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似乎和往年沒有多少區別。
盡管歲末年初“南亞核危機”震驚了全世界,而在長安舉行的蘇聯產品展覽會,也讓各國認識到,SEA正像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那樣,正在開始緩和與蘇聯之間的關系。
緩和,似乎是這一年的主流,或許,這也是這個世界最大的變化了。
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靜,都是如此的尋常。
也正是這一年,很多事情都改變了。只不過在變化開始的時候,沒有人注意到。
就像那句話說的那樣…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注意到。
在旅行團又一次出發的時候,自然會有各種各樣的新聞報道,畢竟,這是一件大事兒而且是有幾千萬人關心的大事。
對很多人來說,他們不會去關心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沖突,也不會去關心什么經濟或者政治。
他們所關心的僅僅只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這件事兒正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多人這么些年一直所渴望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又怎么可能不關注呢?
看著電視里的新聞的李毅安,神情微微有了一些變化。
“終于…這只是一個開始吧。”
國家旅游局有條件的放開了赴唐山團體旅游的限制,每個獲得許可旅行社每年可以申請3個團,不超過100人,按照這一原則,每年會有大約2000人可以去唐山。
雖然人數不多,但卻是一個開始。
有了上一次的波折之后,這一次的重新開始肯定是小心翼翼的。
“當時還是有些太過心急了,其實現在才是最好的時機。”
李毅安自言自語道。
現在家都在出于各自的目的推行著緩和戰略,就像蘇聯和歐洲緩和,美國和大國緩和一樣。
在這場互相緩和,互相各取所需的戰略大調整之中,各方都有自己的站隊,也都有自己的想法。
其實,和他們不同的是,他們的緩和都是為了擊敗另一方,就像蘇聯和歐洲,緩和是為了擊敗美國,美國和大國緩和是為了擊敗蘇聯一樣。
sEA的緩和戰略不是為了擊敗誰,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不過,還是要再等幾年,再等幾年之后,差不多也就可以全面放開了,到時候他們也就可以回到家人身邊了。”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李毅安的腦海中浮現出來那個老兵,雖然老兵回來的時候,他的父母已經過去了。可是他每年都會回來,坐在父母的墳前,這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話,就這樣持續了十幾年,后來他回來了,就也沒有離開——他的骨灰被孩子帶了回來,埋葬在父母的身邊。
那種幾十年的離別之苦,李毅安是能夠體諒的。畢竟,一定程度上他和那些老兵是相同的,只不過,他沒有機會回去。
也正是因為能夠體諒他們的心情,所以,李毅安才會希望開通旅行,至少可以讓他們以旅行的方式去探親。
或許會有一些波折,但總的來說,至少能夠讓一部分人實現他們的愿望,并且為幾年之后的大規模探親旅游鋪平道路。
有了未來幾年小規模的嘗試,幾年后的全面開放探親旅游以及飛機直航,也都是順理成章的。
對于那一天,李毅安自然是充滿期待的。
“再等一等吧。”
這樣在心底盤算著的時候,李毅安便把這份報告放到了一旁,隨手拿起另一份報告。
這個是外務部的報告。除了正常的外交事務的匯報之外,在其中的一個角落里提到了一句——韓國三星會社社長發生變動。
韓國?
三星?
在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的三星已經成為了韓國第一大財團,但是,放到sEA這邊,卻連500強都進不去。
不過,便是如此,包括三星,現代等集團在內韓國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sEA金融界的投資。
這也是一種既定的策略——通過提前投資,從而獲得韓國的發展紅利。
這也是英美等國金融產業強大的原因之一——他們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在后發國家發展過程之中,通過投資貸款等方式,實現對后發國家的金融控制。從而賺取其發展紅利。
這也是為什么,有人說三星不過只是華爾街在韓國代言人的原因,并不僅僅只是三星,現代樂天等韓國財團的股權組成之中,華爾街都占據著相當大的份額。
日本的那些財團同樣也是如此,甚至是大國那些大企業——銀行到網絡公司,再到工業企業,也都有海外資本掌握的股權。
這幾乎是不可能避免的,他們的金融霸權早就在無聲無息中滲透了全世界。
當很多人在那里嘲笑著美國只剩下金融的時候,他們并不知道——真正控制世界的恰恰就是他們所瞧不上的金融。
正是因為這個游戲之中,金融占據著主導地位,所以,李毅安才會致力于永安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以及金融體系的構建,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在sEA的金融資本已經發展成為僅次于華爾街的存在。
而通過不斷的投資,現在永安的金融界不僅掌握著大量的油田,礦山,且還在世界各地投資著大量的優質資產。
三星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并不起眼,但是,他確實是韓國最大的財團。而考慮到他在未來的發展,李毅安對其卻是非常上心的。畢竟,在另一個世界,三星是大名鼎鼎的,在世界最大500家大企業中,三星集團排名第14位,年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包括24個大公司,是韓國最成功的企業。
而更為重要的是,三星在新世紀于高新產業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是唯一一家“傳統企業”卻在電子產業中全面發力,且取得成功,并把企業推高到前所未有高度的企業了。
“居然有人在三星發動了一場政變。”
這場“政變”指的是李秉喆被奪權,而作為三星集團創始人的李秉喆,被人稱作“創業鬼才”,其經營哲學對商業界有重大影響。可以說,正是他奠定了三星的成功。
而現在,居然被人奪權,這就有些出人意料了。
這甚至出現在外務部的報告之中,由此可見事件的影響力。
其實,這也充分顯現了三星在韓國經濟中的影響力。
在半島戰爭即將結束時,李秉喆設計建造了韓國第一家大型制糖企業,為韓國食糖生產國產化立下了頭功。后以此為基礎,他又創立了第一家毛織廠,并很快將其發展為具有國際水平的企業,產品成功“登陸”到了毛織品王國——英國。
60年代,韓國經濟開始高速發展,國內百廢待興,建筑業最為熱門,他又成立三星物產,三星物產不僅在韓國的建設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而且在韓國出兵越南后,三星靠著韓國派出軍隊到越南助戰的“血稅”,三星物產承接美軍訂單,與SEA建設公司合作,參與公路、港口以及機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獲得技術支持以及現代化管理經驗,讓三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一躍成為韓國第一大會社。
在越南獲利豐厚收益的同時,三星并沒有放棄對國內市場的打造,當時韓國正在全力發展農業,但最缺少的就是化肥,全面依賴著國外進口,看到這種情況的李秉哲又決定插手肥料工業,籌建肥料廠。
這一次他碰到了好時光,樸正雄上臺,搞“重化工業化”,直接給財閥低息貸款、減稅、出口補貼。三星靠這些政策,進了工業領域,站穩了腳。
通過從SEA引進技術,創造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設施最新、工期最短三項紀錄的“韓國肥料”。此后,“韓國肥料”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甚至還實現了對越南等國的化肥出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與此同時,三星人壽、三星重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作為韓國最大的財團,現在三星的影響力,甚至遠超過未來,畢竟,現在韓國的經濟更落后,而三星是韓國最大的老板,直雇10多萬人,間接帶動的就業得有上百萬。
進三星工作是很多韓國人的夢,工資高、福利好,地位也高。漢城大學畢業的精英,好多都奔著三星去。
當然,他們更希望來SEA,但是在國內的話,他們首選的肯定是三星。
而現在呢?
三星高層卻發生了政變——李秉喆被奪權了!
而發動這場政變的并不僅僅只是鄭歸魯,背后還有SEA的金融資本。
這才是三星出現在這份報告中的根本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三星在韓國經濟上的影響力,重要的是這次“政變”是sEA金融資本的一次吞噬行動。
他們不過只是利用了因為美軍撤軍風波導致的韓國經濟上的動蕩,趁機完成了股權變更。
“婆羅洲銀行、興業銀行、全民年金…”
看著三星股權構成,李毅安的眉頭緊蹙,
在韓國的金融風波發生之前,李秉喆是新的大股東,但是伴隨著幾名小股東先后出售他們的股份。
李秉喆雖然還是大股東,但是鄭歸魯卻獲得了sEA金融資本界的支持。
在鄭歸魯得到了金融資本界的支持后,作為創始人的李秉喆反而失去了對三星的控制權。
“會不會太早了一點。”
這種知道不過只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但是三星在韓國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
這次金融資本的突然發威,會不會引起韓國財團的警惕呢。
但是李毅安轉念一想,心道:
“好吧,即便是警惕又怎么樣?總之是離不開這里的。哪怕就是李秉喆,同樣也離不開這里,沒準,他還可以進行二次創業,到時候肯定還是需要這邊提供投資的。”
其實,這就是金融資本最強大的地方,哪怕他把你的肉吞掉了,最終你還是離不開他。
在心里打定主意要幫李秉喆那個經營鬼才進行二次創業的同時,李毅安翻看著三星集團新一代會長的資料。
比于他的唐人身份以及曾經在sEA的留學經歷,李毅安更關心的是三星。
“鄭歸魯…三星…三星會在他的手里走向什么地步?”
在心中充斥著這種疑問的時候當然還有一種渴望就是渴望著三星能走的更遠。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種念頭是非常簡單的,一方面如果說三星能夠發展的更好的話,那么在未來三星對于韓國的經濟掌控也將遠遠超過另一個世界。
在這種情況下,三星對于韓國的影響力勢必也會加大。而這一個三星并不是韓國的,而是sEA的,哪怕只是拿著sEA護照的人掌握著這所有的一切。
但是掌握就是掌握。
只要能夠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就好。
“希望你能走的更遠吧。”
在這一瞬間李毅安的祝福是發自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