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09章 問一下吧

  “怎么樣?”

  唐文走出來,趙漢德就立馬關切的詢問。

  回應他的是前者雙手比出的6:

  然后老張跟著出來,難得輕松的笑著摁住唐文的肩膀:

  “小唐藏的挺深啊,那些外國公司的密辛和打算一清二楚,并且對國內發展也看的很透徹。

  很多角度也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過去我們走的研制路線存在很多問題。”

  唐文卻不打算當神童,果斷推脫:

  “那些都是南洋的精英想出來的,他們站在旁觀者看的更清楚。”

  老張:“不管怎么說,這下蓋金也是天高任鳥飛了。”

  聽到如此形容,唐文也忍不住笑出聲。

  事實證明國內的領導層有著長遠的眼光和卓越的見識,既然連殲10、核潛艇都能保下,對大客機也是非常鼓勵包容的態度:

  引進MD11獲得了支持,并且給了一個大驚喜:允許收購魔都航空機械廠;

  在項目落地方面,同意在南方建設總裝廠,但要求在實現國產化后,于北方再建一座總裝廠;

  這幾乎是明示一旦MD11國產化成功,肯定不會缺少訂單。

  另一方面,也是意味MD90項目將會擱置。

  除此以外還有兩點:

  在聽說南沙即將能夠產油,并且是不輸狗大戶的高品質燃油后,對蓋金填沙造島的力度給予更大的支持;

  千億協定很好,但步子實在太大,可以先簽署,但要98年開始才能逐漸下訂單。

  但陸、空裝備體積較小,可以繼續履行。

  此時的唐文信心十足,原來的忐忑也逐漸消散。

  就算麥道11不能落地,他也要用野蠻的力量將國產客機堆出來。

  下一站,魔都。

  智庫。

  帝國海軍和華盛頓的不同情報和訴求幾乎同時送達,讓本就已經忙碌的智庫專家不得不抽出精力應對。

  約翰遜的問題是:

  南沙在填沙造島,他們最終會達到什么規模,目的可能是什么,對西太戰略有多大影響,該怎么做才能付出小見效大穩贏。

  華盛頓的問題是:

  蓋金引進麥道11是真的假的,30億美元雖然多但單均價不高有沒有的賺?東大是不是想和關系升溫,該不該回應批準?如果批準技術出口是利大還是弊大?怎么才能既拿錢又不培養威脅穩贏。

  湯姆和布雷斯特分到的任務是第一個,相對比較簡單。

  而第二個重擔交給了卡濟米爾茲和拉姆斯。

  但兩個小組的討論是同時進行,在一個空間中。

  湯姆:“現在我們知道去年張思遠的目的了,顯然他們是早就做好了填島的準備。

  并且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攻克了挖泥船技術,這至少是長達一年的潛伏和準備。”

  布雷斯特十分同意這個觀點,然后提出自己的猜想:

  “我想應該是他們發現海軍的力量過于薄弱,轉而希望布設更多前哨基地,通過部署飛機來彌補自身裝備的不足。

  如果在南沙起飛,即便是H6也足以巡航南洋。”

  “這是不是意味著一種可能,他們放棄了從正面突破島鏈,而是將目光看向南邊?”

  “我覺得其中有蹊蹺。”

  卡濟米爾茲絲毫沒在意兩只“菜鳥”的笨蛋式分析,他更在乎戰略的轉變。

  拉姆斯已經拿到了麥道和蓋金搭上線的過程,才知道居然是因為仿制A4?

  一方面是依然決定使用50年代的落后飛機,另一方面又要引進最先進的MD11,有種奇怪的割裂感。

  “首先,我們要對他們的航空水平有個基本認識,我以為:

  他們擁有還算完整的研發制造體系,但過于薄弱,人員流失極其嚴重,項目堅持決心小,大概只有60年代中期水平,只是部分材料有所突破,并且電子技術嚴重落后。”

  拉姆斯先開頭,但卡濟米爾茲并沒有接他的話,而是自顧自說道:

  “我們的精力應該在更有用的地方,東大是很不錯的后方,能提供大量的廉價物資。”

  八億件襯衫換客機,在他們看來就是極其豐厚的貿易順差。

  一架西雅圖工廠幾百個工人組裝的飛機,就能輕輕松松換來本土巨大的廉價生活物資。

  “而且顯然,他們想加入全球的一份子。”

  卡濟米爾茲接著說,這種態度已經能被比較明顯的感知出來了。

  帝國的低端和勞動密集產業急需尋找更適合的地方,太平洋對岸夠大、人口夠多,而且比三哥靠譜得多。

  這一點從魔都組裝后返銷過來的麥道82就能很輕易了解,作為產業轉移地點是合格的。

  不過拉姆斯知道卡濟米爾茲的根本思路,后者來自永不分裂的陂蘭,著名的反熊魔怔人。

  比起給大熊棺材板釘釘子,其他都算不得什么。

  哦,還有調查南極,這兩件事的優先級才最高。

  拉姆斯本人呢?

  他更重視的是太平洋艦隊的戰略是否受影響。

  顯然,去年已經證明東大無力突破島鏈,即使新增了航母和戰列艦,但也實在不夠看。

  南洋…拉姆斯感覺有些奇怪:

  太平洋對岸始終秉承著花最少的錢產生最大的效果,可是即使猴子鬧騰,值得花費巨大人力和資金在如此遙遠的地方填島嗎?

  拉姆斯希望得到更多內情的請求轉達給IAA,后者表示很簡單:

  鼴鼠那么多,都問一遍就好了。

  “羅伯特先生,麥道與波音的合作將會停止嗎?”

  為了向股民和外界傳達準確的信息,羅伯特選擇了一家報社來做一場專訪。

  羅伯特:“這取決于MD的發展戰略,如果這樣會讓我們對世界航空做出更多的貢獻,我就會去做。”

  記者:“波音和魔都的工程人都認為MD11客機不夠安全,對此您該如何應對?”

  羅伯特:“既然gaijin選擇了我們,當然是認可麥道的產品力,雖然過去幾年確實出過一些意外,但很多并非飛機本身的設計缺陷。”

  記者:“您認為國會將允許出售技術給gaijin嗎?”

  被問到這樣的關鍵問題,羅伯特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我并不認為這其中有什么敏感技術,其實麥道也并不能完整的生產出MD11的每一顆螺絲,我們用普惠或者GE的發動機,本子的電氣零件、帶英的輪胎,法雞的剎車盤,甚至有波音和洛馬控股公司生產的部分。

  蓋金也是一樣,東大是一個非常豐富的市場,如果他們制造更多的客機,就會從這數百上千家企業中采購更多的訂單。”

  然后他又舉起了例子,對著鏡頭露出自己的指甲蓋:

  “假如某一天某種芯片的供應商忽然失去供應,即使更換也是以數月為周期的,這就是全球化,沒有誰能做到應有盡有,如果非要有一個,就是我們。”

  如此具有高度的發言立即贏得了記者的尊敬,毫不猶豫的點頭:

  “所以,我們的企業仍然不會因此減少訂單,反而是受益者?”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說好的民企,空天母艦什么鬼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