廳教室,已經布置好了燈光攝影機,后面的幕布用大字寫著江大傳媒。

  此次采訪采用的訪談模式,下面坐了一圈前來學習的學生。

  徐名遠曾經就接受過各種小報紙的采訪,雖然不能說是駕輕就熟了,但也不會發怵。

  青年報社,無非就是問些學業,創業,和對未來的展望等方面的問題,徐名遠完全可以做到脫稿吹牛比,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提前準備稿子。

  每個人問了幾個問題,李蕊就把焦點放在了徐名遠身上。

  徐名遠的回答著重放在了同學網,關于帆船科技,就算是李蕊特意問,他也是平淡的轉移到同學網上,其他的不想多聊。

  帆船科技有專門的營銷模式,并不需要他出面。如果聊的太多,會搶占同學網的焦點,怕不是等到截稿時,關于同學網的消息很可能一句話就給概述了。

  “我們同學不開放校外注冊,就是擔心人人都可以注冊后,產生大量低質量內容,影響社區環境。為大學生服務是同學網的重心,不會輕易改變策略。”徐名遠說道。

  “哦?你的意思是除開大學生,互聯網都是低質量用戶?”

  李蕊微微一愣,抓住了徐名遠話里的小辮子。

  “當然不能這樣說,但是大學生的素質相對較高,這一件不爭的事實。與其在互聯網里的大海里尋找高質量用戶,不如直接設一道門欄。”徐名遠說道。

  新聞這東西總要起個抓人眼球的標題,那不如讓徐名遠直接給出個標題。

  或許會得罪一批用戶,但沒關系,當代大學生雖然不如早些年值錢了,但心中的驕傲可沒有減少。

  如果大學生認為注冊同學網,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就為了拿到高質量用戶的稱呼,也會來瞧上一眼的。

  “如你所說,同學網豈不是放棄了大量的用戶?這對未來的發展是一件好事嗎?”李蕊問道。

  “我認為是好事,單是在04年,大學生的入學的人數就超過了五百萬,未來還會更多。同學網在過年之前就會有百萬用戶,等到來年,一定會有超過千萬的大學生使用同學網。這已經是很大的流量了,并不需要考慮其它方面的流量。”

  徐名遠簡單的說明了同學網的未來規劃,便不再多提了,將剩余的時間讓給另外幾位同學。

  接下來的話題引導到當代年輕人的想法,和對未來的展望,聽著高談闊論,徐名遠也跟著敷衍兩句。

  “徐名遠,聽說你也是做企業的,你對未來有什么看法?”

  “未來啊,這怎么說呢,話題太廣泛了。我就接著王棟學長的話來說吧,我個人覺得資源這類的危機并不是危機,像石油從上個世紀就說快要枯竭了,然而到了現在,發現的油田越來越多,前兩年所說的第四次石油危機,都沒打出一點浪花就消失了,更像是一種炒作。繼續保持多渠道,不被人卡脖子就可以了”

  在千禧年初,每年的新聞頭條,有一半都是在講這些事,但十年后,隨著綠色能源的進一步發展,就沒人再提了。不如多關心下高新科技,這些才是未來的重中之重。

  “我并不認同徐同學的看法,國內的發展走上了高速路,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像煤炭,已經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了,都需要去進口…”

  “是,王棟學長說得對。”徐名遠點頭說道。

  他又不是在做專訪,也不愿意搶人家的風頭,愛說什么說什么吧。

  無錯版本在69書吧讀!69書_吧本。

  采訪結束后,一些新聞網站也陸續刊登了此次采訪,接著對同學網的批判聲音緊隨而來。

  大學生才是高質量用戶?使用同學網高人一等?

  謙遜是一種美德,關注當下大學生的輿論風氣…

  各種批判的標題層出不窮,就連徐名遠為了降低個人負面影響,所說的更為重要的對未來的展望,壓根就沒人關注。

  好在不是視頻節目,徐名遠也沒讓刊登自己的照片,要不然他肯定要被罵的半死。

  不過大學生的心態很容易掌握,大家心中都是有傲氣的,同學網的注冊僅開放了大學生,可以注冊就有一種高人一頭的爽感。

  在同學網還不到五十萬用戶時,清北,上交等大學,涌現了十幾家同時做社交網站的團隊。

  而且地推的效果也很不錯,送書本,包車接送上學,競爭異常的激烈。

  徐名遠想要把資金用在維護網站上,拿不出多余的錢搞宣傳,只好另辟蹊徑,抓住熱點話題。

  同學網的網站很好做,徐名遠就是照抄臉書,競品公司自然不會錯過機會,直接照抄同學網就行。

  此時的互聯網,也沒有法律條文規定不允許抄襲,徐名遠拿競品公司沒任何辦法,只能盡快搶占市場。

  自此,徐名遠就不在同學網的工作室露面了,一切采訪都交給李云峰處理。

  讓他這個CEO去出面解釋,同學網歡迎任何用戶前來注冊,新聞都是些標題黨,徐名遠其實沒有說這種話,來平息后續的不良影響。

  不過現在的做網絡的小媒體太多了,各大新聞網站都會出錢收錄花邊新聞,徐名遠一連在校外躲了好幾天。

  “怪不得不讓我去看呢,原來你早知道要挨罵呢。”

  見徐名遠整天不見個人影,生怕被人拍到了照片,連吃飯都要在躲校外,陶舒欣是心有戚戚焉。

  “無所謂,反正都要放假了,明年誰還在意這個?”

  “見你一面就跟做賊似的,你今天又跑哪去啦?”

  “白天都在公司里啊,下午考完試去收拾了下東西,你哪天考完?”

  “明天。”

  “那走哇,咱倆去校外住算了。”

  徐名遠給她夾了一塊排骨,風輕云淡的說道。

  “你想得美!”

  陶舒欣一下子像炸了毛的刺猬,臉色騰的一下紅了。

  “怕什么,現在又沒人查寢。”

  “你少在這裝噢!我怕的是查寢嘛?”

  陶舒欣瞇著眼睛,目露寒光。

  然而徐名遠抬起頭時,卻看出了她躲閃的意味。

哎呦文學網    都重生了誰還不養個妹妹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