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60章 招安

  年紀大了睡眠就不好。陳錚六十歲之前倒頭就能睡,自詡六十歲的歲數,三十歲的身子骨。

  但六十一過,他的睡眠質量每況愈下。半夜要起來三五次,睡不踏實。

  床邊就是夜壺,陳錚淅淅瀝瀝的撒尿。

  嘆息聲中,陳錚把夜壺放下,重重的坐在床邊,有些沮喪。

  “老了。”

  在外人面前不服老的陳錚,此刻卻露出了頹勢。

  他就這么呆呆的坐著,直至聽到外面有動靜。

  “少…嗚嗚嗚!”

  “別叫,這不是新安巷,你這一嗓子喊出來,多少人會罵伯爺?”

  是那個孫重樓吧!

  陳錚莞爾,覺得眼皮子有些沉重,但又不想睡。

  天色依舊昏暗,陳錚覺得就如同自己此刻的心情。

  當初離京,陳錚覺得自己此生再無回來的可能。不是不能,而是他不愿赴險。

  不能做天下人的敵人…這是彼時陳錚的想法,為此他托病辭官。

  道爺很寬容,賜了大筆錢財,又給他的兩個兒子封官,一句話,風風光光的讓你衣錦還鄉。

  這個弟子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但老夫呢?

  老夫是不是太無恥了?

  陳錚嘆息。

  在嘉靖帝最困難的時候離他而去,在大局有逆轉之勢時回歸。

  這不就是有難就躲,有好處就上嗎?

  陳錚想到了剛回京,見到道爺的那一刻。

  道爺看著他,神色平靜的仿佛他從未離開過,開口就問:“吃了嗎?”

  陳錚覺得這個見面的寒暄很親切,但告退時,他不經意間發現黃錦的眼神不對,仿佛是看一個陌生人。

  從進了興王府開始,陳錚和黃錦之間的關系一直不錯。但就在那一刻,陳錚發現黃錦對自己的態度變了。

  仿佛在此之前二人從未相識。

  黃錦是個謹慎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秉承著嘉靖帝的意思。

  陳錚事后想了許久想不透。

  在京師沒事兒的時候,他喜歡去市井里轉悠…當年在安陸教道爺時,道爺喜歡去市井玩耍,陳錚跟著去了幾次,但他不喜歡那等嘈雜之處,后續再沒去過。

  僅有的幾次,讓他印象深刻。他在市井中轉悠時,看到兩個久別重逢的男子熱淚盈眶。二人之間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他看到了那些街坊打招呼的方式。

  ——吃了嗎?

  陳錚恍然大悟,原來在嘉靖帝眼中,老夫的身份已然從帝師變成了街坊。

  道爺是厚道,但卻不蠢。陳錚清楚,若是自己倚老賣老,短時間之內還好,時日長了,把往日的師徒情分磨沒了,那就是他黯然而退之日。

  所以他主動帶著景王南下,便是想為嘉靖帝分憂。

  ——看,老夫依舊還能做事兒。

  他覺得蔣慶之這等年輕人就需要自己這等老人坐鎮輔佐,為他出謀劃策。

  可蔣慶之一步步的用行動告訴他。

  南下之行有你沒你都一個樣。

  陳錚沮喪了。

  在南方的許多夜里,他無數次想著,要不,回老家吧!

  留在京師作甚?

  賣老臉嗎?

  丟不丟人?!

  可想到家中的幾個孫兒,他又把這個念頭丟開。

  陳錚有兩個兒子,讀書的本事平平,多次在科舉這道大門前碰了個頭破血流。都是靠著他的老臉混來的官職。

  若是陳錚去了,兩個兒子守成都難。所以陳錚把目光轉向了第三代。

  他有五個孫兒,最小的一個孫兒才五歲。最大的孫兒早年中了秀才,但就此被擋在了鄉試這一關。

  若是一切按部就班,陳氏會在第二代衰落,在第三代徹底沒落。

  陳錚冥思苦想,用了各種方法,比如說聯姻…但大伙兒都是知根知底的,他的兩個兒子科舉無望,如今就靠著他的老臉混飯吃。

  五個孫兒,大的兩個科舉折戟,小的三個也看不到希望。

  這樣的陳氏,就是靠著陳錚在支撐著,他若是去了,陳氏也就是一個普通豪強,還特么是地方豪強。

  所以,好點的人家壓根看不上他的孫兒,差的人家陳錚自己又看不上。

  高不成低不就,就這么折騰來折騰去,陳錚的孫兒就成了老大難。

  以至于媒婆都不樂意登門,直接說:陳公,您這眼光太高,另請高明吧!

  陳錚老臉羞紅,回到家便拿兩個兒子撒氣,但兩個兒子脾氣好,任由你怎么說,都是一臉誠懇的認錯。

  陳錚絕望了,正好北征大捷的消息傳來,他心中一動,尋了幾個當年的老友商議。

  ——這大局要逆轉了。

  陳錚隨即卷起行裝,告誡兒孫在家好生讀書,自己就施施然進京。

  按照陳錚的謀劃,他先在道爺身邊站住腳跟,在新政中謀取個職位。再把大的一個孫兒拉進來。

  科舉不中?

  沒事兒,道爺可以直接封官。

  沒事兒老夫就帶著孫兒去請見陛下,陛下寬厚,幾次之后,定然便知曉老夫的意思。

  這是君子欺之以方啊!

  陳錚嘆息,站起來,在昏暗中摸索著走到門邊。

  推開門,一股子帶著熱浪的風迎面撲來。陳錚揉揉肚子,有些餓了。

  他回到臥室里,打開一個木匣子,里面裝著不少點心。

  就著昨夜的殘茶,陳錚吃了兩塊點心。

  他突然一怔,定定的看著那杯殘茶。

  茶葉是道爺賞賜的,說他年紀大了,那等味兒重的茶葉少吃,吃清淡的。

  那個弟子啊!

  哪怕對自己這位曾經的老師不滿,乃至于不屑,依舊情深義重。

  陳錚再度嘆息。

  “陳公。”

  景王來了,從南下以來,每日清晨景王都會來探望他,陳錚知曉,這是道爺的交代。

  景王看他的眼神中有客氣,就是沒有親近。

  就如同是例行公事般的問他昨夜睡的如何,可有不適…

  “都好。”陳錚溫和的道,景王越是客氣,陳錚心中就越發難受。

  他覺得景王骨子里是看不起自己的。

  大把年紀了還要被小輩腹誹,乃至于鄙夷,陳錚覺得老臉有些撐不住了。

  “今日要做什么?”陳錚隨口問,卻想著當年在安陸的歲月。

  那時他安心教書,道爺安心讀書,歲月靜好。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彼時陳錚和道爺這個弟子之間的關系堪稱是親密無間。

  若是一切不變,此刻的他應當是能俯瞰群臣的存在。什么嚴嵩,在他陳錚面前也得恭謹低頭。

  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老夫和陛下的關系變得如此疏離了?

  陳錚在仔細回想著。

  景王說:“表叔說了,辦完最后一件事后,便準備回京。”

  “哦!何事?”陳錚隨口問,他想到當年崔元來到安陸,帶來了張太后和楊廷和選中了自己的弟子繼承大統的決定。

  并敦請嘉靖帝進京。

  那一刻,老夫在想什么?

  欣喜若狂!

  覺得這是個大好機會!

  要翻身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從那時開始,老夫的心,就變了。

  也是從那時開始,嘉靖帝對他的態度也變了。

  變得客氣了許多,但也疏離了許多。

  可笑老夫被權勢所迷惑,忽略了種種不同。

  “外海還有些海賊。”

  “清剿就是了。倭寇都不是對手,海賊啊!不是事。”

  景王發現陳錚的笑變了,變得…好像是多了慈祥的味兒。

  他隨即告辭,走出陳錚的住所,他對隨行的內侍說:“這老頭兒,怎地有些惶然的味兒。”

  “殿下,伯爺讓你去一趟,有事商議。”

  “好。”

  景王去了大堂,蔣慶之和唐順之正在低聲說話,徐渭在一旁不時插一句。

  “表叔,荊川先生,徐先生。”景王的態度很隨意,讓跟著進來的陳錚見了越發難過。

  道爺把他看做是街坊,這孩子也是如此。

  客套中帶著疏離。

  “來的正好。”蔣慶之把煙蒂杵熄,說:“這天熱的不像話,不過隨后就要入秋了。在入秋之前,要把東南沿海的海賊盡數清理干凈。”

  “這般急切嗎?”景王說。

  “不急不行。”徐渭說:“伯爺此次上了奏疏,建言征伐倭寇。如今京師那些人正摩拳擦掌,準備阻截此事。若是咱們前腳一走,后腳海賊鬧騰,那還征伐什么…”

  他突然嘆息,“當年英宗想派遣寶船再度出海,便是因東南有人謀反而功敗垂成。前車之鑒吶!”

  唐順之含笑道:“倭寇沒了,那些海賊會借此坐大。所以,動手越早越好。”

  “不過此次對付海賊卻不同。”蔣慶之說:“倭寇是死敵,海賊只是劫掠往來商船。”

  “那也是賊人。”陳錚說。

  “不。”蔣慶之搖頭,“那些商船大多來自于麻六甲方向,前往倭國貿易。”

  徐渭說:“不是大明的商船。伯爺的意思,劫掠外人的事兒…”

  “是好事!”景王笑道。

  這怎么是好事?

  陳錚微怒,剛想指出來,蔣慶之點頭,“這是個大爭之世,仁慈只會換來屠戮。當下大明缺的是匪氣。特別是水師,必須要有一股子匪氣,才能為大明攫取最大的利益。”

  “匪氣?”陳錚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聽岔了。

  “對,匪氣。”蔣慶之微笑道:“我準備派人出海,去尋那些海賊。”

  “去作甚?”

  “招安!”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早安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