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3章 到底開了幾槍?

  V比他從檔案里看到的還要更加神秘。

  羅伯特當天就帶著錄像帶回到了華盛頓。

  他一眼就看出來了錄像帶的角度,是從縣記錄大樓拍的。

  羅伯特恍然大悟,難怪關于面具人的報告有兩份。

  一份來自倉庫大樓的管理員邦妮,另外一份來自縣記錄大樓的管理員比爾。

  對方在縣記錄大樓的高處拍下了奧斯瓦爾德射擊的全過程。

  這讓羅伯特對面具人的話有了更多的信心。

  對方這是得知道多少信息,才能精準選中絕佳的攝影機位。

  不但錄下了奧斯瓦爾德的聲音,還拍到了對方正面開槍的畫面。

  隨著錄像帶慢慢播放,短短一分鐘的錄像很快就播完了。

  羅伯特內心在砰砰砰狂跳,因為他發現,奧斯瓦爾德只開了一槍!

  無論是BI給的,還是現場目擊者們關于槍聲的回答,都最少有三聲槍聲。

  可錄像帶里,清晰的記錄著,奧斯瓦爾德就只開了一槍,開了一槍之后就離開了。

  羅伯特坐在客廳的電視前,反反復復播這段錄像帶。

  手上拿著報紙,將錄像帶和報紙關于此事的現場報道進行對照。

  無論是哪份報紙,都說現場在短時間內連續響了好幾聲槍聲。

  這是現場民眾們的一致口供。

  無非是三聲和四聲槍響的區別。

  而BI說是奧斯瓦爾德一人所為。

  可這段錄像里明明奧斯瓦爾德就只開了一槍。

  這份錄像給了羅伯特巨大的信心,復仇的信心。

  很快,12月,一群主張種族平等,拒絕種族歧視的活動人士闖入賓夕法尼亞州米迪亞的BI辦公室,拿走了上千份文件。

  《華盛頓郵報》記者貝蒂·梅丁率先報道了這些文件,詳細披露BI在胡佛領導下持續超過十年的非法竊聽、滲透和檔案收集,這些活動在他們內部被稱為COINTELPRO。

  圍繞著肯尼迪之死,一時間陰云四起。

  全美民眾嘩然。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還有其他主要的電視臺都對這次披露的COINTELPRO進行了報道以及后續的跟蹤報道。

  幾乎一夜之間,所有人都認為胡佛就是肯尼迪之死的背后真兇。

  CBS的新聞特派員湯姆·哈里森手持麥克風,面向鏡頭在華盛頓特區尋找民眾進行街頭隨即采訪:

  “大家好,我是CBS新聞的湯姆·哈里森。

  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震驚全國,今天我們在華盛頓街頭隨機采訪民眾,近日BI的行為給聯邦蒙上了一層陰影,

  我們希望了解民眾對這一悲劇的看法,特別是關于BI局長胡佛是否可能牽涉其中的傳言。讓我們聽聽他們的聲音。”

  湯姆·哈里森:“女士,你好。請問你對肯尼迪總統遇刺有什么看法?你認為這是一起單獨行動還是有更大的陰謀?”

  第一位被采訪的是家庭主婦。

  瑪麗·約翰遜緊張道:“哦,這件事太可怕了。肯尼迪總統是個好人,他的死是個悲劇。

  我不知道是單獨行動還是背后有其他的陰謀。”

  湯姆·哈里森:“你聽說過關于胡佛局長的傳言嗎?有人認為他可能與此事有關,你如何看待BBC放出來的錄音”

  瑪麗·約翰遜搖頭:“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是真的,那未免太恐怖了。局長刺殺總統,這太可怕了。”

  湯姆·哈里森:“先生,你好。你對肯尼迪遇刺的看法是什么?你認為胡佛局長可能與這起悲劇有關嗎?”

  約翰·史密斯是一位汽車工人:

  “我不確定。我只是個普通工人,但我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奧斯瓦爾德被捕后馬上就被殺了,這太巧合了。胡佛絕對有嫌疑!”

  湯姆·哈里森:“你認為胡佛可能參與其中嗎?”

  約翰·史密斯猶豫片刻后吼道:“沒錯,胡佛就是兇手!他掌握著很多秘密,也許肯尼迪不想讓他繼續當局長。”

  湯姆·哈里森:“小姐,你好。作為年輕人,你對肯尼迪遇刺有什么看法?你聽說過關于胡佛的陰謀論嗎?”

  蘇珊·李作為女大學生,她大聲道:“這肯定有陰謀,胡佛討厭肯尼迪兄弟,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事情!

  肯尼迪是我們的希望,他的死是個巨大的損失。我不相信奧斯瓦爾德是單獨行動的,肯定有陰謀。”

  湯姆·哈里森:“你認為胡佛可能參與了暗殺?”

  蘇珊·李堅定道:“他有動機,也有手段。我覺得他脫不了干系。”

  最后一位采訪的是中年白人,湯姆·哈里森:“先生,你好。作為商人,你對肯尼迪遇刺的看法是什么?你認為胡佛與此有關嗎?”

  商人威廉·布朗冷靜回答道:“肯尼迪的死對國家是個打擊。我之前認為這是一起單獨行動,奧斯瓦爾德就是個瘋子。

  但現在我覺得胡佛的嫌疑非常大,他做事沒有任何法律意識,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權力,哦我的上帝,這樣的BI局長真的太危險了。”

  湯姆·哈里森在完成一系列的街頭采訪后,面向鏡頭說道:

  “和一周前對比,阿美莉卡民眾的意見正在快速趨于一致。

  一周前,我們在華盛頓特區進行的采訪中,我們可以看到普通民眾們對肯尼迪遇刺的看法千差萬別。

  有人相信官方結論,認為奧斯瓦爾德單獨行動。

  有人懷疑背后有更大的陰謀,甚至將矛頭指向胡佛。

  而自從BI的COINTELPRO被媒體揭露后,現在民眾們普遍認為胡佛參與了肯尼迪總統的遇刺。

  無論最終真相如何,這起事件無疑將在未來多年引發討論和爭議。感謝你的收看,我是湯姆·哈里森,CBS新聞。”

  類似報道如過江之鯽,民眾們的質疑聲快要沖破云霄了。

  甚至林登·約翰遜也被卷進來了。

  坊間開始流傳著一種看法,認為肯尼迪之死和林登·約翰遜脫不了關系。

  林登·約翰遜想要當總統,所以和胡佛合作,聯手做掉了肯尼迪。

  動機很完美不是嗎?

  此時阿美莉卡民眾對于白宮以及華盛頓的不信任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點。

  過去好歹還有錄音,現在連錄音都沒有。

  這樣的傳聞就深受坊間民眾認同。

  “胡佛,我告訴你,你別給我亂來!”

  這回是林登·約翰遜把胡佛給叫來的。

  他一眼就看出這樣的陰謀論是胡佛在背后操縱的。

  為的就是把他給拉下水。

  明年就要總統大選了。

  本來他的個人魅力就比不上肯尼迪。

  現在再把肯尼迪之死的帽子扣在他頭上,這會對明年的總統大選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林登·約翰遜可不想自己才干了一年的總統就要灰溜溜下臺。

  甚至沒有一年。

  明年大半年時間都要準備選舉。

  充其量就幾個月。

  胡佛滿不在乎地說道:“約翰遜,你可不能什么事都說成是我干的。

  肯尼迪總統的死,我很遺憾,現在全美都覺得是我做的。

  結果坊間的傳聞你也要說是我做的。

  這是很嚴重的污蔑!”

  胡佛才不把林登·約翰遜放在眼里呢。

  對方最多干八年,自己能一直在華盛頓。

  “你。”林登·約翰遜自然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傳聞。

  不就是逼他快點解決這件事嗎。

  趕快把輿論給平息下來。

  在圣誕節前的12月20日,歷經約一個月的調查時間,沃倫調查委員會在白宮的東廳舉辦新聞發布會,公布他們的調查結果。

  和歷史上比起來,這次的調查足足快了九個月。

  可見來自白宮和BI的壓力有多大。

  由委員會主席、首席大法官厄爾·沃倫親自將報告遞交林登·約翰遜。

  厄爾·沃倫走向講臺,深吸一口氣,聲音低沉而堅定:“總統先生,尊敬的各位,經過近1個月的調查,沃倫委員會榮幸地向你提交最終報告。這份報告旨在為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提供真相。”

  林登·約翰遜接過報告,微笑著點頭:“感謝你,沃倫首席大法官,以及委員會每一位成員。你的辛勤工作對國家至關重要。我們將確保這份報告公之于眾。”

  后續這份報告將通過阿美莉卡印刷辦公室GPO正式出版,面對公眾發行。

  在場的記者們爭相舉手,新聞秘書點名湯姆·哈里森首先提問。

  來自CBS的記者湯姆·哈里森提問道:“沃倫首席大法官,報告稱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單獨行動,發射了三聲槍聲。委員會如何得出這一結論,尤其是‘單一子彈理論’?”

  李·蘭金代替沃倫回答道:“結論基于彈道分析、目擊者證詞和扎普魯德影片的逐幀分析。‘單一子彈理論’解釋了子彈如何同時擊中肯尼迪總統和康納利州長,這一結論得到了彈道專家的支持。”

  珍妮也坐在臺下,她提問道:“但有目擊者稱聽到四聲槍聲,甚至有人看到草丘上的射手。如何解釋這些證詞?”

  厄爾·沃倫語氣堅定道:“混亂現場的目擊者證詞常有出入。我們采訪了552名證人,大多數報告三聲槍聲。聲學測試顯示回聲可能導致誤判,草丘射手傳聞缺乏物證。”

  時代周刊的威廉·布朗問道:“報告批評了BI的疏漏,胡佛局長有何反應?委員會是否認為FBI隱瞞了信息,甚至是參與了此次謀殺?”

  話音落下后,在場討論聲四起。

  因為這有點太直接了。

  矛頭直指胡佛。

  林登·約翰遜謹慎回應:“報告指出了BI的不足,但無證據顯示他們是故意隱瞞。這和胡佛局長無關。”

  珍妮追問道:“總統先生,羅伯特·肯尼迪對報告有何看法?據說他私下持懷疑態度。”

  林登·約翰遜表情短暫僵硬,隨即平靜道:“羅伯特·肯尼迪支持調查進行,我相信他會尊重結論。”

  沃倫總結道:“我們的目標是查明真相,消除疑慮。報告細節將公之于眾。”

  儀式結束,記者們涌向出口,委員會成員與官員低聲討論后續應對。

  調查報告公布的第二天,羅伯特人已經在倫敦BBC電視臺面對面節目的現場了。

  BBC演播室,《面對面》節目直播現場。

  深色布景板營造出嚴肅氛圍。

  中央擺放兩把高背椅,攝像機對準兩位主角。

  墻上的時鐘顯示倫敦時間晚上8點,窗外夜色已深。

  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與期待。

  臺下坐著密密麻麻的記者,從自由陣營到蘇俄陣營。

  來自各個陣營的記者云集在這里。

  因為羅伯特通過BBC聯系到這些記者,說要公布真正的真相。

  前腳白宮才開了新聞發布會,后腳羅伯特就有真正的真相。

  這不明擺著打白宮的臉,在說白宮的真相是虛假的真相嗎。

  記者們一傳十十傳百,幾乎倫敦跑國際新聞的記者都聚集在這里了。

  現場無比安靜,所有的記者都屏住呼吸,安靜聆聽。

  說來也搞笑,負責羅伯特安全的除了肯尼迪家族的愛爾蘭幫外,他在倫敦的安全KGB全程都會幫忙看著。

  這和林燃無關,是羅伯特自己找的。

  因為古巴危機的時候,和蘇俄多勃雷寧談判的正是羅伯特。

  肯尼迪兄弟繞開了軍方、國會和白宮其他高級官僚,當時是羅伯特和多勃雷寧單獨在華盛頓特區聊的。

  約翰·弗里曼面向鏡頭,聲音沉穩:“歡迎收看《面對面》。今晚我們有幸邀請到阿美莉卡司法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先生。

  肯尼迪先生將在本節目對沃倫委員會的調查結果提出質疑,并聲稱掌握了新證據。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一話題。肯尼迪先生,歡迎你。”

  羅伯特·肯尼迪微微點頭,神情凝重,身穿黑色西裝的他,緊握著雙手,內心出奇的平靜:

  “謝謝,弗里曼少校。很高興來到這里。”

  弗里曼:“肯尼迪先生,沃倫委員會的報告稱,李·哈維·奧斯瓦爾德是單獨行動的,發射了三槍。你為何不相信這一結論?”

  羅伯特深吸一口氣,眼神銳利:

  “委員會的調查倉促且不透明。奧斯瓦爾德被捕后迅速被殺,這本身就疑點重重。我不相信他能獨自策劃并執行如此復雜的暗殺。”

  弗里曼追問道:“你提到有新證據,能否詳細說明?”

  羅伯特猶豫片刻后還是說道:“最近,我收到了一份匿名的錄像帶。錄像帶顯示,奧斯瓦爾德在教科書倉庫六樓只開了一槍,與委員會認定的三槍不符。”

  在場一片嘩然。

  白宮是昨天開的新聞發布會。

  羅伯特·肯尼迪是今天打的臉。

  弗里曼驚訝道:“錄像帶的來源可信嗎?你如何確定其真實性?”

  羅伯特語氣堅定:“錄像帶來自V先生。”

  弗里曼少校內心一緊,神秘的V先生又出現了。

  之前在他這放錄音帶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后腳又將錄像帶提供給羅伯特,對方到底想干嘛?

  “他在槍擊當天拍攝了現場,畫面清晰,時間戳與扎普魯德影片吻合。我已請專家驗證,確認未被篡改。

  而且我們現在就能播放。”

  播放后,在座記者再也忍不住了。

  聲音此起彼伏:

  “肯尼迪先生,請問你如何看待你哥哥肯尼迪之死?”

  “現場有誰會是兇手?”

  “V是誰?他是怎么拍到這些珍貴素材的。”

  BBC的工作人員不得不站出來保持現場秩序。

  弗里曼沉思道:“如果奧斯瓦爾德只開了一槍,那么致命一擊是他開的,還是其他人開的,又會是從哪里來的?”

  羅伯特眼神深邃:“這正是問題所在。錄像帶暗示可能有第二名槍手,來自草丘或其他位置。”

  弗里曼引導話題:“你懷疑幕后有更大的陰謀?可能是哪些勢力?”

  羅伯特謹慎選擇措辭:“肯尼迪總統為了阿美莉卡民眾得罪了很多人,我不排除這些勢力合謀的可能性。”

  弗里曼接著問道:“你認為BI局長胡佛可能牽涉其中嗎?這是流傳最廣的傳言。”

  羅伯特緊握拳頭,聲音低沉:“胡佛是個危險的人物。他掌握著大量秘密檔案,可能用這些來施壓。我們和他確實有矛盾,他很有可能是背后真兇之一。”

  弗里曼語氣緩和道:“面對這些懷疑,你打算如何行動?”

  羅伯特眼神堅定,透露出決心:“我將繼續調查,不畏懼威脅。真相必須大白于天下,這是我對哥哥的承諾。”

  “你會考慮和V合作嗎?”弗里曼問道。

  羅伯特點頭:“如果可以,我相信V手里還有更多的信息。”

  “那么你知道V是誰嗎?”弗里曼接著問道。

  “抱歉,我不知道。”羅伯特回答道。

  弗里曼總結:“感謝肯尼迪先生的勇氣和坦誠。今晚的對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屈的靈魂。觀眾朋友們,感謝收看《面對面》。”

  在場記者們把羅伯特團團圍住,這份新的錄像帶,直接清晰記錄下了奧斯瓦爾德只開了一槍。

  在第二天更是傳遍了全球,成為爆炸性新聞。

  白宮前腳才公布的所謂權威報告,后腳就被這份錄像帶擊的粉碎。

  關于胡佛的猜疑再次甚囂塵上。

  “我們不能這么被動了!我們必須要找到V是誰,才能阻止住頹勢,不然我們所有的報告,都有可能被V拿出來的資料推翻!”胡佛忍不了了,他要親自下場,再不下場他就要滾蛋了。

  請:m.xvipxs.net

哎呦文學網    科技入侵現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