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887章 傻大黑科技

  這天會展中心里熱鬧非常,到處都是熙攘的人群,他們在那里欣賞各種各樣來自己蘇聯的產品。

  這些產品是各種各樣的,大都帶著一些蘇聯特色,有些產品看起來甚至有點太過匪夷所思。

  就像現在,看著展示臺上的不銹鋼餐盤,李奕濤的眼睛就這么盯著它,蘇聯的工作人員見他似乎對這些產品充滿了興趣,便熱情的招呼道:

  “先生,你覺得怎么樣?有興趣嗎?這可是最好不銹鋼產品。”

  再在說到最好的時候,對方甚至還特意加重了語氣。

  “看起來似乎很…耐用。”

  李奕濤沉吟半天給出這樣一個詞匯,

  “應該是這樣的。”

  “是的,先生,你說很對,這就是我們蘇聯產品的特點,廉價且耐用。”

  瞧著對方一副驕傲的模樣,李奕濤甚至都懶得去打擊他。

  “是的,一個餐盤可以用一輩子。”

  李奕濤打趣著,蘇聯人壓根就沒有弄明白什么產品,或者說,什么是市場。

  就像這個餐盤一樣,它的厚度差不多有2毫米左右,換成西方的產品,這么多材料甚至可以做四個餐盤。然后以一半的價格賣出去。

  顧客用更低廉的價格買到他們需要的商品,而生產商也獲得了更多的利潤,至于耐用…準備把不銹鋼盤子當成傳家寶嗎?

  “是的,先生,您說的太對了,這樣的餐盤可以使用一輩子,經久耐用…”

  蘇聯工作人員顯然沒有聽出李奕濤打趣的調侃,甚至還當成了優點在那里顯擺了起來。

  “就像東德生產的玻璃杯一樣,從人手高度摔下去,破損概率是普通玻璃杯的5分之1,實際這是最保守數值,也有可能達到10分之1或者15分之1,總之,基本是摔不壞的。”

  “摔不壞的玻璃杯?”

  雖然覺得這種事情不太可信,但是李奕濤還是直接詢問這種玻璃杯的詳情,在他看來,這些傻大黑粗的餐盤,還不一定有那些個玻璃杯貯藏的黑科技多。

  不過,雖然蘇聯的工作人員也是受過英語培訓的,但是很快就不夠用了,恰在這個時候,一個漂亮的女士走了過來,當起了翻譯,與先前蘇聯工作人員充滿口音的英語不同,她的英語沒有任何口音,甚至還帶著倫敦腔。

  “是的,是東德的產品,他在東德工作的時候,曾經接觸過那種杯子,確實很神奇,”

  女人用那雙宛如藍寶石一般的眸子看著李奕濤問道:

  “先生,你對那種產品感興趣的話,我可以幫您聯系一下東德外貿部門,他們也有代表團在這里,不過先生,可以知道您是那一家公司的采購人員嗎?”

  “哦,不好意思,忘記自我介紹了,我是家樂福的采購員皮特·史蒂文,這是我的名片。”

  “家樂福!”

  接過名片,她的眼前一亮,說道:

  “我是蘇聯外貿部娜塔莎·貝利亞耶娃,很高興認知你,史蒂文先生。”

  “叫我皮特就行了。”

  兩人握手時,因為身高的懸殊的關系,娜塔莎微揚下巴,那雙明亮的眼睛直直的看著李奕濤,有那么一瞬間,他感覺有了一種心動的感覺。

  隨后,她就主動的陪同他一起參觀,當起了他的翻譯。

  “你覺得我們的產品怎么樣?”

  李奕濤回答道:

  “蘇聯的產品真的很實在啊。不過你們的一些產品對于一般民用產品來說有些過剩了。”

  娜塔莎有些好奇的問道:

  “過剩?你指的是什么?”

  “誰會拿一個餐盤用一輩子呢?”

  他的反問,讓娜塔莎一愣,顯然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回答,她張張嘴,說道:

  “難道這樣不好嗎?”

  “從商人的角度上這樣不好,就像摔不壞的玻璃一樣,玻璃杯都摔不碎了,復購率太低,市場飽和就完蛋了。”

  標準的資本家式的回答,讓娜塔莎詫異道:

  “可你明明對它很感興趣啊!”

  “我是在考慮怎么樣阻止它進入西方市場,誰愿意賣很難摔壞的玻璃杯,這是會影響復購率的!會對我們的銷售造成影響的。”

  皮特的回答,讓娜塔莎傻了眼,而接著李奕濤又自言自語道:

  “真想不明白,你們為什么要弄出這樣的杯子!”

  李奕濤當然不知道,這是東德特殊的情況所決定的,因為物資匱乏,民眾抱怨連個玻璃杯都沒有,甚至發起騷亂暴動。然后東德當局找科學家研究一種摔不壞的鋼化玻璃杯。

  沒想到,他們還真的成功了,弄出了這么一款杯子,并且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耐摔王”。

  “不是我們,是東德。”

  “反正都一樣。”

  皮特的回答,讓娜塔莎一陣無奈,這就是西方人對東歐的刻板印象。

  于是他們繼續在展會到處轉,前方一群圍觀群眾引起了兩人的注意。

  “我們到那里看看…”

  皮特主動的拉著娜塔莎的手擠進去,在手被拉住的時候,娜塔莎的臉蛋閃過一縷紅暈,就任由他拉著擠進了人群。一輛應該是出租車的小型轎車是引起參觀者圍觀的元兇,聽著蘇聯人介紹,這是一種新型出租車,好像與普通的出租車不太一樣,樣子十分奇特,這是引起圍觀的原因。

  “…它配備了滑動式乘客門和一個單獨的駕駛員車廂,而且它不考慮到細節考量,甚至考慮到了嬰兒車上車的使用場景。”

  李奕濤也感到新奇,但他倒是不感興趣,因為在他看來,這應該是屬于概念車的范疇。

  不過,他不感興趣,并不代表其它人不感興趣,幾名一眼看著就像設計師的家伙,正興致勃勃的圍著它打量著,不時的拍著照片,只差沒有用皮尺去量了。

  但總得來說,蘇聯的汽車除了重型車輛有一定的吸引力,普通汽車壓根就沒有什么值得關注的地方,倒是不少蘇聯設計的機電產品,讓李奕濤的眼前一亮,就像蘇聯的便攜式盒式磁帶播放器賽加克。

  從外觀就可以看出,它同樣采用了分離式設計,麥克風可以單出使用。造型上也頗具幾何風。在接下來的參觀中,他發現蘇聯的這些設計人員展現出極強的創造性思維,呈現給人們這些充滿現代性和未來感的產品。

  “你覺得的我們的產品怎么樣?”

  “你們的產品非常棒,我是說設計。”

  李奕濤如實說道:

  “小到火柴盒、香煙、糖果的外包裝,大到各種家用電器,都凝結了設計人員對造型及功能的創造性思維,優秀的設計自然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感受。”

  他的稱贊讓娜塔莎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兒,其實,他并沒有說——蘇聯的設計師雖然展現出了產品上的設計能力,只是其工業技術的確相對落后,匹配不上出眾的工業設計。

  而且蘇聯不僅工業產品在設計能力很強,廣告的設計表現力也不遜色。會展中心到處都是蘇式的廣告海報,那些海報總能吸引不少人的眼球。

  不達相比于海報上時尚的摩登女郎,他更欣賞蘇聯的產品設計,東西不怎么樣,但設計不錯,可以“借鑒”,反正蘇聯又沒有專利法。

  就這樣,和娜塔莎一同在會展中心參觀著,最終李奕濤在一排蘇聯產照相機面前停下了腳步,然后駐足在那里,觀察著那些相機。

  蘇聯在光學產業上的技術來源于德國,永寧蔡司就是德國拆來,當時蔡司給分配到蘇占區那邊去了,不過卻首先被巴頓打下了來,當年李毅安計劃用600輛卡車把整個蔡司掰碎了帶走,但只是拆了一部分設備,蘇軍就到了,只能裝了200大卡車的東西帶走,其中包括145個核心技術和管理人員。

  由此奠定了永寧蔡司的基礎,而蘇聯則一舉將剩下的專家和工廠設備全部都帶回蘇聯,所以,蘇聯的光學產業,基本上也是在蔡司的基礎上發展的,這一點和東德蔡司一樣,嗯,西德蔡司也是如此。

  一家蔡司,分入四國…也沒有誰了。

  “怎么,對這些照相機感興趣?”

  娜塔莎看著展示柜上展示的一排排照相機,對于這些照相機她并不陌生,她自己也有一臺照相機。

  李奕濤已經拿出來平時就帶在身上的小筆記記下來,說道:

  “我準備下照相機的訂單,西方的產品太貴了,東德的質量不錯,蘇聯的看起來也不錯。”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蘇聯這個國家并不是什么都短缺的,而且現在的蘇聯,正是物資最充沛的時代,雖然難免有一些產品因為計劃等原因是缺乏的,但也有一部分產品是過剩的,甚至達到很夸張的地步。

  照相機就是一種很過剩的產品。

  其實原因很簡單——照相機涉及到軍事工業,受到優點發展,而望遠鏡、光學儀器的需求有限,龐大的生產力自然用來生產民用的照相機了,

  而蘇聯的照相機生產企業,當年是直接搬走的蔡司、徠卡等企業的設備,并且帶走了他們的技術人員,其生產的照相機不僅質量上不遜于德國,而且產能擴大了幾十倍,他們的照相機因為龐大的產能,成為了“人民照相機”。

  價格低廉且質量上乘。

  好東西自然要沖出蘇聯走向世界,只是放在蘇聯國內太可惜了!

  貿易嘛,就是為了互通有無,這也是這一次蘇聯產品展覽會的目的。

  看著她一副興致勃勃的模樣,娜塔莎試探著問道:

  “那你準備采購多少臺照相機呢?”

  下一瞬間,李奕濤說出了一個讓娜塔莎倒吸一口涼氣的數字。

  “50萬臺!”

哎呦文學網    回到過去做財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