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543 中原要亂,但不能大亂~

  長江江寧段,一艘快船乘風破浪。

  江浦鎮總兵胡之晃,站在甲板瞭望。

  坐船順江而下,船速飛快。

  艙內,

  是他在江浦新置的家眷,計有妾4名,低齡兒女6人。

  此次奉詔回蘇州,胡之晃心情激蕩。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新朝都快拿下整個南方了,自己卻在江浦蹲著干著急。

  北邊清廷多次派人來向自己示好,開出的賞格一次比一次高,從安徽提督到安徽巡撫,皆被自己拒絕。

  胡之晃心想,

  再等等,怕是要開出兩江總督的賞格了。

  胡之晃文化不高,識字而已。

  樸素的認知告訴他,清廷扛不住了,所以價碼越開越高。

  快船從長江駛入運河后,兩岸熱鬧無比。

  一眾妾室簇擁在甲板上看新奇。

  縱然董氏姐妹娘家頗有家資,但身為封建時代的女子,她們依舊極少出門。

  出郊春游,都能回味許久。

  千金小姐們一生當中的大部分時光,被禁錮在繡樓那一方天地。

  當然,

  幸福是需要比較的。

  比起那些終日勞作、朝不保夕的鄉間女人,繡樓也算得人間天堂。

  “夫君,奴家緊張。”

  “緊張什么?”

  “要見公婆,還有大娘子。萬一,萬一”

  胡之晃莫名心虛,岔開了這個話題。

  自己猛猛地給家里添丁進口,家里那個母老虎見了,怕不是要罵街三天,余音繞梁。

  不過,許久沒見自己的好大兒了。

  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雖然他很喜歡富商士紳家的女子,但心里覺得原配的嫡子才是最重的。

  經過一處碼頭時,胡之晃趕緊摸出腰側的千里鏡。

  拉開。

  鏡頭里,那些街道行走的盤髻女人,衣著竟如此大膽?

  短短2年,江南已換了人間。

  如此短窄鮮亮的衣裙,是正經婦人可以穿的嗎?

  胡之晃看的目不轉睛,再回頭看看自家的四位妾,那陰郁、繁復、充滿禁錮感的清裝。

  頓覺索然無味。

  指著岸邊:

  “到了蘇州府,你們都去買點現在江南流行的衣裳。別怕花銀子”

  船到胥江碼頭,早有皇宮衛兵牽著馬等候在此。

  胡之晃騎上馬一溜煙跑了。

  留下妾室和老媽子丫鬟們面面面相覷,默默跟著車馬啟程回那個陌生的家。

  胡宅,在城南距離石湖不遠的一處小鎮上。

  五進院子,頗具氣派。

  半條街的街坊都是胡之晃的商城縣老鄉。

  許多人伸著脖子,在巷子口迎接主心骨。

  趕馬車的笑道:

  “老爺去皇宮陛見了,小少爺們和如夫人們先回家拜見老太太。”

  胡宅,雞飛狗跳。

  暴怒的大娘子到處尋武器,罵罵咧咧。

  然而,

  菜刀被廚子藏起來了,馬廄里的斬草刀也不翼而飛。

  她尋摸了半天只找了根搟面杖。

  剛下學的兒子胡德祿看見了,連忙問道:

  “娘,怎么了?”

  “你那死鬼老爹從江北帶回來一群狐貍精”

  見兒子反應不激烈,又咬牙切齒道:

  “還生了一窩崽子,到時候他們都要分你的家產哩。”

  胡德祿大驚:

  “娘,那可不行。”

  “當然不行,快,抄家伙跟著娘去干仗。”

  胡德祿卻僵住了:

  “娘,不行,我不敢揍爹。”

  “你傻啊,天底下哪有兒子打老子的道理?你爹不在,他去皇宮了,就一幫狐貍精。”

  “好嘞。”

  在一眾目瞪口呆的下人注視下。

  胡德祿拒絕了手腕粗的搟面杖,四下打量了一番,飛起一腳踹斷庭院里的桃樹樹枝,三兩把用力扯掉多余樹葉。

  興奮道:

  “娘,你打大的,我打小的。”

  大娘子高舉搟面杖:

  “走,娘沒白疼你。”

  剛踩著凳子走下車廂的董氏姐妹,一扭頭就望見高舉搟面杖沖過來的大娘子。

  嘴里嚎著:

  “打死你個狐貍精。”

  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富家千金,哪是挑水耕田慣了的大娘子的對手。

  兔起鶻落,滿地亂爬,云鬢散亂。

  女的哭,小孩叫。

  現場混亂不堪。

  簇擁在巷口的下人們進退兩難。

  打人的是主子,挨打的也是主子,哪邊也得罪不起。

  胡之晃的老母站在門口。

  欲言又止。

  丫鬟們急壞了:

  “老太太,怎么辦啊?”

  “算了,回去吧。反正沒外人,輸了贏了,肉都爛在鍋里。”

  老太太很想的開。

  媳婦打媳婦,孫子打孫子。輸了贏了都是自家人的事,不算吃虧。

  2刻鐘后,

  得勝回府的原配娘兒倆坐到了桌旁。

  老太太笑瞇瞇:

  “我大孫肯定餓了,管家,你去快端面。”

  “哎。”

  管家臨出門時,看到老太太朝著自己一努嘴,瞬間秒懂。

  找來了自己娘子:

  “把老爺帶回來的家眷先安排到偏院,好生伺候,兩邊先別撞面。”

  照例,

  管家將一碗堆了牛肉塊的燴面端到大少爺面前,熱氣騰騰。

  老太太連忙:

  “乖孫,快吃快吃。”

  剛活動完身手的胡德祿端起碗大口猛吃,好似猛虎下山,風卷殘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將大碗清空。

  老太太看的眉開眼笑,直夸:

  “和你爹小時候一樣,遇到吃的就猛猛吃。”

  “能吃是福,我孫有福。”

  這只是加餐。

  半個時辰后才是晚餐時間,桌上依次擺下四大碗燉菜還有一碟油炸酥豆。

  少年依舊吃的飛快,不顧食物滾燙。

  見管家好幾次欲言又止。

  老太太主動解釋道:

  “吃的快,就吃的多。”

  “別看現在府里吃喝不愁。要是遇上天災人禍,家財萬貫一樣都來不及帶走。只有吃下肚的糧和穿在身的衣裳帶的走”

眾人沉默  只剩下吃飯的聲音。

  次日清晨,

  管家召集廚房所有人:

  “以后立個規矩,飯菜做好了,稍微涼一會再端上來。”

  他又到庫房領了1斤黃金器具,找了個金匠上門,在院子里融了給少爺們打金項鏈。

  果然,得到了老太太的贊賞,直夸這樣好。

  留著金碗金燭臺有個p用。萬一逃難,身上有個值錢家伙還可以換饃吃。

  總之,

  老太太對這個牙人推薦的新管家滿意的不得了。

  夜深之后,

  她又偷摸的去見了安置在偏屋的孫子孫女,琢磨著等兒子回府再擺酒。

  從老太太的角度,老胡家族繁茂、開枝散葉是極好的事。

  不過,以后這繼承家產的份額還是得提前說道說道。老太太要死保大孫。

  胡之晃無暇管及府里這些瑣碎事。

  他這是第一次進入吳皇宮,頗感森嚴,走過廣場時尤其震撼。

  步入殿內,

  他望著熟悉的結拜兄弟面孔,熱淚盈眶,撲通就跪下了。

  “陛下,臣回來了。“

  “起來起來,不必如此拘禮。”

  李郁笑容滿面,稍加寒暄后,迅速進入正題。

  “你在江浦鎮有多少兵?”

  “3000燧發槍手,1000刀矛兵,另外還有500多炮手。”

  “寡人再撥2個輕炮連,1個重炮連,1個步兵營,1個輜重營,1個工兵連歸你指揮。”

  “太好了,陛下是要準備北伐了嗎?”

  李郁搖搖頭。

  胡之晃走出皇宮時,依舊有些發懵。

  陛下的囑咐他會堅決執行。

  但他確實不明白,讓中原先亂起來的背后目的。

  “你部暫不換裝,暫不改旗易幟,但可全員剪辮,旗號就打蘇魯豫皖自衛軍,宗旨是反清為民。”

  “擴軍,以江浦為基地擴張地盤,消滅皖北清軍,控制廬州和壽州。”

  “適度扶持義軍,但不許收編,注意若即若離。中原要亂,但絕不能出張獻忠,也不能出李自成。必要的時候,你亦可出兵剿殺過于嗜殺的義軍。”

  “寡人要北方狼煙四起,人人自危,才能執行下一步方略。但絕不能重蹈明末亂局。”

  胡之晃心事重重,騎馬路過金雞湖時。

  忍不住下馬坐在湖畔發呆。

  為了不花錢吃口葷腥,赤腳在湖邊撒網捕魚解饞的往事歷歷在目。

  多年以前,

  他曾在此擔任金雞汛把總,后來遇上了陛下,從此風云際會。

  不知為何,

  胡之晃有些懷念當把總的那段日子。

  每次從李大官人手里小賺個兩三錠銀子外快,愉快的要飛起來了。

  次日中午,

  胡府張燈結彩,大擺流水宴。

  街坊四鄰全部來了,熱鬧無比。

  新入府的妾室們正式拜見,正式入門。

  老太太笑的合不攏嘴,只有大娘子冷著臉,全家就她最不開心。

  不過,

  終究是沒敢當著胡之晃的面做出格的事,面子上過得去。

  胡之晃滿面紅光、挨桌敬酒。

  恍惚間,

  他想起了遙遠而陌生的家鄉——胡家灣。

  心里默念著:

  “卻不知現今是如何光景。”

  “鄉親們再熬個一年半載,待俺老胡提兵殺到商城,日子就好過了。”

  下午,胡之晃就匆匆離府。

  2個輕炮連,1個重炮連,1個步兵營,1個輜重營,1個工兵連,2000余人換便裝隨他渡江。

  由民間船隊承攬了運兵任務。

  運輸署和各地船運協會合作次數多了,已有默契。

  民間內河船隊、沿海商船隊,都是未來吳國“第二海軍”的來源。

  湖南湘潭,民間造船廠密布,天天有船下水。

  通用船只的概念深入人心。

  標準化、流程化、以及大量應用廉價鐵構件、鐵釘,降低造船成本。

  造一艘,立馬賣一艘。

  商業環境的繁榮促進了船運業的蓬勃發展。

  反過來,又刺激了湘西鄂西伐木業的興旺。

  荊江、沅江之上,集中放排,首尾相連,氣勢浩大。

  吳廷的經濟策略很清晰:

  以煤、鐵為核心。

  以冶鐵為重工業領頭羊,以紡織為輕工業領頭羊。

  以各種明暗手段,逼迫民間沉淀資金流入工商業。

  提高生產力,提高產量。從而大幅降低棉制品、鐵制品價格,反過來提高銷量。

  抓大放小,以大帶小。

  以開明的態度,掃除出口貿易的一切障礙。

  出口價格昂貴的茶葉絲綢,大量換取南洋廉價資源以及歐洲海船。

  快速催生第一批野心勃勃的大工商業主、小富群體、成熟工人,和軍隊一起成為皇帝的“鐵盤”。

  帝國財政需要大幅減少田稅的比例,留給小農經濟足夠的寬松空間,一百年不變。

  長三角,珠三角跑步進入初代工業經濟,接受其余省份的絕大部分區域依舊停留在小農經濟。

帝國財政三駕馬車:關稅、殖民、工商稅帝國工業三駕馬車:冶金、棉紡、煤炭帝國對外的三板斧:大炮、茶絲、文化帝國出口貨物雙強:茶葉、人口  借著戰爭硝煙之際,李郁又悄悄邁出一步。

進一步開放民間采礦限制  前置條件只有一個:足額交稅。

  磚窯全面開花,5年免稅。

  官辦大型水泥廠再新增2處,原有水泥廠再次擴容。

  李郁提出了一個口號:

  讓三千萬家庭燒得起煤球、三千萬家庭蓋得起磚房,沖刺進入封建新時代。

  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

  住磚房,燒煤爐,這是可以普遍配置的嗎?

  重臣們心里這么想,嘴上沒吭聲,不敢打擊陛下積極性。

  大家私下感慨陛下的出發點是好的,壞就壞在庶民們沒銀子。煤球啊,磚頭啊,那都得花錢買的。

  縱觀天下,

  拋開繁華城鎮不談,也就江南地區的農夫手里有活錢。

  其他地區的農夫只有賣糧唯一途徑,才能換點活錢。

  但是,

  農夫能有幾畝天?能有多少余糧?滿倉滿谷的那就不是農夫了。

  吳廷內部重臣都認為,這是一個無解的困境。

  無輪怎么發展,

  在長三角加上珠三角區域,能夠實現百分之90以上家庭的磚房、煤爐配置。

  在贛北、皖南實現5成。

  其余省份2成。

  若是達到這個程度,日后的史書上,陛下的統治就是無法用盡文字也無法描繪的燦爛盛世,200年內無人可超越。

  這還是在實現了南洋殖民戰略的前提下。

  隨著前線節節勝利,吳廷也迎來了眾多勢力的訪客。

  改朝換代已是極大概率,各方勢力都想著瞅準時機、拿捏好火候趕緊加入勝利方好分一杯羹。

  比如,

  淮安督糧道于運和派來了堂弟,攀談老鄉情誼。

福建王亶望派來了心腹師爺,談獻閩  福建靖海侯施令洋派來了族叔,談起義。

  最好笑的是,

  長期在福建廣東海面活動的海盜首領蔡牽,和大員島蠢蠢欲動的天地會首領林爽文也派人來了,談反清復明。

哎呦文學網    大清話事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