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國工業拔根毛,就享用不盡了

  “陛下”

  負責港口建造工程的魯淵,上前行禮。

  望著他那因為長期吹海風曬太陽而干燥發黑的膚色,林道頷首“幾座港口都修的很好,我很滿意。”

  “這都是臣應該做的。”

  簡單寒暄了一番,魯淵在前引路,領著眾人上前參觀正在施工建設的龐大港口。

  大都城到天津港的鐵路線,是大明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而且始發站還是大都。

  如此重要的意義之下,很明顯天津港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座全新的港口,非常重要。”

  行走于偌大的工地上,走上巨大的,帶鋼筋的水泥墩子,林道口鼻間嗅著淡淡的咸腥味道,遠眺大海“大航海時代,將從這里開始!”

  其實開啟大航海時代,金陵城更加合適。

  順著長江一路出海,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

  鄭和下西洋,走的也都是這條線路。

  可沒辦法,大都這里有著更加重要的用處。

  分開了數百年的南北漢家兒女們,必須盡快重新融合起來。

  安史之亂至今,西域脫離中土已近六百年。

  云南脫離中土,已近五百年。

  東北包括外東北地區,脫離中土已近八百年。

  漠北蒙古自突厥復國,脫離中土已近七百年。

  林道要重現漢唐雄風,甚至還要遠邁漢唐。

  這些失去多年的土地,必須全都拿回來,還要附加這些年的利息。

  正因如此,都城定在北方,是必然的選擇。

  天津港這里,到處都在施工。

  地面翻開來做硬化,大批苦力攪拌水泥鋪設路面。

  借助簡易鐵軌以及各類杠桿吊索等工具,將一塊塊以噸為單位的鋼筋混凝土送入海中,建造護岸與防波堤。

  一條條伸入海中的棧道,同樣在加班加點的建造之中。

  這里,將會被打造成世界范圍內,最為龐大,最為先進的港口。

  無數的中土船只,將會從這里出發,抵達世界各地,將日月龍旗插滿陽光下的土地。

  “歐羅巴人的大航海時代,簡陋到可笑。”

  站在岸邊,望著不遠處海上正在工作的疏浚船,林道豪氣頓生“讓你們好好看看,什么叫做大國工業!”

  來到空曠的存貨場,林道動身去往現代世界。

  大批量訂購的鋼筋水泥等物資,不斷的被運送過來。

  原本空曠的地方,已然是堆積如山。

  見著這一幕的眾人,都是行大禮高呼。

  “萬歲”

  “萬歲”

  生產力低下的時代里,林道運來的每一項物資,對于這個世界的人來說,都是宛如神跡。

  如此之多的鋼鐵與石粉(水泥)真是讓人看的心潮澎湃。

  “陛下”

  因為過于激動而面色潮紅的羅貫中,上前見禮“動用如此之多的物資,是否會影響到仙界的使用?”

  這話說的林道翻白眼。

  “瞧不起誰呢?”

  “這么億點點東西,在仙界那是真正的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喂,別瞧不起大國工業!”

  他是真沒吹牛皮。

  對于產量以億噸為單位的大國工業來說,他買下運來的這些東西,真是不值一提。

  別的不說,他連承接落后淘汰產能的資格都不夠。

  沒什么緣由,就是買的太少了。

  港口之中,還有配套的造船廠也在建造之中。

  成百上千的苦力們,正在奮力挖掘大坑。

  這是在修建三面陸地,一面臨水的干船塢。

  不是什么高科技,這東西早在宋時就有了。

  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中,就有詳細的記載。

  當時不叫船塢,叫做大澳。

  《金明池爭標圖》這幅畫作之中,就有畫出船塢來。

  發明這東西的人,叫做黃懷信,是一名宋朝的宦官。

  后世之人,將其稱為世界船塢之父。

  中土能人輩出,各類跨時代的發明太多了。

  只可惜,一次次的蠻夷入侵打斷了知識傳承。

  一顆顆聰明的腦袋,都被蠻夷給砍了。

  現如今,林道要反過去,把蠻夷們的腦袋都給砍了。

  “有最為詳細的圖紙。”

  跟過來的魯淵,在一旁言語“之前在其他的港口里,按照圖紙操作已經建造了好幾個。”

  “各處港口都在大規模建造船只,船隊規模不斷擴大。”

  “很好。”林道失笑頷首“按照圖紙上的去造,別擔心缺少物資,造的越多越好。”

  “陛下放心。”魯淵昂首挺胸,干脆回應“臣必當為陛下打造一支世間最為龐大的船隊來。”

  天邊的太陽逐漸下沉,遠處海面上出現了船隊的身影。

  十幾艘大型漁船逐漸靠向臨時棧道,其中幾艘船尾被開了艙門,有外掛式的螺旋槳輔助動力船外機。

  粗壯的纜繩拋上了棧道,港口干活的熟練接住套在石墩上。

  船只一一停靠。

  當先一艘最大的漁船上,船頭位置射鯨炮上的長柄鉤上還染著血漬。

  漁民們開始操作船上裝著的半機械式吊輪機構,將一條偌大的鯨魚吊向棧道。

  船上下來一個光著腳,衣袖褲腿挽起的漢子,一路跑向了大纛。

  “張士誠,拜見陛下”

  這位漁民出身的鹽梟,此時是大明的海船隊負責人,同時兼任漁船隊的隊長。

  日常工作就是打漁,外加培訓水手。

  他也是有正式官職的,水師記名提督。

  就是沒得封爵。

  畢竟唯有軍功方能封爵,打漁捕鯨可不算軍功。

  “做的好。”林道熱情招呼“你打造了大明水師的雛形,當賞五百貫。”

  張士誠大喜。

  如今天下初定,貨幣價值逐漸平穩下來。

  五百貫,足夠在城里買一座大宅子了。

  雖說他的俸祿不低,而且天天都有新鮮的海魚吃,可誰會嫌棄錢多呢。

  “船隊準備的如何?”

  “陛下,如今已經有了大小船只超過百艘,若是只裝人,一次可送三萬人馬至遼陽路。”

  張士誠說的都是新船,拿著現代圖紙制造的那種新船。

  布局合理,航速更快,有著更大的儲存量,更加適合遠洋航行。

  這些新造的船只,林道是打算用來開拓進取插旗子的。

  現在的話,則是為攻打遼陽路送人。

  元廷的確是被滅了,可云南,遼東等地的元廷余孽,還在負隅頑抗。

  云南那邊是仰仗著山地難行。

  至于遼東,則是道路難行。

  的確是有官道,但是承載能力有限。

  歷史上經過明朝二多年的開發,明末的時候遼東才算是真正成為熟地。

  在那之前,則是屬于半生不熟。

  大小水泡子,茂密的樹林,泛濫的河水等等。

  規模越是龐大的軍隊,行動越是困難。

  尤其是龐大的后勤物資運輸線,壓力極大。

  既然道路難行,林道干脆選擇走海陸。

  從天津上船,一路北上直接抵達蓋州。

  “做好準備。”

  林道囑咐“等到出征兵馬匯集過來,即刻渡海出兵。”

  駐扎各地的出征兵馬,在半個月內逐漸云集天津港。

  林道親自跟隨第一批前鋒兵馬出征。

  為此,他還專門購買了一艘不知道幾手的拖船。

  翻新改造之后,拖拽著專門制作的簡易浮動碼頭,跟著船隊一路去蓋州。

  蓋州的海灣最深入,就是營口。

  這里位于遼河入海口處,此時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地方。

  船隊抵達之后,林道先行乘坐小船上岸。

  來到岸邊,他穿越去現代世界,將專門訂購的簡易浮動碼頭帶過來。

  轟然聲響中,重達數百噸的鋼結構組件,落在了大海之中。

  濺起的浪花,澆了林道滿頭滿臉。

  這里可不是幾百年后,別說是港口設施了,人影子都見不著。

  近海的地方,全都是淺灘礁石,大船壓根靠不過來。

  就算是乘著漲潮過來了,可時間不夠用來不及下船,一旦退潮可就全完了。

  好在現代世界的工業產品,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林道不斷的來回,將一條條的浮動碼頭運過來。

  足足在海邊,落下了十六條長達一百多米的棧道來。

  只買一套的話,廠子壓根不接這活。

  “可以了。”

  林道拿起對講機紛紛“把船靠過來,小心些。”

  加裝了船外機的海船,緩緩靠近了隨著海浪晃動的鋼鐵棧道。

  船只兩側全都是廢棄輪胎,靠上之后迅速拋鉤。

  水手攀繩下來,將拋鉤固定在了棧道上。

  船上的軍士們依次下船,走上棧道。

  站在兩邊綁滿了充氣浮筒的鋼鐵棧道上,不少上戰場的時候悍不畏死的軍士,面色慘白搖搖晃晃。

  還在棧道兩邊有焊接粗糙的欄桿,一路扶著晃悠登陸。

  有的軍士走著走著就吐了。

  還有人甚至連欄桿都攔不住,掉進了海水里。

  好在都穿著橘黃色的救生衣,還有繩索連接欄桿,到是很快就能被拽上來。

  一艘艘的船只,不斷的靠過來放人。

  足足花費了近一天的時間,方才將上萬人馬送上了岸。

  剩下的在船上過夜,等著明天天亮了再下船。

  “這種搶灘登陸作戰行動,只有我能辦。”

  全程指揮的林道,嗓音都有些沙啞。

  他也不是吹牛,的確是只有他能辦到。

  不提船外機與浮動碼頭,只說所有后勤裝備都不用攜帶這一條,除了他之外就沒人能辦到。

  軍士們若是攜帶輜重下船,一天能有千把人帶著相應的物資上岸,就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而且必然會遭遇到巨大的損失。

  花費了兩天時間,兩萬多前鋒兵馬方才上岸。

  船隊逐漸遠去,返回天津港去運載下一批兵馬。

  隨同前來的藍玉,望向那些在海水之中不斷晃動的浮動碼頭詢問。

  “陛下,這些東西怎么拉上岸?”

  “不拉。”林道干脆搖頭“用完就不要了。”

  藍玉瞬間瞠目結舌。

  “不要了?”

  “這可都是鋼鐵!?”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諸天:從時空商人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