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一十七章 道光皇帝平叛~平叛

  京師,西直門。

  清晨時分,玉泉山來的運水車隊,浩浩蕩蕩來到了門外。

  大規模人口聚集的城市,大量使用地下水,各種污水的排放滲透,導致水質逐漸變差。

  也隨之出現了‘甜水巷’這種有好水的地方,也有專門賣好水的水車。

  螨清皇帝之中,最會享受的乾隆,不吃城里的井水,而是專門派人每天從玉泉山上拉水質清甜的山泉水來。

  這些給宮里送水的車隊,就要從西直門進入京師城內。

  守城的兵丁早已是習以為常,打著哈欠等著車隊入城。

  ‘噠噠噠噠’

  清脆的馬蹄聲,從城內的石板路上傳來。

  城樓上的城門官打眼看過去,頓時手忙腳亂的扔掉煙槍,轉身向著城外的運水車隊大喊大叫。

  “快快快”

  “閃開!都閃開讓路!”

  車隊的人慌忙牽著馬騾向道路兩側避讓,一時之間人喊馬嘶很是熱鬧。

  西直門內的道路上,幾騎信使急速策馬沖出了城門,直奔西北方向而去。

  車隊內的眾人,頓時議論紛紛。

  “馬上飛遞,四百里加急。”

  “是站卒,這是軍報。”

  “背著的是藍旗,得,地方上又出大事了。”

  “這場景,看著像是十年前洋人大廣州的時候”

  “這是奔圓明園去的。”

  螨清朝廷的驛和站是分開的,站是專門用于軍報傳遞。

  四百里加急,稱為馬上飛遞。

  若是六百里加急,又或者是八百里加急,則是稱為飛折驛遞。

  早在敗家子李隆基吃荔枝時期,驛傳就已經開始背旗幟了。

  各種顏色的旗幟,代表著不同的意思。

  紅色的旗幟,是捷報。

  藍色的旗幟,則是軍報。

  至于黃色的,則是皇權象征,通常用于上諭傳遞,或者是六百里乃至于八百里加急。

  老北京們,看裝束與旗幟,就能推斷出來是什么事兒。

  影視劇里,經常會出現六百里八百里加急什么的。

  可實際上,地方衙門極少會用這個。

  原因很簡單,只有在出現極為重大軍情的時候才能用。

  表示地方上已經無力應對了,只能是請朝廷出手。

  而這,就意味著地方衙門的人被視為無能,且必須背鍋。

  正因如此,螨清前中期,基本上都是以四百里加急為主。

  真正出現變化,是在太平天國席卷各地之后。

  實在是扛不住的各地衙門,紛紛用上了六百里八百里加急,將緊急軍情像是雪片一般發往京師。

  據說咸豐皇帝就是被這天天都有的軍情,給震撼的一日三驚,落下了病根。

  西直門外,西北方向二十里,就是著名的圓明園。

  圓明園始建于康熙年間,后經雍正乾隆等皇帝擴建,形成包含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圓明三園。

  此時的螨清皇帝是愛新覺羅旻寧,既道光皇帝。

  天光微亮,睡夢之中的道光皇帝,就被喚醒。

  來的是值班的軍機大臣賽尚阿,軍報都是先送軍機處。

  得知有緊急軍情送達,顧不上自己還在養病,簡單收拾一番就接下了軍報。

  看完了軍報,道光皇帝只感覺頭暈眼花,一股氣堵在了嗓子眼。

  他當了三十年的皇帝,對于官吏們的那套手法,早已經是看的透透的。

  軍報上只說,天地會與拜上帝會在廣西多地造反。

  潯州梧州多地失聯許久,反賊勢大云云。

  可道光皇帝卻是明白,屁的失聯許久,分明是早已經失陷!

  尤其是梧州,那可是大城,名城!

  “有用的東西,一句都不寫!”

  道光皇帝很是憤怒“梧州究竟是怎么失陷的,是內外勾結,還是派遣奸細奪城門,又或者是”

  若是前兩種的話,狀況還不算有多危險。

  可若是以強兵重器奪取梧州這等大城,那就意味著反賊的實力與規模,達到了必須全力剿滅的程度。

  可廣西的官們,卻是云里霧里的說廢話!

  至于知縣副將等,全都是‘不知所蹤’‘可能陷賊’這些廢話。

  具體的戰況,損失多少人,多少軍械物資,同樣是云里霧繞的一筆帶過。

  可恨!

軍報上只說反賊是天地會,還有個什么從未聽過的拜上帝會  具體反賊多少人丁,多少軍械重甲火器,有多少糧草,頭目是何人等等,全都沒有。

  尤其是軍報的后半段,各種華麗的辭藻堆砌,說的全是好聽話,表達廣西官吏們消滅反賊的決心。

  只有最后的最后,展露出了需要一點點來自朝廷的支援云云。

  還做個不懂行的年輕皇帝,說不得真被忽悠過去。

  下旨督促剿匪,再發些銀錢軍費糧餉什么的,這事兒就算是糊弄過去了。

  除非以后再出現大規模喪師失地,折損官佐的大敗出來。

  只可惜,這一套瞞不過道光皇帝。

  重重的將軍報拍在了桌子上,喘著粗氣的道光皇帝囑咐“叫起。”

  “奴才遵旨”

  穆彰阿,潘世恩,賽尚阿,何汝霖等人紛紛趕來。

  “都看看吧。”

  沉著臉的道光皇帝,指著軍報示意一眾軍機大臣們查閱。

  待到眾人皆已看過,他方才開口“爾等議個章程出來。”

  “皇上。”

  這個時候,按照規矩首先開口的是領班軍機大臣穆彰阿。

  只見他出列行禮“奴才覺得,當盡快調集臨近各省兵馬,督促剿匪,務必斬草除根清除隱患。”

  洋人來的時候,穆彰阿主張議和,還誣陷林則徐等人,主持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可謂是投降派的代表性人物。

  可此時面對地方起義,卻是殺氣騰騰,開口就是斬草除根。

  氣色不太好的道光皇帝,咳嗽了兩聲,繼續詢問諸位軍機大臣的意見。

  “皇上”

  軍機領班已經開口說過意見,而協辦大學士祁寯藻,則是在陜甘辦案。

  老資格的潘世恩年近八十,低著頭打著盹完全沒有說話的意思。

  陳孚恩則是在山西辦案。

  這種情況下,出列行禮的是禮部尚書何汝霖。

  “臣以為,廣西軍務,乃兩廣總督所轄。”

  “如今廣西反賊做大,當督促兩廣總督進剿。”

  “貿然調動別處兵馬,空有遠水之嫌。”

  只有滿人的大臣,才有資格在皇帝面前稱自己為奴才。

  而漢臣,只能是稱臣。

  軍機處的意思分成了兩派。

  滿臣認為當即刻調動各地人馬去進剿,而漢臣則是認為廣西歸兩廣總督管轄,應該交給兩廣總督去辦理。

  雖有分歧,可最終目的卻是一致。

  那就是調兵去圍剿!

  略作沉吟,道光皇帝做出了決斷。

  “廣西地方官佐無能,軍備松弛不堪一擊。”

  “廣西提督難辭其咎,當即刻革職查辦。”

  “命固原提督向榮,接任廣西提督。”

  向榮參與平定新疆張格爾之亂及天理教起義,獲霍欽巴圖魯稱號。

  雖然名字聽著像是滿人,可實際上是四川漢人。

  道光皇帝選他,就是看他之前平定各處叛亂皆是功成。

  “貴州,湖南,云南各省調兵入廣西平叛。”

  “再行文兩廣總督徐廣縉,務必堅守廣東海防,不得擅動。”

  道光皇帝選擇了從別處調兵,而不是從廣東出兵。

  原因很簡單,洋人們又開始蠢蠢欲動。

  去年英吉利領事阿利國,就叫囂要再次開戰。

  法蘭西人喊著要深入各地傳教,俄國人要求在新疆通商貿易。

  甚至就連葡萄牙人都宣布澳門為自由港,停征關稅,并下令封閉粵海關衙門。

  洋人的威脅如芒在背,實在是不敢調動廣東的兵馬。

  雖然也知道廣東的兵馬打不過洋人,可畢竟是近十萬大軍擺在那兒,想來可以讓打算開戰的洋人們,三思后行。

  畢竟十萬大軍(紙面數據)擺在那兒讓洋人殺,也得累死許多洋人。

  軍機領班穆彰阿,領了旨意就去尋章京們安排書寫用印發送。

  道光皇帝這兒,咳嗽了幾聲,打算動身去吃早飯。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了慌亂而又急切的稟報。

  “皇太后歸天啦”

  聽聞此言,剛剛起身的道光皇帝,身子陡然僵直。

  腦袋上仰,喉嚨間一陣咯咯聲響,接著一頭摔在了地上。

  霎那間,慎德堂內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

  遙遠的廣西梧州城。

  林道正在忙著清點名單。

  這些都是潯州府與梧州府,各處縣鎮村落士紳鄉紳們的名單。

  這可不是林道派人收集的,而是螨清朝廷自己刊印的。

  這東西叫做縉紳錄。

  亦稱《爵秩全覽》《縉紳全書》《中樞備鑒》。

  詳載本省朝廷至地方官佐的姓名,官銜,籍貫,出身,字號及補缺日期。

  并且涵蓋了職掌,賦稅等信息,兼具職官志與聯絡手冊功能。

  就跟漢唐時期的族譜一樣,抓人按照本省的縉紳錄去抓就是了。

  叫什么,住哪兒都是寫的清清楚楚。

  “盡快去辦。”

  他將手中的縉紳錄,遞給了楊秀清“還是老規矩,先動員百姓開公審大會,再將他們交給百姓處置。”

  “民脂民膏都要帶回來,充做軍用。”

  “一定要記住,只有充分發動受苦受難的百姓們,反清大業才能取得成功。”

  “領命!”

  別看楊秀清矮小瘦弱還瞎了只眼,可卻是個狠角色。

  由他去抄家,最為合適不過。

  “韋昌輝”

  林道繼續叫人。

  “會首!”韋昌輝過來見禮。

  “我已經重新擬定了伙食標準。”

  拿出一摞文案遞過去,林道囑咐“以后各部就按照這個來執行。”

  各處時空里,做過多次起義的林道,對此非常了解。

  對于絕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百姓們來說,反清什么的不重要,加入義軍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能吃的上飯。

  不求吃飽吃好,只求能吃得上,而不是去吃土,或者是干脆餓死。

  “以后正兵的伙食”

  林道正要詳細解說一番,這邊石達開卻是急匆匆的走了過來。

  他的神色古怪,吐吐吞吞的說出了一件事。

  “洪秀全與馮云山來了”

哎呦文學網    諸天:從時空商人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