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往今來的戰爭中,信息時效性始終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戰場上的任何情報都有自己的保質期,可能是幾天,也可能是幾個小時、幾十分鐘。
情報從獲取傳遞到前線需要時間,前線證實需要時間,整理后發回需要時間,一套下來幾個小時都算快的。
在后方統籌的高級指揮官總會受到時間的困擾,不僅要延遲幾個小時收到情報,還必須在短時間內根據有限的信息做出決策。
劃時代的改變在于C3I系統的出現,這套讓全世界都為之矚目的信息化集成指揮系統號稱能讓大統領在3分鐘內直接向一線下達命令。
而這一點也成就了了電影中主角動不動就接到大統領電話,balabala什么請聽鷹啼之類的情節。
實際中雖受到大量因素制約,但作為信息化走在最前沿的空軍,懷恩與預警機一手情報的時差的確可以縮短在2,3分鐘以內,通常而言與現場指揮已經沒有差別。
但第三艦隊并不符合這個通常,尤其是當他們能在1分鐘內就刷出200多架飛行物的時候。
攻擊命令下達時懷恩不認為會有意外便交由前線自便,放權的同時也給前線指揮官極大的壓力。
當36架F15拼命飛行了一半距離、敵方突然多出數百個目標怎么辦?
留給他的時間只有3分鐘,詢問任何人都沒用,只能靠自己。
巨大的變數下,大部分指揮官無力去思考廣袤的全局,腦子里只剩下兩件事:
完成任務、減小傷亡。
當這兩件事符合同時達到的條件時,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去做。
36架F15選擇了扔出中距彈就跑,即使面對僅僅600公里低速低空飛行的目標也沒有想過一戰。
如果這還能用前一天的教訓來解釋,那280公里外的23架轟炸機指揮官,兼第2轟炸機聯隊指揮官托馬斯·布西耶爾準將,就是全靠自己掌握的情報和閱歷做出判斷。
作為一名卓越的全機型指揮官,并且剛剛在去年整合三型轟炸機參加“三色旗”演習,懷恩對他很是放心。
而托馬斯·布西耶爾在得知E2發現上千個目標后,立即按順序做出判斷:
第三艦隊的飛機放飛能力已經被逼出極限,每一分鐘可以達到200架以上!
第三艦隊擁有疑似黑洞機庫技術,載機量無法用常理衡量;
每拖一分鐘都將給空軍帶來極大壓力。
托馬斯用3秒鐘完成思考,然后用2秒鐘做出決定:
盡快發射全部456枚魚叉反艦導彈,扼殺第三艦隊以制止其繼續放飛蚊蚋!
托馬斯隨即聯絡E2:請求預警機引導!
數百枚魚叉光靠轟炸機自己引導不現實,必須得到預警機幫助。
此時E3B正在引導F15機群發射的288枚AIM120,E2便也發出回應允許發射!
上午11時55分,15架B1B后掠翼合攏,爬高到11000米后以1.2馬赫飛行到距離第三艦隊220公里處展開機翼減速,開始通過轉輪掛架釋放AGM84Block1C“魚叉”導彈。
一枚又一枚1噸重的魚叉不斷從釋放,然后打開渦噴發動機以0.85馬赫速度拖著長長的白色尾跡跟隨B1B飛行。
因為B1B此時仍然是以高亞音速航行甚至比魚叉略快,投放的魚叉幾乎是在同步跟隨轟炸機一起前進。
而轉輪掛架每一次旋轉、導彈自檢、轟炸機鎖定目標注入信號再到發射約需要11秒多,一架B1B需要足足5分鐘才能將全部24枚魚叉全部投射出去。
在此期間B1B將飛行約80公里,直到離第三艦隊140公里時才投射完畢掉頭。
15架B1B完全散開專心致志的投放魚叉,12時整,全部360枚魚叉投放完畢,轟炸機立刻開始掉頭并收縮后掠翼全速撤離。
12時07分,B52H也抵達射程在后方開始釋放魚叉。
因為采用普通多聯裝掛架,B52H的發射效率反而更高些,發射12枚魚叉只需要60秒就夠了,前探的距離也短得多只有不到20公里。
釋放了整整500噸彈藥的轟炸機群掉頭返航后,托馬斯就立刻緊盯手表心中默默計時:
B1B發射的魚叉因為和轟炸機同時前進將會近乎同時抵達目標,將會在約12時15分創造戰果,而B52H發射的96枚稍晚一些,約12時22分集中抵達目標。
中間的7分鐘足夠留給E2觀察第一輪導彈戰果、并分配第二輪目標了。
足足456枚導彈,絕對足以摧毀第三艦隊主力了吧!
托馬斯如此想著,卻不知道E2現在正面臨著何等境地,更沒有察覺到雷達的反應稍微有點不對勁,像是周圍的白噪聲上升了一格似的。
12分鐘前,也就是轟炸機群開始投放導彈的時候,288枚AIM120撞上了700多架飛機組成的幕墻。
自70年代芯片技術進入實用化以來,到90年代一直處于突飛猛進的狀態,AIM120的主動雷達引導頭已經支持在復雜的環境中辨認出攻擊目標,而不是像紅外格斗彈一樣對著某個目標一擁而上。
但導引頭的引導需要彈體機動完成,然而在堪稱恐怖的密集陣列中,V1甚至有不小概率直接撞AIM120!
況且700多個目標的雷達反射信號匯集在一起,預警機的雷達還能勉強處理,但對一次性的導彈而言就太勉強了,一掃描簡直跟被電子干擾攻擊沒差別。
面對連最嚴苛的測試中都未曾有過的奇葩情況,AIM120也只能保證命中目標,至于是不是自己追蹤的目標就別想了,順理成章的撞上了v1。
處在最前沿充當肉盾和誘餌的V1本就是木板和鐵皮制造的廉價產物,機體比蚊蚋還要脆弱的多,隨便一枚破片都能讓其失控墜落。
而過于密集的陣型雖然擋住了雨點般的AIM120,但同時爆炸的破片對己方戰機也有不少影響,這可就不是虛空飛行員能解決的了。
地面上的唐文第一次目睹了密度堪比線列步兵時代的空戰:
780架戰機組成的黑壓壓城墻像是垮塌一樣崩潰,前方的V1稍微受損就失控或者爆炸,極其容易砸到或波及其他V1、戰機,像是雪崩一樣導致前部的數公里屏障碎裂,形成了更加密集的碎片云。
后方和中心的戰斗機、V1雖然立刻朝著四面八方散開,卻依舊有不少主動撞上碎片損失掉。
而唐文也刷新了單次戰斗中墜機數量:
我方戰斗機被擊落!34
我方戰斗機被擊落!41
我方戰斗機被擊落!17
我方戰斗機被擊落…
489架。
此時第三艦隊所處海域還下著瀝瀝小雨,接近500架飛行器形成的殘骸就像是黑云般朝著海面下降,就像是瓦解的風暴。
288枚AIM120本身就造成了超過100的戰果,更是依靠碎片繼續帶來殺傷,780架飛行器頓時消失掉了63!
不過…唐文查看詳細數據:
V1損失:430枚;
蚊蚋損失:47架;
隱身雨燕損失:12架;
拋掉V1,AIM120對主力戰機的殺傷率降低到了20!
不過這次飽和攻擊又干擾了唐文的判斷:
第一波攻擊就如此龐大,投入的總數怕不是高達200、300架以上飛機?后續的導彈都說定在路上了!
于是V1、蚊蚋、和隱身雨燕的彈射始終一刻不停。
到了12時,五分鐘內第三艦隊又彈射了980枚V1、160架蚊蚋和32架隱身雨燕。
截止到12時05分,又彈射了相同數目的飛行器后,此時空中已經有了2698枚V1、477架蚊蚋、以及100架隱身雨燕,共3275架飛行器!
在近乎于瘋狂的10分鐘不停歇輸出以后,還沒等到攻擊波的唐文才停下V1彈射,但還是繼續彈射隱身雨燕。
停下并不只是因為開掛太過分的心虛,還有到現在他的感官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有誰見過3000多架飛機擠在一起的場面?
由于V1的飛行高度只有2000米,10分鐘根本不夠散開,整個云層以下空域幾乎全都是數不清的飛行器!
此時太陽差不多也是最強烈的時候,然而3000多架飛機形成的屏障人為制造出了陰影,甚至連龐大的第三艦隊都被遮蔽了大半陽光。
烏央烏央的飛機布滿了整個天空,不僅帶來的是視覺震撼還有聽覺!
2698臺汽油脈沖發動機有節奏的隆隆聲和近600架戰斗機噴氣引擎的轟鳴混合在一起,連厚實的鋼鐵戰列艦都在顫抖。
一心備戰的唐文放飛時忽略沒察覺到,此刻只感覺耳朵跟聾了一樣,整個胸腔內部臟器都在由內而外震動并且極度犯惡心,大腦從未有過的暈眩近乎失去意識!
異樣的感覺太過強烈,幾乎是一瞬間就擊垮了他身體內的平衡狀態。
在身體崩潰之前,唐文拉著艦娘瞬間從艦橋消失,留下一臉茫然毫無反應的呂特晏斯停留在原地。
呂特晏斯并不知道現在發生了什么:
2698枚V1的發動機在十幾平方公里內的低空同時啟動,層層噪聲不斷迭加,由內而外產生了約0.5秒周期的有規律爆轟波,簡直就是前所未有的聲波攻擊武器!
并且噪音的迭加波峰并不在中心,而是在向外擴散后的某一個距離,此時機群中高空分貝數達到了180分貝,擴散到海面后更是超過了210分貝!
而近距離測量土星五號發射時的噪音,也不過200分貝!210分貝更是核爆超壓峰值的數據!
之前數百架戰斗機出擊時至少有30分鐘來充分反應和散開,聚集時也早就離開海面。
更關鍵的是V1的脈沖發動機工作模式是以一定頻率多次點火,間歇性輸出推力,像脈沖一樣震動,更容易引發聲波共振。
而這一次10分鐘內放出3000多架飛行器完全是量變引發質變,密度的急劇增加釀成了滔天惡果。
對于人類來說單純的分貝量還能抵抗,但不要忘了忽視共振!幾乎覆蓋整個中低頻段的聲波足以造成內臟全面紊亂,普通人最多幾分鐘就會因此昏厥甚至休克。
對于軍艦和戰斗機來說,共振的威力更加可怕:
44年在漢斯進行的試驗中,在170分貝的聲波持續120秒就能使魚雷艇鉚釘蹦飛脫落,進而誘發焊接隱患點和薄弱處產生裂紋、短時間金屬疲勞過度斷裂。
45年在一次本子組織的自殺小艇沖擊帝國驅逐艦行動中,產生的噪聲就導致過聲吶監聽員集體昏厥。
而飛機則會更快更容易的短時間內誘發解體——好在戰斗中的艦隊不受此影響,近乎不可能的抗住了可怕的共振。
但影響遠不止于此:
對于海洋,0至5米深度:
如此量級的聲波直接引發了近乎10公里范圍內表層水域涌入大量空氣泛起無數空泡,原本小雨微瀾的水面肉眼可見的像是投入巨量肥皂一樣開始變白,那都是數不清的空泡!
海量空泡對軍艦螺旋槳、船體無異于劇烈腐蝕,但幸運的是軍艦同樣免疫;
5至50米深度:
當聲波傳導到這里,5到10Hz的低頻次聲波開始顯現威力,率先引發了水面此起彼伏的駐波,高度幾乎都超過了3米以上。
10公里范圍內的魚雷受到聲壓以及次聲波影響直接被震破魚鰾,擴散的聲流更是如鐮刀一般刮過浮游生物,無聲的將其撕碎毀滅。
但那只是開始,真正的毀滅在持續一小會后才拉開序幕:
已經達到戰略級別的聲波引起空氣劇烈震蕩,并根據舒曼共振原理誘發周圍空域產生大量等離子體并進行諧振,空氣中已經不時開始聚集藍色的閃電,平白將周圍十幾平方公里的空域當做天線對外發射7到8Hz低頻顛簸電波,總功率達到了接近4000兆瓦。
正常而言這個諧振系統在形成之前所有的發聲源(即飛機本身)就被自己摧毀掉了,但在死板的機制下被硬生生捏合起來塑造了幾乎不可能的理論模型。
這導致飛行器所在空域內溫度也隨之急劇升高,在十幾公里內形成強對流并迅速達到了100米每秒,遠超17級臺風水準。
對于這片海域來說,就相當于形成了人類史上前所唯一的18級風暴!
而風暴所伴隨釋放的大量等離子體本就對雷達干擾嚴重,加之低頻信號,導致周圍70公里范圍內一切雷達接收器燒毀,潛艇聲吶過載破裂、一切短波通信完全阻隔,GPS也無法工作。。
但其影響足以覆蓋200公里范圍內,包括了監視第三艦隊的2架預警機。
然而…還沒結束。
這個理論上根本不可能持續存在、或最多存在0.1秒達成條件就會自我湮滅的模型還在運轉,在持續1分鐘后影響已經蔓延至海底,足以誘發1到3級的地震,對海底生態造成明顯影響!
這一切同時發生以后,E2得到反饋是這樣的:
11時55分,一切如同預料的那樣AIM120摧毀了大量的飛機,這很好;
11時57分,攻擊結束,可第三艦隊的雷達目標還在往外冒,用了2分鐘就再次新增500架,直接彌補了損失!
此時的E2空情中心完全崩潰,在11點58分立即呼叫剩余的40架F16和4架狂風,要求他們立即返航,此時戰機數量又多了200多架;
一直到12時03分,預警機的雷達早已超過識別上限,雷達官只能靠經驗和技巧,以及與E3B對照來推測數量已經超過2000個;
44架制空機群48架反艦機群此時早就跟喪家之犬一樣亡命逃亡,懷恩的命令已經從進攻變成了“保存有生力量、準備帝國主力抵達反攻”;
12時06分,已經麻木的預警機發現目標數量已經不再新增,但已有的雷達點就已經凝聚成近乎實體占據了龐大的空域,簡直就是移動的蝗災!
12時07分,雷達忽然變得極不穩定,自動系統彈出一大堆警告,包括:
極端惡劣暴風天氣警告;
EMP超大規模電磁干擾警告;
超17級暴風警告;
接收天線過載警告;
幾乎是所有的極端警告同時彈出來,雷達官還沒弄清楚時不經意間掃向窗外,發現極遠處一道閃電亮起,同時肉眼可見的顏色加深。
實際上那是“不可能存在”的聲學地獄導致的超級龍卷風造成極端天氣,本來都離開第三艦隊的普通暴風雨云團被海量的電荷吸引過來,并在龍旋風匯集下以驚人速度產生了及時在大西洋也難得一見的究極風暴。
短短兩分鐘內,風暴覆蓋的第三艦隊正在經歷七八米高的海浪,偷工減料的上百艘木質鐵甲艦更是幾乎離開海面飛了起來,此起彼伏碰撞在一起。
風暴中心的呂特晏斯渾然不覺,雙腿不科學的牢牢吸在地板上,仍然執行著唐文的計劃:
向南進攻!
3000多架飛行器依然保持著密集陣型以600公里時速向南移動,自然也就帶著風暴以夸張的速度南移,然而即使是18級狂風上百米每秒的速度也不過360公里每小時,頓時被撕裂瓦解逐漸消散,卻又在前方形成新的風暴。
對E2來說此時什么幾千個雷達目標已經被前所未有的暴風擋住看不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團18級大狂風以600公里時速朝自己移動!
此時已經不時什么作戰問題,而是刷新人類認知的自然災難,飛機卷進去連飛行員都得甩出來!
這種惡劣天氣還談什么作戰,趕緊跑吧!
兩架預警機慌不擇路的超大西洋飛行,同時將情況上報給了奧爾德格羅夫基地。
對于后者的聯軍指揮中心,則相當于完整的再次經歷了一遍E2的心路過程:
先是從無到有生出上千架飛機,后續機群掉頭逃跑也就罷了。
可什么叫短短5分鐘內,第三艦隊變成了移動的十八級大狂風追過來了?!
對冒出幾千架戰斗機懷恩都信了愿意撤退,后面的也太玄乎了,這還是現代空戰么!
這次大空戰策劃前可是由帶英和帝國的頂尖氣象學家合作、調動最先進的計算機進行了預估,至少24小時內肯定能夠信任,怎么可能連18級超級臺風都忽略掉?
懷恩想要衛星情報證實,畢竟云圖做不了假,立即專線打給棱角大樓要求立即通過偵查衛星核實。
在不需要沖印準確圖紙的情況下,僅通過值班員識別和電話通知只需要3到5分鐘即可。
12時12分,棱角大樓的電話里傳來顫抖的聲音:
“確定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臺風正在登陸蘇閣南,移速甚至超過了人類已知最強風暴,在海面產生的拖移都肉眼可見,這不是18級,甚至是19級臺風!”
此時電話專線連接的是整個指揮中心,不僅是懷恩還有聯軍很多人都是都聽見了!
懷恩立刻質疑:
“如何證明?你是誰?”
“先生,我是氣象局數據模擬中心局長塞德里克,我看到了,簡直跟做夢一般…根本不該存在那樣的東西,我不明白但它確確實實存在!
如果我沒猜測錯誤,恐怕此時整個北毆的氣象雷達都能夠探測到極為明顯的信號,和他們電話就能核實!”
塞德里克說話后的下一秒,來自挪微的軍官忽然被侍從拉起說了些什么,隨即臉色變得極為精彩大喊道:
“剛剛我的本土氣象局發出警告,有超強惡劣天氣要求我們取消進攻!”
這像是開了個頭,聯軍的各個代表都不斷收到來自本土氣象的警告,恍若世界末日一般。
懷恩站在最前看著周圍的混亂,茫然了好一會兒才再次聯系預警機,詢問:
“第三艦隊和他們的機群在哪里?”
“探測不到,一定是被風暴包裹了,但…無法確定是否被摧毀。”
此時他敏銳的發現,通話質量明顯下降了。
12時15分,特倫帶來了更加炸裂的消息:
地震監測站探測到北部離岸300公里發生了連續多次低級地震,震級不高只有2.3級左右,但絕對不可能是自然地震的波形。
不是自然,就是人為。
懷恩驚駭的抬起頭,仿佛已經透過指揮中心看到了幾百公里外逼近的煉獄。
他第一次認為,也許讓超自然調查局那幫家伙來可能更合適。
“我命令,行動…取消!所有飛機立刻向南撤退!”
痛苦的下達命令之后,懷恩就無力的向后倒下,接近30多個小時的不眠不休加上堪稱跳崖的精神沖擊讓他眼皮無比沉重,下一秒就要不管不顧直接睡去。
可命運仿佛開玩笑一般,未斷開的音頻里響起了E2雷達官的聲音:
“嘿,風暴消失了!它忽然又消失了!雷達又恢復了,我沒有開玩笑,風暴真的不見了,暴風天氣也在好轉!”
隨后E3B也傳來了同樣的信息,讓被扶起來的懷恩兩眼一睜,趕緊大喊道:
“快,快,收回我的命令,給我安非他命!”
剛好侍從身上就有興奮劑,不知道是不是腦子沒轉過來,掏出幾片就給懷恩喂了下去。
如同開玩笑一般的轉變讓指揮中心直接癱瘓下來:
他們已經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只是來自E2預警機魔鬼般的聲音再次響起:
“風暴消失了,但飛機都還在…天啊,他們分成了兩個機群,我預估每一個都在一千架以上,雷達根本探測不過來!”
懷恩終于撐不住了,劇烈的刺激下胃部痙攣弓背當場就抑制不住的嘔吐,在場有些閱歷的人都知道這是情緒沖擊過度以及體力透支的表現,終于強按著懷恩送到了醫務室。
一旁同樣愣神的約翰遜倒是還好些,直接被當場推舉為代指揮官,負責接下來的部署!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