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時,司機偶爾從后視鏡里看著博士。
從上車后,博士就在看著報紙,報紙上有什么新聞讓他這么專注?
吸引吉拉德·布爾博士的是報紙角落里的一篇新聞——暹羅邊境炮戰的新聞。新聞的內容不多,但是卻讓他看到了…機遇。
或者說壓力!
“軍方肯定需要射程更遠的火炮。”
射程更遠的火炮,同樣也是吉拉德·布爾博士的研究重點,他一直致力于新型火炮和彈藥的設計,并不斷地創新。他一向以打破常規為榮。為了增加炮彈的射程,布爾還進行了一系列獨特的發明創造。例如,為穩定發射物而采用的翼狀殼,為保護機翼免遭炮膛爆炸壓力的損壞而設計的特殊炮彈軟殼,以及安裝在炮彈上的火箭助推器等等。更為驚人的是,他還著手研制了一種由大炮發射的三級火箭,可將小型衛星射入空間軌道。他認為用這種辦法發射衛星要比用火箭發射省錢得多。他的理想是在航天工程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巨大進展。
過去他一直致力于研制“太空大炮”,試圖利用其發射衛星,他的研究也在美國得到了軍方的支持,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項目最終還是擱置了。
在美軍的項目擱置后,他接受卡爾金屬公司的聘請,研制一款新型火炮,他設計的GC45型155毫米口徑大炮炮筒長近7米,射程可達40千米,其優越的性能使SEA軍隊的SH1E型155毫米卡車炮相形見絀。畢竟,其最大射程僅僅只有30公里。
“也許,這是說服軍方采購它的時機。”
心里這么盤算著,汽車很快就來到了卡爾金屬公司大廈。
陽光透過卡爾金屬公司研發中心的高窗,在地板上投下長條狀的光斑,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咖啡香味。
布爾博士推開門時,幾名工程師正圍著繪圖板低聲爭論,桌面上攤開的圖紙上,155毫米榴彈炮的剖面圖被紅筆圈出了好幾處。
“早,各位。”
布爾博士將公文包放在金屬工作臺邊緣,然后問道:
“昨晚新的數據計算出出來了?”
公司的首席火炮設計師陳凱旋轉過身,金發在晨光里泛著冷光:
“問題已經計算出來,布爾博士。就是火炮自身的問題——45倍口徑的身管長度,配上23.5升藥室容積。”
他用鉛筆在圖紙上劃出一道斜線,說道:
““四國彈道協議”的技術要求不是憑空來的,那是當時能找到的最佳平衡。”
他口中的“四國彈道協議”是60年代確定,大口徑壓制火炮的藥室容積和身管長度這兩個參數的最合理比值,以此確定的火炮初速和射程能夠達到當時的制式壓制火炮的最佳內、外彈道性能。為了保證軍隊裝備的延續性,沿用原有的加榴炮射表和彈藥體系,西方新研制長身管加榴炮藥室容積和身管長度的比例關系必須符合“四國彈道協議”中規定的比例參數才行。
為了找到下一代陸軍壓制火炮最合理的內彈道參數指標,在確定了新型155mm加榴炮的藥室容積為23L之后,美、英、法、西德等國先后提出了身管長度從45倍口徑到58倍口徑不等的數種火炮內彈道設計方案。
SEA也不例外,由于技術實現的難度相對較小,再在加上天才的設計能力,布爾博士的45倍口徑火炮方案首先成熟起來,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各國的關注。
但是在試射時卻發生了一些問題。
工程師張盛魁推了推滑落的眼鏡:
“相對于23.5L的藥室容積,45倍口徑身管的長度過小,偏離了“四國彈道協議”的規定比例。較短的身管就意味著較小炮膛工作容積,炮膛工作容積過小會導致火炮發射藥相對燃燒結束位置過分接近炮口。這必然會導致部分發射藥顆粒不能在膛內充分燃燒而是隨彈丸和火藥燃氣一起沖出炮口。”
他拿起桌上的藥柱模型,指尖在上面劃出燃燒痕跡:
“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發射藥能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由于每次射擊時未燃完的發射藥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會造成彈丸初速的較大分散。發射藥燃燒時不能在膛內充分膨脹做功還會產生強烈的炮口焰和較高的炮口壓力。。”
布爾博士皺起眉,走到電子計算機前調出數據,看著數據他的眉頭皺的更緊了。
高炮口壓力產生的強烈沖擊波常會對瞄準鏡等火炮上結構強度不高的設備和炮手造成嚴重損害,還為火炮后座部分結構和炮口制退器的設計帶來不小的困難。
“后座結構也受不了。”
結構工程師漢森把一杯冰咖啡灌進嘴里,說道:
“炮口制退器的設計已經改了三次,現在的方案還是會讓炮身產生橫向擺動。你總不想看到試射時炮管像鞭子一樣抽起來吧?”
陳凱旋攤開手:
“關鍵是違背協議意味著放棄成熟的射表和彈藥體系。軍方不會接受重新培訓所有炮手,更不會為新彈藥開額外的預算。”
他指著圖紙上的藥室部分,說道:
“23升的容積是早就定死的,按協議比例,身管至少得…”
“我知道該多少。”
布爾博士打斷他,指尖在桌面上輕輕敲擊,說道:
“但是太長的身管會讓機動性完全喪失。”
“我們采用的是卡車炮,不是牽引火炮,它本身就是自行火炮,壓根就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爭論聲在咖啡機的嗡鳴中漸漸平息,工程師們各自對著圖紙沉思。張盛魁突然岔開話題說道:
“說起來,昨晚新聞里提到暹羅邊境的沖突,好像是炮戰打得很激烈。”
“是很激烈,但是他們的火炮射程非常有限,只有30公里,對赤真的591型加農炮的27公里射程并沒有絕對優勢,現在他們是能占到便宜,可是如果他們把加農炮調到前線,到時候很有可能會吃虧的。”
“我們知道這一點,軍方肯定也非常清楚,東約盟軍司令部那邊,肯定需要要射程更遠的型號,畢竟,他們需要幫助暹羅鞏固邊境防線。”
布爾博士一邊說,一邊皺眉思索著,然后他說道:
“我們的研制的火炮,或許可以在這場炮戰之中發揮的作用,畢竟,它的最大射程有39公里。”
這一射程是如何實現的,當然是更加優良的彈丸設計,布爾博士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棗核榴彈,它的射程更遠,威力更大。
他抬頭看向陳凱旋,對方點了點頭,說道:
“是的,或許,實戰會改變一切。”
眼前的戰場需求,或許會解決所有的問題,當然,他們同樣也需要進一步完善設計。
就在他們確定拿出了三門樣炮,將其進行卡車化改裝的同時,在距離公司二十幾公里的一處軍事基地內,幾名工程師正圍著一架無人機,對其進行檢查,從無人機的尺寸上來說,它比死神無人機的尺寸小了不少,而且飛機的氣動布局,更類似“偵察兵”無人機。
“偵察兵”無人機堪稱是SEA的王牌,自從其服役以來,一直都是陸海軍的王牌。通過在軍事行動中使用無人機,可以實現對戰場的實時監控。而它直到的三年前才解密。
剛一解密,就被美軍采購,被廣泛用于越南戰爭。同時也被北約盟國大量采購,用于執行偵察監視任務。
而解密的原因是更先進的“搜索者”已經進入了實驗階段,而這架機長6.1米,翼展10.2米,和“偵察兵”無人機一樣,其主要用來裝備陸軍師旅級作戰部隊,執行目標捕獲與定位、炮兵校射、戰斗毀傷評估等任務。
在過去的三年中,“搜索者”無人偵察機,一直在進行著進一步的完善設計,它不僅采用了新的數據鏈,數據傳輸速度更快,而且其機體也是極其先進的——其采用復合材料結構、整體油箱機翼、先進的氣動力設計,擁有大型機艙,電源系統功率大,傳感器視野好。它的動力裝置為一臺四沖程活塞發動機,功率為74.6千瓦。雖然活動只有半徑150千米,但是巡航時間卻高達2024小時。
不過,雖然它的性能非常先進,但是軍方卻一直都沒有宣布采購它,原因非常簡單。
“高不成,低不就!”
作為SEA最知名的無人機專家的馮定康,指著面前這架無人機說道:
“從使用靈活的角度來說,偵察兵無人機無疑是最靈活的,它可利用起落架起飛和著陸,也可利用裝在卡車上的起飛彈射器起飛,利用著陸鉤和攔阻網回收。
基本上,只要有一片幾十米長的空地,就可以起降,實際運用中,不可以在公路上起降,甚至就土路上也可以起降,而且軍方還喜歡隨車攜帶幾噸PSP穿孔鋼板跑道路面,只需要十幾分鐘,就可以搭成一個簡易跑道,起飛降落簡直不要太方便…”
這就是偵察兵無人機最大的特點——重量只有100公斤的它,使用起來簡直沒有制約,雖然其續航時間只有7個小時,且航程有限,但是因為使用靈活,一直深受軍方的喜愛。
“這是戰術無人機,至于更高一級的則有死神無人機。它最大活動半徑3200公里,最大飛行時速180公里,在目標上空留空時間24小時,最大續航時間60小時。不僅如此,他還可以攜帶兩枚“地獄火”激光制導導彈,或者兩枚100公斤級激光制導炸彈,這種察打一體的無人機,雖然只能在專業機場起降,但是,它既可以實施戰略偵察任務,還可以實施打擊任務,堪稱是一款完美的無人機。”
死神無人機完美嗎?當然談不上完美,要不然也不會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了,但是,它已經能夠完美的執行軍方的任務了。
“而它呢?”
指著面前的這架“搜索者”無人機,馮定康說道:
“它需要通過機場或者公路起降,從應用上來說,遠沒有偵察兵靈活,更沒有死神偵察機的多用途,在這種情況下,軍方自然不待見它了…”
聽著總工程師的話語,去年剛從大學畢業的李自強,想了一下,說道:
“如果把它改造成為察打一體式偵察機呢?”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