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95章 給這個天下立規矩

  人都是自私的。

  每個人的自私都被鐫刻在了基因之中,只是表現的手法不同而已。

  帝王的自私體現在諸多方面,其中對于皇族,帝王的態度是厭惡又不舍,提防又親近。

  特別是對自己的兒孫,除去太子之外,都是以上的態度。

  厭惡是因為皇族就是活脫脫的米蟲,不小心還會反戈一擊。這等教訓歷史上比比皆是。

  所以歷史太悠久的民族包袱太重,那些包袱來自于歷史上無數發生過的教訓。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人類從歷史教訓中唯一學到的便是人類不會從歷史教訓中汲取教訓。

  前漢是分封制,老劉的初衷是好的,他覺得都是自己的兒孫,大伙兒分封各處,鎮守大漢江山,比臣子更為忠心。

  可他尸骨未寒,諸王就蠢蠢欲動。

  這是教訓吧?

  到了大明,老朱也來了個分封制,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處,特別是邊塞,美其名曰皇族戍守國門。

  這個決斷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彼時老朱看臣子怎么看都怎么不順眼。

  文官居心叵測,娘希匹,該殺!

  武將野心勃勃,麻蛋!該殺!

  大明疆域廣闊,文官武將不靠譜,朕要靠誰來戍守邊疆呢?

  老朱目光轉動,看著那些兒孫,心中一動。

  就他們了!

  外人不可靠,還是親人靠譜。

  于是老朱大手一揮,把兒子們分封到了邊疆各處。

  果然,諸王在邊疆大多干出了一番事業,特別是燕王。

  等老朱雙腳一蹬,建文帝登場后,看著那些叔叔們就覺得脊背發寒。

  娘的!

  這些叔叔都手握重兵,若是作亂…朕該怎么辦?

  黃子澄等人也順勢建言:陛下,當今大明的大害不是什么貪官污吏,不是什么蒙元殘余,而是野心勃勃的諸王啊!

  前漢便是前車之鑒!

  削藩吧!

  建文帝本就是個優柔寡斷,缺少定力的帝王,被這么一鼓動,就一拍大腿。

  娘的!

  削藩!

  隨后就是大伙兒都熟悉的靖難之役,建文帝失蹤,燕王朱棣逆襲成功,登基為帝。

  燕王是藩王逆襲成功的極少數代表,登基后,對諸王的提防有增無減。

  但他的手段比建文帝那伙人強多了,軟硬兼施,把諸王的武裝給解除了。

  沒有了威脅的諸王才是好親戚。

  若是一切不變,諸王的日子也還算是不錯。

  可寧王卻不甘寂寞,大旗一舉,哥造反了!

  清君側!

  轟隆一聲,王圣人閃亮登場。

  一巴掌拍死了寧王。

  朝中君臣反思,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宗室必須要嚴加限制。

  那么就把他們當豬圈養吧!

  君臣默契的達成了一致。

  從此藩王就成了囚犯,封地便是囚籠。

  娘的!

  把老子當豬養?

  藩王們怒不可遏,可手中無兵,只好兩眼望穿,高歌一曲鐵窗淚。

  既然日子沒指望了,那就及時行樂。

  喝酒作樂,喝多了便睡,睡了就有孩子…

  一窩窩孩子出生,每個孩子從出了娘胎開始就得花錢。

  咱們按照祖制來…藩王們上報,朝中咬牙封賞,按時給錢糧。

  剛開始還好,某日戶部那邊突然驚呼一聲,“臥槽!每年竟然在宗室身上耗費如此多的錢糧?”

  大伙兒一看,還真是。

  一番算計后,戶部稟告:陛下,宗室人口太多,戶部撐不住了!

  若是大公無私,帝王就該給個解決方案。

  對于宗室,帝王巴不得一巴掌盡數拍死。但拍死好拍,拍死了宗室,輪到自己的兒孫時怎么辦?

  您對宗室的態度是自生自滅,那么…皇子也是宗室啊!陛下!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所以帝王只好捏著鼻子糊弄過去。

  嘉靖帝登基后也想對宗室開刀,但終究沒能下手。

  為的依舊是自己的兒孫。

  “帝王自私!”

  蔣慶之在直廬自己的值房里幽幽的道。

  先前他的建言被道爺以朕需要思忖一番搪塞了過去。

  朱希忠喝著茶水,滿不在乎的道:“此事自有戶部急,你急什么?”

  “藩王在各地兼并土地,肆無忌憚之極。若是不約束,上行下效,兼并土地之風必然會重燃。”

  蔣慶之嘆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旦和自己相關,艸!”

  永壽宮,道爺靜坐了許久。

  黃錦有些膽戰心驚,就在先前,蔣慶之強項的說:“讓宗室世代富貴看似好事兒,可陛下卻忘了,天下從未有白來的好處。此刻好處越多,此后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這話里話外,都在暗指若是不約束宗室,這大明國祚…怕是不長久了。

  進一步品味這番話,黃錦品出了另一番味兒。

  “那瓜娃子這是在暗示朕,大明若是覆滅,朕的兒孫下場怕是不會太好。”

  陛下,不是不會太好,而是會很慘烈啊!

  黃錦覺得蔣慶之就是這個意思。

  但若是按照蔣慶之的建言去辦,宗室會沸反盈天。那群人打不得,殺不得,他們一旦鬧騰起來,士大夫們順勢出手…

  這天下,就會風起云涌。

  野心家們的眼中,宗室就是一面大旗。

  若是有人借著宗室的名義,不,是推出一個宗室為代表,扯起靖難大旗,或是清君側的大旗…

  黃錦不敢想。

  “此事…”道爺沉吟良久,最終幽幽一嘆。

  “此事你操之過急了。”

  伯府,蔣慶之回到家中后,心情郁郁,便拉了夏言喝酒。

  “宗室每年耗費錢糧越來越多!”蔣慶之喝了口酒水,不滿的道,“陛下卻視而不見。”

  “你只看到了宗室耗費的錢糧,卻沒看到若是動了宗室,陛下的處境會如何。”夏言吃著腌蠶豆,悠哉悠哉的看著蔣慶之。

  “你是說…”

  “帝王稱孤道寡,可若真是孤家寡人,一旦遇到事兒,帝王靠誰?”夏言拿起酒杯,滋的喝了一口,美滋滋的回味了一下,“前漢末年,若無宗室在,那些藩鎮可會顧忌少帝?”

  夏言突然一怔,緩緩看向蔣慶之,“你這小子做事兒總是喜歡留后手,你這般急切…這不像是你的手段。讓老夫來猜一猜。”

  蔣慶之拿出藥煙在桌子上頓了頓。

  “若是宗室淪為平民,看似減輕了負擔,可也削弱了帝王臂膀。一個孤家寡人般的帝王,如何與群臣爭斗?君王威權漸漸旁落…臣子空前強大。”

  夏言的老眼中多了驚駭之色,“你這是想…虛君!”

  蔣慶之點燃藥煙,瞇著眼,仿佛透過煙霧在看著歷史。

  “老夫曾無意間聽到你與徐階談話,以一人身系天下,若此人了得也就罷了,可龍生九子,子子不同,誰能保證他的兒孫世代賢明?”

  蔣慶之笑了笑。

  “你小子!”夏言見他并未否認,不禁嘆口氣,“以陛下的聰明,若非太過信任你,遲早會醒悟。你就不怕被…”

  “夏公,對于帝王而言,是國祚重要,還是權力重要?”蔣慶之問道。

  “看人。”夏言謹慎的道:“有人看重權力,有人看重國祚。”

  “我賭陛下看重國祚!”

  “賭輸了呢?”

  “賭輸了,我便帶著妻兒出海。”

  “那么大明呢?”

  “我只是一人,最大的支持者便是陛下。他若是抱殘守缺,新政有何用?”蔣慶之自嘲一笑,“就算是看似成功了,最終也會走上人亡政息的老路。”

  “所以你想虛君,可臣子們對新政的態度你難道不知?”

  “所以需要牽制。”

  “平衡?”

  “對,重新分配權力,相互牽制,在虛君基礎之上,重新達成平衡。”

  夏言倒吸一口涼氣,“你這是要重塑大明,幾乎是重建大明,好大的格局,此事…不成即死,你就不怕禍及兒孫?是了,有陛下的支持,你敢放手一搏。若是陛下不支持,你便撂挑子。”

  “嗯!”蔣慶之輕輕點頭。

  這是頂層設計,也是蔣慶之無數個夜晚在書房里的謀劃結果。

  “用利益為導向!”

  每一次新舊交替,都會伴隨著利益的再分配。

  蔣慶之要做的便是先打破舊有利益格局,再重新分配利益。

  “新政拿儒家,拿宗室開刀,便是打破舊有利益格局。”蔣慶之舉杯一飲而盡,夏言不由自主為他斟酒,催促道:“后續呢?”

  蔣慶之說道:“在新的利益格局之下,根據大明的未來發展方向重塑權力構架。”

  “虛君之后,臣子們如何壓制?”

  “虛君,可君王卻不是擺設!”

  “君王對權力的渴望如同饕餮,一旦讓他們掌握了足夠的權力,隨時都有可能反復。”夏言警告道。

  “我知曉,所以這個構架必須要足夠堅實。帝王高高在上,就如同是裁判…仲裁。各個部門的權力必須要能互相牽制。權力在手,臣子會警惕帝王,帝王也會警惕臣子…”

  “如此,君臣平衡。”

  “這是個框架。”蔣慶之說:“在這個框架之內,權力不得越矩。如此,君臣就如同帶著鐐銬跳舞。他們失去了擴張權力的機會,便會不由自主的往外看…”

  “看什么?”

  “既然權力無法擴張,那么,把疆域擴大,如此,量會變!”

  蔣慶之放低聲音,“量變引發質變。享受權力的甘美…依舊不變。”

  “這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規矩。”

  “所以,在我心中,新政的最終目的,便是給這個天下立規矩!”

  請:m.llskw.org

哎呦文學網    早安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