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原主的三個孩子都是白眼狼,她覺得起碼對他們自己的孩子,應該是很喜歡。
前世他們三家孩子都過的還可以,是平均線以上的那種,算是比較培養孩子的父母。
可她真的沒有想到,魏萱能夠這么狠心,不管自己老娘,還能狠心到不管自己的孩子。
掏掏耳朵,不敢置信的看向高振,“你是覺得昨天魏萱來找我,我又說點了啥,所以她才會這么做?”
高振嗯了聲,都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竟然還能這么任性,就是因為她經常回娘家,這里有人挑撥的關系。
“昨天魏萱是來找我,不過我那時候在外面水池邊上處理小雜魚,全程沒有進屋,周圍鄰居都聽到。”
“還有,你也不要擔心我挑撥你們夫妻感情啊,婆媳感情,我已經和魏萱斷親。”
“以后她的事和我無關,日子過的好與不好,都是她的事,我以后老了也不需要她操心。”本來想說老娘生了她,就應該承擔養老責任。
后來再一想,但凡她承擔了養老責任,就能分遺產,一想到這里就覺得惡心。
就沖著三個孩子前世對原主的行為,不覺得原主還樂意把財產給他們。
等張鈺老了,不需要魏萱操心,高振覺得沒有問題,畢竟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憑啥還要閨女負責。
問題是聽老太婆話里的意思,以后不會再資助一二?這可不成,自家老丈人每月工資那么多,他們老兩口哪里用的完?
都是父母的孩子,憑啥魏萱就沒有份?高振很是不開心。
看著高振不滿的眼神,張鈺知道這小子不滿的是為何家產沒有魏萱的份,“我養大她,供她讀書,出嫁時候帶著陪嫁走人,我已經盡到了父母的責任。”
“她出嫁后,我們老兩口身體不舒服,她沒有回來照顧我們,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兒不管娘家事,我們老兩口讓兒子兒媳婦照顧。”
“既然她這么說,那就是沒有把我們當成父母,覺得需要照顧我們,既然這樣,那我們干嘛還要幫襯一二。”
“和她也就是親戚關系而已,幫襯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我的錢要如何花,怎么花,都是我的事,還不需要一個親戚來指手畫腳。”
“有好處的時候跳出來,說是我閨女,必須算她一份,不然我就是重男輕女。”
“我需要她的時候,她就是一個外人,我不能指望她。”
“人么,總不能出力的時候,不想出力,覺得是出嫁女沒有責任。”
“既然這樣,我就當沒有這個閨女,這樣你也可以放心,不需要擔心我會挑撥你們之間的關系。”
“那個時間也不早了,你回去吧,不然沒有你的飯菜,要餓肚子的。”張鈺邊說邊處理手上的魚。
今天帶回來一條一斤多的魚,想好了弄點魚片出來,弄個魚片湯,然后魚尾巴和魚骨頭么,就先弄個魚湯,然后里面放點豆腐,這味道絕對是鮮的很。
啊啊,高振剛才一直都盯著水池里的魚,心里在盤算這條魚該如何吃,以前岳家有點好吃的,只要他多看幾眼,就一定會分點給他。
結果沒想到這次張鈺竟然就這么點讓他回去,沒有給東西的動靜,“媽,你釣的魚好大啊,我家。。”
“我和魏萱已經斷親,魚我是在護城河那邊釣到,你也可以去。”張鈺繼續處理魚,反正她已經提醒過某人,某人沒有趕上家里的飯菜,那是他的事。
王大媽他們當然看到高振過來,都在猜張鈺是否會讓高振帶一部分魚回去。
郝大媽也在水池邊上釣魚,自從知道張鈺去護城河釣魚后,就經常過來打聽消息,反正不是啥秘密,不管誰問,張鈺都會告知一二。
至于去不去釣魚,那就是他們的事,只是大部分人就是問上一兩回,特別是看到張鈺出去一天,也不是每次都有大魚,大部分都是小雜魚后就放棄了。
家庭婦女要忙活的事太多,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要做,大老爺們要上班,周末一天休息都來不及,怎么還會出去一天釣魚,特別是這個收獲還不一定的情況下。
只有郝大媽,那是不停的問,張鈺都知道問了幾回,至于葛大爺是否出去釣魚,張鈺不知道,反正郝大媽肯定沒有出去釣魚。
“你就讓你女婿都這么走了,不給他帶點東西。”郝大媽眼珠子飛速轉著。
“斷親了,魏萱都不是我閨女,高振算我哪門子女婿。”張鈺沒好氣道,“我就這么大的魚,去掉骨頭和魚頭魚尾才多少肉,我們兩吃都不夠。”
“你家葛大爺當老師,不需要啥體力活,我家老魏是做苦力活,要多吃點。”
“指望孩子啊,算了吧。”張鈺知道這些日子,她只顧著老兩口吃喝,壓根就沒有管兩個孩子,不少人都在背后指指點點。
張鈺當然聽到了,不過她才不在意,但凡他們中間有個好的,她絕對不會不管他們,可偏偏一個個都是白眼狼。
“我以前對他們不好嗎?結果還不是說我不好。”
“在他們心里,老魏應該干活賺錢,少吃東西,我就應該在家努力做家務,家務活全部承擔,也是少吃東西,畢竟我不賺錢。”
“他們都是這么孝順的孩子,我能做到的也只能是照顧好我這自己。”
“至于外面對我的議論,我所謂名聲,早就已經沒有了,無所謂。”
張鈺端起東西準備回去做飯,“對了,郝大媽,你都問了這么多次,你還不如自己去釣魚。”
“我,我不是沒有時間。”郝大媽那是一個尷尬。
“沒時間,你問個啥,你家啊真的就是太小心謹慎,不管做啥你家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錯過多少機會了。”張鈺很是無語。
“這次就是去釣魚而已,投入不大,能釣到魚就釣到,釣不到也就損失一根魚竿,到時候大不了再賣給二手商店。”
“一個進出損失個一兩元,萬一能釣到魚。”張鈺真的是沒有辦法理解,“問再多,不如實踐一二。”
郝大媽看著張鈺的背影,他們不知道這個道理嗎?他們當然知道,也知道問的再多,對釣魚水平沒有任何幫助。
他們想到是,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張鈺能夠帶他們出去釣魚,還想著如果買了魚竿,沒有釣到魚的話,到時候i張鈺可以原價買下魚竿,反正她以后釣魚,絕對用的上。
張鈺當然知道葛大爺的小算盤,簡單而言除非有十成十的把握,不然絕對不會下場。
在這個年代,小心謹慎是需要的,可這么小心還真是過頭了,錯過太多機會。
更不要說還希望有人可以承擔損失,又不是他們爸媽,誰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