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朱厚照隱約覺得,這好像不是什么正經錦衣衛。
這人…
真的能夠咨以國事嗎?
朱厚照猶豫了下,看看左右眾人,讓他們先退下。
等人走了,終于是問了自己關心的一些事情。
他對裴元道,“朕雖然靠著義子們湊出來一支勁旅,但是這些兵馬的錢糧,和替換的兵甲是個問題。”
“朕向戶部和工部討要,可是孫交和李鐩都說,事涉軍兵不得不慎重,需要有兵部的明確批文。”
“可是兵部的何鑒很是頑固,以兵部簿冊中無此兵馬為由,拒絕列支這些款項物資,你覺得朕該如何是好?”
但凡面前的這個人不是當朝天子,裴元就要拍胸脯的表示,“放心,這我都安排好了。”
可眼前的既然是朱厚照,裴元就只能化牛逼為馬屁,無恥說道,“陛下乃是天子,身負天命,何鑒與天子為敵,無異于跳梁小丑也。卑職膽敢斷言,不出旬日,事情必能迎刃而解。”
朱厚照也是能辨忠奸的賢能之人,聞言叱喝面前的錦衣衛奸佞,“雖則誠心,卻不可因一腔愚忠,辱及大臣。”
千戶聞言,乃不敢復言。
朱厚照又憂愁道,“朕是天子,總不能事事等待天命吧?裴元你還有什么辦法,能幫我解決眼前的麻煩?”
裴元想了想,見左右無人,便道,“卑職剛進入錦衣衛的時候,曾經奉命跟隨東廠去江南查訪商稅的問題。之后到了鎮邪千戶所,也接受命令,幫著押解蘇杭織造衙門的銀子進京。”
“至于其他的涉及錢糧的事情,卑職就不太懂了。”
“但既然朝廷剛剛大勝,聲威赫赫,又有張銳張公公這等干才提督東廠,那么想來當初麻煩的事情,也該迎刃而解了。”
“陛下不妨督促東廠,向地方派出稅監,由內臣親自征收商稅。盡快弄一筆商稅銀子過來。”
朱厚照聽了若有所思,“倒是個法子。”
然后問道,“還有呢?”
裴元心中一動,又想借著朱厚照憂心糧餉,和朱厚照簡單提一句大明寶鈔的事情,提前鋪墊鋪墊。
但是想想自己還沒大量吃貨,現在就提這個,好像有些操之過急了。
當即便下意識說道,“陛下可問計于‘小仲達’賀環…”
話說完了,裴元才意識到黑賀環黑習慣了,差點又要激怒朱厚照。
裴元如果沒記錯的話,再過幾年大明寶鈔就徹底廢棄了。
原因很簡單,大明寶鈔的實際價值已經低于印刷成本了,國家再發行寶鈔,連紙墨錢都掙不出來,基本上可以說印多少賠多少。
這里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供需關系造成的。
朝廷大量的往外發放寶鈔,比如說官員的俸祿,功臣的賞賜,加印填補國家財政的不足等等。
但是朝廷回收寶鈔的渠道卻很窄。
這個時代以農業經濟為主,百姓產出的主要是糧食、棉花、生絲之類的東西,朝廷給官員、軍隊發放和消費的也主要是糧食、棉花、生絲這些。
所以朝廷征收的時候,就直接征收這些農產品,避免了商人從中賺取差價。
也就是所謂的本色稅。
本色稅全都是剛需產品,朝廷發下去后大多都能直接用的上,可謂誠意十足。
折色稅對應的則是不容易征收的商品,比如說打魚的賣鮑的,這讓朝廷怎么收?
豈不是難為我胖虎?
于是折色的商品,就可以使用金、銀、銅錢,或者本色稅涵蓋的那些東西抵扣。
這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用鈔折色的。
那么鈔的主要應用途徑是什么呢?
商稅,以及部分折色稅。
商稅,準確來說,是幾大稅關征收的商稅。
因為其他的地方商稅,朝廷也拿不了幾個錢。
再考慮到劉瑾新政廢除后,官員可以大量夾帶避稅,可想而知,這個本就縮減的口徑,能夠回收多少寶鈔了。
折色稅則是考慮到百姓手中可能會有一些寶鈔,允許他們以一定比例搭配交稅。
但是對于占大明絕大多數人口比例的百姓來說,他們手里根本就沒有余錢。他們能多存幾石糧食就很高興了,寶鈔是什么?
所以,發放和回收之間巨大的體量差值,就導致了大明寶鈔不斷的貶值。
大明寶鈔在出現貶值后,流通中的每個環節為了保住手中的財富,都傾向于盡可能保留金銀和銅錢,壓價花出大明寶鈔。
這就導致寶鈔在大明的經濟體系中,每轉一圈,就貶值一次。
想要跳出這樣貶值的循環,就必須尋求向朝廷回收兌現。
可是回收兌現的口子又小,這就導致了貶值進入了惡性循環。
那這崩潰的寶鈔體系,是不是意味著,社會上有大量的大明寶鈔積存呢?
并不是!
大明寶鈔因為價值一貶再貶,洪武永樂這對父子爽過一波后,到了好圣孫的時代,為了把大明寶鈔的價格打上去,宣德天子不但陸續停止發行新鈔,而且還凍結了在庫鈔,銷毀了破損的廢鈔。
之后很少再有重啟印鈔的記錄。
也就是說,現在市面上最新的寶鈔,也得有個八九十年的歷史了。
以這個時代的紙張和印刷技術,這么多年下來,早就產生了大量的毀損廢幣,總貨幣量應該大幅度降低了。
只不過寶鈔會貶值已經形成了刻板印象,許多人并沒意識到這中間的變化,仍舊慣性的壓價使用寶鈔。
那么寶鈔見底的風向標是什么呢?
就是正德七年的十月初十發生的一件事。
在這一天,戶部司鑰庫左少監聲稱庫中缺少錢鈔,因此希望除了揚州鈔關的銀兩專備織造以外,讓臨清、河西務這兩個鈔關自正德八年正月起,允許收錢、鈔。淮安、蘇州、杭州三鈔關,自正德九年正月起開始接受錢、鈔。以上錢款除了揚州織造銀不動,都解送司鑰庫應用。九江鈔關仍舊征收銀兩,送入內承運庫。
要知道在這之前,正德五年的時候,朝廷曾經下令這七大鈔關的稅收,全部折算為銀兩,納入內承運庫應用。
因此正德七年十月初十的司鑰庫錢鈔見底,其實是一個很強烈的寶鈔見底的信號。
和這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正統朝的時候,同樣是司鑰庫上奏,說因為寶鈔太多,已經沒有庫藏的空間。
只不過這個信號,并沒有被當時人察覺。
或者就算有人察覺,他們也沒信心再去嘗試拉起這已經信用破產的信用貨幣了。
畢竟…,如果朝廷官員發工資的時候不想領大明寶鈔,那就最好別談大明寶鈔的事情。
至于寶鈔推行能不能推動,能不能被社會接受,按照裴元的看法,只要軍費是用寶鈔發的,就一定能推動。
拿刀的人,不會讓手里的寶鈔變成紙的。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日本有豐富的銀礦,東南亞有大量的金礦和銅礦。無論是戰爭掠奪,還是經濟壓榨,都有希望用來彌補大明財政的流動性。
但是這對于這個時代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這個時代的貧富差距和經濟交流,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經濟模型。
大量的地主豪強,仍舊會把不易保存的農作物、絲綢、瓷器換成黃金和白銀埋進土地里。
凝結在開采提煉中的勞動,以及黃金白銀定價中的富余價值,全都埋入土中,或者制作成器皿,失去了他們作為貨幣的本來意義。
國家的流動性不會有太大的提高,還需要組織大量的人做無意義的事情,并且承擔其中的風險。
如果單純只是這些因素的話,裴元也可以接受。
并且可以將金、銀、銅作為一種商品,開采之后高價向社會提供。
但是這些金屬貨幣,對于統治政權有一個很致命的風險。
那就是它們的價值,鎖定在它們本身上面。
無論現在是漢,現在是唐,現在是宋,現在是元,現在是明,甚至是清。
黃金就是黃金,白銀就是白銀,銅錢就是銅錢。
而大明寶鈔,是“大明”的寶鈔。
只有讓這個時代的財富,只有讓這個時代最富有的那些人綁定大明,他們才能真正的愿意去守住這個大明。
如果南方的經濟體,手中的大量財富體現為大明寶鈔。
那么當女真入侵的時候,他們又怎么會樂呵呵的覺得不關自己的事?
那么當遭遇大災,饑民食不果腹,姓李的郵遞員又被優化的時候,他們又怎么能心安理得的不聞不問?
只要能釋放出大明強大的國力,這個時代本就沒有大明做不到的事情。
裴元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一個覺悟。
他的敵人既不是盤子里的那些人,也不是坐在桌邊的那些人,而是這個滾滾向前,面臨變革的時代。
裴元預想中真正的經濟模型,就是以一條鞭法廢除實物稅收,將大明寶鈔和大明的稅收綁定,然后通過海量的流通需求,促使大明寶鈔的價值回升。
大明寶鈔的價值回升,又將誘使更多的人持有大明寶鈔,從而繼續拉抬大明寶鈔的價格。
以現在的市價,一文錢甚至可以收到幾十貫、上百貫的大明寶鈔。
裴元不期待一貫寶鈔恢復到一千文的票面價值,但哪怕是回到一文錢兌換一貫,這里面也會有幾十上百倍的拉升空間。
這個巨大的利潤空間,會為大明寶鈔的上漲提供強勁的流動性支持。
與此同時,還可以不斷的在市場上回收黃金和白銀,埋入太倉地下,讓大明寶鈔滲透進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掌握國家權力的那一小撮人,吸收不到足夠的用于積累價值的黃金和白銀,就會努力的維持他們手中那大量的大明寶鈔的價值,并且會積極的擴大大明寶鈔的使用范圍。
他們會努力的流轉大明寶鈔,轉化成商品,然后會積極的、自動的,從整個世界收集金、銀、銅。
這個經濟模型是有很大可能實現的。
在大航海時代開啟后,幾乎全世界的白銀都在流向大明。
等到那些追求保值的豪強們,為了擺脫大明寶鈔的經濟控制,更貪婪的汲取金屬和土地時,整個大明就徹底的擁有了蓬勃的生命。
裴元現在的目的,就是必須要搶到落子的先手。
提前大量的收集廢紙一樣的大明寶鈔,借著大明寶鈔恢復信用,價值回升的機會積攢原始財富,然后依靠廣闊的視角成為在這個經濟模型中舉足輕重的人。
先將整個大明的命運綁定在大明寶鈔上,再將大明寶鈔綁定在自己身上,實現“我即大明、我即萬萬人”的最終構想,這很合理吧?
朱厚照因為梁儲的事情沒處理利索,興致不是很高,又見裴元出言冒失,便又呵斥了裴元幾句,讓他退下。
裴元估摸著等過幾天,夏皇后的事情爆出來,朱厚照八成還是要再見自己的,當即便沒提及別的事情,乖乖離開。
裴元下了假山,才想起來屁股有傷,趕緊換上一瘸一拐的姿勢。
回頭一瞧,卻見朱厚照正眼神不善的從亭子上怒視著自己。
裴元有些蛋疼,好好地招惹他干嘛,要不先回山東避避吧。
這一趟求見朱厚照,裴元算是基本達成了,促使恩科在最高層面通過的主要目的。
讓裴元感到麻煩的是,因為自己和張永的矛盾,讓張銳這個東廠太監的立場開始走向對立。
而且這家伙還把自己卷進了太后張家和皇后夏家之間的矛盾。
想到朱厚照那糟心的家事,裴元忽然心中生出一警。
臥槽!
光顧著看別人的熱鬧了,我也十九了啊!
我還沒兒子呢?!
要是這一兩年再不趕緊生出兒子來,只怕就會頭鐵彷徨,雷響膽喪,老子的基本盤就要不穩了啊。
我的大明,我的萬萬人…
這下裴元也顧不上裝瘸了,小臉慘白的出了太平倉。
守在外面的陳心堅見裴千戶這般失魂落魄,屁股上還隱隱有傷,一時不敢多想。
他連忙迎上來,詢問道,“千戶要不要緊。”
裴元慌張道,“事急矣,速速請宋總旗過府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